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上中学了教学设计1.2

更新时间:2023-08-07 07: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1 我上中学了

1.1.1 中学生活新变化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

关于所在中学:

(1)学校建于哪一年?首任校长是谁?

(2)学校有哪些光荣传统?学校有哪些知名校友?

(3)学校的校训、校风是什么?

(4)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学校校徽是什么样的?

(5)学校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有哪此新的教学设施?

(6)学校有哪些主要建筑?有多少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

2.访谈身边长者,了解他们走进中学时的心情感受。

【课堂精讲】

●知识点归纳

1.中学生活的新变化

2.学校适应的含义及其判断三个标准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转折期,营造六年之久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要被彻底打乱,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我们跨入的不再是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学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小学大相径庭;我们将面对新的人际关系、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变化和不同,才能从容面对。

难点:什么是学校适应及学校适应的三个标准。

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校的适应情形。学生在校适应是否良好,主要按以下三个标准来评定:(1)学业方面的成就能达到适合于自己能力的水准;(2)行为方面,能遵守学校既定的规范;(3)社会关系与人格方面,能友爱合群,与同学友好相处。例如:有些同学说,衡量我们在中学生活中是否适应,只要看学习成绩就够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很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因为衡量学生在校是否适应良好,要从三个方面来评定,一是看在学业方面的成就能否达到适合于自己能力的水准;二是看行为方面能否遵守学校既定的行

为规范;三是看社会关系与人格方面,能否友爱合群,与同学友好相处。所以,单纯地说“只要看学习成绩就够了”是不对的。

教学活动设计

校园情况知多少

导入新课

同学们,开学了,来到中学了,你有没有一种长大了的冲动?你是否意识到中学生活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同学,如何更快更好的适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讲解新课

活动一:自我介绍

活动二:校园情况知多少,请大家群策群力,把观察到的情况说出来,填写课本第2页的表格,能填多少填多少。没有填出来的,本周内观察,完成。

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内容,从中领会中学生活的各种变化。

活动三:观察、分析陈杰与李辉的不同境遇,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陈杰为什么很快适应了中学生活?

原因:乐于交往、兴趣广泛、适应能力强

李辉为什么会孤单、无所适从?

原因:封闭自己,不敢表现自己,没有和同学交流,兴趣不广泛。

活动三:谈谈你到了初一后,有那些不适应?同桌交流,讨论,看谁能提出问题。 提示:可以是老师讲课的方式,可以是回家的方式(过去不住校,现在要住),可以是生活上的,比如洗衣服等。

然后老师解答。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教材第四页,请为李辉出主意。

1.1.2 积极适应新生活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阅读课本《陈杰与李辉的不同境遇》,思考李辉为什么觉得孤单、失落?

(2)怎样适应学校生活新变化?

2.访谈身边长者,了解他们是如何尽快度过中学新生“困难期”的。

【课堂精讲】

●知识点归纳

学会积极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顺利度过中学新生“困难期”。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进入中学后,也许我们身边有的同学感到越来越烦恼、苦闷:或许有的同学原来在小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进入中学后近几次测验成绩都非常不理想;有的同学由于担心被拒绝,不敢主动与新同学交往,变得孤单离群;有的由于害怕表现不好引来别人的嘲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面对以上的种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事实上,到了新的环境有点心理紧张、有点不适应,都是正常的现象,只要我们做到:(1)自觉遵守规章制度,(2)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3)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们就会顺利度过中学新生“困难期”的。

教学活动设计

适应中学生活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一些画面和材料了解了中学和小学的不同,那么,中学和小学的这种变化总结以下概括为几点呢?

讲解新课

中学与小学相比,不同的地方有:

一、中学生活新变化

学习伙伴的重新组合;

学习科目的增加;

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的变化校园生活的变化;

规章制度的变化;

教师要仔细分析这些变化,引导学生积极适应,避免负面影响。

活动一:新学期,新面貌,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请你按照下面的五个步骤制订适应中学生活的计划

1.找出自己能够安排使用的时间。

2.确定必须完成的学习项目。

3.计算学习分量并分配时间。

4.拟定作息计划。

5.执行计划并依照实施结果进行修正。

在制订计划时,该做多少?

能做多少?有多少时间去做?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尝试、去努力、去决定。

二、积极适应新生活

由于中小学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认识这些具体变化之余,更应把重点放在如何适应问题上。

接下来提出三个具体要求。

自觉遵守中学的规章制度。

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活动二:《谁动了我的奶酪》

问题一:奶酪指待什么?

问题二:小老鼠为什么能率先找到奶酪?

问题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作业布置:见“一课一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z9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