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

更新时间:2023-04-17 20: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精梳理·通时空观念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金版微点拨]

【知识拓展】课文中“距今……年”的计算方法

圣经记载耶稣诞生的那年是公元元年,所以西历把这一年作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分界,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此前为公元前,此后为公元,公元前后之间没有零年。例如,计算公元前1年距公元1年多少年?公式为:1+1-1=1年。因为没有“0”年,所以减去“1”。而计算公元2018年距2019多少年?公式为:2019-2018=1年。因为没有经历公元前后的变化,因此无需减1。

【思考探究1】中国境内的这些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有何关系?

金版点拨:可从为中华文明奠基,证明中华文明土生土长、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特征形成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的传说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时代较早,□

01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居于五帝之首的是□

02黄帝,他联合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03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禅让的传说 五帝中的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史称“□

04万邦”时代。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

05推举和他对舜的□06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07禅让”。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

3.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082070年。 (2)建立者:□

09禹。 (3)建立标志: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10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4)国家形成:□

11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地方,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

12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

13间接统治。 (5)史料来源:①考古资料:河南偃师发现的□

14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②文献资料: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于《尚书》《诗经》《史记·夏本纪》中。缺陷:至今尚未发现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

三、商朝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011600年。 (2)建立的标志:商部落首领□

02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3)首都:多次迁移后,定都于□

03殷。商朝又称殷朝。 (4)政治统治: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机构更加完

善。地方,国家管理结构是□

04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05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06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5)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

(6)文化遗存

【思考探究2】(课本P5学思之窗)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金版点拨:作者与夏朝相距久远,又缺乏确切的文献记载和其他可信的史料;作者所处时代以及立场、目的不同;夏朝社会处于转型期,形势复杂。

【历史视角】正确看待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主观性强,不可直接作为实证史料;但它多源于历史事实,故可通过甄别,取其有价值的成分。

【思考探究3】何为“国家”?

金版点拨: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其特征有:(1)国家按地域划分来统治居民;(2)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关;(3)国家向居民征收税赋。

【名词解释】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有利于解决继承纠纷,凝聚宗族。

【思考探究4】民本观念是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认为西周民本观念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金版点拨:可以约束专制权力,顺应民意以稳定秩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

远影响等。

研重难·籍史料实证主题一中华文明起源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教你读史] 史料一是历史地图,首先阅读标题和图例,其次,重点观察图中内容,遗址遍布中国各地,但黄河、长江流域比较密集。史料二从文化遗址看,涉及中国东南西北各地,从考古发现看,都有磨制工具,有陶器等,但各地又有所不同。

[问题探究] (1)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金版参考:特点:分布广泛,中原地区较集中。

(2)根据史料二中的考古发现,推断这些文化遗存属于哪一历史阶段?并说出理由。

金版参考:按生产力分,应属于新石器时代。理由:各地出土都有陶器,说明原始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从饲养猪、牛、羊可知过定居生活;从图片可看出是磨制石器。按社会组织分,应属于氏族公社时期。理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已进入氏族社会。

(3)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有人说“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此你怎么看?

金版参考:特点:多元一体。

看法1:正确。从史料一看,中原地区古人类文化遗存较丰富,从黄帝的传说看,炎黄是华夏的始祖。

看法2:不正确。从史料一看,除中原地区外,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文化遗存;从史料二看,全国各地的文化遗存各具特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

看法3:有道理,但不准确。(结合看法1、2回答)

[史论总结]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文明时期,黄河流域确实起过重要的作用,并常常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发展着。

(2)各氏族文化区,虽然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逐渐交融,共同为形成中国古代文明奠定基础。

(3)各区域的文化大多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同时有家畜饲养、采集和渔猎经济。石器、骨器和陶器制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随葬品多寡表现出贫富的差异等。

(4)中华文明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经历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积淀。

主题二西周分封制

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二《大盂鼎》载:“受(授)民受(授)疆土”。

三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中国历史·先秦卷》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为历史地图。读此图时应注意分封的对象及其可分为几类,不同的分封对象的方向、诸侯国的分布区域及不同区域的密度。史料二指出了分封的内容。史料三

主要涉及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诸侯与诸侯的关系及分封制的一些影响。

[问题探究] 根据以上三则史料可以看出分封制有何特点。

金版参考:①分封对象主要有王室成员、先代贵族后代和功臣,以王族成员最多。②诸侯分布区域广泛,北有燕国,南到长江流域的吴、楚。③周王主要分封土地和人民。周王与诸侯间有权利与义务关系,分封制使纵向和横向联系都加强。

[史论总结]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主要有王室成员、功臣和先代贵族后代,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特点:诸侯国分布广泛,北至燕地、南及长江流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

(4)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5)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6)分封制下,诸侯国君在本国内有世袭统治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容易导致地方割据。

主题三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一1959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文献记载夏王朝的中心区域)。考古发掘收获颇丰,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建筑群(都邑与建筑上的王权表征)、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华夏青铜文明之肇始)……。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夏王朝是否存在一直争议不断。

二《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三《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记载了周康王视察东方诸国时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宜侯为答谢并称扬康王的美意,作了这件祭奠先父的青铜器。

[教你读史] 史料一强调的是考古材料丰富,但对夏朝是否存在一直争议不断。史料二中既有后世对殷商的文献记载,又有当时甲骨文的记载。史料三强调青铜铭文的史料价值。

[问题探究] (1)国内外学者为何对夏王朝是否存在争议不断?

金版参考:夏代缺乏当朝的文字记载;有关夏朝的文献记载多是西周以后甚至东周秦汉时期史学家追记补述,并且存在传抄错误、篡改的现象。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金版参考: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②甲骨卜辞真实地记录了商王的重要活动,反映了商朝多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可靠的一手材料。③甲骨文可与后世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丰富了后人对商朝历史的认知。

(3)史料三说明西周推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根据三则史料,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金版参考: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史论总结]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6)农业经济为主,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

(7)青铜文化发达。

本课小结

史苑窥斑

西周的社会形态及其经济特点

西周为宗法封建制社会。宗族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周代的分封不仅是政治关系的确立,也是经济关系的确立。西周宗法封建制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土地,在周代经过层层分封以后,虽然表面上属于各级贵族所有,但实际上属于贵族所在的宗族所有。各级贵族对于本宗族的土地虽然有无可置疑的首要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但却非贵族私有,或者说并非完全的贵族私有。从土地的占有、使用情况看,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成员,其与土地的关系都是通过宗族来实现的。第二,宗族对于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制度是井田制。井田制明确了农民对于一定数量的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权力。第三,在宗法封建制度下,封建剥削方式主要是孟子所说的“彻”法。“彻”法以力役地租为主,可是也不排除实物贡纳的形式。这种封建剥削被掩盖在充满温情的宗法血缘关系之下。

——晁福林、高瑞瑞:《探索华夏文明的

起源——晁福林先生访谈》,

载《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2期

课堂跟踪训练

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答案 B

解析北京人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直到新石器时代人们才开始种植水稻,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C、D两项。只有B项所述符合北京人的特点,故选B 项。

2.某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遗址D.红山文化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符合题干时间、地域条件且会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人。故选C项。

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B.炎帝

C.蚩尤D.大禹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治水英雄是大禹,故选D项。

4.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通,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

A.禅让制B.分封制

C.井田制D.宗法制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晋、齐都是西周时周王分封的诸侯国,故这一现象缘于分封制。故选B项。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

A.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立

B.其目的在于记录商代历史

C.是今天我们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D.大大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其目的不是记录商代历史,也与封建国家建立无关,故排除A、B两项;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的史料,故选C项;甲骨文未通行于各个部族,故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上作用不大,排除D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wl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