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习题集(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04 0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练习题

一、选择题(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A、交易媒介 B、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 D、价值贮藏

2、在下列经济行为中,货币执行支付职能的是 。

A、发放工资 B、交纳税款 C、银行借贷 D、分期付款

3、货币在执行 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交易媒介 B、价值贮藏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

4、下列说法哪项不属于信用货币的特征 。 A、可代替金属货币 B、是一种信用凭证

C、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D、是足值的货币。

5、一般情况下,货币流动性结构的变动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是: 。 A、高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下降 B、高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上升 C、通货紧缩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上升 D、通货紧缩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下降

6、下列有关币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本位制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B、双本位制下容易出现“双重价格”的现象 C、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D、双本位制下金币作为主币,银币为辅币

7、实物货币形态中被人们选择作为货币的商品必须具有 的特性: A、价值含量较大 B、易于保存 C、容易分割 D、人们都乐于接受

8、信用货币具有的特征是 :

A、是价值符号 B、是负债货币 C、可以任意发行 D、国家强制性

9、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在于 :

A、内在与外在 B、目的与手段 C、自发与人为规定 D、变化不一样

10、货币危机性最大的职能是 :

A、通手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国际货币

11、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 层次: A、M0 B、M1 C、M2 D、M3

12、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原则有 :

A、相关性 B、可测性 C、可控性 D、流动性

13、虚金本位制也叫 :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生金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4、金银复合本位制的主要缺陷是 :

A、造成价值尺度的多重性 B、违反独占性和排他性 C、引起兑换比率的波动 D、导致币材的匮乏

15、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方式是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16、下列关于货币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 A、M2以外的短期资产称为准货币 B、M1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C、通货和活期存款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D、准货币可以直接充当交易中介

17、下列属于准货币的选项是 。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通货 D、M2

三、名词解释

价值尺度 交易媒介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 货币供给层次 信用货币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货币名目论的代表性观点。

2、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3、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产生及其特点。

4、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结构?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经济学意义是

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答案 一、选择题

1、AC 2、ABCD 3、D 4、AD 5、BD 6、C 7、ABCD 8、ABD 9、ABCD 10、B 11、A 12、ABC 13、D 14、ABC 15、C 16、C 17、A

三、名词解释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交易媒介:货币在商品与劳务的交换过程中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一旦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时,就执行价值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就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信用货币:是一种信用凭证,完全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是不足值的货币,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又称债务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度下,当市场上金银比价发生变化时,由于金银货币的法定兑换比率得不到及时调整,就会出现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领域或输出,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这种现象在16世纪被英国财政大巨汤姆·格雷欣发现,后人称为“格雷欣法则”或“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货币供给层次:将货币供给量按货币流动性大小的标准划分的层次。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是计算商品价值的比例名称。17~18世纪英国的巴本、贝克莱、斯图亚特、克拉普等都是著名的“货币名目论”者,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论述。如,巴本的“货币国定论”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其价值由国家规定。由于国家的权威,铸币才取得价值。因此,不必要以金银贵金属作货币,只要有了君主的印鉴,任何金属都可以作为货币。贝克莱的“货币计算比价论”认为,货币不过是比例名称,是用来计算商品之间比价及财富转移的符号或工具。既然货币只不过是一种符号,因此用什么材料作符号是无关紧要的。斯图亚特的“劳动价值论”对货币名目论作了最为充分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一切商品都包含社会劳动,从而有价值,因此,它们可以按自己的价值相互比较。货币不过是社会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为了衡量商品之间的比价而发明的任意等分标准。作为计算货币,完全不需要有内在价值。即使在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货币商品,例如黄金、白银充作商品的等价物和条件下,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计算货币也能存在。

2、货币作为良好的交易媒介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在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第二,购买力(或价值)相对稳定。然而,货币价值的稳定并不一定需要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货币来实现,而且商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概念;第三,供给应富有弹性。一种优良的货币,其数量供应必须富有弹性(即有伸缩的余地)。流通手段的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经济波动,因此,对货币流通量,应该有一种调节机制,以保障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3、金本位制的缺陷:第一、金属藏量和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的无限性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第二、金属货币价值稳定的相对性。在金本位制下,通常所说的币值稳定是指本位货币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但是,黄金本身的价值不仅受黄金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而且,黄金的相对价值(即金与其他商品的交换比率),还要受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第三、金本位制不利于国家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信用货币制度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国家法律规定纸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即可用于任何数额的交易,任何人不得拒收。第二、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兑换黄金等贵金属。第三、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第四、信用货币的性质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需求量相适应的要求,从金本位制下的金属货币自发调节转移到由各国政府机构人为控制。

4、流动性的含义:(1)在单一现金货币形式下,货币的流动性指货币与商品的转换能力;(2)在多种货币形式下,货币的流动性指货币之间的相互转换能力。测量一种金融资产流动性的最简捷的方法就是看其向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货币转换的能力。

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主要考察指标:M0 / M2,M1 / M2意义:考察交易性货币余额与广义货币余额(非交易性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经济学意义:反映不同经济环境的变化。在高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上升;在通货紧缩时,存款的收益增加,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会降低。中央银行的判断:货币流动性上升,意味着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货币流动性下降,意味着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减弱,甚至有通货紧缩的趋向。

五、答案要点

(1)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的重要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货币是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重要媒介,从而实现真实的生产过程,并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此外,货币还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过程。

(2)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社会再生产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预付的货币资金,所以,货币资金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货币资金在流通过程只是执行货币职能。

(3)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在商品品种繁多的情况下,直接物物交易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延长了交易时间,增加交易成本,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了货币媒介,商品交易就避免了在以物易物条件下,需要同时满足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相互所需商品、且两类商品价格相等完全匹配的“四重巧合”,它只要货币持有者需要货币这种商品就可以成交,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活动的效率,并有利于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货币作为重要的经济核算工具,在微观经济核

算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单位货币为计量基础,从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计量企业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有效监督生产过程、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提供准确的数据。货币在宏观经济核算中的作用表现为货币把千千万万不同质的商品和劳务转化为可以总括和比较的经济指标,用来表明经济发展的总规模、发展水平和速度,从而能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宏观决策者及时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节。在收入的分配过程中,各类实物都可以用来分配,但它们之间不可比较,而货币是统一的,可比较的,从而使分配变得十分简洁。因此,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第二篇 金融市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市场 2、资本市场 3、初级市场 4、次级市场

5、同业拆借市场 6、商业票据 7、回购协议 8、股票市场价格指标 9、投资基金 10、金融衍生工具 11、金融远期合约 12、金融期权合约

二、选择题

1、金融市场的广度是指:( ) A.市场的地域范围

B.市场上交易者类型的多样性 C.市场的交易规模

2、货币市场的特点是:( )

A.批发市场,主要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 B.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 C.流动性风险较高 D.预期收益较高

3、所谓联邦基金利率是指:( ) A.美国中央政府债券利率 B.美国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C.美联储再贴现率

D.美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

4、回购交易的特点是:( ) A.实质上是抵押融资

B.回购方是借款人,逆回购方是贷款人 C.逆回购方是借款人,回购方是贷款人 D.实质上是证券买卖

5、投资者不通过经纪商,而是直接在场外交易证券,形成的是:( ) A.柜台市场 B.第三市场 C.第四市场

1.什么是存款型金融机构?什么是契约型金融机构?它们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购买共同基金属于间接投资?共同基金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它和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宗旨是什么?

5.政策性银行有哪些特征?

6.信用合作社在经营和管理上有哪些特点?

第七章 金融中介机构概述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发行与交易、资金管理等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2. 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

3. 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

4. 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5. 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包括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金融机构。

6. 成员国主要在区内,但也有区域外国家参加,或者完全由地区内的国家组成的金融机构。 7. 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8. 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9. 一种其资金来源于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和吸收存款的互助性合作金融组织。 10. 一种向参加养老金计划者以年金形式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机构,其资金主要来自劳资双方的资金积累和运用积聚资金的收益。

11. 是指通过出售商业票据、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向商业银行借款等方式筹集,并用于向购买大型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或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 12. 一种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 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的间接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13. 是指基金本身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自身的股份,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的股份成为基金的股东,并凭股份领取股息或红利。

14. 由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信托投资契约而组织起来的基金,由委托者根据契约运用信托财产进行投资,并由受托者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并提供会计核算及其它服务,而投资成果由受益者享有。

15. 指基金发行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旧股,但投资者可以将基金股份在二级市场按市场价格买卖的投资基金。

16. 指基金发行的股份总额不固定,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购买更多股份或要求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赎回变现,购买和变现价格取决于基金的净资产价值的投资基金。

17. 我国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目的是支持国家重点集团或重点行业的发展。 18. 主要用于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中介机构。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D 6.C 7.B 8.A 9.A 10.B 11.C 12.D 13.C 14.A 15.A 16.BDE 17.ACDE 18.AC 19.ABD 20.BCDE 21.ABDE 22.CDE 23.CD 24.ABC 25.ACDE

四、简述题:

1.存款型金融机构是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契约型金融机构是以合约方式定期、定量地从持约人手中收取资金然后按合约规定向持约人提供保险服务或养老金的金融中介机构。它包括各种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创造存款,主要负债为存款,主要资产为各种贷款以及债券;而后者主要负债为收取的保费和雇员及雇主的缴款,主要资产为债券、股票及抵押贷款。

2.投资者把资金投入基金,购买基金股份,再通过其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所以购买共同基金是一种间接投资。其机制特点是投资组合、专家理财、规模经济。 3.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与商业银行以营利为目的相比,他们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并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

4.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宗旨是:(1)通过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收购、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增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2)运用有效的资产管理及变现战略,从中尽可能收回资产价值;在尽量少运用政府资金的前提下使金融行业实现资产重组,化解金融体系存在的系统风险。(3)考虑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尽量减轻银行债务重组对社会整体的震荡及负面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 5.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目标是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由于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设立、并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因此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由于政策性银行建立的初衷是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所以政策性银行业务出发点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而不是微观效益。(2)资金运用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这些领域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现实意义,或是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或对社会稳定、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同商业银行竞争,只是补充后者信贷的不足。(3)不以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发行债券集资或中央银行再贷款。(4)资金运用以发放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比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低。(5)不设立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的具体业务操作通常由商业银行代理,目的是降低营运成本。

6.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简称“信用社”。这些合作机构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 信用合作社在经营和管理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作为群众性互助合作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并对社员负责。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2)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交纳的股金、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要。(3)由于业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故业务手续简便灵活、利率较低。

第八章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与管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单一银行制2、 商业银行 3、 表外业务4、 货币兑换商 5、 贷款证券化 6、 银行负债业务7、 连锁银行制8、 分业经营9、 中间业务10、 票据发行便利 11、 银行资产业务12、 控股公司制13、 混业经营14、 总分行制15、 信贷承诺

二、选择题

1、1694 年,英国商人们建立( ) ,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A、 汇丰银行 B、 丽如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渣打银行

2、( ) 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A、 中国通商银行 B、 中国交通银行

C、 户部银行 D、 中国实业银行

3、 (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 信用创造 B、 支付中介 C、 信用中介 D、 金融服务

4、 下列( )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交易存款。 A、 支票存款 B、 储蓄存款 C、 NOWs D、CDs

5、 下列( )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 库存现金 B、 准备金 C、 存放同业款项 D、 应付款项

6、 下列( ) 属于商业银行狭义的表外业务。

A、 信托业务 B、 融资租赁业务 C、 信用卡业务 D、 承诺业务

7、 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 )。

A .资产业务 B .负债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

8、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由于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人的本息而使贷款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是( )。

A、 国家风险 B、 信用风险

C、 利率风险 D、 汇率风险

9、 在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外部组织形式中,( ) 是指总部负责管理下属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自身并不经营具体的银行对外业务。

A、 总行制 B、 单一制

C、 连锁制 D、 管理处制

10、 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分为所有权机构和经营权机构。所有权机构包括股东大会 、董事会和监事会。( ) 是常设经营决策机关。

A、 股东大会 B、 董事会 C、 监事会 D、 执行机构

11、 在职能分工型的经营模式下,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 )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A、 储蓄银行 B、 商人银行 C、 商业银行 D、 信用合作社

12、 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

( ) ,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 资产业务 B、 负债业务 C、 表外业务 D、 中间业务

13、 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 、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的业务被称做( ) 。

A、 回购协议 B、 信贷承诺 C、 票据发行便利 D、 单一银行贷款

14、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演变的过程中,把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流动性上的是 ( )理论 。

A、 资产管理 B、 负债管理 C、 资产负债管理 D、 全方位管理

15、 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现代银行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 )。

A、 由原有的高利贷银行转变形成 B、 政府出资设立

C、 按股份制形式设立 D、 政府与私人部门合办 E、 私人部门自由设立

16、 可以用来当作商业银行二级准备的资产有( ) A、 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 CD 存单 C、 同业拆借资金 D、 国库券 E、 定期存款

17、 下列在金融创新中出现的新型工具有( ) A、 票据发行便利 B、 信托业务 C、 远期利率协议 D、 互换 E、 备用信用证

18、 商业银行替客户办理中间业务可能获得的好处有( ) A、 控制企业经营 B、 与客户分成

C、 手续费收入 D、 暂时占用客户的资金 E、 获得稳定的客户,增加其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19、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因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 )等类型。

A、 总分行制 B、 代理行制 C、 单一银行制 D、 持股公司制 E、 连锁银行制

20、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其运用资金的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其资产一般包括现金 、 信贷和投资。其中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主要包括( )。 A、 库存现金 B、 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C、 同业存放的款项 D、 贴现 E、 托收中的现金

21、 在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中,承诺性业务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下列所列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承诺性业务的是( )。

A、 回购协议 B、 债券承销 C、 信贷承诺 D、 承兑业务

E、 票据发行便利

2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是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不断演变的,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办法。资产管理的重点是流动性的管理,其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 )不同的阶段。

A、 商业贷款理论 B、 可转换性理论 C、 持续收入理论 D、 预期收入理论 E、 资产组合理论

23、 商业银行进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有( )

A、 部分准备金制度 B、 全额准备金制度 C、 自身拥有银行券的发行权 D、 非现金结算制度 E 现金结算制度

四、简述题

1、 简述商业银行性质。它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何在? 2、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由哪几部分构成?其中支票存款和非交易存款在成本和流动性方面对银行经营有何不同影响? 3、 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分为哪几类?现金资产是收益率最低的资产, 那么,现金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越少越好吗?为什么?

4、 试比较储蓄与储蓄存款的区别。

5、 什么是中间业务?什么是表外业务?两者是同一个概念不同表述吗?请简要分析之。

6、 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7、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和作用? 8、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五、论述题:

1 .试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意义? 2 .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八章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与管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2、从事各种存款、 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

3、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4、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业务的机构,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5、资产证券化的一种 , 是商业银行以贷款为抵押发行证券筹资的创新业务 , 可使贷款资产转变成可转让证券。

6、银行吸收资金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7、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

8、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

9、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0、银行同意票据发行人在一定期限内发行某种票据,并承担包销义务,在这种方式下,借款人以发行票据方式筹措资金,而无须直接向银行借款。

11、银行运用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的业务,是银行创造利润的重要渠道。

12、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13、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 信托业务等。

14、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

15、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

二、选择题

1、C ;2、A ;3、C ;4、B ;5、D; 6、D ;7、C ;8、B ;9、D ;10、B ;11、C ;12、C ;13、B ;14、A ;15、AC; 16、BD ;17、ACDE ;18、CDE ;19、A(B)CDE;20、 ABCE ;21、ACDE ;22、ABD; 23、AD

四、简述题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 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其次,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 、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再次,商业银行也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 (1) 不同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工商企业 、 公众及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而中央银行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创造基础货币,并承担制定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2) 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并吸收活期存款;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分为银行资本和银行负债两大类。由于各国金融体制的差异合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不同,商业银行 的负债结构也不尽相同。一般有存款和其他负债组成。美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支票存款、非交易存款 、 其他负债。 支票存款可以直接起到交易媒介的作用,曾经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非交易存款不能直接充当交易媒介,其流动性较低。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分为: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其他资产业务等。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所必需的,为了避免发生流动性危机,银行总资产中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占总资产比率不是越少越好。

4、储蓄存款和储蓄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储蓄的原始意义指的是贮藏,而储蓄存款则是银行负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货币信用制度下,储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储蓄是指政府、 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所有货币收入扣除各项生产性和消费性支出后的剩余部分。狭义的储蓄指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概念在国内外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储蓄存款专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

5、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 、 手续费 、 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表外业务是指所有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严格来说,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是有区别的。( 1 )从会计处理角度而言,所有的表外业务都属于中间业务从银行开展业务的角色而言,银行办理传统的中间业务时,一般充当中介人的角色;而银行在办理表外业务时,银行既可以是经纪人,又可以作为自营商。( 2 )从与表内业务的关系和银行承担的风险角度而言,传统的中间业务一般不发生由表外业务向表内业务的转化,承担风险相对较小,而或有负债性质的表外业务,存在表外业务向表内业务转化的可能,承担风险就大。国外商业银行通常将中间业务统称为表外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所有的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构成银行或有负债的风险较高的表外业务。中国商业银行一般将广义的表外业务称为中间业务。

6、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流动性 、安全性和盈利性。 ( 1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和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的能力。

( 2 )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控制风险、 弥补损失、 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

( 3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力求获得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7、( 1 )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有自有资本,依法设立,自主经营,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经营目标,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

( 2 )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较,其经营对象 、 活动领域 、 社会责任及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均不相同。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商业银行行的活动领域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负有重大社会责任,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

( 3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是惟一能够经营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与中央银行相比,商业银行是企业,而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

8、( 1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证券投资等资产业务来创造存款货币,即派生存款。其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

( 2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的前提是银行实行转账结算和部分准备金制。 ( 3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是在银行体系内完成的。

( 4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要受到原始存款额的大小;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超额准备金比率、 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和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的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意义?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已经成为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领域。目前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到其收入来源的 40% 左右 , 最高的高达 70% 以上 , 而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不到 5%, 中间业务的低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瓶颈。从表外业务发展的规模和普遍程度看,迄今为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包括传统的汇兑结算业务以及代理、 咨询、银行卡业务。或有资产 、负债类业务的业务量和范围都不大,而且基本局限于承兑和担保类传统业务方面,具有严格创新意义的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 、金融衍生工具等开展的范围和层次质量都很低,而且收益水平也不高。全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与总收入之比不足 8% 。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创新空间。 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 金融投资风险加大 , 人们迫切要求银行提供全面可靠的防范风险的新业务。我国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 , 在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中所受损失巨大 , 迫切希望银行能尽早推出诸如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远期交易服务等防范汇率风险的服务。可见 , 社会各界与市场金融活动 ,客观上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提供防范和转移风险的中间业务和涉外业务,为其提供金融保值的技术和策略。其

次,我国利率经过连续 7 次调整 , 已下调到有史以来最低点,存贷利差逐步缩小,商业银行单靠传统的存贷利差获利已到了步履维艰的地步。商业银行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优势,拓展中间业务市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增强自身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顺应市场需求,增加服务品种,赋予其高效 、快捷产品功能,已经成为金融同业竞争的趋向。金融业的竞争大大推动了金融资产的证券化 , 由此延伸的多样化金融服务,为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和高度发展,为中间业务市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展中间业务已经具备经济基础和发展动力,拓展中间业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综合竞争力,应对外资银行的有效途径。 表外业务方面应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同时也是最有前景的领域。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表外业务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运作透明度不高,因此其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而且,表外业务中的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潜在的风险较大。因为表外业务风险是银行整体风险的一部分,随时可能转化为表内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提高赢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注意风险的防范和业务的管理。( 1 )端正经营思想,切实地把表外业务当作三大支柱业务之一来抓。发展表外业务是适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是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银行间业务竞争的热点和焦点。商业银行要形成以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带动表外业务的发展,以表外业务的发展巩固和促进资产、负债业务发展,使表外业务收入成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2 )从法规制度上加以规范。鉴于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还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障碍,应进一步修订完善《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界定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 业务品种和收费标准等,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确保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3 )加大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投入。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从思想上转变对中间业务的看法,还必须从实际上付出行动,即要加大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投入。如引进和培养中间业务人才;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管理机构;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等。( 4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现代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应树立起 “ 产品 ” 意识,要把自己的金融 “ 产品 ” 广而告之,如通过开新闻发布会、 在报纸电视上作广告 、 发送宣传单、 开展咨询、 启动新兴的效率高成本低的网络推销等,使新产品在最短时间内为目标客户所了解和接受。( 5 )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监管。虽然中间业务是一项低成本 、 低风险、 高收益的业务,但它并非零风险,它也将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故对它必须加强监管,以保证它能健康、 长远发展。

2、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 、 负债管理 、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及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四个阶段。

( 1 )资产管理 (The Asset Management)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在商业银行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环境下,在当时较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管理。资产管理依其提出的顺序又有以下三种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 、 资产可转换理论 、 预期收入理论。

( 2 )负债管理 (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有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为主。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过“购买”

资金来实施。

( 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于 20 世纪 70 年代 、80 年代初,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而产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思想:在资金的配置 、 运用以及在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金融市场的利率 、 汇率及银根松紧等变动情况,对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和配置,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的目的。

( 4 )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 (In Balance-Sheet and Off

Balance-Sheet Management)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为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管,同时也为了规范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同等运作的需要, 1987 年 12 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即著名的《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一是通过协调统一各国对银行资本、 风险评估及资本充足率标准的界定,促使世界金融稳定;二是将银行的资本要求同其活动的风险,包括表外业务的风险系统地联系起来。 《巴塞尔协议》的通过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完善与统一的标志。

第九章 中央银行制度练习题

一、选择题(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1、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重要事件是 。 A、1587年威尼斯银行的产生 B、1656年瑞典国家银行的产生 C、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产生 D、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产生 2、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 。 A、工商企业 B、城乡居民

C、政府

D、金融机构

3、 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执行中央银行职能,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的历史。

A、194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98年

4、中央银行最根本的职能是 。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盈利的银行 D、国家的银行

5、所谓“国家的银行”是指 。 A、中央银行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B、中央银行代理国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x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