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设计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拟题组训练七人口2(含解析)新

更新时间:2023-03-08 07:11:3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人口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第10~11题。

图1

图2

10.(2015辽宁沈阳高三质检一,10,人口增长模式)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2中的(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11.(2015辽宁沈阳高三质检一,11,人口问题)该城市今后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 ) A.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B.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 C.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D.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10.D 11.C

解析:第10题,根据图1信息可知,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10‰,图2中丁点最符合,故D项正确。甲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15‰,乙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20‰,丙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5‰。第11题,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老年人口较多,因此要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我国人口数量较多,所以不应鼓励生育,我国人均资源有限,不应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在经济学领域,通常用人口抚养比下降来定义人口红利。完成第3~4题。

我国抚养比变化示意图

3.(2015广东广州高三测试一,3,人口问题)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是( ) A.1995年 B.2005年 C.2010年 D.2015年

4.(2015广东广州高三测试一,4,人口构成)目前,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形大致呈( ) A.“三角”形 B.“倒三角”形 C.“长柱”形 D.“啤酒桶”形 答案:3.D 4.D

1

解析:第3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人口红利是指人口抚养比下降,则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是人口抚养比由较低值开始转为上升的时间。据图中信息可知,大约在2015年总抚养比由下降转为上升,故D项正确。第4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新出生人口比重低,劳动力人口数量明显多于老年人和儿童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年龄金字塔呈现“啤酒桶”形,故D项正确;“三角”形是指新增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故A项错误;“倒三角”形是指老龄人口超过青壮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故B项错误;“长柱”形是指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很接近,故C项错误。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表,完成第5~6题。 城区 郊区 常住就业常住就业 年代 人 人 人 人口口口口(万) (万) (万) (万) 1980150 200 50 10 年 1990250 350 100 50 年 2000350 450 250 70 年 2010500 700 350 80 年 5.(2015广东广州高三测试一,5,人口问题)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产业外迁 B.环境因素 C.住房价格 D.农村工业化

6.(2015广东广州高三测试一,6,人口问题)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是( )

A.就业压力增大 B.交通拥堵加剧 C.人均绿地减少 D.社会治安变差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从表格中就业人口分布可知,主要就业人口仍然在城区,郊区增长慢,可见与产业外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城区常住人口增长也很快,可见与城区的环境质量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价格大幅度上升,与城区相比,郊区地租价格比较低,房价较低,所以常住人口增速很快,故C项正确;该表格反映的是城市人口与就业的变化,没有给出农村工业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第6题,该市常住人口数小于就业人口数,就业压力相对较小,故A项错误;该市城区就业人口数增长速度大于城区常住人口数,这说明人口在郊区居住而在城区上班的数量增加,城郊之间人口流动频繁,势必会导致交通拥堵加剧,故B项正确;人均绿地减少和社会治安差表现出的城市环境问题相对交通拥堵问题较轻,故C、D项错误。

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海拔每隔100 m的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分布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w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