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更新时间:2023-04-23 15: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时间;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努力学好各门学科,全面打好基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2、能力目标: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提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实际选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知识目标:懂得珍惜时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义

【知识要点】

1、 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 珍惜时间的做法:合理安排时间;善于利用零星时间

3、 自主学习对中学生的要求

4、 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5、 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义

第一课时 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一、设问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假如我们都是海边的渔民,现在让你在一大船鱼和一张渔网之间作出选择,你选择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问:就像渔民要在鱼和捕鱼方法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一样,我们学生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选择?我们应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切入主题 作为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就难以胜任学习。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注意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切入主题,提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学习方法讨论 教师提问:其实,对我们来说,“学习方法”这个词已经不新鲜了,在小学阶段,老师就非常注意引导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也有意无意地在利用一些学习方法。现在,请大家说说自己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或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列在黑板上或者写在一张大白纸上,以备以后课堂活动使用。 进一步引入主题,同时为以后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将学生总结出的学习方法整理并保存好,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中自觉利用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四、讨论爱因斯坦的公式 教师: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提出一个公式 W=X+Y+Z 。谁能说说这里的 W、X、Y、Z 分别代表什么,这个公式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用科学家的思想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引出下一个活动。

五、学生设计公式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我们对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学习中的学问大着呢!爱因斯坦提出的公式是他自己多年学习的体会。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出自己的公式吧。

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并总结一个“公共”的公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第二环节

一、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现在我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5:30~8:30之间,大家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各自写下来然后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在同样的时间里,同学的安排各有不同,收获也有差异,有的同学收获多,有的同学收获少,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人收获多,有人收获少?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是关键。 通过活动切身体会善于利用时间和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差别。

提出课题并强调科学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二、学生交流自己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经验 教师:同学们平时是怎样利用时间来学习或做其他事情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经验,互相学习。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说自己的经验,也可以说其他同学的做法。最后通过讨论,将本活动中总结出的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的做法整理出来并保存。 从学生身边的事实谈起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有利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活动更有说服力、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他们的做法错在哪里 让学生看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的动画故事《我这样利用时间》,就故事中几个主人公的做法展开交流:他们中间哪些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好的,哪些人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好的;在班里有无类似的做法,怎样纠正这些错误的、不好的做法。 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同学们中间存在的不珍惜时间、不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的做法一一列举出来,并加以纠正,将正确的做法列在后面。 以案例引出问题,讨论纠正学生中间存在的典型的浪费时间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三环节

一、故事导入活动 学生读本备课系统中提供的教学资源《时间统筹法》,学生读后要开展两个活动:

(1)就昆虫学家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筹法以及他取得的成就谈感想。

(2)文章中提到了“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我们学习中哪些是“整块时间”,哪些是“零星时间”,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学生列举学习中的“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时要尽量细,将一天、一星期时间段内所有可能的“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都列举出来。 用 柳比歇夫的方法为学生计划自己的时间提供样板。

详细列举时间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下一步的计划更具体,使学生更能够珍惜自己一分一秒的时间。

二、计划学习时间 (1)在学生列举自己“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的形式将这些时间加以整理。学生做两张表,分别记录一天内和一星期内的“整块时间”和“零星时间”。(学生自己设计表格的样式)

(2)学生列出自己的学习任务,其中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必学的任务和自己课外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越具体越好,如将数学学习任务分解为做家庭作业、复习、预习等。 (3)对照两种表格,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填在时间表内。 让学生整体把握一天内和一星期内的时间,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

这样时间与任务一一对应,使得计划具体,便于操作,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监督。

三、交流、修改计划 (1)学生交流各自设计的时间计划表,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使每个人的计划更合理,更具操作性。

(2)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时间计划表,将计划表张贴在家里,作为监督自己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依据。 使得时间计划表真正成为监督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工具。 本活动要切忌形式主义,活动要切实与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和条件结合起来,计划要实际而可操作性强。

四、共同的时间表 在学生各自制定时间计划表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级共同遵守的时间表。如:每天早晨利用 10 分钟时间复习外语词汇或语法;每天最后一节课下课前 10 分钟,全班集体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以及需要记忆理解的重点内容,等等。 把时间管理的方法落到实处,形成珍惜时间的良好班风。

注意:该活动要有具体的负责人监督执行。

【复习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对时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回忆一下本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呢?(师生共同复习回顾本节所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一、导入

(1)学生观看本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录像《我是学习的主人》,并谈体会,总结录像中的主人公运用了哪些办法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

(2)学生交流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哪些办法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己平时又是怎样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

(3)分组交流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然后全班总结、列举自主学习的好办法并保存。 用示例提出本活动的主题,并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范例。

学生回顾教师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并在今后配合教师的教学,进行自主学习。

二、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自主学习倡议书 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针对本班的情况,学生起草“自主学习倡议书”。可以采取先分组讨论再集体整理的办法,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倡议书。倡议书可以起草3份,分别给老师、家长、学生自己。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同时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空间。

四、交流倡议书 学生交流倡议书并将全班同学的倡议书张贴在教室里,作为监督检查自己独立学习的依据。 在班级倡导自主学习的学风。

第二环节

一、讨论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课程 教师:你最喜欢哪门课程?为什么最喜欢这门课程?

学生交流。先分组交流并把喜欢某门课程和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写下来,然后在全班交流。 了解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找出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二、总结喜欢与不喜欢的原因 教师: 听了大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喜欢或不喜欢一门课程的原因是很多的。总结一下,不外乎这些。

教师呈现总结出的结果。

不喜欢的原因:

(1)难学,自己没有信心; (2)成绩一直不好; (3)不喜欢任课的老师; (4)认为学也没有用;

喜欢的原因:

(1)成绩好; (2)认为学了有用; (3)任课老师好; (4)家长抓得紧; 总结学生喜欢某门课和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为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做好准备。

三、阅读教科书,领悟道理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9页中的这段文字,领悟其中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并不都是有趣的,或者,在开始并不有趣。有许多事,往往是当你做完了,尝到成功的滋味后,才激起了兴趣。因此,千万不要回避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要积极地去面对,运用合理的方法,鼓励自己去改变这种状况。

有研究表明,是否喜欢某一学科,有时候主要是看基础好不好,也就是说,学习的成绩、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对学科的兴趣。

读后,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要那些对某门学科特别反感的学生谈感想,并请与他们观点相反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段文字论述了学习成绩与兴趣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学生短矫正平时的思维方式,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挑战“不喜欢” 选取班级中几个典型学生,针对他们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和厌学的行为,大家出主意,为他们制定一个挑战不喜欢的课程的计划,越是不喜欢的课程越要加倍努力学习。 通过具体的事实改变学生的看法并在班级中形成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风尚。

【课堂小结】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

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教学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根据需要来太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此基础上,学会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并能从社会实践中体会,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只有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才会有真正有效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

师:在学习第三课的时候,我让大家写了《我的理想》,从同学们的作业里,我感受到每个人有每个人特长和爱好。有的爱画画儿,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踢球。这是正常的,也是值得鼓励的。第一次月考成绩下来了,看了大家的成绩,我不由的感叹有人语文出色,有人英语突出,有人偏好钻研数学难题。

生:是的。

师:那么,同学们,这次的考试成绩你自己满意吗?

生:满意、不满意

师:为什么满意?又为什么不满意呢?

生1:我各科成绩发挥都很稳定,成绩比较靠前。

生2:要不是数学拉分,这次我可以进前三名的。。。。。

师问生2:那你那一科考得比较满意呢?

生2:英语!

师:很喜欢英语吧?平时一定没少在英语上用心思。

生2:是的,越学越喜欢。

师:这样你在数学上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了吧?

生2:平时花在数学上的心思不多,没怎么下功夫。我不喜欢数学。

师:但是,仅凭兴趣学习,喜欢的课就认真对待,不喜欢的课就不认真对待,有的学科成绩好,有的学科甚至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这对我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学生们若有所思的表情。点头。

师:有这样一个木桶原理。(讲述这个原理)

中学时期是为各方面素质发展打基础的时期,系统的中学课程可以为我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师:刚才生2说自己不喜欢数学,其实,有研究表明,喜不喜欢某一学科,主要决定于基础好不好。基础好了,会在该学科上获得成就感,越学越想学,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之亦然。好的成绩是一种正面反馈,有助于激励自己,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该学科的兴趣。所以大家先不要下结论我不喜欢某一学科,先积极寻找方法努力学习该学科。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并不都是有趣的,或者说,在一开始时并不是有趣的。往往是当我们做完了,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后,才激起了兴趣。

在这里比尔盖茨给了我们一些中肯的建议,大家阅读教材30页的《比尔盖茨的建议》。联系自己的实际,思考一下如何解决均衡发展与偏科的矛盾。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第二环节: 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我们在学校里读的是‘有字之书’的话,那么“无字之书”又指的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31页的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师:嗯,是的。我们课本上有陆游的两句诗,大家齐声读一下。

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同学们能不能猜一下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略

教师解释“躬”的意思,讲述古人发明字的玄机,引出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师: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无字之书和有字之书一样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实践是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那么,作为中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纷纷读出课本上的一段话。(教师指示学生把这段话划上)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种有用的学习方法。他们分别是什么呢?

生:略。

师:这些学习方法的都属于广义的学习方法,我们每个人在各个学科上又有自己具体的狭义的小方法。这么多方法弄得我们都眼花缭乱了,那是不是每一种方法,每一个人的方法我们都要拿过来往自己身上套呢?

生:不是。

师:大家看课本告诉我,什么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呢?

生:从一定意义上说,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性格、爱好、特长,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各有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同学们,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

既然要考虑自身实际,那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需要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略

师:大家把书上这句话划住。

教师总结:

第四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好比爬山有了拐杖,我们爬起山来会更轻松,也能走的更远。但是要用好自己手中的“拐杖”,我们还要跟它好好磨合,这需要大家多点耐心,把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化入自身,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此一来,相信你不难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wt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