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系统排列

更新时间:2024-06-29 12: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系统排列

目录 简 释

核心价值 应用领域 基本原理 工作方式 背景缘起 活跃人物 参考信息

简 释

企业系统排列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支持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辅助工具之一。

在企业系统排列工作过程中,引领导师运用一系列心理和意识探索的工作方式,调用咨询对象和探索团体的潜意识信息和直觉能力,结合理性逻辑分析,针对咨询对象提出的企业管理和决策“乱题”,快速得出最优化的分析结论和解决方向。

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哲学、方法和工具研究,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延续传统西方“科学管理”思想,强调以客观理性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为基础,完善管理;一种则回归东方哲学的“主观意识”探索之道,强调基于人的主观“直觉”的理解和意识,发展管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左脑”潜能和“右脑”潜能的两种开发趋向。

而“右脑”、“直觉”的价值,随着乔布斯等代表企业家的成功奇迹,越来越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各个领域的先行者,纷纷打破传统疆界,踊跃进行与之相关的融合性探索与实践。

企业系统排列就是这一潮流的前沿成果之一,它着重于人的“右脑”直觉和潜意识潜能开发,同时强调将“右脑”智慧带入“左脑”理性的认知范围,两者成果共享,合一运作。同时,企业系统排列针对企业实战应用,发展出相对成熟而有效的理论架构、工具体系和工作形式,以其独特而震撼的支持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所接受和热捧。

企业系统排列作为一个前沿性领域,仍在高速丰富和发展之中。

核心价值

与传统企业管理思想片面强调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不同,企业系统排列更强调运用人的“直觉”和潜意识能力,来突破意识理性的局限性,支持企业决策者看清事实真相,抓住系统关键,预演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做出优化决策选择,并达到最佳的“理性与直觉合一”的

行动准备状态。 企业系统排列独特而核心的价值突出体现在:

1、 通过对潜意识和直觉的直接调用,越过咨询对象对“事实”的认知扭曲,还原呈现出探

索主题相关系统的“实相”,作为探寻解决方案的基础。当这些“实相”呈现出来时,往往与咨询对象内心的直觉感受相呼应,引发“理性”对完整“事实”的重新认知和理解。

2、 运用潜意识对复杂性的超级处理能力和直觉判断力,结合理性思考与逻辑分析,咨询对

象得出“直觉与理性合一”的最优分析结论和解决方向。直觉与理性的相互启发、检视和修正所得出的分析结论和解决方向,往往对令咨询对象有开启性思考和合一坚定的内心感受。

3、 在过程中引发出的咨询对象直觉感受与固有判断和信念的冲突,会引发其深入反思自身

心智模式的局限性,并产生直觉引领的“顿悟”效果,从而快速转化和发展其原有僵固的心智结构,并加深其对自身意识和潜意识模式更深入的认知。

企业系统排列的支持过程,立足于咨询对象和探索团体的潜意识和直觉力的开发,无需大量信息调研和专业知识的补充,也无需长时间的讨论与分析,却为企业管理和决策“乱题”提供了清晰的理解和解决方向,这种“性价比”,也是其被企业界认可的重要价值。

应用领域

作为一种调用决策者潜能,提升企业分析决策过程品质的支持工具,企业系统排列的应用范围较广,可被广泛应用于:

1、经营环境、产业链、经营生态圈分析;战略定位和重要竞争合作关系决策。

2、市场空间、资源状况、经营团队能力、核心价值分析;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分配体

制及治理架构、中长期发展规划决策。

3、客户群体需求、竞争者、价值链关系分析;客户群定位、产品服务价值组合、竞争及营

销策略、第三方合作策略决策。

4、组织功能目标、执行力、协同性、创造力、组织成员心理及行为分析;组织架构及职能

设置、人事安排、激励机制、管理体制、愿景及文化建设、变革计划、成员心理及行为调整等决策。

5、资金、技术、关键人才、经营许可等重要资源需求、引入规划、可行性和合作模式分析;

合作方选择、合作方案、谈判策略、治理架构设计、资源管理规划及重大调整决策。

6、企业家自身及核心人员的个人深层需求、动力源泉、心智结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

人际互动关系分析;重要人事规划、人事风险防范、人事调整、个人关爱与成长支持行动、人际关系调整决策。

7、企业发展与公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神秘潜意识影响的关系分析和相关决策。

基本原理

企业系统排列工作,基于以下基本原理假设:

1、 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获取大量信息,而我们理性意识能够观察和记忆的,不足万分

之一。未被理性观察到的信息,保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经由特殊的心理工作方式,可以被调用出来,支持我们的分析和决策。

2、 人类的潜意识比我们的理性意识聪明得多,我们的潜意识能够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

预想可能的未来情境,并做出对自身安全和发展最有利的和判断,这种判断力常以“直觉”的方式展现出来。经过长期训练,或者以科学的方式调用,我们的直觉力可以成为分析和决策的可靠工具。

3、 每个人的理性思考、决策和行为,基于自身独有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既是我们最重要

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有它的盲区和局限性。僵固而不能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心智模式,会扭曲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力,影响我们做出正确决策和行为反应的能力。 4、 科学运用潜意识信息和直觉能力,可以有效地补充和修正我们心智模式的盲区和局限性,

提升我们分析和决策过程的品质。同时,在过程中,可以检视、反思、柔化和发展我们的心智模式,增强我们的分析决策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

同时,企业系统排列的核心工作手法,主要运用在长期的心理和意识研究实践中发现的如下原理和现象:

1、 每个人所有的“概念”辨识,都基于相关的神经系统“体验”信息簇;当“左右”两个

系统不能合一地运作,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理解和判断选择,可能会分离甚至背离,从而形成“理性”与“直觉”的不统一。而相比“概念”与逻辑分析,“体验”与“直觉”信息更加原始和可靠。

2、 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投射、感知并模拟对方的部分神经“体验”信息,这些信息以能量

状态、身体感觉、外在感知信号、情绪状态、空间感觉、运动本能等方式呈现出来,并通过人类集体意识共享的价值取向、语义结构等转化成相似的思想和念头。

3、 当人们“放空”自己的个性化心智模式,受人类集体意识和潜意识的影响,我们在同一

系统结构中的感受和趋力,具有很大相似性。

4、 人对于世界的“理性”观察和理解结构,基于将系统分解成若干组成元素,通过理解元

素特性和元素间的关系,理解整个系统。

5、 当人保持当下“概念”与“体验”的合一状态时,可以引发与“概念”相关的神经体验,

这些神经体验经由他人模拟,可以以系统元素和相互关系的方式象征性地呈现出来,被我们的“理性”再次觉察和理解。我们可以同步运作并检视“左右”两个系统,调整两个系统,修复两者之间的分离状态。

企业系统排列工作中,融合诸多领域的原理、方法和工具。但其最具标志性的运作方式,也是被认为最“神奇”和“不可思议”的工作方法,就是“系统排列”的特殊方式--在确定了一个探索的系统的范围和组成元素之后,由“人”来代表这些“元素”,经过适当引导之后,这些代表者,完全依据其当下的直觉感受,呈现出的元素信息、系统结构和动态关系,惊人地符合咨询对象的潜意识和直觉感受,大部也被咨询对象的“理性”认知验证,而与资源对象原有“理性”认知不一致的部分,通常引发了咨询对象对该系统的全新认知和理解。

工作方式

企业系统排列通常以共同探索的团队方式进行。

“个案”是企业系统排列的核心工作方式。在“个案”当中,通常有一位当事人“案主”(有时也可是一个相关团队),也就是个案探索工作服务的对象;一位引导导师,负责引领整个个案的探索过程;若干位角色“代表”;其他观摩和参与讨论的团队成员。

一个个案的完成,通常包括如下过程:

1、 当事人“案主”介绍自身企业和个人的相关信息,以及困扰自己的待解决的管理或决策

“乱题”;引导导师与案主互动交流,确定个案的具体工作“命题”和目标。

2、 导师、案主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个案命题相关的系统范围,以及需要探索的系统内的“元

素”。(这些元素可以是具体的人、部门、某企业等,可以事件、物,也可以是抽象元素,如执行力、创造力等)。

3、 当事人案主按照自己的第一直觉,从团队成员中选择各元素的“代表”者,并按照完全

直觉的方式,排放这些代表的空间位置,形成一个由“代表”构成的系统。

4、 在导师的引导下,代表不依据任何的个人经验或理性思考,完全依据在当下系统内的“直

觉”,表达自己在当下系统的位置感受、调整意向,以及当下的能量状态、身体感觉、情绪状态、动作趋向、对其他代表的态度、浮现的意象和念头等。通常这种表达,已令案主有与现实非常相似的感受,并有所启示。

5、 导师依据自身风格或个案需要,允许代表们自由、动态地选择自己在动态系统中的最佳

位置,表达或表现其直觉感受。过程中,导师依据自身的直觉和对现场呈现的系统表现的理解,与案主进行所需的信息交换和讨论,对探索的系统可能的情况进行解读,启发案主觉察自身理性认知的局限性所在,逐步形成对系统的完整认知和理解。

6、 导师依据个案的初始工作“目标”或现场调整过后的目标,对系统进行必要的元素添加、

减少、分立、合并,对元素状态进行必要的调整,预演解决方向和可能结果,逐步使整个系统达成符合目标“理想情境”的状态。从而,在过程中找到“乱题”的解决方向和基本步骤。

7、 导师与案主进行最后的总结和交流,对个案成果重点形成清晰的理性和直觉感受。过程

中,可能允许其他团队成员分享和贡献感受和建议。

“模型系统探索练习”是企业系统排列常见的另外一种形式,可以将它视为标准化、自助式、简化的探索个案。通常,练习由一组成员共同进行,每人轮流充当案主,其他人作为代表。依照导师指导的标准系统模型和元素设定,按照标准流程,呈现每个案主独特的系统状态,或做必要的解决方向探索,给案主以启示。这些模型化的系统探索工具,具有非常高的普及性,经由必要的培训之后,不需由专业导师引领,也可进行。

此外,还有小物件排列、自代表式排列、自我催眠式排列等辅助工作方式,适应在不具备充足代表的工作条件下,依据系统排列的工作原理,进行所需探索工作。

背景缘起

企业系统排列融合了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同时,它的核心工作方式“系统排列”,源自心理治疗领域的“家庭系统排列”。 伯特.海灵格被公认为是现代“家庭系统排列”工作体系的创始者。三十多年前,海灵格在从事萨提亚家庭系统治疗的过程中,运用一种“心理剧”方式进行工作。他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在治疗当事人的过程中,以“人”作为当事人家庭中成员的代表时,似乎不需要代表者获得任何语言资讯,当代表们完全依据自己在现场的直觉感受进行表现和表达时,所呈现出的家庭成员的状态和系统关系,与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惊人的相似;甚至很多呈现的信息,当事人自身都没有经历过,在其事后核实中,也确认属实。

这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某种非语言的潜意识的信息连结和传递。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用解读当事人的潜意识信息,快速地发现当事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其家族中生死离合的大事件对其的影响,并据此对当事人进行非常有针对性的深度治疗和心理调整。

海灵格就此,组织了由一批心理学家、精神治疗专家构成的研究小组,发展排列工作方式,探索人类潜意识中的家族影响和基本规律,融入其他领域的成果和工作方式,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当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心理支持体系--“家庭系统排列”。“家庭系统排列”因其在个人内在心理探索、深层心理创伤治疗、自我统合和意识发展方面的突出效力,已在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仅在德国,就有一千五百名左右的专业治疗师通过家庭系统排列方式服务于大众。 十年前,家庭系统排列研究核心成员之一的组织心理学家根达.维伯,在家庭系统排列的理论框架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组织系统排列”工作体系,探索人的集体潜意识

如何影响其在组织结构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及人类社会系统的共同规律和法则在组织中的呈现。并据此,为企业、政府等各类型组织,提供组织系统动力、组织架构、集体心理、组织关系、决策者心理、组织成员心理等领域的分析与调整支持。

组织系统排列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在欧洲的一些大公司和政府中被认可和应用,如宝马、戴姆勒-奔驰、IBM、荷兰政府等。

随着系统排列在企业领域应用实践的丰富,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专家加入系统排列的研究和发展,系统排列逐步与管理系统思考和各种企业管理分析体系和模型工具相结合,广泛应用于企业各个领域和各个系统层面的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部分企业管理专家背景的排列导师,逐步发展出与家庭系统排列、组织系统排列不同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工具体系,并提出以“企业系统排列”定名,区分其与家庭系统排列和组织系统排列。 目前,虽然系统排列界对“企业系统排列”名称的使用和区分界定并未达成一致,但系统排列在家庭系统、组织系统、企业系统领域的理论发展、方法论和工具体系,越来越多的呈现为部分交叠、同时有较大区分的态势。相信不久的将来,“企业系统排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体系,会被排列界广泛接受。

活跃人物

由于系统排列正处在与多领域的不断融合创新过程中,多数成熟的系统排列导师都同时学习、研究和发展家庭系统、组织系统、企业系统等各个面向的服务,在工作中也会混用部分工作手法,但据个人专长和取向不同,对外服务则各有侧重。

当前,中国市场上针对企业面向的需求,以系统排列方式提供服务的国际和国内导师,大体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企业系统排列”导师

代表人物--徐启瑞

徐启瑞,是中国目前在企业应用领域最活跃、同时最具创新精神的系统排列导师。他具有近二十年的企业经营、投资和管理咨询经验,十几年的企业“一把手”背景,多年自创企

业经营经历,长江商学院的EMBA,是典型的中国本土实战型企业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型的企业家,多年浸淫新经济领域,对国际前沿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工具颇有研究,长期探索企业家决策意识发展领域,提出企业全意识管理思想,是国内少有的企业重大决策品质提升和企业家决策心理成长领域的管理专家。

徐启瑞认为,“系统排列”作为开发人类潜意识和直觉力潜能的工具,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必将在企业管理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他主张,将“系统排列”作为独立的工具体系从“家庭系统排列”的心理治疗工作中剥离出来,发展相对独立的理论框架和方法研究。他致力于将“系统排列”与企业管理领域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充分结合,发展“企业系统排列”工作体系,使其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并在主流企业界得以普及。

徐启瑞在各地带领一些由企业家和咨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不断发展“企业系统排列”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工具体系,他们以企业家和企业核心决策层为服务目标,运用“企业系统排列”快速进行企业分析诊断,找到最优化的行动解决方案,并引领企业家不断反思自身管理决策心理,找到自身盲区和局限性,快速提升决策品质和决策能力。

徐启瑞将“企业系统排列”工作体系与企业纵深咨询服务结合,发展出“企业系统排列专案”服务;并将“企业系统排列”与高端企业培训相结合,在各地带领“直觉知道答案”系列工作坊。因其对企业系统的深入理解,对中国本土企业经营实操的丰富经验,加上“企业系统排列”工作体系的震撼性效果,往往令企业家们有重大启发,并得出非常有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广受中高端企业家的欢迎。

徐启瑞的“企业系统排列”工作中,可以涵盖企业各个层面的分析与决策,侧重于对决策“乱题”的真相厘清、更宏观的系统理解和关键解决方案的发现,侧重支持企业家“顿悟”自身的盲区与局限性。在对企业面向的团队探索工作中,如遇企业家个人的过往心理创伤、家庭关系、心理失常对探索主题产生重大影响,徐启瑞通常严格遵守“企业系统排列”不涉入心理治疗领域的界限,提醒当事人并建议当事人另行处理。

第二种类型:“组织系统排列”导师

代表人物--克劳斯.霍恩

克劳斯.霍恩,心理学博士,心理医生,管理培训和个人心理教练专家。他在企业面向的系统排列工作,基本遵循了根达.维伯创立的“组织系统排列”的理论框架和工作方向,是当前德国“组织系统排列”的代表型人物之一,并著有《隐型权力线》一书,该书也是了解和学习组织系统排列的重要著作。

克劳斯.霍恩在企业面向工作中,更侧重于从组织心理和组织行为层面探索企业系统中存在的隐形动力模式,揭示人类社会系统的集体潜意识在组织系统中的影响现象和规律法则,进而支持当事人发现组织行为表现的“问题后果”之下深层的心理原因,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当事人个人和组织成员共同达到组织理想的心理“和谐”状态,最终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

凭借深厚的心理专业背景和经验,霍恩的心理调整工作细腻而精微,通常可以支持到当事人通过改变对组织系统的认知,调整个人心理,并找到与其他成员相处的最佳态度、沟通方向和关系改善步骤。同时,霍恩在运用系统排列支持个人心理统合与发展方面,也有一些独特成果,以“系统教练技术”丰富了个人成长教练领域。

霍恩在中国市场定期开立组织系统排列的工作坊和导师班,他的课程严谨专注,颇受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培训、企业教练领域的专业人士欢迎。与徐启瑞相似,霍恩在其工作中也严格恪守组织系统排列与家庭系统排列的工作界限,不涉入个人心理治疗服务。

第三种类型:综合型“系统排列”导师

代表人物--李明昱(郑立峰)

李明昱,是中国公众知名度最高和最活跃的系统排列导师之一,他的“家庭系统排列”保持了对国际系统排列前沿技术发展的同步跟进和对中国本土国情文化深入理解的双重优势,因而广受中国受众欢迎,是中国市场工作坊开立频率最高的排列导师。同时,李明昱也为中国系统排列界的国际交流做出重大贡献,不断将国际上顶尖的排列大师引入中国,也代表中国系统排列界向国际排列界分享研究和实践成果。

李明昱也是最早将“组织系统排列”稳定引入中国的排列师,他在其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中持续推介“组织系统排列”,并相对稳定的开立“组织系统排列”工作坊,令中国企业界人士有机会接触到系统排列这种前沿的工作体系。

与其他三种类型导师多数专注于企业经营、组织管理、心理治疗等某一领域服务,将系统排列作为重要工作方式之一不同,李明昱更多定位于专注推动“系统排列”在不同领域的

应用与服务。在李明昱的“企业/组织系统排列”工作坊的个案处理中,也体现出“混搭”的特点。与徐启瑞和克劳斯.霍恩不同,李明昱在着重企业组织隐形动力探索的同时,并不避免涉入当事人的心理和家庭关系治疗调整;同时,李明昱在转型专业系统排列导师前,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和教育背景,支持他在企业具体经营决策课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探索上,也常有一些灵活创新的应用并对当事人的经营行动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明昱的这种混合型的企业/组织个案处理的风格,在处理一些受当事人个人心理状态和家庭关系影响较大的中小型家族企业的复杂“乱题”时,常会显示出突出效果。其在家族企业个案中同步调整企业关系和家族关系,甚至现场进行当事人心理创伤治疗的工作手法,非常精彩。

第四种类型:“家庭系统排列”导师

中国市场上还活跃着一批专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优秀的国际国内家庭系统排列导师,风格各异但都颇具价值,诸如马奥博、享利.博亚、宫贝莎、乌沙莫、尼尔斯、施耐德、施内宝、康斯特坦斯、周鼎文、郭怀慈等。

这些家庭系统排列导师也会接受企业面向的个案处理,但其工作方向多数指向,探索当事人所遇企业面向的困局与当事人自身的行为和心理模式的关系,以及当事人的心理模式背后那些家族关系失序、重大生死离合事件的心理影响、心理创伤经历等,依据需要给以调整和治疗,并通过当事人心理和行为模式的转变,影响其企业面向困局的解决。这些指向的成功个案处理,常对当事人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提供对企业经营决策难题的全面理解和实操行动解决方案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信息

徐启瑞博客 blog.sina.com.cn/qiruiweidu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z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