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群体心理的一般问题

更新时间:2023-06-08 13: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讲 群体心理管理的一般问题

导入:“1﹢1﹥2” 爱迪生,一生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 13天一项,其奥秘在于优秀的群体结构。 美国人奥特,机械专长 英国人白契勒,钻研古怪离异课题 瑞士人克鲁西,擅长绘图 等等一群实干家

思考:什么是群体?

几个人乘坐电梯是不是一个 群体? 我们的班级是不是一个群体? 群体与组织有何联系与区别

一,群体概述一)群体的定义 1.两个人以上; 2.他们彼此产生交互作用; 3.某些意识形态。 4.明了他们是一个群体,即有同属一群 的感觉。群体就是建立在其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 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具有特定目标和特定心理特征 的有机体。 群体是组织管理中的基本单元。

二)群体的组成要素 心理学家霍曼斯(G. Homans) : 活动:从事的任务; 相互作用:从事任务时发生的人与人之 间的行为; 感情:人与群体间的态度。 规范:调节和约束成员

三)群体的作用 1.集合个体力量 2.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 3. 完成组织赋予的基本任务 4.群体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NEXT

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

群体能满足交往、友谊、爱的需要 群体能产生、加强和巩固认同及维护自 尊心 群体可减少不安、焦虑和软弱感 群体能减少对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

BACK

完成组织赋予的基本任务

群体是完成内容复杂、各部门之间相互 依赖的任务的手段 群体是产生新思想、新办法的手段 群体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群体能推动复杂决策的完成 群体起部门之间的联络、协调作用BACK

群体的负面作用

抗拒变革 传播谣言 角色冲突 消极顺从 徇私不公 工作抵制

四)群体的种类1.按规模分:大群体与小群体 2.按实际和理想分: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3.按正式程序与否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 体 4 .依动态关系分:罗维斯群体类型 5 .依据与管理层关系分:沙利士群体类型

NEXT

罗维斯的群体类型(1)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 groups) (2)同好型群体(hobby groups) (3)工作型群体(work groups) (4)自卫型群体(self-protective groups) (5)互利型群体(convenience groups)

BACK

沙利士群体类型

冷模型群体 乖僻型群体 策略型群体 保守型群体

BACK

大群体与小群体

大群体:人数众多,群体成员之间知识 以间接的方式联接在一起,一般没有直 接的交往。 小群体:成员有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 和联系的群体。(1)人数不多。(2)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 人交往和接触。(3)群体的成员由共同的活动结合 在一起。(4)成员之间发生感情上

的相互关系。(5) 他们的行为明显收到群体形成的规范所调节。 BACK

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实属群体:个人实际归属的群体,大部 分的群体属于此类。 参照群体:也可以称之为标准群体和榜 样群体。由美国心理学家海曼提出,是 指尽管并非成员所属的群体,但某群体 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会在人们心中称为 行动的指南。 例如:唐吉柯德。BACK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依据正式程序而组成,以正式结 构为本,而产生心理认同,其特征:结构单 一;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领导者具备主管 身份;主要目标是达成工作任务。 非正式群体:依人员自然交往而形成,以心 灵组合为本,产生无形结构。特征:结构具 有重叠性;领导不一定是主管;主要目标是 满足成员的需求。BACK

群体如何形成?

1961年,社会心理学家谢立夫进行了一项经典研究,完整地揭示了人们从个体形 成群体的全过程。这一研究请互不相识的12岁男孩参加夏令营。他们来自不同学 校和街区,社会阶层上都属于中产阶级白人家庭。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 段一个星期,参加实验的被试被分为两个独立人群,相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研 究分别安排两个人群进行一系列活动,如一起做饭、修游泳池、玩垒球、一起做 绳梯。结果,这一阶段的一起活动和交往,使两个人群分别从原来的聚合状态转 变成了群体。每个小组都发展起了自己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的领导者,以及其 他一些一个组织化群体所具有的特点。甚至两个小组分别自发地为自己的群体起 了名字。一个叫“响尾蛇”,一个叫“雄鹰”。 至实验第一阶段结束,群体每个成员的角色已发生明显分化,并且稳定下来。实 验第二阶段安排两个群体相遇,彼此之间开展一系列诸如橄榄球、垒球及其他项 目的比赛。竞争的结果,两个小组出现了明显的“我们情感”,“我们”和“他们”的 意识发生了明显分化。群体成员分别将自己的群体看作是内群体,认为自己所属 的群体更优越,而将对手看成为外群体,似乎对方的特点都不合自己的愿望。竞 争引起了对于对手群体的敌意。第二阶段结束时请被试在两个群体中择友,结果 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本组成员作为朋友的比例,分别达到92.5%和93.6%。实验 第三阶段是探索如何减轻或消除群间的冲突。实验安排两个小组被试一起进行一 系列共同活动,如玩撒豆游戏,即先把豆子撒下,然后捡起来猜捡到的豆子数目; 一起用餐、一起看电影短片。然而,这样的操作并未有效减轻双方的敌意。有一 次两群体还在吃饭时发生了直接冲突。

研究的进一步安排是提供两个群体必须一 起协同活动的机会。如一起修野营基地的贮水池,否则大家都会缺水;一起协力 将卡车拖出泥潭等一系列共同活动。结果,两个群体的敌对情绪明显减缓。野营 生活结束时再次进行择友测验,结果两个群体的成员选择对方成员作为朋友的比 例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与第二阶段的结果形成了显明对照。

二,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一)群体的形成 1.个人需要 (1)亲和需要 (2)安全感 (3)自尊 (4)权力 (5)认同 (6)成就 2.人际吸引

群体的发展理论(自学)

米纳的六阶段说 黑尔里格尔五阶段说 毛萧德和格列芬群体说明周期图,五阶 段说

二)群体的发展1.发展权力与权威 (1)定向 (2)冲突 (3)团结 2.发展人际关系 (1)妄想 (2)觉醒(3)接受

3.群体的成熟(1)个性差异被接受,无所谓好坏之分; (2)冲突限于与群体任务相关的实质性 问题,与情感性问题无关; (3)决策经过理性讨论,包容并鼓励异议, 不存在强迫决策或虚假赞同; (4)成员了解群体过程及应投入的程度。

三、群体动力(一)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二)群体的规范 (三)群体的压力

NEXT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zf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