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1

更新时间:2023-09-22 03:44: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在阐述工业区位选择的过程中,系统分析

了工业的合理布局。本文对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进行了分析、评价,所分析的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聚集因素等区位因素也是决定工业空间分布的几种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它既适应了我国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背景,所揭示的区位规律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而这一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韦伯;工业区位论;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集聚因素

区位是某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场所,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探讨的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1]。韦伯(A.Weber)是德国经济学家、工业区位论的创

始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在上个世纪初创立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我们现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产生的背景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他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杜能环”,解释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规律,但尚未涉及工业区位分析。19 世纪中期以后,西欧资本主义出现了空前繁荣,特别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促进了钢铁、机械、纺织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运输业的发展, 使工业布局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减少。另外,自由竞争作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大特点,统一的市场给资本家提供了平等的竞争场所这样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利润, 企业置于什么位置能降低生产成本, 这成为当时经济学家研究的中心

[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韦伯的工业区位论问世了。韦伯( A . Weber) 分别在1909 年和1914 年发表了两部研究工业区位论的著作, 探讨了工业分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从而创立了现代工业区位论。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研究方法和主要

内容

为了分析工业区位的形成并建立自己的体系,韦伯首先引用了

“区位因素”(Standortfaktor)这个前人用过的概念。根据他的解释,区位因素是指一个地理点上能对工业生产起积极作用和吸引作用的那样一些因素。在推导他的区位理论时,排除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区位因素,认为只要考虑到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费就足够了。同时,可以把原材料费用和地区差异纳入到运费之中。这样,决定区位就取决于劳动力和运费。韦伯正是从对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再把积聚因素考虑进去,对工业区位分布进行分析和变换。

(一)寻求吨公里最低点。

韦伯研究了运费对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他认为要达到工业生产取得最低成本的效果,首先要寻求吨公里总和的最低点,因为运输费用与吨公里总和是成正比例的。而费用差异的产生除了距离以外,还和原材料的特性有关。后者往往会对工业区位的选择产生决定性的意义。为此,韦伯根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特性,采用原材料系数(Materialindex),以此论证运输费用对于工业布局的影响。原材料系数由下式计算:

原材料系数?局部性原材料总重制成品总重

指数的大小影响着区位的选择。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分析,韦伯终于得出结论:原材料指数大, 工厂就趋向原料产地; 原材料指数小, 工厂就趋向消费区。

(二)劳动力因素引起的区位图形“第一次变形”

韦伯认为,当劳动力费用(表现为工资)在特定的区位对配置企业有利时,这样可以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弃运费最小的地点,而移向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条件是原材料和成品的追加运费小于节省下来的劳动费用。韦伯首先假设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地点与运输费用最小的地点不一致,这时企业将由运费最小的地点移至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地点。如何既考虑运输因素又考虑劳动力因素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韦伯引进了等费线(lsodapanen)的概念。所谓等费线,就是以一点为原点,一定的半径画个圆,在同一个圆上距离原点所产生的运输费用、原料费用是相等的。这种费用等值线圈结构图是区位分析的有用工具,它不仅可以用于几个原料地和市场,而且也适用于其他许多有费用空间差异的变量的情形,如政府的补贴、税收、地租、建筑安装费用等。

(三)集聚因素引起的区位图形“第二次变形”

劳动力费用可以克服运费最小区位的引力一样。同样,由集聚形成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使运输和劳动力定向的区位产生偏离。韦伯认为, 集聚实质上是工业企业在空间集中分布的一种生产力配置, 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经济效果。集聚可以分成两大类型, 一是自然集聚: 由于港口、交通枢纽和大城市等自然因素而导致的工业企业集聚。二

是纯集聚: 为了集聚的经济目的而产生的工业企业集聚。它与位于一个港口、交通枢纽和大城市所造成的自然集聚现象不同。

韦伯认为, 纯集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企业的规模效益、协作效益和外部经济利益的增长。一个企业获取集聚经济收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生产的集聚程度, 从而降低成本; 一是选择与自己有密切关联的企业一起配置, 可以共同使用专用设备, 共同利用劳动力市场, 共同使用公共设施,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韦伯还分析了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他说, 像劳动力费用可以克服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引力一样, 由集聚形成的经济效益, 也可以使区位优势偏离运输和劳动力指向。如果一个企业由集聚节省的费用, 大于因其搬离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而追加的费用, 它就将按集聚指向进行新的配置。

假定某空间内有3家企业, 它们各自存在多条临界等费线。如果3家企业的临界等费线不交叉, 就不会产生集聚现象。要是它们的临界等费线相互交叉形成一个重叠区域, 就会在这个重叠区域内产生纯集聚效应, 形成工业企业集聚区。假定企业由集聚增加3个单位的经济利益,那么以此经济利益形成的等值线就是集聚产生的临界等费线。如果3家企业搬迁到集聚区需增加的运费和劳动力费用都小于3 个单位, 只有2. 5个单位或更少, 它们就会迁入集聚区内。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3]。

三、对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评价及它的现代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过程中,韦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理论思想和区位模型几十年来一直为许多学者所推崇。由于他的理论建立在现代运输方式的基础上,他提出的某些区位因素又排除了某些特定社会制度下的东西,所以他的区位模型在当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甚至可以说,他的分析和推导对工业的区位决策奠定了计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1]。

(一)韦伯第一次运用“区位因素”这一概念,并对它进行了分类研究

他正确的将分析的重点放在原材料、运输、劳动力和集聚几个最重要的因素上。他指出,运输是决定工业区位最基本的因素,这一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致后来的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空间距离和客服距离所支出的运费,便不会有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后面人们的研究确实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还是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都说到城市或是企业的布局。不管你怎么布局,只要不同的企业(城市)之间有距离,就会产生运输问题。如果运输问题没有解决好,再好的布局也将是一句空话。

集聚因素在韦伯之前没有被系统研究过,自他之后,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正如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样,不在于韦伯把集聚因素研究的如何透彻,关键在于他使这个因素正式进入学者的视角。集聚效果问题经过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等人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区位论和区域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韦伯理论推导的重点是对运费的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w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