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更新时间:2024-02-18 16:2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在大学第一学期,我选修了一门非常有意义,我非常感兴趣的课,这门课就是《影视欣赏》 。以前看电影光看内容或某一个情节,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欣赏,只是为了娱乐而看电影。我们在上课时看了好几部电影,在看这些电影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去欣赏一部电影。在课上看的这几部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下面我就来简单的点评一下这部电影。
一. 主题
表层主题有两个:一是友谊,二是爱情。该片描写了一群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他们从小就结写了深厚的友谊:一起丢书包,一起逃学,一起旷课,一起打架,一起追女孩子?同时,友谊 的嫉妒,使他对爱情彻底绝望,他试图强暴米兰去破碎心中的爱情偶像,然而面临的却是大家的疏远和背叛,事隔多年,这些人到中年的伙伴们又聚到一起,片尾的他们显得很快乐。友谊长存,使人看到希望。
另一方面,片中描写了马小军少年时代对米兰朦胧的感情,随着刘忆苦的加入,三个人之间的感情出现纠葛和裂痕。马小军抱着美好的希望,最终希望幻灭,他痛苦得以试图强暴米兰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失落、痛苦与迷茫。
这正是这部影片的迷人之处,阳光灿烂的环境、洒脱爽朗的心情、纯洁的友谊、躁动的青春、诗意中带着朦胧的爱情,再加上英雄式的暴力场面。按现在的说法它应当是一部青春偶像童话剧。
但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是因为它还是一个更深层的主题:理想与追求。
影片一开场,随着雄壮的歌声,我们听到“革命风雷激荡,战士胸有朝阳,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真心的话儿要对你讲?”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思想比较单纯,对革命十分积极,物质极端贫困但却充满理想。尽管现在看来显得过于狂热,但理想激昂的情绪影响了下一代人,童年的马小军最大的理想就是中苏开战。可笑但却让人振奋。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普遍缺乏的东西,那就是理想!这或许是我们看到这种片子耳目一新并为之振奋的原因之一吧。
少年时代的马小军,无意当中发现了一张穿着泳装女孩儿的照片,为此他精神恍惚,这女孩儿成了少年时代马小军的爱情理想。为了追到这个女孩子,马小军经常旷课,守侯在女孩儿家附近,为了接近这个女孩,他甚至认这女孩儿当姐。
马小军如大多数人一样,也有着当英雄的理想,为了逞能,他打“六条”的几个孩子下手也特黑。
但是,在这个看似胡作非为、不学无术的边缘少年身上,得到米兰的爱才是他朦胧的少年时代最大的理想。他对米兰是真情、纯洁的爱恋,他不忍轻易破坏他们这种感情。然而刘忆苦的出现使他的感情面临危机,从唐山奔丧回来后发现:米兰竟和刘忆苦走到了一起。
本来就破罐破摔的马小军理想开始幻灭,倍感失落,他失去理智地试图强暴米兰,却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他想通过破碎心中的偶像来减轻自己心中的痛苦和迷茫,结果却更加痛苦和迷茫。从那以后,伙伴们开始疏远他。影片在这个时候让人感到有了一丝的压抑和难过。
但很快,片尾中年的马小军们又聚到了一起。让人又感到了他们身上的快乐和希望。
整部片子都显出乐观、积极的情绪,那怕有“文革”的影响,在王朔特有的痞子风格下,一切都可以轻松调侃,让人看到希望,自如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或许是我们爱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最重要的原因吧。
二.摄影
该片由顾长卫任摄影指导,不愧为“中国第一摄影”的他在该片中显出了与众不同,势力超群的艺术功底。看一部影片拍得好不好,就看它的镜头运用得是否恰当,是否流畅和自然。有时只需看几个镜头,往往就能看出高明与平庸之别。
在“教室授课”这一场戏中,人员众多,为了表现教师(冯小刚饰)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和对学生反映的惊愕,数次运用正反打镜头,主观镜头的运用在高度和角度上都把握得十分到位,不说一字,而画面充满幽默和机智,镜头显得极具张力和充满感染力。当宁静的课堂被突然破门跳窗的几个学生打破平静之后,用了一个轻轻往前推然后定住的镜头再次表现教师对这一事件的惊鄂。犹如在影片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关于摄影,还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我们细细把握和思考。
三.用光
该片用光很有特色,正如片名一样,整个片子充满了阳光。明朗的阳光和投影在视觉上显得充满生气和活力,极具美感,在心理上让人觉得明朗和舒畅,使人快乐和振奋。这实际上也是在印证马小军在意识里那个时候似乎总是阳光灿烂。
片中只有少数几个场景显得灰暗。一是在生日聚会后,马小军在风雨交加的夜里,掉进了路中的大坑。这是为他和米兰在雨中完全释放自己,说出心中对她的爱慕设置铺垫;一是在同“六条”的几个孩子作战的夜晚,黑夜、暴力,似乎天生就是一对;还有就是在家中,母亲的画面总是显得灰暗,也许是为了强调马小军在家里的压抑感。
该片大量运用外景拍摄,阳光充足充满力量。光线的运用使该片显得酣畅淋漓,流畅自然。
四.人物的出场
该片每个人物在该出场的时候自然出现,丝毫没有做戏感。如刘忆苦的出场,自然地带出了于北蓓,也为米兰的出现,设置了一个“倍儿传奇”的悬念。
其中米兰的出场最为精彩,可谓“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之处”。又好似“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先是马小军在偷开其他人房间时,无意当中
发现了米兰的照片,为此他精神恍惚,苦苦等待她的出现。结果第一次见到米兰,马小军竟是躲在她的床下,只看到了米兰的小腿,还差点吓得半死。第二次见到米兰,也很狼狈,他被当做干了坏事抓到了公安局,结果在那儿他再次看到了米兰的背影。第三次在他完全没有准备的时候,米兰出现了。米兰的出现吊足了观众胃口,也使得她显得更加传奇。
五.人物的设置
为了让影片更有意思,在马小军第一次见到米兰并想与她套近乎的时候,片中设置了一个卖冰棍的老大妈来见证这次见面。老大妈开心大笑的镜头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这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镜头大大丰富了影片的可视性和可笑性。它是一处神来之笔,让观众随着老大妈一同大笑。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人物是傻子,外号“古伦木”,他的名字源于当年流行的一部外国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古伦木”整天歪斜着身子骑在一条大木棍上,当人向他叫一声“古伦木”的时候,他就回答一句“欧巴”。这个人物除开始因为他被人欺负,引起马小军和“六条”的几个孩子打架外,他实际上是一个与影片的情节叙事无关的人物。也可以说一个意念化的人物。他好象一个“神”,注视着片中每个人的悲欢离合和种种变迁,他是影片中每个人“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见证。影片最后,当中年时代的马小军们坐在卡迪拉克车上,洋洋得意的叫喊他的时候,他酣畅淋漓地骂了一句“傻B!”
这个傻子人物的设置,是影片异常精彩之处。古伦木”是高于影片中其他人物之上的象征层次的人物,如果处理的不好,反而显得做作和滑稽。然而,正是这个傻子的设置,姜文处理得非常巧妙。自然真实而且流畅,这也反映了姜文的不同凡响和大气。
六.色彩
影片最后,出现了黑白胶片拍摄的中年时代的马小军们。几十年后的今天,人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黑白胶片是对五彩缤纷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回忆和赞美。一般来说,现实时空才用彩色,而过去时空或想象时空才用黑白,而这部片子恰好相反。他的色彩方案或许在质问我们:现在成年的马小军们还能像以前那么“阳光灿烂”、无忧无虑吗?
七.音响
该片同期声的运用使人身临其境,大大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如马小军在老式木制阁楼奔跑的声音异常逼真震撼。凡有走过这种木制建筑经历的人都对这种风格独特的声音记忆清晰。
该片还有很多插曲,都能很好的传达出当时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绪。比如一开头,随着雄壮的歌声,我们听到“革命风雷激荡,战士胸有朝阳,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真心的话儿要对你讲?”这首歌让人一下子就返回到当时那种火红的岁月。
又如在高亢的《国际歌》陪伴下,马小军们骑车前行,以暴制暴,与“六条”的几个孩子展开了如此勇猛、矫健的肉搏。这种音乐的错位,使反讽意味十分明显。
八.剪辑和转场
全片剪辑自然流畅,声音和画面的剪辑也很到位,转场尤显巧妙。比如相似物的转场运用,如丢书包,童年的马小军往天空丢书包,书包落下来时,马小军已是少年了。时空的跳转自然而巧妙;又如马小军看着米兰照片的特写,镜头叠画出于北蓓的笑脸。由此,引出了刘忆苦和于北蓓;再如马小军被于北蓓暗算,脸上被亲了一团红色的口红。下一个镜头却是马小军脸蛋被涂得通红,穿着白衬衣,载歌载舞扮成祖国的“花朵”迎接外国来宾。前后两个镜头联系起来想一想,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篇二: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评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评
在课上看了这个电影,感觉到还有点意思。
它讲的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距离我们有点遥远,感觉可能没有当代人那么深刻。我没想到当时的青年也有这样叛逆的一面,让人挺意外的。接下来说说这部电影。
《阳光》的原著是王朔的《动物凶猛》。我并不知道,甚至思考了许久也无法得到一点启迪:王朔的“动物”指什么,“凶猛”又代表了什么。但原著中不止一次提到的耀眼的阳光给了导演灵感。尽管故事的背景是文革,但寒冷的文革气氛在阳光的映衬下多了一份渺茫和无力。虽说这是一部有关文革的作品,但任谁也看得出,这是一部谈青春、谈成长的作品。一群10多岁的毛孩子在文革年月的北京城里横冲直撞,姜文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当这群儿时的伙伴再次相聚时,那过去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不再重要了。挣脱了伤痕、苦难这些文革陈腔,在他的镜头下,文革同浪漫、青春一样。父母、师长、兄姐,谁也顾不上他们,他们的成长有太多的放任、您肆、无政府似的蛮横。《阳光灿烂的日子》完全抓住了这个基调,全片以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一气呵成让人几乎目不转睛。姜文对青春的回顾决不像第5代导演有那么多的沉痛和反省,他的谓叹是对青春的恍饱和留恋,是对青春骤然消失的怅惘,然后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他在片中几乎没有触及文革,但这等年轻、这等激情却是文革初期的底色。它是讲的文革中的故事,但是整部影片除了开场那“祖国山河一片红”的背景和其他地方隐约可见的标语之外,根本感受不到“文革”的任何影子,有的只是在空气中肆意飘荡的青春荷尔蒙和无处不在的性隐喻,时代变了,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变了,可有些东西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马小军对于米兰的爱恋属于标准的姐弟恋,在属于青春的那个时间范围内,几乎每一个男生都有一个相对年长的女性作为暗恋的对象,这种爱恋在一定程度上是包含着寻找母性的端倪,马小军对米兰的痴迷就是如此,这也一定是姜文的个体经历,所以他才能把那种感觉拍得真实而热切。
《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是一部“青春性征”极为明显的电影,但是它又是一部单纯的电影,影片中有性的暗示,但却从未有性的描述。从马小军面对刘北蓓的亲吻慌乱逃避,到刘忆苦看到小弟那勃起的阴茎大骂流氓,都表现了在这个特殊时代之下青少年的某种纯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性有着强烈的向往,可是又自觉地进行着道德性的克制。从这一点上说,那是最坏的时代,同时又是最好的时代。现在的观念基本上认为过去的意识形态是对人性的扭曲,其实凡事不能矫枉过正,彼时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自律性极强,即便是像马小军、刘忆苦这样的小混混也保持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可在三十年后的今年,你还能找到像马小军这样的小混混吗?人们喜欢把中国社会目前的“礼崩乐坏”归咎于文革,其实这是不负责的说法,所谓的“礼崩乐坏”其实完全是社会转型的必然阶段,人们在重新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思想上的激烈震荡。《让阳光灿烂的日子》既是一部色彩浓郁的怀旧相册,也不啻一部现代警示录。影片最后,已经成年的几个混混人五人六地坐在豪华车里重新审视北京这座城市时,当年那个需要他们保护的傻子冲着他们来了一句“傻逼”,而此时贯穿影片的那种诱人的黄色已经不知在何时消失,画面变成黑白,那种在物质上丰盈在精神上却老去的无奈,让《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那一刹那带出了阵阵伤感。
关于摄影,着重想提的是两点。摄影的色调以及细处的拍摄手法。顾长卫的摄影,很显而易见的是,因为有了标题的限制,该片给观众的将会是满目的黄。一般而言,黄的色距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枯黄是一种苍凉,暗黄是一种暧昧,明黄是一种青春,金黄则是一种辉煌。在我的视角系中,我想该片的色调该是在暗黄与明黄中的过渡,也是对当时背景环境的无声抗争。另外一点是细处的拍摄手法。由于看得比较仓促,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有两处。一处是原著中文字的再现,另一处则应该是一种创作吧。在原著中提到米兰洗完头坐下与马小军聊天:“午后的阳光已经有些炽热。她有些胖,很快就热了,便拉上暗色的窗帘。屋内立刻有了一种隐蔽和诡秘的气氛??既感到几分从容,又不由生出几分邪意。”电影中画面呈现的是两个人的侧面,相对坐着的中间是一扇透着光的窗户。在后一秒,整个画面一片雾气,阳光烘托得看不见人影,灰尘可以数得清楚,甚至懒洋洋的移动也能嗅出。到后一秒镜头一下遮蔽,较大的光线反差更加强了原著中这段颇有含义的描写。另一处比较明显的是马小军多次的奔跑。镜头晃得会有一种晕的感觉。摄影师应该是跟着演员跑的。而中途的许多仰接镜头出现了闪逝的模糊。现实感被稍稍隐去,让人有一种疑惑和忧郁的感觉。这一点符合了原著中叙述者回忆矛盾模糊这部分的感觉。
影片在构图方面,可以说也是很下了一番工夫的,恰到好处的构图,不言而喻的画面语言,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主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再提马小军在米兰家偷用望远镜一段。在这段中,画面出现的最多的是望远镜的观察效果,事实上,在构图上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固定视点的表现,从片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这是马小军在窗台边这一固定地点进行的“活动”。再比如胡老师在教室上历史课一段。这段中有多个长镜头,但其固定视点只有两个:讲台和教室右后方。其中教室右后方这一固定视点更为重要,采用一种不正视的角度,侧视、斜视讲台上的胡老师,在这些画面里还闯进了几个不学无术的小青年,从画面效果来看,不言自明的说明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教师的地位是低下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这是部好电影,关键是你能不能发现这电影里的更深刻的东西。
篇三: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一. 主题
表层主题有两个:一是友谊,二是爱情。该片描写了一群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他们从小就结写了深厚的友谊:一起丢书包,一起逃学,一起旷课,一起打架,一起追女孩子?同时,友谊如同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正面是“亲如兄弟”,背面则是“嫉妒和背叛”,马小军对刘忆苦的嫉妒,使他对爱情彻底绝望,他试图强暴米兰去破碎心中的爱情偶像,然而面临的却是大家的疏远和背叛,事隔多年,这些人到中年的伙伴们又聚到一起,片尾的他们显得很快乐。友谊长存,使人看到希望。
另一方面,片中描写了马小军少年时代对米兰朦胧的感情,随着刘忆苦的加入,三个人之间的感情出现纠葛和裂痕。马小军抱着美好的希望,最终希望幻灭,他痛苦得以试图强暴米兰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失落、痛苦与迷茫。
这正是这部影片的迷人之处,阳光灿烂的环境、洒脱爽朗的心情、纯洁的友谊、躁动的青春、诗意中带着朦胧的爱情,再加上英雄式的暴力场面。按现在的说法它应当是一部青春偶像童话剧。但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是因为它还是一个更深层的主题:理想与追求。
影片一开场,随着雄壮的歌声,我们听到“革命风雷激荡,战士胸有朝阳,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真心的话儿要对你讲?”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思想比较单纯,对革命十分积极,物质极端贫困但却充满理想。尽管现在看来显得过于狂热,但理想激昂的情绪影响了下一代人,童年的马小军最大的理想就是中苏开战。可笑但却让人振奋。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普遍缺乏的东西,那就是理想!这或许是我们看到这种片子耳目一新并为之振奋的原因之一吧。
少年时代的马小军,无意当中发现了一张穿着泳装女孩儿的照片,为此他精神恍惚,这女孩儿成了少年时代马小军的爱情理想。为了追到这个女孩子,马小军经常旷课,守侯在女孩儿家附近,为了接近这个女孩,他甚至认这女孩儿当姐。
马小军如大多数人一样,也有着当英雄的理想,为了逞能,他打“六条”的几个孩子下手也特黑。但是,在这个看似胡作非为、不学无术的边缘少年身上,得到米兰的爱才是他朦胧的少年时代最大的理想。他对米兰是真情、纯洁的爱恋,他不忍轻易破坏他们这种感情。然而刘忆苦的出现使他的感情面临危机,从唐山奔丧回来后发现:米兰竟和刘忆苦走到了一起。
本来就破罐破摔的马小军理想开始幻灭,倍感失落,他失去理智地试图强暴米兰,却没
有占到丝毫的便宜,他想通过破碎心中的偶像来减轻自己心中的痛苦和迷茫,结果却更加痛苦和迷茫。从那以后,伙伴们开始疏远他。影片在这个时候让人感到有了一丝的压抑和难过。 但很快,片尾中年的马小军们又聚到了一起。让人又感到了他们身上的快乐和希望。
整部片子都显出乐观、积极的情绪,那怕有“文革”的影响,在王朔特有的痞子风格下,一切都可以轻松调侃,让人看到希望,自如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或许是我们爱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最重要的原因吧。
二.摄影
该片由顾长卫任摄影指导,不愧为“中国第一摄影”的他在该片中显出了与众不同,势力超群的艺术功底。看一部影片拍得好不好,就看它的镜头运用得是否恰当,是否流畅和自然。有时只需看几个镜头,往往就能看出高明与平庸之别。
在“教室授课”这一场戏中,人员众多,为了表现教师(冯小刚饰)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和对学生反映的惊愕,数次运用正反打镜头,主观镜头的运用在高度和角度上都把握得十分到位,不说一字,而画面充满幽默和机智,镜头显得极具张力和充满感染力。当宁静的课堂被突然破门跳窗的几个学生打破平静之后,用了一个轻轻往前推然后定住的镜头再次表现教师对这一事件的惊鄂。犹如在影片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关于摄影,还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我们细细把握和思考。
三.用光
该片用光很有特色,正如片名一样,整个片子充满了阳光。明朗的阳光和投影在视觉上显得充满生气和活力,极具美感,在心理上让人觉得明朗和舒畅,使人快乐和振奋。这实际上也是在印证马小军在意识里那个时候似乎总是阳光灿烂。
片中只有少数几个场景显得灰暗。一是在生日聚会后,马小军在风雨交加的夜里,掉进了路中的大坑。这是为他和米兰在雨中完全释放自己,说出心中对她的爱慕设置铺垫;一是在同“六条”的几个孩子作战的夜晚,黑夜、暴力,似乎天生就是一对;还有就是在家中,母亲的画面总是显得灰暗,也许是为了强调马小军在家里的压抑感。
该片大量运用外景拍摄,阳光充足充满力量。光线的运用使该片显得酣畅淋漓,流畅自然。
四.人物的出场
该片每个人物在该出场的时候自然出现,丝毫没有做戏感。如刘忆苦的出场,自然地带出了于北蓓,也为米兰的出现,设置了一个“倍儿传奇”的悬念。其中米兰的出场最为精彩,可谓“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之处”。又好似“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先是马小军在偷开其他人房间时,无意当中发现了米兰的照片,为此他精神恍惚,苦苦等待她的出现。结果第一次见到米兰,马小军竟是躲在她的床下,只看到了米兰的小腿,还差点吓得半死。第二次见到米兰,也很狼狈,他被当做干了坏事抓到了公安局,结果在那儿他再次看到了米兰的背影。第三次在他完全没有准备的时候,米兰出现了。米兰的出现吊足了观众胃口,也使得她显得更加传奇。
五.人物的设置
为了让影片更有意思,在马小军第一次见到米兰并想与她套近乎的时候,片中设置了一个卖冰棍的老大妈来见证这次见面。老大妈开心大笑的镜头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这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镜头大大丰富了影片的可视性和可笑性。它是一处神来之笔,让观众随着老大妈一同大笑。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人物是傻子,外号“古伦木”,他的名字源于当年流行的一部外国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古伦木”整天歪斜着身子骑在一条大木棍上,当人向他叫一声“古伦木”的时候,他就回答一句“欧巴”。这个人物除开始因为他被人欺负,引起马小军和“六条”的几个孩子打架外,他实际上是一个与影片的情节叙事无关的人物。也可以说一个意念化的人物。他好象一个“神”,注视着片中每个人的悲欢离合和种种变迁,他是影片中每个人“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见证。影片最后,当中年时代的马小军们坐在卡迪拉克车上,洋洋得意的叫喊他的时候,他酣畅淋漓地骂了一句“傻B!”
这个傻子人物的设置,是影片异常精彩之处。古伦木”是高于影片中其他人物之上的象征层次的人物,如果处理的不好,反而显得做作和滑稽。然而,正是这个傻子的设置,姜文处理得非常巧妙。自然真实而且流畅,这也反映了姜文的不同凡响和大气。
六.色彩
影片最后,出现了黑白胶片拍摄的中年时代的马小军们。几十年后的今天,人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黑白胶片是对五彩缤纷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回忆和赞美。一般来说,现实时空才用彩色,而过去时空或想象时空才用黑白,而这部片子恰好相反。他的色彩方案或许在质问我们:现在成年的马小军们还能像以前那么“阳光灿烂”、无忧无虑吗?
七.音响
该片同期声的运用使人身临其境,大大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如马小军在老式木制阁楼奔跑的声音异常逼真震撼。凡有走过这种木制建筑经历的人都对这种风格独特的声音记忆清晰。
该片还有很多插曲,都能很好的传达出当时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绪。比如一开头,随着
雄壮的歌声,我们听到“革命风雷激荡,战士胸有朝阳,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真心的话儿要对你讲?”这首歌让人一下子就返回到当时那种火红的岁月。
又如在高亢的《国际歌》陪伴下,马小军们骑车前行,以暴制暴,与“六条”的几个孩子展开了如此勇猛、矫健的肉搏。这种音乐的错位,使反讽意味十分明显。
八.剪辑和转场
全片剪辑自然流畅,声音和画面的剪辑也很到位,转场尤显巧妙。比如相似物的转场运用,如丢书包,童年的马小军往天空丢书包,书包落下来时,马小军已是少年了。时空的跳转自然而巧妙;又如马小军看着米兰照片的特写,镜头叠画出于北蓓的笑脸。由此,引出了刘忆苦和于北蓓;再如马小军被于北蓓暗算,脸上被亲了一团红色的口红。下一个镜头却是马小军脸蛋被涂得通红,穿着白衬衣,载歌载舞扮成祖国的“花朵”迎接外国来宾。前后两个镜头联系起来想一想,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正在阅读: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02-18
Unit 4 My home第一课时学案03-08
事故分析报告12-12
犹太人苦难与成功的背后12-26
巡视组、巡察组、巡查组,督导组、督察组、督查组究竟有啥区别02-23
员工考勤管理规定02-03
咖啡厅营销活动方案08-07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影评
- 灿烂
- 日子
-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