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07 12: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陈 怡???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内容摘要:本文灵活运用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通过整理我国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与融合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以农业为主导,与农村文化产业各个业态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从融合动因、融合方式、融合机理、融合效果、融合动力五个方面全面论证这一发展模式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农村经济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产业融合 农村文化产业 融合机理 发展模式

【基金】“河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2010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B689)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南文化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 ,2010年河南省哲学社会规划课题(编号2010FJJ048)阶段性研究成果。 【图书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 A

Under based on theory of industry merg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rur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research

【Abstract】The flexible us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sorting through the area of our country part of cultural industry \rural cultur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fusion, creatively put forward the is dominant with agriculture, and rural cultural industry each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 from the fusion agent, fusion method, fusion mechanism, fusion, fusion power five aspects fully demonstrate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rural economy effectively, realize resource sharing, joint development target.

【Key word】Industrial convergence;Rural culture industry;Fusion mechanism;Development model

一、 前 言

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体,农村文化产业是从经营地域标准进行划分,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类型。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而今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据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政府不能越位,不能只以GDP增加值为标准,不能把文化园区、产业基地搞成房地产项目,不能搞重复建设。???再次表明文化产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发挥社会效益;既有经济性又具有公益性。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各地区先后出台了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笔者将规划中涉及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与目标进行整理如下:(见图表1-1)

图表1-1 我国部分省份农村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

陈怡: 女, 1973-9-5,河南信阳,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 本文得到恩师华中科技大学马彦琳教授悉心指导,特此感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7/19

省份 江苏 浙江 福建 辽宁 山东 河南 安徽 江西 青海 农村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将延伸到县乡。 扩展横店国家影视产业试验区及其他影视产业基地产业链,鼓励新媒体发展,努力使我省影视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并逐步在全省形成六大特色乡村旅游带。 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努力使省市剧场周周有演出,农民群众月月能看戏。 文化产业在2010年增加值1230亿万元的基础上翻两番,成为支柱产业。营造农村文化产业大项目,如:齐河县借力黄河国际生态城建设,预计投资300多亿元。 五年间,共建成县级公共图书馆125个,县级文化馆183个,乡镇文化站1732个。 “十二五”期间,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大省,挖掘培育具有安徽特色,结合科技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未来五年,建设农家书屋10498个,是总数达到17333个,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 着力培育乡村主导文化产业,是偏远村庄向急诊和公路沿线集中,是条件艰苦、致富困难的村庄实现异地致富。 资料整理来源:http://www.ccitimes.com .2011-03-03.中国经济网、中国文化创意网

从各地区的发展目标中,可以分析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预测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一) 政府重视程度高,但具体策略力度不够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助推农村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起步晚,底子薄,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农村不存在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更是薄弱。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是站在宏观、全局的高度,是战略目标。但在具体策略方面,要加强可操作性、灵活性,加强落实的力度,是战术目标。鉴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必须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都要高度重视,尤其针对薄弱环节,但目前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对农村文化产业投入的力度明显不够。而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公共基础资源的共享,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迅速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 发展动力充足,但市场化程度不高

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市场的主体,既是消费者,也是受益者。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088.8元,2011年第一季度,达到2187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4.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广大农民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开始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迈进,所以广大农村文化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能力不断增长,消费层次不断增高。同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目前由于农村文化产业缺乏现代化化的运作模式,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要素不完善,没能充分满足广大农村市场的文化消费需求。而通过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可以借助原有产业相对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实现借力发展。 (三) 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品贫乏

文化资源是对人类创造的以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的总称。???我国广大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大部分植根于广大农村,表现形式多姿多彩,有乡村民俗文化、乡村节庆文化、民居建筑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民间典故、民间手工艺、乡村曲艺、竞技游戏等等,不仅保 ??????

摘编:《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04》 管宁:《导入产业意识·激活乡村文化》,《东岳论丛》,2009年10月(第30卷/第10期),P157

存中国农业文明的文化因子,同时展现农村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地域性、独特性和传承性,但文化资源不可能自然而然转化为文化产品,目前对于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文化产品种类不多、品质不高,竞争力不强。而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创新产业业态,创造出丰富的文化产品。 (四) 成功个案较多,但辐射效应发挥不足

无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快的省份,还是相对滞后的地区,都有成功的个案,但只局限于某一两个乡镇,影响力和经济带动能力没能很好地发挥,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没能很好地推广。所以,只能是星星之火,没有形成燎原之势。而通过与相关产业融合,有利于产业之间联动发展,实现产业集约化经营,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三、交叉融合联动发展模式探析

(一) 融合模式图

图表1-2 交叉融合联动发展模式图

文化需求 农村产业金三角 政府扶持 网络文化业 6 广告会展 5 业 科技创新 广播 4 电视 出版业 农 3 教育 培训业 业 农村旅游业 1 2 农村手工文化业 文化资源 农业资源 市场资源

(图示:图中产业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兴业态,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观光休闲农业;2.创意农业;3.科技农业;4.特色形象农业;5.品牌农业;6.数字农业) (二) 融合模式探析 1.融合方式

关于产业融合概念的提出实业界早于学术界,国外研究早于国内研究。20世纪70年代,伴随企业之间合并、并购之风席卷全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NEC公司率先提出,组建电脑与通讯相融合的新型公司。在此之后,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融合的内涵,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界定:第一,从融合的基础出发,产业融合源于技术融合,伴随着新技术的扩散与溢出,新技术推动产

业融合;第二,从融合的机理出发,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替代,而是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或新的产业属性;第三,从融合效果出发,产业融合打破原有产业之间的界限,降低行业间的壁垒,加强行业间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延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产品类型,实现经济一体化,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第四,从融合趋势出发,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首先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融合,最终发展为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融合。综上所述,笔者将产业融合的内涵表述为:以技术融合为基础,通过产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打破原有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或产业属性的动态过程,以提升融合各方竞争力,达到共赢的效果。

交叉融合,是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融合,是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此模型就是采用这种交叉融合的方式,以利于发挥产业互补和延长产业链的功能。 2.融合机理 (1)主导产业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当地的农副业生产,而是要借助当地农副业,开发特色文化产业。???

鉴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足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融合发展中难以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仍然是核心产业,而且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发展势头迅猛,在融合发展模式中,将其放在主导产业的地位,利于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 (2 ) 辅助产业

农村文化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发展生产辅助型、生产服务型的行业,以利于主动向主导产业渗透,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在此模型中虽然农村文化产业,目前处于辅助地位,但文化产业自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具有多样的行业业态,扩大了融合的范围,拓宽了融合的领域,此模型选取了目前融合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作为代表,如:农村旅游业和农村手工文化业,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新兴行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如广告会展业和网络文化业。 (3)新兴的产业业态

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之后,会形成新兴的产业业态,如:观光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数字农业、品牌农业等,既促进农业大发展的态势,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产品,进一步体现了产业创新。 3.融合效果

(1)农村旅游业与农业融合

农村旅游业,无论从与农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发展较快的行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怡情行业,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放松心情,具有观光、休闲、娱乐、养生、体验、健身等综合功能。与农业结合,可以创造出很多新兴业态,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如:观光游与农业融合,形成观光农业,如:水乡周庄的古镇风情、最美乡村婺源的油菜花海、白洋淀的荷塘月色等,让游客置身于田园美景之中,它主要以“农家乐”为表现形式,上海廊下镇的“锦江中华村农家乐”,是国内第一个由品牌集团经营的农家乐项目,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它们体现出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特点,同时具有旅游费用低、假期短的优点,具有一定市场优势;休闲娱乐游与农业融合,形成休闲农业。与农村的节庆活动、民俗活动、地方曲艺等完美融合,安塞的腰鼓表演、张家界土家族“哭嫁”习俗表演,东北的“二人转”等,都体现浓郁的地域风情,表现形式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增强了旅游项目的人文色彩,也保护了当地农村的传统文化;养生健身游与农业结合,形成了体验农业。强调了参与性,体验性,使游客深入到农业劳作当中,亲身体验劳作的收获,同时起到养生健身的目的。如:参与农事体验,通过亲手种植,采摘,牲畜认养,园艺培育等,既让游客体验亲手劳作的收获,也加强对当地农副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参与农村的一些活动,如:舞龙狮、扭秧歌、走旱船、赛龙舟、骑马打猎等,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总之,农村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切入点很多,有的从农业劳作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入手;有的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角度出发,结合了农村的农耕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农村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多姿多彩的融合形式,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面向市场,面向广大消费者,增强了开放性,增加了经济性。同时,也极大丰富了农村旅游文化市场,扩大了它的市场份额,体现了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 ??????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2期,P29 卫欣:《解析农村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思路》,《中国集体经济》,2110.11(下)P7

(2)农村手工文化业与农业融合

农村手工文化业,是文化产业中的设计型行业,通过人脑的创造性思维,赋予产品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强调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它与农业融合,形成创意农业,通过人们的艺术加工、创造,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农业生产中的废料如秸秆、树根、杂草,石头等变为具有艺术价值的精品,使当地价值十分低廉的农副产品,通过与文化创意元素融合,身价倍增。如:上海奉贤创意农业园培育出五颜六色的小南瓜、茄子和西葫芦,色彩斑斓,被誉为“来自泥土的原生态作品”,命名为“缤纷嘉年华”,投放市场后,每篮价值300多元,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07年10月,在北京创意农业精品农交会上,来自门头沟的一对麻核桃顶级精品“狮子头”标价1.8万元,使这些长在山上的野核桃,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和创意元素,变成了价值不菲的精品。会上还展出了用麦秸做成的梅兰竹菊图,用各种豆子做成的长城游览图,让人耳目一新。目前,农村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广度和发展速度,仅次于农村旅游业,尤其是山东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积极推动农村手工文化业与农业的融合,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如: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主持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于2006年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立项,5年来,以山东为重点,深入考察全国58个县市、137个乡镇、285个生产专业村,就37项农村手艺项目进行调研,形成了《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报告》,并举办了调研成果展。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 笔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出我国部分地区较为典型的发展范例以供参考。如图表1-3:

图表1-3我国部分地区创意农业发展典型范例

地区分布 浙江嵊州 江苏吴县镇、湖镇 福建惠安县 山东临沂 河北蔚县 河南禹州 安徽灵璧县 陕西凤翔 农村手工业业态 竹编 刺绣 雕塑 柳编 剪纸 陶瓷 奇石加工 泥塑 发展数据统计 系列产品12大类,6000多种,产品远销海外 刺绣生产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60% 年产值近百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形成5大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 年产值48.8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 96个剪纸专业村,2.1万从业人员,各类剪纸专业公司30个,年产剪纸300万套,年收入3000万元 拥有钧瓷生产厂家68家,手工作坊1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 从业人员3万人,石馆数量近300家 从业农户300户,从业人员2400多人,年产值超过100万 来源: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3)教育培训业与农业融合

教育培训业是文化产业中的基础型行业,与农业融合形成科技农业,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既有利于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又为农村文化市场培养营销、管理、法律等各种人才,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进一步刺激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农村文化产品的品味,多出精品、名品。同时农民通过教育培训,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4)广播、电视、出版业与农业结合

广播、电视、出版业处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传统型行业,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它与农业结合形成特色形象农业。2009年初,我国第一颗以直播为业务的通信卫星“中国9号”正式投入使用,直接推动了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进程,使我国71.6万个20户以上通电“盲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得以顺利完成。???通过政府搭建的主流媒体平台,可以提高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社会关注度,加大正面宣传引导的力度,提升农业的整体形象。对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更要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引导培育文化精品,自觉抵制落后、腐朽、低俗文化的侵蚀,打击“黄赌毒”丑恶现象在广大农村滋生。 ??????

摘自:《大众日报2011-05-23》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11

(5)广告会展业与农业融合

广告会展业是文化产业中的服务型行业,它与农业融合形成品牌农业。在融合过程中,要体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发展模式可以借助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借鸡生蛋。如农村广告业,可以利用农村交通网络“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建立站台媒体广告,利用农村流通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建立焦点媒体广告,利用农村新社区建设,建立社区媒体广告。???加大对优质农副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培育市场知名品牌,实施差异化经营的市场战略,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会展业要为农业发展搭建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提供更多农业经贸洽谈的机会,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6)网络文化业与农业融合

网络文化业是文化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它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它与农业融合形成数字农业。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农业信息网站、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等相关网站,既可以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报灾害天气,又可以利用网络传播优秀农村文化产品,进一步实现农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一举多得。 4.融合动力

(1)文化需求—融合的拉动力

农村文化产业要加大融合度,求得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刺激文化需求,使其成为促进融合的拉动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从农村市场出发,通过普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引导农村文化消费需求。同时,农村文化产业不仅局限于农村,我国城市文化需求十分旺盛,要转变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推崇自然、生态、环保、低碳的文化消费方式,形成城乡互补,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最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要瞄准国际文化市场需求,让具有传统民族特色,浓郁乡土风情的文化精品,走出国门,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具有一席之地,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政府扶持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推动力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和科技投入,这是融合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10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性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共计补助地方文化专项资金36.55亿元比2009年增长19.44%。其中重点落实全国乡镇文化站建设经费18.48亿元,使全国乡镇文化站建设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既定目标。????同时,要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运用高新技术,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也是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 (3)农业资源—融合的支撑力

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选择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使其成为融合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如各地举办的香菇文化节、茶叶文化节、竹乡文化节、瓜果蔬菜采摘节等活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不能偏废或放弃当地的农副业生产,不能简单模仿成功个案,生搬硬套,浪费宝贵的农业资源,要发挥农业的主导地位,通过融合发展,使其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文化资源—融合的原动力

文化资源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要注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在资源开发上,一方面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同时也要融入现代文化的时尚元素,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利用文化资源时,注重表现形式灵活多样,静态文化展示和动态文化表演有机结合。如: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与其把服饰放在展柜中,就不如“真人秀”,让模特穿上传统服饰,登上T型台。在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要加大继承和保护的力度,科学地开发,合理地利用,而不是一味迎合流行趋势,使农村文化资源,失去了原有的质朴气息和乡土特色,变得不伦不类,甚至破坏了文化资源,要能够准确把握开发利用的尺度。 (5) 市场资源—融合的保障力

农村文化产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从业人员和管理部门首先要有市场意识,公平竞争,合法交易,遵循市场规律。要逐步构建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完备各种市场要素,如:建立文化人才市场,吸引更多的文化高端人才加盟;建立文化资本市场,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农村文化项目,促其快速发展、规模化发展;建立文化交易市场,为农村文化项目寻求商务洽谈合作的机会,使农村文化产品可以自由流通。最后,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实行归口管理,发挥市场监督职能,保障农村文化市场良性发展。 ???

卫欣:《解析农村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思路》,《中国集体经济》,2110.11(下)P7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5

????

四、总结与展望

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发挥农村文化产业的服务性、辅助性功能,通过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形成全新的产业业态,使现代化农业和农村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农村经济一体化进程。随着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文化产业,会加大跨越式发展的步伐,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区,促使农村产业金三角形成发展动力强劲、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充足、资金储备雄厚的完整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王振如、钱静:《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8期,14-17

〔2〕李晓丹:《产业融合与产业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54-57

〔3〕严火其、沈贵银:《农业功能新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1-5 〔4〕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8期,4-10 〔5〕张利库、张喜才:《中国现代农业产业链整合研究》,《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0期,14-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z8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