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6 08:35: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文件 温龙政发〔2011〕34号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市派驻龙湾各工作单位:

《温州市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四月八日

-1-

温州市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序 言 ........................................................................................................ 5 第一章 发展背景与趋势展望 ............................................................... 5

第一节 现实基础 .......................................................................... 5 第二节 发展环境 .......................................................................... 9 第三节 阶段判断 ........................................................................ 10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1 第二节 发展战略 ........................................................................ 11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13 第三章 优化空间发展格局 ................................................................. 15

第一节 总体发展格局 ................................................................ 15 第二节 产业布局优化 ................................................................ 18 第四章 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 19

第一节 建设瓯江口新区中心 .................................................... 19

-2-

第二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20 第三节 加快实施“退二进三” ................................................ 22 第四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23 第五章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 24

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25 第二节 全力推进制造业升级 .................................................... 29 第三节 优化提升建筑业 ............................................................ 34 第四节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 34 第六章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 35

第一节 打造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 36 第二节 构筑安全高效能源网络 ................................................ 37 第三节 健全城市水利防洪网络 ................................................ 38 第四节 建设完善便民市政网络 ................................................ 38 第五节 构建现代信息通讯网络 ................................................ 39 第七章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 40

第一节 均衡优质发展教育 ........................................................ 40 第二节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 42 第三节 推进体育全面发展 ........................................................ 43 第四节 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 44 第五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 46 第八章 坚持先进文化引领 ................................................................. 47

第一节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47 第二节 提升文化软实力 ............................................................ 48

-3-

第三节 培育文化产业 ................................................................ 49 第九章 促进开放与合作 ..................................................................... 50

第一节 实施内外龙湾人互动 .................................................... 50 第二节 提升外向经济水平 ........................................................ 51 第三节 融入区域一体化格局 .................................................... 52 第十章 建设生态文明 ......................................................................... 52

第一节 强化节能减排 ................................................................ 53 第二节 发展生态经济 ................................................................ 54 第三节 改善生态环境 ................................................................ 55 第四节 倡导生态文化 ................................................................ 57 第十一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 58

第一节 建设公共服务政府 ........................................................ 59 第二节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60 第三节 推动社会转型发展 ........................................................ 61 第十二章 强化规划保障 ..................................................................... 62

第一节 要素支撑 ........................................................................ 62 第二节 项目带动 ........................................................................ 64 第三节 实施保障 ........................................................................ 67 附表1:龙湾区“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 69 附表2:龙湾区“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表(实施类) .................. 71

-4-

序 言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关于制定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温州市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行动纲领,是编制龙湾区各级各类专项规划、制定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背景与趋势展望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产业强区、城建亮区、文化育区、和谐立区”战略,坚持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促和谐,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滨海新城区建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各主要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08年底以来,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33亿元,年均增长10.4%,基本达到“十一五”目标要求;实现财政总收入2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下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8000美元)。

-5-

250200亿元14.912.7178.99152.2397.67.8200.1205.07233141210861501005002006年2007年2008年GDP同比增长4202009年2010年图1-1 “十一五”龙湾区GDP增长情况

滨海新城区加快建设。深入实施“中心崛起,西联、南拓、东扩”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框架逐步拉开。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亿元,年均增长18.4%,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陆续完成大部分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城市中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南洋大道、500KV温东变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中村改造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加快建设沿海产业带,打造产业升级新平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主攻三产”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30%;“十一五”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近两年万人占有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在全市各县(市、区)排名首位。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大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教育优先得到体现,实现省级教育强镇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平安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安

-6-

置房等群众安居工程有序推进。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94元,年均分别增长8.8%和8.9%。

元30000250002000015000108271000050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960021463812815136611529464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232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24537'255121011729图1-2 “十一五”龙湾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至2010年底,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20.3%。至2009年底,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削减14.91%和12.68%。建成东片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东片污水管网主干管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3%。“811”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环境严管区完成“摘帽”,温瑞塘河治理成果较为明显,城区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7-

表1-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10年规划 指标名称 生产总值 三次产业比重 人均生产总值 城市化水平 财政总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五年累计投资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贸进出口总额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 亿元 — 美元 %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元 元 53 13.86 26200 14000 60 31 75 280 10.5 16 8 7 63.8 14.4 27255 15294 目标值 229 8000 五年年均增长率(%) 13 1:70:29 11 — 13 17 2010年完成 绝对值 233 10365 64 26.7 76.95 328 14.7 17 8.8 8.9 五年年均增长率(%) 10.4 10.3 — 9.5 18.4 1.5:68.4:30.1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龙湾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城市与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工业企业与居住区混合布局现象没有根本改变,“退二进三”推进缓慢,各片区功能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城市与产业互动、空间有序优化的发展格局。

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第三产业比重仍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制造业结构仍不合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任重道远;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不足。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中心城市能级较低、区域辐射力不足,城中村改造推进不快,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较大,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任务艰巨。城市滞后发展制约了工业转型升级。

要素与环境制约依旧明显。龙湾区本级发展用地空间不足,多元化融资平台欠缺,人才引进困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

-8-

较大,人居环境仍待改善。

社会民生仍存在诸多问题。涉及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卫生、教育、社保、文体、住房等社会民生领域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优化服务,安全生产、外来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仍不能放松。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阶段,龙湾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际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继续向纵深发展,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新发展,服务外包加速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为龙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世界经济进入增速减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并存的时期,贸易保护、气候、能源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龙湾转变发展方式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国内发展环境。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国内需求不断扩大,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为龙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能源资源环境趋紧,社会转轨时期的各类矛盾不断凸显,改革攻坚进入纵深期,给龙湾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区域发展环境。长三角及海西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省海洋经济战略加快实施,龙湾作为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和瓯江口新区中心的地位将更加明显。温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城市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和“六城联创”等,为龙湾

-9-

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但随着沿海产业带和瓯江口新区加快建设,温州城市功能区逐步扩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使龙湾面临不进则退的巨大压力。

第三节 阶段判断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是龙湾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并将进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

城市建设进入加快推进期。随着温州城市东移步伐提速,“十二五”时期龙湾将进入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的阶段。投资驱动力将明显增强,城市人居环境、城市面貌、城市管理等将显著改善,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发展格局将加快形成,城市能级与辐射力也将快速提升。

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攻坚期。“十二五”时期将是龙湾经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需求结构调整更加强调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更加突出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要素投入更加依靠技术、人才的驱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工业化与城市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融合。

可持续发展进入瓶颈破解期。土地、水、能源、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对龙湾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正逐年增大,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愈发有限,粗放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十二五”龙湾将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和谐龙湾建设进入全面深化期。“十二五”龙湾将进入社会民生事业扩面提质、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全面巩固和深化的关键时期。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的关系、逐步改变收入分配差

-10-

距逐年拉大的现状、统筹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加快转变社会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等,将成为建设和谐龙湾的重点工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投资驱动、产业转型、都市构建、生态优先、文化引领、民生和谐”六大战略,扎实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努力把龙湾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

第二节 发展战略

实施“六大战略”:投资驱动、产业转型、都市构建、生态优先、文化引领、民生和谐。

投资驱动战略。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龙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力争“十二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提高到50%以上。大力完善全区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引导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大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产业转型战略。按照“三产优先、二产提升、一产特色”原则,全力推进产业转型战略。将第三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优

-11-

先发展,力争在专业市场、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有所突破;突出“创新驱动”,以自主创新促进主导产业技术提升,加快制造业的产品技术结构、规模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由“低、小、分散”向“高、大、集聚”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

都市构建战略。按照“拉大城市框架、优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功能”要求,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城市中心区、空港经济区、瓯江口新城起步区和滨海新区五大功能区开发建设,以都市型功能区为载体,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促进片区功能整合和集聚开发,全面加快龙湾新型城市化步伐。

生态优先战略。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全面落实生态优先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保护,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变。

文化引领战略。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掀起龙湾文化大区建设的新高潮。坚持“外树形象、内提素质”,全面提升龙湾人口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先进文化与人的思想、行为、风俗、信仰相融合。

民生和谐战略。坚持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建设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发展。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工程。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

-12-

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和扩大就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统筹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深入实施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为龙湾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2015年把龙湾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37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现价增长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财政总收入达到4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8亿元,五年累计超千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4亿美元。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升级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迅速;现代都市农业稳步发展;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R&D占GDP的比重达到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

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和瓯江口新区中心地位明显加强,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瑶溪片全面开发,城市中心区人口集聚、商气渐浓;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形成以城市中心区为龙头、功能区为平台、中心社区为节点的发展格局。2015

-13-

年城市化率达到72%,基本建成管理精、形象美、品位高、功能全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民生水平实现新提升。基本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教育实现均衡优质发展,201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3.5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6万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建设实现新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完成新一轮节能减排目标;“退二进三”取得阶段性成果;塘河水质进一步改善;防减灾体系基本建立;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15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

改革创新实现新进展。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和民营经济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服务创新取得新成效,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城乡社会加快转型;龙湾人经济与龙湾经济实现互动发展。

“十二五”共安排25项主要发展指标,包括15项预期性指标和10项约束性指标,详见附表1所示。

-14-

第三章 优化空间发展格局

第一节 总体发展格局

衔接温州“1650”大都市总体空间架构,把握温州城市东移的战略机遇,以都市型功能区为载体,以龙湾城市中心区为核心,沿瓯江、沿海加快空间整合与拓展,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按照“一心集聚、两带拓展、五区联动”的总体格局促进空间优化。

1、一心集聚

“一心”指城市中心区,范围包括城市中心区核心区(行政

-15-

大对效益农业投入,提高特色农业收入水平。做好农村劳动力“走出去”服务,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强农家乐、信息技术、财会、农业多种经营等领域培训服务。实施“失地农民再就业”工程,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收入。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创业扶持平台投入,重点建设农民创业园、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等。统筹规划实施各街道三产留地开发,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基础服务。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高标准衔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的水平。完善农村公共交通、教育、社区卫生、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架构,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强化管理”的原则,2013年前完成全区21个城中村改造建设,全面完善城中村基础设施网络,提升配套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面貌。强化规划引导,促进农村“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功能集成”。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积极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集中实施农村建房拆违行动,各街道要建立防止农村乱搭乱建的长效机制。按照“一街道一规划、一街道一政策、一街道一平台、一街道一试点”的要求,遵循“政府主导、村民自愿、操作规范、节约用地、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铺开

-21-

农村住房改造集聚建设,到2015年农房集聚改造率要达到30%。

第三节 加快实施“退二进三”

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和“厂居分离”,优化城市布局,改善龙湾人居环境。

完善政策、合理引导。加快制定适合龙湾区情的“退二进三”实施方案,采取差价优惠等政策措施,强化对有关企业的退出政策激励。拟退出的企业安置以货币补偿和土地置换安置相结合,对于没有市场和技术升级潜力和意愿的企业,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在民科基地划出“退二提二”区域,设置入园标准,鼓励退出企业经过股权重组、品牌联合、技术提升后进入园区发展。进一步明确土地置换安置的前置条件,安置企业在获得新厂区土地使用权之前,原有厂区必须已完成土地使用权移交手续。鼓励企业自主联合,按照控规要求,土地功能改变后,其厂区可进行连片开发,建设大体量的商业设施,发展符合片区功能定位的现代服务业。

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分步骤推进“退二进三”,“十二五”重点实施城市中心区、状蒲片(机场大道以北)、温州工业园区的机场大道沿线、机场口附近的工业小区和南部城镇(沙城、天河、海城)分散的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对严重影响周边居住环境的小厂房、小作坊实施强制退出。远期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仍保留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外,滨海大道以西的工业应逐步退出。

-22-

第四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围绕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建设,引进现代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创建文明城区。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和省级示范文明区为目标,全面实施“公共文明提升行动”、“城区环境提升行动”、“测评指标提升行动”、“基层文明提升行动”和“创建特色培育行动”等五大行动。着力提升政府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提升城市形象。深入实施“六城联创”,提升城市形象。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为龙头,参与并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从细处着手,提升龙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形象。统一全区城市标识系统设置,增加体现龙湾文化特色和城市精神的街景小品、文化设施等,对绿地系统、住宅区、商业设施等进行景观空间组合和夜间亮化设计。推进旧城区主要街道立面改造,保留城市传统风貌和文化底蕴。

完善城市功能。力争五年内基本完善龙湾区的生活服务、生产服务功能。推进全区市政道路、给排水、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提升商业服务功能;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发展立体停车和地下停车设施,实现公交系统全覆盖,新建道路和主要城市片区新增加油站6-8家;积极发展物流、市场、金融、商务、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

创新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管理由职能部门向街道“重心下

-23-

移”,并相应增加财力支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管分离”,市政设施建成后应及时移交管理部门或专业公司,保障设施正常维护运营。加快实现城市治理社会化,增进公众在城市治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在城市中心区推行“数字城管”,并逐步向全区推广。强化经营城市意识,开发龙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市场。增加城市执法人员和资金投入,规范执法行为,坚持疏导结合,实施人性化管理。强化对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增强城市管理透明度,合理引导网络舆论。

加强社区建设。大力完善城市社区管理,推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组织建设。完善社区“一站式”服务,确保社会福利保障、社会救助、流动人口管理、劳动就业、文教娱乐、治安调解、卫生保健、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功能惠及社区全体居民。逐步健全社会治理结构,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处理、权益保障等机制。注重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形态改造,加快村民市民化,改变其生活方式、社会意识、社会行为、文明素质等。

第五章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以创新为引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制造业升级,优化发展建筑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各类产业协同发展,构筑符合龙湾产业基础和发展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24-

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将现代服务业作为龙湾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主攻符合区域消费需求和产业升级要求的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休闲旅游、房地产业等。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将服务业剥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退二进三”,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把龙湾建设成为温州服务业提升和集聚发展的先行区。

1、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到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

健全商业网点体系。健全“城市中心区—片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三个层级的龙湾商业网点体系,结合旧城改造,发展较大规模的商业网点。加快现代零售业态和一线品牌的引进。发展多层次的餐饮和酒店服务体系,在城市中心区、状蒲片、机场周边、瓯海大道和永强大道沿线设置高档餐饮网点和四星级及以上酒店。积极引导连锁商贸服务机构进社区,发展便民社区商业。

打造市级商业中心。以特色商业街、城市综合体(包括大型购物中心)、总部经济园、高端商务楼宇等板块打造为重点,将龙湾城市中心区打造成温州市级商业中心。积极引进现代商业业态,加快打造永宁西路特色商业街,发展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在城市中心区G地块打造集购物、办公、商务、休闲、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城市中心区G地块总部经济园,推进城市中心区D地块商务楼宇项目建设进度,大

-25-

力发展楼宇经济。

发展市场群和集聚区。按照“新建为主、改造结合、分期推进、集聚发展”的原则,发展专业市场群和市场集聚区。沿机场大道、温州大道(东西向)和滨海大道(南北向)等城市干道打造两大专业市场群。加快建设温州粮食交易市场、温州五金装饰市场、温州金属现代物流中心、温州农产品物流中心、温州水暖洁具市场、阀门机械交易市场、状元汽车4S店群等,扩建温州文化商品市场,通过就地改造、搬迁整合等方式,全面改造提升各旧市场。在永兴北园布局专业市场集聚区,发展现代化、高档次商品交易市场。全面改造提升各街道农贸市场。

-26-

培育现代商贸业态。推动龙湾传统商贸业态向现代商贸业态转型。结合区域消费需求特征,在城市中心区引入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品牌折扣店(OUTLETS)等新型零售业态。大力发展专业连锁店、便利店等社区便民商业业态,推广电话网络预约上门服务,方便居民生活购物。培育和引导网络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政策制定和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2、全面发展现代物流业

依托龙湾综合交通优势,加快完善物流供应链,全面打造港口物流、航空物流、公路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设灵昆港口物流中心,承接市区老港拆迁安置,成为温州中心城区运输组织的重要枢纽。在机场周边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基地,围绕航空货运,开展仓储物流、商贸服务、出口加工等业务,并纳入公路物流功能,服务于沿海产业带产业物流需求。加快机场大道、瓯海大道、温州大道等干道沿线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对传统托运部实施全面整顿和改造提升,实施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物流再造,培育5-10家现代化第三方物流企业。

3、着力培育总部经济

将总部经济作为龙湾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大力吸引行业领先的区内外民营企业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龙湾设立总部机构,包括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性总部。强化总部经济与城市服务业的互动效应,发展管理咨询、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等配套商务服务业。制定总部经济建设实施方案,统筹规划

-27-

总部经济园(基地)发展,2015年建成城市中心区G地块、原不锈钢市场地块、温州工业园管委会地块三大总部经济园。在空港经济区的商务服务配套区规划建设一个服务于温州沿海产业带的现代化总部基地。

4、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

围绕省级金融示范区建设,加快龙湾金融保险业发展。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功能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业态发展,深化政府性融资、股权债券投资、农村金融等领域的金融创新。整合优化金融网点布局,加大对国内外知名金融业分支机构引进力度。积极探索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作价融资,推动融资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扶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发展。挖掘潜力、拓宽领域,加快完善保险体系,充分发挥保险业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推进保险支农,扩展农村保险市场。强化监管、完善法律环境,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5、整合提升休闲旅游业

以“山海龙湾·都市休闲”为目标推进旅游业整合提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深入挖掘和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瑶溪景区、天柱风景名胜区、永昌堡等旅游区建设。积极拓展以灵昆为代表的农家乐规模、提升服务功能和档次。在城市中心区和主干道沿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娱乐业,将休闲经济培育成龙湾新经济增长点。

6、全面优化房地产业

加快精品楼盘开发和生态人居培育。重点建设中心区生态宜

-28-

居示范社区和城市综合体,加快状蒲片、瑶溪北片和瓯海大道沿线高档商住区、瑶溪南片经济适用房(二期)、各街道安置房、廉租房与公共租赁房、民科基地人才公寓建设。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强化保障房建设,健全政府房地产调控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服务,培育和引入一批现代化的物业管理企业,全面提高龙湾区物业管理水平,提升居住社区品质。

第二节 全力推进制造业升级

以创新为引领,加快才智要素集聚,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三大产业集群、分类提升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推进龙湾制造业升级。

1、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临港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力争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总规模上50亿,成为龙湾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和制造业升级的新动力。

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温州生物医药研发实力和龙湾制药机械产业基础,加快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医药装备及器械、海洋生物制剂和医药制品、中医药技术、眼视光技术应用等领域。

新材料产业: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龙湾合成革、化工、不锈钢等行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方向。重点培育合成革新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纳米材料、合金新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等领域。

-29-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引入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新能源产业,培育LED照明、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防治污染的专用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等节能和环保设备制造业。

临港产业: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港口物流、港口金融及商务服务等临港产业,引进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培育海洋经济大企业、大品牌,打造灵昆临港产业基地。

2、发展三大产业集群

以培育龙头企业和构建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为重点,推进不锈钢、阀门、食药机械三大支柱产业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力争2015年三大产业集群的产值总规模达到400亿。

不锈钢产业集群:引导不锈钢产业向优特钢和针对建筑、汽车、轨道交通、石化、电力、工业设施等的深加工方向拓展,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链后向延伸。大力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区域品牌,引导企业向大型采购网络拓展业务。2015年形成年产值10亿以上集团3-5家,全行业产值达到150亿。

阀门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特种、高科技、高参数阀门产品,发展新领域应用阀门、重大工程配套的大型、高温、高压特种阀门、核电阀门等。引导阀门行业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拓展阀门装备的后向系统化服务,提升价值创造能力。2015年形成年产值5亿以上集团4个,全行业产值达到150亿。

食药机械产业集群:积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引导药机向功能化、模块化方向发展;食品机械向罐装成套设备、充填、封口

-30-

设备、无菌包装设备等方向发展。至2015年,全行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3、提升八大传统优势产业

按照“创品牌、提技术、优结构”原则,重点对合成革、化工、紧固件、铜加工、制笔、民用电器、水暖洁具、鞋服等8个产值规模超30亿的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改造提升。力争2015年八大行业的产品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规模结构更趋集聚,品牌优势更加突出。

合成革:重点发展以水性树脂为原料的高档合成革、高技术含量的湿法PU透气革和超细纤维基材等产品。鼓励“以大带小”的股权重组和品牌联合,支持“绿色企业”创建,大力实施温州工业园生态化改造和区域生态恢复,积极发展总部经济。2015年打造成国际性合成革精品生产基地和合成革贸易中心。

化工:鼓励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工业。大力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并依托温州轻工产业需求,拓展其上游精细化工原料产业。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支持龙头化工企业生态化改造。

紧固件:鼓励发展高强度、高精度和非标异型件产品,特别是热处理产品,10.9级以上高强度汽车专用紧固件及各类非标异型件,以及IT产业微型螺钉、自锁类紧固件、钛合金紧固件和各种表面处理、化学涂履类紧固件。

铜加工:鼓励铜加工行业的“高、精、尖”产品开发,产品领域向电信、电缆、交通、工业机械、轻工家电、建筑等行业拓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1-

制笔:鼓励企业向笔尖、墨水、ABS注塑材料等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拓展。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强化技术检测认证和对国际新法规的响应。至2015年培育国际知名品牌3-5个,组建3家以上大型制笔集团。

民用电器:鼓励民用电器行业向智能化、多功能、个性化、节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信息技术在电器产品中的应用。加快天河等地民用电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鼓励企业联合重组,提升民用电器工业园区的单体企业规模。2015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

水暖洁具:重点发展高科技恒温、感应及节水型水龙头,大力发展水暖洁具、卫浴洁具系列化和配套化产品。提升水暖行业的工业设计水平,鼓励企业品牌打造和营销拓展,培育品牌龙头企业。2015年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

鞋服:鼓励鞋服类行业发展工业设计,在状元建设“中国女鞋创意设计园”。在龙湾总部经济园内打造集设计、制造、品牌展示、信息、培训、销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综合性服务平台。支持鞋服企业品牌联合,提升规模集中度。至2015年增加中国驰名商标5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家以上。

4、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坚持创新对龙湾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高新园区、科技孵化器、行业性科研中心建设,并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

高新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申报并全面打造状蒲片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在龙湾沿海产业带依托优势产业设置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完善“孵化-加速-中试-产业化”

-32-

一条龙服务,增强孵化器对龙湾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龙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大楼建设,引进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等高新技术初创型企业和科研院校入驻,将其建成龙湾科技孵化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

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坚持“产学研用”对接,针对龙湾支柱行业,加快推进行业性科研中心建设。重点支持龙湾食药机械行业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不锈钢行业与中科院冶金所、兰州理工大学等的科研合作,建设核能阀门技术研究院。推动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需求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研究机构多方参与的技术创新联盟。

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5年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落实各项财税科技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各行业的成长型、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强化入园标准制定和执行,确保高新技术企业优先进入工业园区。加大专利资助和成果奖励投入,积极引入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和创新投入的主体。加快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一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优化创新环境。

5、加快行业组织结构调整

按照“龙头带动、强强联合、集团运作、整合中小、淘汰落后”原则,通过企业重组、并购和品牌联合等方式,加快龙湾制造业的组织结构调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以“1+N”方式带动行业中小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共同开拓市场。重点推进合成革、阀门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建立战略联盟。至

-33-

2015年,龙湾主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力争培育或引进年产值100亿以上的大企业1-2家,并形成若干家具有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集团公司。

第三节 优化提升建筑业

把握“十二五”城市建设高潮,推进龙湾由建筑业大区向建筑业强区迈进,力争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提升建筑企业实力,2015年全区一级企业达到8家,专业承包一级企业达到2家,甲级工程咨询企业达到8家。通过建筑业总部基地建设,促进龙头建筑企业回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推进建筑业精品工程创建,争创2个国家级示范小区。确保建筑业工程质量,特别是公建设施质量。规范建筑业市场,加强工程监管,强化行业全过程管理,健全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将建筑节能纳入建设项目管理流程,加强节能审查监督。

第四节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依托龙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基础,依靠加大科技等要素投入,构筑产业特色鲜明化、设施现代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

稳定粮食生产。建设无公害稻米优质高产示范基地,重点抓好永兴、海城粮食功能区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水稻强化栽培、超级稻集成、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增产节本技术。继续实行种粮大户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促进粮农增收。

-34-

突出农业特色。以服务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为导向,加强蔬菜、畜禽养殖、杨梅、花卉等特色都市农业发展。在永兴农业科技园建设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加快以灵昆鸡为主的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开发;在状元的大岙溪、响动岩,瑶溪的浃底、皇岙、瑶溪、璋川等建设杨梅核心示范基地;大力扶持花卉苗木和园林绿化产业,培育30家左右规模型经营企业。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形成以状元的农业旅游观光园、永兴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灵昆的渔家乐和农业观光、永中都市农业园区、瑶溪杨梅观光园为主的休闲农业体系。

完善服务体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构建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强化设施栽培、加工、保鲜、储运等技术创新服务。加强农业科技技能培训,继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培育农业百龙企业,推进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商标+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等新型的销售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应用和农村信息队伍建设。强化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和农机化服务体系。

第六章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围绕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建设,按照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服务居民生活的要求,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和水平提升,优化区域发展“硬环境”。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x5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