海南岛综合实习报告 2

更新时间:2023-07-19 01: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南岛综合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周德全、杨荣和、朱珂等

学院:地环学院 年级及专业:10级地科 实习时间:2013年4月12日——2013年4月23日

实习人员:贵州师范大学地环学院10级地科全体学生

实习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实习日程安排:

1、2013年4月12日 贵阳—广东遂溪

沿途注意观察地势变化(高原—海岸平原)和喀斯特地貌与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差异性。地下水、地表水及河流地貌的变化。

2、13日遂溪—海口

注意观察海岸地貌、海水的运动及海滨城市的特点,考察红树林海岸等。

3、14日海口—三亚

沿途考察兴隆热带植物园和博鳌亚洲论坛会址。

4、15、16、17日住三亚

考察大东海、亚龙湾、海角天涯。

5、18日三亚—尖峰岭

沿途考察莺歌海盐场。

6、19日住尖峰岭

考察尖峰岭热带季雨林。

7、20日尖峰岭—海口

沿途参观石碌铁矿。

8、21日上午马鞍岭火山口,下午返回。

9、22日在日程安排中留一天机动,考察桂林喀斯特地貌。 10、23日返回贵阳

实习目的:

1、增长学生见闻,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2、了解海南岛基本的地质构造、植物的类型和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等。

3、考察桂林喀斯特地貌与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差异性。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喀斯特地貌。

4、了解自然景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深刻的知道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对比海南岛热带植被与贵州亚热带植被的差异。

实习内容:

一、海南岛自然地理概况

1、地质地貌类型多样,地势中高周低,呈环状结构分布

海南岛地处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之间,经历了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长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构造形迹,计有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北北向和北西向。这些不同方向的构造形迹是控制海南岛不同时期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的主要构造。主要形成了7条断裂构造:东西向构造自北向南

有王五—文昌构造带、昌江—琼海构造带、尖峰—吊罗构造带和九所—陵水构造带,北东向构造主要有戈枕断裂、白沙断裂和崖城—港北断裂。这些断裂带可分为构造断裂和重要断裂,它们都是多期多次活动,有的现在仍是控震构造和褶皱构造一起组成海南岛的构造骨架,成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如九所—陵水断裂和王五—文昌断裂分别控制了南海地台和琼北裂谷的边界,戈枕断裂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尖峰—吊罗断裂和昌江—琼海断裂时岩浆的通道,到燕山期花岗岩呈巨大的弯窿构造。

自元古宙以来,海南岛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地形成、地台与露坡盆地、台内裂陷槽与大陆边缘活动带等四个发展阶段,四堡运动标志着板群固结。此后石碌地区在晚元古期发展成东西向陆缘裂陷槽,加里东期五指山地区露坡盆地、南海台地限于九所—陵水断裂以南地区。海南岛作为华南板块的一部分形成于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又开裂成台内裂陷槽,直至印支期才最后拼合起来,进入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燕山期形成陆内北东向断陷盆地,喜马拉雅期在琼北出现东西向陆内裂谷带。

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是一个大陆型岛屿,与华南大陆之间被27km宽的琼州海峡分隔,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大地构造位置,正好处于红河,黑河缝合带的东延部分。是亚欧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部位。 古生代地层除缺失泥盆纪外,其他都有分布,遍布全岛。中生代地层除侏罗纪尚未发现外,其他均有出露局限于一些断陷盆地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多次岩浆活动的影响,使

得地层遭受严重破坏和强烈的变质。侵入岩是本岛分布面积最广的岩浆岩,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均有,但以中、新生代喷出岩为主,主要分布在琼北和岛南地区,为玄武岩和安山岩—流纹岩,分别构成东西向玄武岩带和北东向安山岩—流纹岩带。海南岛由于受到不同时期的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不同方向的构造形迹,简而言之,海南岛的构造特征是本区漫长、复杂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本区地壳发展和演化的结果。它既明显地反映了各期的构造运动的强度、性质以及对本区地壳发展和演化的影响作用,又反映了本区地壳运动的过程、特征、性质以及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特点。

海南岛地层发育较全,除泥盆纪、侏罗纪尚无可靠证据外,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地层均有分布。但由于后期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破坏,不同时代的地层呈“岛状”展布,出露面积为626km²,占全岛总面积的19.6%。根据地层发育、沉积构造岩相及生物群组合以及构造运动的特征,海南岛可以以王五—文昌断裂、感城—万宁断裂为界,划分为三个地层分区:海口分区、五指山分区以及三亚分区。

海南岛白垩纪地层分布较广,有大小盆地10余个,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和东北部,较大的盆地有白沙、雷鸣、阳江、加来、文昌、昌江老阳地、三亚等,总面积达3250km²。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为内陆盆地红色碎屑岩沉积,含植物、轮藻、介形类化石,总厚度大于2650m。符国祥对海南岛中生代红色盆地地层研究认为:海南岛中生代陆相红色盆地沉积,岩性为陆相沉积碎屑岩夹陆相火山岩,总厚

度超过2700m,由紫红色粗碎屑岩、细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及少量岩屑灰岩组成。以火山岩作为标志层,可进一步细分出组一级地层单位:南美组、洪帽组、临高组、报万组。

海南岛的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是山地、台地和平原,其中海拔1000m一下的台地、平原占全岛面积的近三分之二,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北部台地较广,其地层与构造和雷州半岛一致,据报察,两地原本相连,后来中间发生断层,陷落成宽约27km、平均深60m的琼州海峡,所以两地合称“琼雷台地”。海南山地集结于中部偏南,面积1056.8亩,约占全岛面积的五分之一。由667座海拔超过1000m中山及部分低山高丘组成。整个山地可以以万泉河—昌化江谷地划界分为东西两半,东半部主要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五指山、青春岭、马咀岭及其东南侧东走向的七指岭、三角山、吊罗山、牛上岭等组成:西半部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两列,一列为黎母岭、鹦哥岭、马或岭、猕猴岭和尖峰岭:另一列为西北部的雅加达岭、坝王岭和仙婆岭。群山环抱,形成多尖顶的丛状山地,其中以五指山为最高,它是海南山地的核心,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岛内主要河流成辐射状,向四方分流入海。南渡江313公里,为岛上最大河流,海南山地属花岗岩穹窿体,经长期侵蚀切割和构造运动,展状地形明显,山间盆地发育。

山地边缘分布着许多大小盆地,各盆地之间分布着海拔500m一下的丘陵盆地,内部多为相对高度50—80m由花岗岩或砂岩组成的低丘台地,这些丘陵盆地由于依山靠水,已成为发展橡胶等热带作物

基地,又是海南岛五大水库和许多中小河流的集水区域。

近海台地平原占相当大的面积,以琼东北和琼西南较宽,琼南因丘陵山地迫近海岸,台地平原比较狭窄。平原主要分布于南渡江、万泉河、太阳河、陵水河、望楼河、昌感河、昌化江、文澜河等河流下游,由河流冲积或河海合力沉积而成,各个平原以不连续地镶嵌于台阶地的边缘。台地平原环带,水田多、旱田多、沙滩也多,是发展农业和椰子等热带作物的重要基地。

2、热量丰富,光合潜力大

海南岛地处热带,光温资源特别丰富。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月均温17—20℃,≥10℃积温8200—9200℃,≥10℃连续期320—365天,热带作物可终年生长,也是我国热带作物生产的重要基地。

3、长夏无冬,偶有阵寒

海南岛常年温度较高,根据候温>22℃为夏季,15℃为冬季,前者是根据热带作物的临界温度来定的,以这样的标准,海南岛夏长8—10个月,完全无冬。但海南岛受东南亚季风影响,秋末春初有一个间歇的低温期,当寒潮南下时,可发生急剧降温的现象。

4、雨量充沛,降水集中,干湿明显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和时空变化大是海南岛降水的特点,降水量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特别是西南沿海一带。

5、常风大,多台风,风害威胁大

海南岛受季风、海风和台风影响都比较明显。因地形和离海远近不同,按年平均风速可分为三个类型:(1)滨海台地平原大风带;(2)

低丘台地常风带;(3)丘陵山地静风带。海南岛处于南海和太平洋台风影响范围,夏秋台风活动频繁,尤其是8—10月受台风影响最多。

6、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变化大,调控能力低

海南岛上天然湖泊较少,但河流众多,全岛有大小河流150多条,以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最大,水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水文状况时空变化极为明显。海南岛地势中高周低,所以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

7、淋溶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迅速的热带土壤

在高温多雨的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海南岛的红色风化壳和土层都较深厚,玄武岩台地风化壳厚达20—30m,土层2m以上。

海南岛土壤的水平地带性不明显、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全岛的土壤围绕中部山地依次分布成若干个同心圆。从低到高,依次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山。代表本岛地带性的土壤是砖红壤,它是在干湿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分解淋溶强烈、富铝化特征明显、风化程度深、发育层次不明显等特点。表土暗红或砖红色,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也有三水铝石和赤铁矿。硅铝率低,铁锰结核普遍,古老的砖红壤有时还有铁盘,在缺乏植物覆盖下的砖红壤,有机质含量很少。

8、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的热带植被

海南岛的植物区系几乎全为热带种类。因没有受过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古老植物保存较多。植物区系丰富,全岛约有3000多种,木本植物有1400多种,其中乔木种类就有800多种。所以海南岛有“热

带植物王国”之称。

9、地域分异规律明显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的综合表现 海南岛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异表现如下几个特征:地貌由内向外从高到低呈环状结构;热量自北向南增加,寒害沿着相同方向减轻,水热不协调的程度沿着相同方向突出,山地景观自山麓向山顶呈垂直分布。

10、土地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和开发潜力大是海南岛的优势 在全岛的5068万亩土地中,宜农地1523.81万亩、宜胶地1020.18万亩、宜热作地196.91万亩、宜林地1387.53万亩、宜牧林地466.57万亩、水面205.35万亩、其他285.80万亩。

海南岛的植被

尖峰岭植被垂直带及植被类型

尖峰岭位于岛西南部的乐东、东方两县境内,主峰海拔1411m,山势陡峻,坡度多在30°以上,南华河横贯林区中央。山地相对湿度较大,成土母质主要是中生代的花岗岩侵入体,土壤自低到高有着明显的垂直变化,在海拔250m以下的是红褐土,250—1000m为山地砖红壤,海拔1000m以上为山地黄壤。随着地势的升高,气候因子的变化,导致植被产生垂直变化。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外貌的不同,可划分为4个植被垂直带:稀树草原带——常绿季雨带——山地雨林带——山顶苔藓矮林带。

红树林的群落学特征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滨地区,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一

种淤泥海滩上的高温、耐盐、湿生的乔灌木植物群落,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本群落是海岸、河口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于这些地区渔业、水产养殖业和防风固堤等具有重要作用。

全世界的红树林群落种类共有81种,分属23科30属。我国红树林植物共有30种,分属12科23属。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密集的支柱根,它们纵横交错,形成弓形的可抗风浪的稳固支架。还有许多红树林植物发育着各种突出地面的呼吸根,有指状、蛇状、匍匐状等各种形状,呼吸根还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红树林植物的另一个特殊现象是具有“胎生”现象,植物的种子在未离开母体时就开始萌芽,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到一定时候便和果实一起落下,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

海南岛常见维管植物名录

三、海南岛的经济地理

海南岛慨况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全岛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热带、亚热带开发的处女地。1988年建省,08年全省常住人口854.18万人,有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其中有:

地级市:海口市、三亚市。

直辖区:琼山区、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

县级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五指山市

经济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

经济慨况

经济发展快速,①经济总量突破一亿大关,②从低收入地区跨入中等收入地区,③自我发展财力显著增强,④三大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⑤“一省两制”特色产业基本形成

海南岛的资源及其分布

海南岛资源丰富,尤以热带植物资源、金属盒非金属矿产、旅游资源及其海域资源为最。在宝岛周围的莺歌等地都具有石油和天然气

良好的结构,莺歌海事我国的四大盐场之一。

经济区划分

①琼北综合经济区(海口经济圈)

②南部经济区(三亚经济圈)

③东部经济区(文城经济圈)

④西北部经济区(那大经济圈)

⑤西南部经济区(八所经济圈)

四、海南岛部分风景区简介

1、马鞍山火山口风景名胜区

马鞍岭火山口位于琼山市石山区,有宽阔的马路直通,交通便利。马鞍岭是石山区最高的一座死火山,海拔222米。上有两个大火山口,中间连着一条山岭,活似马鞍而得名。

2、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是我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1991年祥选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该区位于三亚市城东25公里的南海之滨,向西可达东海旅游度假区和鹿回头风景区,向东是牛奇州风景区和海棠湾。

3、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位于海南岛南端马岭山下的海滨,东距三亚市26公里,是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天涯海角前海后山,在山海之间的沙滩上有无数的崔嵬巨石,石壁上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等大字,和海浪交相辉印,景色十分壮观,“天涯缕赤壁,海角馋刻尖,举目望

南天,一柱镇乾坤”正道出了“天涯海角”石景的奇趣。

4、大东海

大东海位于三亚市的榆林港和鹿回头之间。月牙形的海湾,辽阔的海面晶莹如镜,只见白沙融融,阳光、碧水、沙滩、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热带风光图画。鹿回头与榆林港之间,从市区东行10分钟车程便可到达。这里的海湾呈弓形,东南平行的两条小山脉就像两道堤墙筑入浩瀚的南海,铸成海湾和屏障。

5、石碌铁矿

位于海南昌江石碌镇南约3公里的金牛岭山麓,矿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铁矿储量约3亿吨,平均品位51.2%,最高达69%,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露天矿山。铁矿石以质优品位高而闻名海内外,为全国重点大矿之一。

6、莺歌海盐场

莺歌海盐场是海南岛最大的海盐场,在华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海南莺歌海盐场位于乐东县,面临大海,背靠尖峰岭林区,是一片30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带。这里可见一望无垠的银白色盐海,渠道纵横有序,盐田银光闪闪,景象十分美丽[来到莺歌海盐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银海。这里,渠道纵横整然有序,井盐田银光闪闪,高压电线凌空飞架,水泵房池星罗棋布,制盐机械转动轰鸣,处处呈现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

7、博鳌

博鳌镇是海南省琼海市的一个镇。面积约31平方公里。位于琼海市

东部海滨,万泉河入海口。东临南海、南与万宁市交界,西与琼海市朝阳乡、上甬乡相邻,北与潭门镇接壤。距离琼海市嘉积镇17公里、海口市105公里、三亚市180公里。为半渔半农集镇。是国际会议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性会址所在地。

8、东寨港红树林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琼山区东北部的东寨港,绵延50公里,面积4000多公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此为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1986年7月9日经国务院审定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组织中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七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之一。

五、实习总结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对旅游学的学习需要实践,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作为一个正在求知的学生,只有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投入实习实践活动中,才能达到知行合一。

这次环岛实习虽然只是匆匆的十几天,我们一直在赶行程,但是实践中学到的东西和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对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建筑和景观的尺度还有热带植物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海水的运动形式及海南省的植被,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会

根据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判断自然界的地理事物,区分贵州与海南的经济差异。会认识一些基本的植物。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z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