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评说六篇论文

更新时间:2023-09-11 15: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试序列号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康熙的历史评价

课程名称: 清代帝王评说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田 渝

年 月 日

康熙的历史评价

前言

康熙,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为顺治皇帝第三子,8岁登基,在位61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简称仁皇帝。康熙在位期间,国运昌盛,疆域辽阔,为清朝前期的全盛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各个方面也有非常大的突破,历史评价为:名为守业,实为开创。

正文

根据康熙在位期间的总结,康熙一生对你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下的贡献:第一、削平三番,巩固统一;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第四、亲征塑漠,善治蒙古;第五、移天缩地,兴建园林;第六、兴文重教,编撰典籍;第七、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作为一个统治者,康熙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多的,但是,凭借着康熙自身的高超的统治能力和魄力,终于为清王朝打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页,是中国历史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明历史上的重要一页。康熙王朝时期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为清王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清王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是一种超于实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整个民族的承受能力,所以容易导致整个民族沉浸在天朝上国过的梦幻当中,也就预示着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所以,这一种盛世局面暗藏着一种危机。

康熙时期,平三番,收台湾,抵沙俄,让清王朝的政治统治高度统一、集中,封建统治慢慢达到历史的最高峰,直至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完全地说明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力量达到了顶峰,也预兆着清王朝走向衰败。康乾盛世,完全让整个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愚昧的骄傲当中,也让中华民族逐渐脱离世界进步的轨道,偏离了世界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落在世界发展潮流之后的国家。直至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华民族才慢慢看到世界的发展,逐渐醒悟过来,这时,回顾历史,我们才发现,我们曾经走在世界发展的潮头之上,然而历史又让我们转变为一个错过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

从统治者的方面来说,康熙的确是一个文治武功,宏图武略的智慧皇帝,各个方面的政策,都在统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下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康熙的政治统治:

一、 兴修水利

作为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经济模式的封建国建,农业的生产建设是国家的重点。要想国家稳定发展,首先解决的农业问题,让封建社会最底层农民得到生产资料,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封建社会的生产模式,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品难以流通,所以社会底层难以承担水利兴修的高额费用,只能期待国家支持,才能得到更好的生产条件。

康熙时期,兴修水利,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一个良好地环境,社会底层安居乐业,从而增加了社会稳定的系数,在维护国家统

治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农业生产发展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使得康熙时期的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也是这样的政策,同时还对清王朝的民族问题产生了良好地影响。兴修水利,让农民得到良好地生产条件,从而缓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为国家的稳定产生了良好地辅助作用。

二、 抵御外敌

国家的稳定,不单指国家内部的稳定,也包括了跟外部国家的关系。康熙时期,沙俄入侵。康熙作为一个统治者,国家的主权是不容侵犯的,在这个时候,康熙是没有退路的,而且他也没有想过退却,而是主动出击,驱逐沙俄,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捍卫了民族尊严,弘扬了清王朝的国威,并且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虽然历史上认为这个条约对月清政府来说是不利的,但按当时的情况来说,一方面是能够从条约上划定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也是中国统治者历史上的一大突破。

在驱逐沙俄之后,康熙明显意识到了国土的重要性,继而开始了边境的勘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勘定边界的伟大举措和开创。

三、 编撰典籍

《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太祖实录》等典籍,在文化领域上的措施也应该得到肯定。说明康熙作为一个统治者,考虑到了国家的文化发展是重要的,并且在统治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

位。康熙意识到了文化在国家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开始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康熙时期,西方文化也出现过,但是始终不能被国人所接受,从而得不到传播,难以看清世界发展的潮流,这个方面来说,又体现出了康熙的一种狭隘性,对于文化认可方面的狭隘性。

四、 兴文字狱

文字狱是清王朝前期历史上的影响巨大的统治措施,文字狱的兴起代表者清王朝统治者的一种狭隘性,着也暴露出了一个统治阶级的狭隘性,也揭露了清王朝统治者缺乏安全感,没有能够接受被统治阶级的思想诉求。

不管如何,文字狱是康熙时期,乃至乾隆时期都是对社会影响巨大的政治措施。但是如果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来思考,着似乎也是容易理解的,因为统治者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没有更好的方法时,即使是冲击了世界的发展潮流,也必须义无反顾。

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都曾经收到过类似的对待,这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冲击自身意识形态的思想采取的强硬措施。文字狱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从统治者的位置去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合以上的表述,虽然能够找出一些不足,但是从大体上讲,康熙皇帝还可以说是一位难得的封建君主,是为仁皇帝。

《圣祖仁皇帝本纪》读后感

摘要:康熙皇帝,在我国清代历史上甚至到中国历史上享负盛名,凭其丰功伟绩,维护统

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经济,富国强兵,但是对外中却一直沿用朝贡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企图以这种方式让天朝之国可递千世万世而为君。但是,他生不逢时,他处于一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革的划时代的时期,他接触了西方的学术和文化,却没有转化为国政,还在封闭地实行各种压抑资本主义发展策略和愚民政策,为日后更加严重的闭关锁国和落后挨打买下了祸根。这些,我们反而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思考康熙皇帝的功过,反而以此作为一种启示。

关键词:千古一帝、康熙、强盛、祸根、机遇

引言: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

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但终归到中国和世界历史来说,他也是不是适合世界潮流把握

机遇的千古一帝呢?

康熙处理军国大政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勤”,另一个是“慎”。这连个特点和优秀品质一直紧随了康熙皇帝一生,为他日后的治国、处事、齐家等提供了保证。从即位时候开始逐一强化皇权,先后在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中夺回处理朝政权利,设立密奏和南书房处理国事体系。另外,康熙致力于经济发展,废止“圈田令” ,废止满清贵族圈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将土地让与百姓耕;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实行更名地政策。为日后的康乾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康熙平定三藩,攻占台湾,平定叛乱,遏制俄国,使清朝的疆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维系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且康熙治学严谨,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都深有造诣。不得不提的是他在位期间对皇太子的两废两立,更引起了皇子们的群党之争和朝廷的群臣质疑与不稳。 由此观之,这就可以完全说明康熙皇帝拥有丰功伟绩就是一位千古一帝吗?即使奠定了清朝强盛的根基,但是他的国政却给后世带来了隐患。

大家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了。评加一位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却不能撇开他所处时代的世界发展潮流这个参照系。康熙在位长

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处于17、18世纪之交。这一时期,西方世界正轰轰烈烈开始资产阶级革命。遥远的欧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孕育了工业革命。对于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康熙和清廷的对此反应灵敏与迟钝,可以举出一例来进行比较。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小木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内住下,亲自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一座“开放口岸”,以大量引进西欧列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各种先进成果。彼得一世登基时,沙俄尚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中国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进”。但彼得一世

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震撼,还亲自去到西方底层考察,这激发了他强烈的变革图强思想。为此,他一反历代沙皇认为出访别国是“低三下四”的傲慢传统,隐姓埋名,化装成平民前往荷兰、英国等西欧强国考察,并选派大批贵族子弟前往西欧强国学习等等。这就不难理解沙俄为何能成为晚清不断入侵中国的西方列强之一,为何鲸吞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饱嗝都不打一个。

相比之下,而对外贸易中,,清朝政府虽然开关与外国贸易,但对外国商船的活动极为注意,对逗留外国的中国人也防范极严。康熙下谕地方官要在沿海各地增设炮台,并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需安不忘危”。可见康熙对西方殖民主义者始终是存有戒心的,但戒心太大于国有害。日益长久的闭关政策在日后的乾隆、嘉庆时期就愈演愈烈,这无一不是康熙时期留下

来的祸根。

另外康熙对于欧洲工业革命的反应则显得有些迟钝了。虽然中国与欧洲相距遥远,但欧洲工业革命的信息,早在明末就由利玛窦、汤若望等一批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康熙登基后,似乎对西方科学知识饶有兴趣,他本人曾专心学习,但却没有把他的个人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这表明,西方传教士们带进中国来的欧洲工业革命信息,并没有激活康熙的变革思想,机遇稍纵即逝,遗憾莫大于此。

结语:尽管如此,我们反而不能站在现代人可以了解世界全局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康熙

皇帝的功过,我们得到的而是以此作为一种启示。不管怎么说,康熙皇帝在治学、治国、修身齐家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量躯体之物力,度灵魂之所趋。化学业之引擎,作世间之妙笔。

参考文献:

(1) 朱增泉 . 康熙是不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帝王 .人民日

报 .2011 (2)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清代帝王选读之·圣祖仁皇帝本纪.2011 (3) 刘玉峰. 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评议. 学习时报.2008

提到康熙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1-1722年在位),现行历史教材及有关传记、评论乃至文学作品几乎交口称誉,直将他等同于唐太宗、汉文帝。然而,从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后人在总结时大都将其归咎于嘉庆、道光两朝。可是,落后要有个过程,只从嘉庆、道光两朝很难找到滑坡的真正原因。通过对照近三四百年中外历史,笔者发现,误区就出在后世对康熙的评价太高,忽略了康熙时代的世界大背景,孤立与静止地看待当时的中国,无意中沿袭了旧史家对康熙的颂扬。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一、关于康熙所处的时代

康熙即位前夕(即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和世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都在经受战争与变革的动荡。以尼德兰为榜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敲响了封建社会的丧钟,世界历史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很快到达中国的近邻:西班牙已占领菲律宾;荷兰已控制印度尼西亚,前锋抵达日本西南各藩;英、法、葡已在印度和中印半岛建立许多殖民据点;葡、荷分据着我国澳门和台湾;俄国势力已伸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这种形势对当时的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如果能够利用西人东渐(缩短了空间距离)便于

忽略了法随时移、民贵君轻、天下大同等说,弄得思想界万马齐喑,政治上一潭死水。他也实行总体的闭关锁国政策。平台湾后,海禁稍有放宽,但外贸仍只许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进行,须经由官商开设的公行,并限制进出口商品数量及种类(进口的更少)。由于康熙朝拒绝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生长,在别人大步前进时中国却从此走上了封建落后的农业国的道路,致使清朝末期列强压制中国,中国人民苦不堪言。故称康熙是一个延误历史进程的君主。 古今中外的大人物,都有其杰出的过人之处,也有其突出的历史贡献。康熙帝以其才华与天赋,智慧与胆识,勤政与谦虚,坚韧与宽容,在人生旅途中,克服诸多困难,完成重大使命。康熙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熙盛世的大局面,可见其功绩并非一般,而与历史上所有的帝王相比,估计也只有唐太宗的功绩可以和他相提并论,足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 摘要:本文通过对乾隆皇帝的简单介绍、客观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粗略叙述,

简略的阐述了本人对乾隆皇帝的一些看法。 ? 关键词:清朝 乾隆 一、前言

从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国历经无数荣辱兴衰,在这其中清王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历史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阶段。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存

在了两百多年,而且统治期间还出现过“康乾盛世”,这足以证明清王朝确确实实存在着有位君主。通过《清代帝王评说》选修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我们系统的了解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一代有为君主治政有为之举,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清高宗--乾隆皇帝,以下是我对乾隆皇帝的简单评价。 二、高宗简介

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 治政方面:重视吏治,尤其注重官员的选拔和管理;知人善任,亲自举荐贤

良能臣,善于驾驭群臣;勤政安民。 ? 经济方面:重视农商业的发展,号召农民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注重水利工程, 兴修水利。

? 军事方面:一征金川、安定西藏、统一西域、收复准噶尔部,扩大了近代中 国版图。

? 文化方面:重用汉人,编纂图书,重视文化的发展。

此外,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使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堪称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

君。 三、人物评价 1.总评

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幸,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清史稿-高宗》 2.正面评价

? 内政“宽严相济”,开创“康乾盛世”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乾隆在内政方面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文--《简评乾隆皇帝》 - 2 -

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 ? 外交“十全武功”,开疆扩土

所谓“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顺利的开阔疆土,有效的

管理新收疆土,实现统一全盛局面。 ? 文治“集大成”,封建文化顶峰

据史料记载,乾隆一生作诗达四万多首,所游玩之名胜古迹,常亲题诗于上。此外,他在位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三礼义疏》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书籍,其中《四库全书》堪称巨著,共收入古书3457部,共79070卷,装订成36275册,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 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甚有福气。在位、掌权时间位列历代君王之首,继承了康熙、雍正的伟大政绩成果,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负面评价 ? 大兴文字狱,毁坏中华文明的根基

乾隆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文网之密,文祸之多,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 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

乾隆效仿祖父康熙江南巡视,但他们南巡的目的却迥然不同:康熙是为了治理黄河、考察民情吏治;而乾隆则是为了游山玩水,炫耀帝王之威风。而且康熙爷大多是微服私访,没有大兴圣驾,而乾隆的南巡集团声势浩大,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 ? 虚饰浮华,好大喜功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欢周围的人歌颂他英明伟大、颂扬他的智慧和

才能。也正是在乾隆皇帝自我陶醉之际,与清朝帝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 ? 恶直好谀,重用大贪官和珅

乾隆皇帝对部下的阿谀奉承有狂热的爱好,这一嗜好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的大贪官和珅的出场。和珅有着绝顶的小聪明,熟谙做官技巧,把自以为英明盖世的乾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 四、结语

总之,一个皇帝的政绩评价,后人自有公论,尤其对他们的公正评价更为重要。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但不可因此磨灭了他为“康乾盛世”所做的贡献,总的来说还是功大于过,乾隆皇帝雄才伟略、治政才能还是值得后人的认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z1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