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
更新时间:2023-08-22 07: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高中必修一物理教研记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篇: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
陶昌宏
2008年、12月 北京市于2007年秋季实施高中新课程,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并做了全面的部署和指导。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思路清晰、立意明确、极具实效的系列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工作的新突破。
一、思想认识上的突破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是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措施;
我们认为高中实施新课程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物理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高中新课程让我们努力工作,并享受工作!
二、教研内容上的突破
实施高中新课程要有效地落实三维培养目标。要在教育教学常态工作中落实,在物理常态典型课中落实三维培养目标。物理教学中的典型课型,应包括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规律应用课、物理实验课、科学探究课、单元复习课、问题解决课、试卷讲评课等等。如果在典型课中能够将课程的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典型课中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则高中新课程即可达到预期目的。
基于上述思想认识,物理学科明确了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在常态典型课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因此,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组织全市新高一的物理教师每人完成上述课型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研修网上,上传上述典型课的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中研究、研讨上述典型课的教学实践;现场会上观摩、研讨上述典型课型;将上述典型课型优秀案例汇总成集。
三、研究力度上的突破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制定了系列的教研活动,加大对上述典型课研究的力度,在研究力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1、研究方式上的突破
为加大对上述典型课的研究力度,开扩(开阔)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思路和视野,物理学科于2007年10月
24、
25、26日召开了全市高中新课程的研讨会。 19个区县物理教研室主任,负责高中新课程的物理教研员,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60名同志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各区县代表介绍研究典型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研讨会上形成经验案例19个,分别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等等。19个区县共提出72个问题,形成8类46个问题,包括教育理念,科学探究,教学资源,教材问题等等。在解决新课程遇到的问题时,代表们认为要用新的学生观看待学生,要用新的课程观看待课程,要用新的价值观看待过程,要用新的方法(化)解决问题,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本次研讨会上,参会教师以区县为单位做新一轮的典型课的教学设计,在研讨会的最后一天进行交流展示。展示交流中,一位教师感慨地说道:“我经过努力找到了一个令我兴奋的物理情景,当我把这个教学情景展现给我的学生时,我的学生由沉重的心情,变成严谨的态度,??”;另一位教师做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设计时,他设计用三个学时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对三个学时的教学做了精心的安排,看得出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富有创意的设计,设计过程显示出这位教师的独具匠心和教育教学的智慧。
研讨会期间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王云峰主任到会并讲话,他指出:“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实现把‘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的转变。”
2、研究力量上的突破
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组织区县教研员、一线学科带头人、一线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成立学科指导小组,加强对物理典型课的实践研究。学科指导小组定期到区县、下学校和一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研讨、交流。学科指导组的老师们和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等组成一个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彼此沟通,互相尊重,形成共识。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学科指导组的同志们也从中获益,受到启发。
3、现场会规模上的突破
2007年月11月23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组织召开全市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现场会。现场会上将向全市高中物理教师呈现物理教学中的七种典型课型。现场会安排在北京密云二中,密云是北京远郊区,基本上是北京市的最北端了。现场会上,我们向全市十九个区县的中学物理教研室发放共计450张现场会入场券。结果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现场会的当天一共来了约700名教师。
现场会开幕式上,北京市教委基教处的李奕处长感慨地说道:“今天物理学科的现场会,老师们这么准时到会,这样精神饱满地参加现场会,使我对物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充满信心,如果全市高中各学科都能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开展教学研究,我相信北京市的高中新课程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一定能够起到首都教育应有的作用。”
现场会的讨论氛围空前浓烈,代表们发言踊跃,热情洋溢,深刻而不僵化,理性而又生动,争论而不失谦和。与会代表成为现场会的主体。他们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期待参加现场会,带着收获、带着喜悦、带着憧憬离去。一位来自城里学校的老师说:“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四、教学理念上的突破
通过典型课的教学研究,使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能够鲜明的感到,无论是什么课型,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无论是什么基础的学生群体,要在教学
中落实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就要抓住学科课程中基础性内容,都要落实基础性内容。基础的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本身有其内在规律,基础性内容教学有其规律,认识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遵从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向全市物理教师进一步明确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使全市物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
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
物理教学要坚持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的基本特征。
1、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期待;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搭建平台;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学生建构认知体系做好准备。
例如,北京市一0一中学的王跃飞老师,利用教育技术做了一个视频片段。这段视频记录了本班的一名女生从进入电梯站到台秤上,到电梯启动、匀速上升、减速上升和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的全过程中台秤读数的情况。上课时播放了这段视频。
同学们看过视频后,王老师问同学:“什么情况下台秤的读数大于人体的重力?”这时班上同学大多都表现出为难状,因为他们只顾了好看,只顾了观察同学的表情和楼层的变化等,而忽视了对读数变化规律的观察。这时王老师说: “请同学们再看一遍”。全班学生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地进行观看,其中不少学生拿起笔,一边观看,一边快速地在本子上做着记录。通过第二次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总结出台秤读数大于体重的规律。就是这样一个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超重”和“失重”现象有了直观和正确的认识。
2、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十七世纪,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形成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物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其核心即为,实验(事实)与理性思维的相互作用。这种研究方法使物理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规范的道路,使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因斯坦曾评价说:“加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是认知的重要工具,实验是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是创设情景的有效方法,实验是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培养科学态度、感悟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观念的重要过程,实验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实验是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中学物理学中的一些实验是对学生有冲击和震撼的。(如,)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等时性,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我在北京市通州二中专门为通州区的物理教师上的一节示范课。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课上我为学生做了真空中铁片与羽毛下落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堂小结时,一名男生说道:“我这
节课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3.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物理学习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如何独立思考的时候,他将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道路。”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应是文化修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就得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丰富和完善科学的知识体系。
例如,北京八十中学的何春生老师利用传感器等仪器和器件做完(上述)演示实验后,向学生说道:“实验的情况真是这样吗?桌子上有相关的实验器材,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看一看实验现象。”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做了实验,现象果真如此。何老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认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同学们经过分析、推理、总结和交流形成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有关的结论。想想看,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要经过磁铁、磁场、线圈、磁通量、时间、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一系列的分析、推理、判断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4.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
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了,变得聪明,变得智慧了。一个人变得智慧,就是要能够妥善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他遇到新的事物和新的问题时候,能够不轻信。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够做出初步正确的判断,能够在自
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方法、有步骤地给予解决。在他从事学习,工作,进行社会活动,经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关注的意识,具有问题意识。在关注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科学地、有步骤地实施解决方案等等。这是人生智慧的落脚点。这种智慧的核心我们可以认为是探究能力。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王运淼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实践和探索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一次王老师组织学生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课上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两个一样的弹簧串起来使用,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大呢?王老师听后非常高兴,但是并没有直接回答该生问题,而是倡导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经过讨论和学生进行的自主探究实验不仅使解决了同学提出的问题,而且又收获了预先没有想到的成果。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的:通过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完善品格。在教学和实际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意识单靠灌输很难形成,形成意识要通过具体的行为。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广大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形成了成功的经验,积累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一些教学设计和案例经验在物理专业刊物上发表,这些经验和资源不仅成为北京市的宝贵的优质教学资源,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市有一只优秀的物理教师队伍,在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一定能够取得(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定能够为首都的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
陶昌宏
第二篇: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
陶昌宏
2008年、12月 北京市于2007年秋季实施高中新课程,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并做了全面的部署和指导。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思路清晰、立意明确、极具实效的系列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工作的新突破。
一、思想认识上的突破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是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措施;
我们认为高中实施新课程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物理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高中新课程让我们努力工作,并享受工作!
二、教研内容上的突破
实施高中新课程要有效地落实三维培养目标。要在教育教学常态工作中落实,在物理常态典型课中落实三维培养目标。物理教学中的典型课型,应包括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规律应用课、物理实验课、科学探究课、单元复习课、问题解决课、试卷讲评课等等。如果在典型课中能够将课程的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典型课中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则高中新课程即可达到预期目的。
基于上述思想认识,物理学科明确了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在常态典型课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因此,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组织全市新高一的物理教师每人完成上述课型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研修网上,上传上述典型课的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中研究、研讨上述典型课的教学实践;现场会上观摩、研讨上述典型课型;将上述典型课型优秀案例汇总成集。
三、研究力度上的突破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制定了系列的教研活动,加大对上述典型课研究的力度,在研究力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1、研究方式上的突破
为加大对上述典型课的研究力度,开扩(开阔)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思路和视野,物理学科于2007年10月
24、
25、26日召开了全市高中新课程的研讨会。 19个区县物理教研室主任,负责高中新课程的物理教研员,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60名同志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各区县代表介绍研究典型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研讨会上形成经验案例19个,分别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等等。19个区县共提出72个问题,形成8类46个问题,包括教育理念,科学探究,教学资源,教材问题等等。在解决新课程遇到的问题时,代表们认为要用新的学生观看待学生,要用新的课程观看待课程,要用新的价值观看待过程,要用新的方法(化)解决问题,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本次研讨会上,参会教师以区县为单位做新一轮的典型课的教学设计,在研讨会的最后一天进行交流展示。展示交流中,一位教师感慨地说道:“我经过努力找到了一个令我兴奋的物理情景,当我把这个教学情景展现给我的学生时,我的学生由沉重的心情,变成严谨的态度,??”;另一位教师做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设计时,他设计用三个学时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对三个学时的教学做了精心的安排,看得出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富有创意的设计,设计过程显示出这位教师的独具匠心和教育教学的智慧。
研讨会期间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王云峰主任到会并讲话,他指出:“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实现把‘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的转变。”
2、研究力量上的突破
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组织区县教研员、一线学科带头人、一线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成立学科指导小组,加强对物理典型课的实践研究。学科指导小组定期到区县、下学校和一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研讨、交流。学科指导组的老师们和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等组成一个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彼此沟通,互相尊重,形成共识。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学科指导组的同志们也从中获益,受到启发。
3、现场会规模上的突破
2007年月11月23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组织召开全市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现场会。现场会上将向全市高中物理教师呈现物理教学中的七种典型课型。现场会安排在北京密云二中,密云是北京远郊区,基本上是北京市的最北端了。现场会上,我们向全市十九个区县的中学物理教研室发放共计450张现场会入场券。结果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现场会的当天一共来了约700名教师。
现场会开幕式上,北京市教委基教处的李奕处长感慨地说道:“今天物理学科的现场会,老师们这么准时到会,这样精神饱满地参加现场会,使我对物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充满信心,如果全市高中各学科都能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开展教学研究,我相信北京市的高中新课程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一定能够起到首都教育应有的作用。”
现场会的讨论氛围空前浓烈,代表们发言踊跃,热情洋溢,深刻而不僵化,理性而又生动,争论而不失谦和。与会代表成为现场会的主体。他们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期待参加现场会,带着收获、带着喜悦、带着憧憬离去。一位来自城里学校的老师说:“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四、教学理念上的突破
通过典型课的教学研究,使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能够鲜明的感到,无论是什么课型,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无论是什么基础的学生群体,要在教学
中落实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就要抓住学科课程中基础性内容,都要落实基础性内容。基础的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本身有其内在规律,基础性内容教学有其规律,认识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遵从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向全市物理教师进一步明确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使全市物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
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
物理教学要坚持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的基本特征。
1、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期待;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搭建平台;
创设师生共有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学生建构认知体系做好准备。
例如,北京市一0一中学的王跃飞老师,利用教育技术做了一个视频片段。这段视频记录了本班的一名女生从进入电梯站到台秤上,到电梯启动、匀速上升、减速上升和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的全过程中台秤读数的情况。上课时播放了这段视频。
同学们看过视频后,王老师问同学:“什么情况下台秤的读数大于人体的重力?”这时班上同学大多都表现出为难状,因为他们只顾了好看,只顾了观察同学的表情和楼层的变化等,而忽视了对读数变化规律的观察。这时王老师说: “请同学们再看一遍”。全班学生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地进行观看,其中不少学生拿起笔,一边观看,一边快速地在本子上做着记录。通过第二次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总结出台秤读数大于体重的规律。就是这样一个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超重”和“失重”现象有了直观和正确的认识。
2、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十七世纪,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形成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物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其核心即为,实验(事实)与理性思维的相互作用。这种研究方法使物理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规范的道路,使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因斯坦曾评价说:“加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是认知的重要工具,实验是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是创设情景的有效方法,实验是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
实验是培养科学态度、感悟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观念的重要过程,实验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实验是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中学物理学中的一些实验是对学生有冲击和震撼的。(如,)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等时性,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我在北京市通州二中专门为通州区的物理教师上的一节示范课。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课上我为学生做了真空中铁片与羽毛下落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堂小结时,一名男生说道:“我这
节课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3.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物理学习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如何独立思考的时候,他将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道路。”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应是文化修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就得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丰富和完善科学的知识体系。
例如,北京八十中学的何春生老师利用传感器等仪器和器件做完(上述)演示实验后,向学生说道:“实验的情况真是这样吗?桌子上有相关的实验器材,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看一看实验现象。”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做了实验,现象果真如此。何老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认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同学们经过分析、推理、总结和交流形成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有关的结论。想想看,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要经过磁铁、磁场、线圈、磁通量、时间、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一系列的分析、推理、判断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4.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
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了,变得聪明,变得智慧了。一个人变得智慧,就是要能够妥善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他遇到新的事物和新的问题时候,能够不轻信。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够做出初步正确的判断,能够在自
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方法、有步骤地给予解决。在他从事学习,工作,进行社会活动,经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关注的意识,具有问题意识。在关注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科学地、有步骤地实施解决方案等等。这是人生智慧的落脚点。这种智慧的核心我们可以认为是探究能力。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王运淼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实践和探索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一次王老师组织学生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课上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两个一样的弹簧串起来使用,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大呢?王老师听后非常高兴,但是并没有直接回答该生问题,而是倡导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经过讨论和学生进行的自主探究实验不仅使解决了同学提出的问题,而且又收获了预先没有想到的成果。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的:通过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完善品格。在教学和实际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意识单靠灌输很难形成,形成意识要通过具体的行为。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广大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形成了成功的经验,积累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一些教学设计和案例经验在物理专业刊物上发表,这些经验和资源不仅成为北京市的宝贵的优质教学资源,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市有一只优秀的物理教师队伍,在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一定能够取得(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定能够为首都的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
陶昌宏
第三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丁宜宝
在2010年暑假,我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网络学习、观看示范课等方式,参加了西宁市及青海省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开学后我还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几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集体备课研讨会。可以说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提早做了一些准备,主要体现在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在那个时候,一切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课改后的课怎么上?没有课改经验,对于如何把握新课程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我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走好每一步。现在高中课改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应该说很充实。下面我谈一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改的再认识
新课程新在哪?教材的变化只是表象,这一年下来,我觉得比较多的教师只是按新教材的编排作了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早已固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具体体现在高中生选课的模块化设计,选择什么模块是基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意识。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1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改的六大“改变”,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了。很多教师担心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否会与高考脱轨,就我个人而言,在暑假培训时也担心过。当然,我觉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若一下子完全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教育部制订的周课时计划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就远远不够,高考制度又没有多大改变,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学,而是要把握改革的“度”。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并且从获取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因此我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例如:关于动能的教学,在过去是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现在是先经过实验探究得出动能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动能的具体表达式,使学生在探究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2.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不少教师往往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常常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实验边讲,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没有注重学生体验,往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尽可能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向心力”这节课,教学参考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不少视频资源,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实际上是让学生间接体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室中不便做实验,更不便让学生直接体验。我没有整个视频一连串地播放,那样实质上又回到了以往“灌输式”教学,而是将视频用软件截成一断一断的,在不同的环节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这节课除了让学生间接体验,更重要的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体验性实验:撕下保鲜袋的两小块来分别包住两个桔子,用线将桔子掉起来做成两个球摆(金属球做圆周运动实验在课堂上容易伤到学生),两个桔子一轻一重,教师只提供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桔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定性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就能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于娱乐中,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实验,只要我们教师有心设计,不会太难。
3.习题教学中突出知识建构功能
过去的习题教学单纯地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功能,所以在
2 过去的习题教学,尤其是在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无序、杂乱、过量、重复等现象,甚至为了跟高考接轨,习题的难度要求追求一步到位,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年,我们备课组对资料习题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对难,偏,怪等等不适合高一学生知识水平的题删除,而精心挑选出一套有序、适量、难度适中的习题集,习题在选择上不是按题型编排,而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编排,突出习题对知识的建构作用,而不是与高考接轨、搞一步到位。
三.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检验我们中学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把“爱”当作教育的秘诀,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教育本身就肩负着一种责任:育人,而这一责任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爱”。
要让学习变成学生快乐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应该是学习欲望的满足。学习欲望的满足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苦和学习的困难之后,感觉学习是那样美好的一件事。他以愉快的精神状态在追求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自主学习。
我省的新课程改来的突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而言,由于没有以前的教学经验这反而成了我的优势。但是我更应该努力学习,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新知识。让学生享受学习,学会做人,求得知识。
第四篇:高中物理新课程见解专题
高中物理新课程见解
(2010-07-30 08:32:04) 转载 标签: 分类: 教改教研
教育 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 实验能力
J.甘肃兰州物理一班 化得福 老师的作业
我对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的看法
答:拜读完教学案例后,我只对教学目标的书写提一点看法。
原案例:
1.知识与技能
(1)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所学知识及日常经验初步分析a、F、m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定性分析)。
(2)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对a、F、m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推理实验结论(定量分析)。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索牛顿第二定律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首先最明显的是由原来的教学目的变为三维教学目标,突出了过程与方法,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突出合作学习与交流,加强了探究而不是验证,加强了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教学,具有指导性。
但本教学目标的书写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来大家探讨。
1.教学目标具体到每节课中,应该是很具体的很实际的,在每节课后应是可检测的,一节课中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是落实在教学中的,而不是大的不着边际,虚无缥缈无法检测的。
2.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在目标中不应出现“培养”、“使学生”如何如何等术语,这些术语体现的是老师的主体作用。
3.一节探究课不可能一下就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结果,当然每节课都应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在一节课中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有点空,因为这样的目标实在在一节课后很难检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也如此。
张正严老师点评:
化老师对教学目标编写的思考,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确实,教学目标的阐明,应该做到具体、实际、可检测。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教学设计学者马杰强调在教学目标编写时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并提出了自己的ABCD法则:A(Audience)学习者;B(Behaviour)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应该能做什么;C(Condition)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包括工具);D(Degree)行为所能达到的程度或标准。比如,在8分钟内,能装好,调好零位,并操作万用表。
就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国内的教学目标设计而言,离马杰或者化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有可能与我们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有关。但化老师的思考,也表明教学目标的设计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K.重庆铜梁物理一班 谭玉梅
老师的作业
关于实验是怎样放进我们课标中的呢?实验区老师也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还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实验都是专门列出,中学老师就很清楚,到底要做多少实验,做几个实验,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因此,他们也希望我们的课程标准也这样,把要做的实验列出来。而在研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实验的设置,更看重的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就把实验渗进了内容标准。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例,在目前我们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在物理
1、物理2两个共同必修和3系列中,在内容标准中与实验相关的条目是哪一些?首先,我们来看,必修1即物理1,在物理1里,与实验相关的条目共有六条,也就是说,有六个实验与物理1内容有关系。第一,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第二,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第
三、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还有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六个条目中的行为动词是有区别的。有一类是通过实验理解什么,通过实验了解什么,或者通过实验认识什么,这一类的行为动词,更侧重的是通过实验,认识相应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这样的一些陈述中,含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当然我们鼓励用学生实验来完成相关的实验,但同时还有另外的一种表述,比如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受力关系,出现这样的行为动词的条目,就要求要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来完成,这是物理1对应的实验条目。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物理2,物理2共有两项与实验相关的条目,比如,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这两条与实验相关的条目中,其中有一条“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这个条目是要求通过探究实验来完成的,另外一条可以是验证性的实验。 接下来是选修3-1,在选修3-1这个模块中,一共有六个条目与我们的实验相关。这六个条目是哪些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通过实验,认识洛仑兹力。在选修3-1这个模块中,其中有一个条目,是需要探究实验完成的,这就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这就是3-1涉及到的与实验相关的六个条目,按这样的方法一直追寻下去,比如在选修3-2中,就有六个与实验相关的条目,其中有两条与探究实验相关。选修3-3的模块当中,有两项与我们的实验有关的。选修3-4中有十项与我们实验相关的条目,其中有一个是必须要通过探究实验来完成的。选修3-5有三个实验,其中也有一个需要通过探究实验来完成。总体说,更侧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至于用什么样的仪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环境来完成,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教学对象以及实验设施的准备来完成相关的实验,给学校相对比较大的自由度。
赵保钢老师点评:从论述可以看到,谭老师对新课标中的实验要求做了比较深入的研读,有见解,值得学习。确实,与过去的大纲相比,课标没有划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克服了以前大纲统得过死,实验教学形式单一的情况。地方、学校、老师可根据所在地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所在学校、班级的特点,在制定教学实施意见、组织教学时创造性的利用好它,尽量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多动手做实验来学习物理,促进学生、同时也促进中学物理教育的发展。
L. 甘肃兰州物理一班
宁树花
老师的作业
我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模块安排的看法和建议
高中物理新课程模块安排的设置思路很好,从实际出发,考虑不同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困难程度的不同,更好的做到本学科的分层教学,也给有能力的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以利于学生在该学科潜能的发挥。
建议:
1.新课程的内容设置,量和难度应适度降低一些,尤其是规定的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能从容一些,使老师的课堂引导能延伸得广一些、远一些。
2.对选修内容,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选择和修学,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应增加一些课堂外学习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如实验室动手、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校内外参观调查等。
3.改变评价方式,更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的评价。要改变评价方式,首先应改变现有的高考制度、高考评价方式。
张正严老师点评: 宁老师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模块安排的理解很到位,高中物理新课程模块化设计不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也切实地给了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宁老师的建议也很有道理。我很赞同宁老师“应增加一些课堂外学习研究的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我想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更多地需要老师们的落实、推进。诸如宁老师提到的网上查阅资料、校内外参观等一些好的做法,我想老师们还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创造更多切实有效的举措。当然,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也给老师们评价方式的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必将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五篇: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计划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计划
2007-11-20 22:18
本学期新课程正式启动,本着创新与继承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的原则,根据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物理组学年高一新课程实施
计划如下:
一、积极开展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改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
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是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实现教学方式的
转变——将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
式,是我们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在合适的物理课堂教学上实施探究式教学;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各种教学模式。具体操
作如下:
1、每月第一周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开设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讲座。
2、集体备课:确定有利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内容,集体探讨教学过程、撰写教学设计、
搜集教学资源、准备实验。
3、教学实施和评议。为了做好模式实施的反馈工作,同一备课组老师相互听课,了解教
学效果,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改进。对一些典型课,则利用镇海
区物理教研活动、校创新周、每月公开课等示范课,来征集更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二、及时推进学科资料系统化建设
教师对学科资料(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试卷和习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快地
熟悉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强力地推动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我们决定与
新课教学同步进行物理学科资料系统化建设。具体如下:
1、编撰《物理新课程同步练习》一套,供教学过程中使用,并在使用中加以修改完善。
2、编撰完整的检测试题(包括单元检测、期中试题和期末试题)一套。
3、初步完成每节课的Powerpoint课件。
4、收集教学情况反馈信息,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并将利用假期完成对部分典型课的教学
设计的电子版。
三、认真开设物理研究型课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全面开设研究型课程,根据新课程的
要求,本学年将每周开设一节物理研究性学习课。课题确定有以下两种形式:
1、教师初定以下内容供学生选择:
(1)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分析自行车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3)桥梁形状与受力形变研究
(4)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生活与体育中的抛体问题
(6)数字电路设计
2、学生自选课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四、完成学生各模块学分认定工作
新课程对学生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表现占20%,最终
考核占80%,因此本学年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考勤等平时表现的记录工作,以便在各模块结
束时对学生作出准确全面的评价。
正在阅读: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08-22
2018-2019年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土壤》《2 土壤与植物》综合测试试卷12-02
客服人员工作职责07-31
《税法》期末考试题 - 所得税(附答案)11-23
高三化学上册基础调研测试05-29
最新-年市国资委工作要点 精品10-25
2016年从化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秩序册(正式版) - 图文11-04
VP 07001-R1 清洁过程验证计划05-23
- 长春版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开学考试
- 选人用人论文:如何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
- 在新任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 市长在全市金融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 2019党支部星级创建情况报告
- 银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经验
- 关于教育扶贫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
- 工作中不轻易说的10句话
- 与“邻”相伴携手同行社区运动会方案
- 学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讲话专题党课讲稿
- 阿里巴巴的绩效考核
- 加强企业中秋国庆安全工作要求方案
- 银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经验
- 市长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推荐」2020年“扫黄打非”工作实施方案
- 先进基层党组织材料
- 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党课报告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7年3月份重点工作通知
- 关于党建工作督查情况反馈专题党课
- 镇中心小学培补增效方案
- 中新
- 教研
- 物理
- 突破
-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