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布线控制器
更新时间:2023-09-05 05: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常规型硬布线控制器 的设计与调试
科 目:计算机组成原理
指导教师: 实 验 人: 实验时间: 实验背景
硬布线控制器是早期设计计算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把控制部件看作为产生专门固定时序控制信号的逻辑电路,二次逻辑电路以示用最少元件和取得最高操作速度为设计目标。一旦控制部件构成后,除非重新设计和物理上对它重新布线,否则要想增加新的控制功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能是不可能的。
硬布线控制器是计算机中最复杂的逻辑部件之一,由于其结构上的缺陷使得对它进行设计和调试非常复杂且代价很大。正因为如此,硬布线控制器被微程序控制器所取代。但是随着新一代机器及VLSI技术的发展,硬布线逻辑设计思想又得到了重视。
设计要求
针对TEC-4实验台利用ispLSI1032芯片设计一个硬布线控制器,本控制器可以执行五条控制台指令:PR,KRD,KWE,KLD,KRR以及九条机器指令:ADD,SUB,MUL,AND,STA,LDA,JMP, JC,STP。
实验目的
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和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硬联线控制器的认识。
学习运用ISP技术进行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集成开发软件中设计,模拟调试工具的使用,体会ISP技术相对于传统开发技术的优点。
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与组装调试的实践经验。
实验设备
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逻辑测试笔一只
ispLSI1032芯片一个
Lattice公司的IspExpert软件
实验准备
时序信号发生器:
由晶体振荡器产生MF信号(频率1MHz),同时产生T1,T2,T3,T4,W1,W2,W3,W4时序信号,关系如下图。其中W1,W2,W3,W4用于硬布线控制器的节拍信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实验台上自选器件实验区提供有IspLSI1032芯片及下载插座,可以从PC机上编程下载
DB,DP,DZ:DP=1时,计算机处于单拍工作方式,按一次QD发送一组时序信号T1,T2,T3,T4;DB=1时,计算机处于单步方式,按一次QD发送一组W1,W2,W3,W4时序脉冲,同时如果执行过程当中遇到TJ指令,将停在当前节拍脉冲的T4时刻。
SKIP信号:当SKIP=1时,信号由当前节拍直接跳到W4节拍
微操作控制信号总结如下:
数据通路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设计说明书
设计步骤
分别画出控制台指令及机器指令流程图。
根据流程图作出微操作控制信号的译码与时序分布表,然后用逻辑表达式表示出每个信号。
由逻辑表达式写出ABEL语言源代码。
对程序进行编译,下载到芯片。
连线,调试。
测试。
具体设计思路
根据要求,列出所需的控制台指令和机器指令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设计指令流程图
硬布线控制器的指令流程图与微程序控制器的指令流程图基本一致。
实验台对每步程序的执行提供的节拍只有四个W1-W4,而控制台指令所需要的节拍要大于四个,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时将指令拆分一下,即一个指令占用两步,八个节拍,并能够在后四个节拍实现指令的循环执行。
于是,我们加了个ST内部信号作为标志位,当ST=0时,标志执行指令的前四个节拍,当ST=1时,标志执行指令的后四个节拍。注意到只有CLR#到来后的第四拍时ST信号才发生翻转,所以又设了一个SSTO信号作为ST信号的触发信号。
具体实现ST-SSTO模块如下:我们增加了一个标志位RUN,由于按CLR#按钮复位后,实验系统的时序停止在T4,W4,ST的值为0,这样SSTO=!ST&W4的值为1.按QD启动按钮后,由于立即产生T1信号,在T1的上升沿使ST置1,在第一组W1,W2,W3,W4时,ST的值为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增加了标志位RUN后,按CLR#按钮复位,使RUN为0。由于SSTO=!ST*W4*RUN,因此复位后的SSTO=0.按QD启动按钮,在T1的上升沿,使RUN=1。根据SSTO的布尔表达式,在W1,W2,W3时,SSTO=0,直到W4时,才使SSTO=1,由于ST:=CLR#*SSTO#CLR*ST,在W4过后的下一个T1的上升沿,才使ST置1,从而将控制台操作的两种状态区分开来。
设计的控制台指令流程图,机器指令流程图如下:
根据流程图,进行微操作信号的译码并列出时序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说明:我们将控制台指令KRR,KRD,KWE,KLD,PR分别拆分为KRR1,KRR2,KRD1,KRD2, KWE1,KWE2,KLD1,KLD2和PR1,PR2。每个小指令分别占用W1-W4四个节拍。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KRR1 ALU_BUS AR1_INC CEL# CER LDAR1 LDAR2 LDDR1 LDDR2 LDER LDIR LDPC LDR4 LRW M1 M2 M3 M4 PC_INC PC_ADD RS_BUS# S0 S1 S2 SW_BUS# SKIP TJ WRD SSTO W4 W4 W1 W4 W4 W4 W4
KRD1
KWE1
KLD1
PR1
KRR2
KRD2 W4
KWE2 W4 W1
KLD2
W1 W2 W4 W4 W4 W4
W1
W1 W2
W3 W2 W4 W4 W1 W1 W1 W2
W4 W4
W4
W4 W1
W4 W1 W4
W4 W1 W4 W4
W4 W1 W2 W4 W4 W1 W1
W1 W1 W4
W1,W3 W2,W4 W4
W4
W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说明:图中绿色信号代表此时的微操作信号为低有效。
根据表格,列写出每个信号的逻辑表达式,并写出ABEL语言的源程序 ABEL语言源代码如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MODULECompute DECLARATIONS "INPUT
SWC, SWB, SWA PIN 3..5;
IR7, IR6, IR5, IR4 PIN 6..9;
MF,T1, W1,W2,W3,W4, C,CLR PIN 10..17;
"OUTPUT
ALU_BUS, AR1_INC, CEL, CER, LDAR1, LDAR2, LDDR1, LDDR2, LDER, LDIR, LDPC, LDR4,LRW PIN 29..41;
PC_INC,PC_ADD,RS_BUS,SW_BUS, WRD, SKIP, TJ, M1,M2,M3,M4,S0,S1,S2 PIN 63..76; "TEMP
MF1,SSTO NODE ISTYPE 'COM'; RUN,ST NODE ISTYPE 'REG';
tKRR,tKRD,tKWE,tKLD,tPR NODE ISTYPE 'COM';
KRR1,KRD1,KWE1,KLD1,PR1,KRR2,KRD2,KWE2,KLD2,PR2 NODE ISTYPE 'COM'; ADD,SUB,MUL,AND,LDA,STA,JMP,JC,STP NODE ISTYPE 'COM'; CLK=.C.; EQUATIONS
MF1=!CLR&MF#T1&CLR; RUN:=CLR; RUN.CLK=MF1;
ST:=CLR&SSTO#CLR&ST; ST.CLK=MF1;
SSTO=!ST&RUN&W4; “指令译码部分 tKRR=SWC&!SWB&!SWA; tKRD=!SWC&!SWB&SWA; tKWE=!SWC&SWB&!SWA; tKLD=!SWC&SWB&SWA; tPR=!SWC&!SWB&!SWA; KRR1=!ST&tKRR; KRR2=ST&tKRR; KRD1=!ST&tKRD; KRD2=ST&tKRD; KWE1=!ST&tKWE; KWE2=ST&tKWE; KLD1=!ST&tKLD; KLD2=ST&tKLD; PR1=!ST&tPR; PR2=ST&tPR;
ADD=PR2&(!IR7)&(!IR6)&(!IR5)&(!IR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SUB=PR2&(!IR7)&(!IR6)&(!IR5)&(IR4); MUL=PR2&(!IR7)&(!IR6)&(IR5)&(!IR4); AND=PR2&(!IR7)&(!IR6)&(IR5)&(IR4); LDA=PR2&(!IR7)&(IR6)&(!IR5)&(IR4); STA=PR2&(!IR7)&(IR6)&(!IR5)&(!IR4); JMP=PR2&(IR7)&(!IR6)&(!IR5)&(!IR4); JC=PR2&(IR7)&(!IR6)&(!IR5)&(IR4); STP=PR2&(!IR7)&(IR6)&(IR5)&(!IR4); “输出管脚
ALU_BUS=(ADD#SUB#MUL#AND)&W3#(STA&W4); AR1_INC=(KRD2#KWE2)&W4;
CEL=!((KRD2#KWE2#KLD2#KRR2)&W1#(W3&LDA)#(W4&STA)); CER=(KLD2#KRR2)&W2#(W1&PR2);
LDAR1=W4&(KRR1#KRD1#KWE1#KLD1)#(W2&LDA)#(W2&STA); LDAR2=W4&(KRR1#KLD1)#(PR2&W1); LDDR1=W2&(ADD#SUB#MUL#AND); LDDR2=LDDR1#(W2&STA);
LDER=W3&(KLD2#ADD#SUB#MUL#AND#LDA); LDIR=CER;
LDPC=W4&(PR1#JMP#(JC&C)); LDR4=LDPC;
LRW=W1&KRD2#W3&LDA; M1=!LDDR1; M2=!LDDR2;
M3=W4&(KRR1#KLD1); M4=W4&(PR1#JMP); PC_INC=W1&PR2; PC_ADD=W4&JC&C;
RS_BUS=!(W2&(LDA#STA)#W4&(KRR2#JMP));
SW_BUS=!(W1&(KWE2#KLD2#KRR2)#(W3&KLD2)#(W4&!ST)); S0=SUB#STA; S1=ADD#SUB; S2=MUL;
SKIP=W1&!ST#(W1&(KRD2#KWE2))#(W2&(KRR2#STA))#W2&(JMP#JC#STP); TJ=W1&KRD2#W2&KLD2#W4&(tKRR#tKWE#tKLD)#W4&STP; WRD=W4&(KLD2#ADD#SUB#MUL#AND#LDA); END
对程序进行编译,无误后下载到芯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连线,调试,验收
验收程序:
初始化: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计算结果: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关于时钟源工作过程的分析:
时钟源产生基本的时序控制信号。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同一个节拍下每个信号的起作用的T时刻是不同的,如KWE2的W1节拍下,CEL#=0,LRW=0,在T3的上升沿将DBUS上的数据写入RAM中,可是同时SKIP信号也是有效的,于是我们在想:会
不会因为SKIP信号在T1时就有效导致信号直接由当前脉冲的T1跳到W4,这样DBUS上的数据还未来得及写入RAM就已经无效了,与此类似的还有TJ信号。
所以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们将SKIP信号和TJ信号统统控制在T4时刻才出现,可是这样做使得控制信号的逻辑显得有些乱。经过查找资料并分析了时序发生器的ABEL语言源文件得知当SKIP信号有效时,发生器仍然发送完当前节拍的所有信号才跳到W4节拍;当TJ信号有效时,发生器仍然发送完当前节拍的所有信号,最后停在当前节拍的T4时刻。
标志信号RUN的分析及测试
由控制台指令流程图可知一条控制台指令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可以看作是指令执行的初始化(如选定中转地址,指定初始地址等),另一部分看作是指令的执行阶段(可以循环执行)。
每条指令执行时第一部分只执行一遍,第二部分是循环执行的,所以要保证ST信号第一遍执行时为0,之后保持为1。 该部分实现图如下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代码
说明:当按一下CLR时将使得RUN和ST都变为零,且时序停留在W4,T4时刻,由于RUN=0,所以虽然在W4时刻,但是SSTO信号仍然为零,是无效的
启动程序后,在第一的T1的上升沿RUN变为1,于是当W4=1时SSTO=1,那么触发器ST的输入也变为1,在下一个T1的上升沿,ST将变为0,控制信号就由流程图的左半部跳至右半部。
实验心得
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课程设计,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实验环境,一流的实验设施,还配备了尽责热心的老师,我们有十分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和设计。开
放性的实验环境也为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首先,这次课程设计是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加深和延续,很多内容虽然课本上没有详细讲解,但是很多东西是融会贯通的。如果没有对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方式和原理的理解,哪能设计出硬布线控制器的控制逻辑。所以这次实验,我们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各个部件的工作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等。
同时,这次课程设计大大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由于是手工接线,任何一条线出现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执行,所以当问题变得莫名其妙毫无头绪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分析变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设计过程中团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一个大的 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承担的,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
葛立峰
0112109班10号
表面上看,本次实验仅仅是要我们设计一个具有5条控制台指令9条机器指令的硬布线控制器,实际上却需要我们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很多关于计算机
硬件的知识。
就本实验所考察的知识重点,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如下:
触发器的原理及应用
ABEL语言的应用及ispEXPERT的使用
指令周期的概念
时序产生器的原理和控制方式
TEC-4实验台的原理和操作
本次实验不仅仅需要我们动脑,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动手。由列出微操作信号到指令流程图再到ABEL语言的源代码的实现,其间过程并不很难,复杂的是连线与调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当众不仅要对TEC-4实验台的操作相当熟悉,而且要对指令周期与时序的关系以及数据通路理解得很透彻才行。
所以,这次实验让我对组成原理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它是对课堂的一个补充和提高,使以往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了理解的飞跃。(真希望组成原理的期末考试放在本次实验之后:))
实验中需要将所编程序下载到芯片中,这就使我们对现今硬件设计软件化的主流方向有了实践层次的理解,并让我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设计实现方法。
同时,同学间组成小组共同工作,不仅增加了大家交流互助的机会,更是培养了我们的协作精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协作在质量和效率上的优势。
总之,本次实验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发挥的机会,
在实验及文档制作阶段我都体会到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思考与创造的巨大乐趣。
李 晶
0112109班25号
正在阅读:
硬布线控制器09-05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2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精)06-11
夏洛的网好词好句好段02-11
低头族高中作文04-01
浙大远程物理化学在线作业答案11-08
七年级下册Unit4dont eat in class导学案10-20
机电辅修测试题09-2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布线
- 控制器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难度讲解
- 重庆市介绍(中英对照)
- 炉前平台钢梁制作安装方案
- 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教学设计
- 江苏省分细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表
- 蜜蜂巢组织管理手册 - 副本
- 东方港湾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目标体系ssm
- 中国输送机械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 2018-2024年山西省煤化工行业前景研究与市场运营趋势报告(目录)
- 17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压强与浮力专题2(word版含参考答案)
- TwinCAT无法正常安装的处理方法
- 佐佳咨询公司-----关于集团管控整体解决思路(四)
- 主令电器(按钮、行程开关)..
- 湖南大学_物理学_历年考研真题——普通物理学08、09、10年
-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发声亮剑发2018
- 架桥机稳定性计算书
- 消防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 读马列经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