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行业分析
更新时间:2023-09-17 19:25:02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鞋业行业分析
一、【鞋业现状】
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的鞋类分为皮鞋、布鞋、胶鞋、塑料鞋(化学鞋),称为四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鞋的穿用要求越来越高,而四种鞋从原料、辅料、加工装配工艺、款式、功能都在渗透,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又互相竞争和冲击。因此促使鞋的造型款式、结构用料、功能等方面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除各细分市场对鞋的款式和用料日趋转变外,各类鞋的消费结构也有变化。皮鞋的销售比重由早期9%已上升至目前的35%。消费群也由原来的城市扩展至农村地区,产品也开始由低级次向中高级次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近70%,是世界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2009年,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6%以上,稳稳占据全球鞋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皮鞋业平均每年23%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近年来,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60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60%,是世界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中国又是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仅次于美国。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目前中国的制鞋产业中大约有20000家中国皮革企业和160万国内从业人员。国内鞋类总量的85%为中低档品,而大多数中高档鞋品均从国外进口。
2009年我国出口鞋81.7亿双,比上年下降0.8%;价值265.7亿美元,下降5.5%;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双3.3美元,下跌4.8%。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0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重新进入上升通道。2010年1-12月我国鞋类产品累计出口金额356亿美元。
目前我国制鞋行业已形成了广东、浙江、福建三个重要的鞋类主产区,3省合计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这些主产区产业链完整,品牌优势突出,优秀人才聚集,信息传播快速,抗风险能力强,成为中国制鞋产业的中流砥柱。但近几年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沿海区域劳动力水平的提高,产业成本逐渐加大,迫使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的制鞋产业进行深度调整,开始向内陆省份转移。目前,制鞋产业的梯度转移已形成趋势,主要的承接地是中国的西部和中部。
预计到2012年,亚洲年人均鞋品消费量将达到两双,中国年人均鞋品消费量将有望突破2.5双,中国鞋品年消费总量将超过30亿双,增长空间巨大。
据调查,消费者普遍接受每双100-300元人民币的皮鞋,其中,在大陆沿海城市,200元左右人民币的大陆本土皮鞋则最受欢迎。生活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东南沿海城市的人群对鞋类产品的购买力最强。进口皮鞋虽然在用料、做工方面比本土产品优胜,但由于价格昂贵、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因此本土皮鞋仍是中国市场主导。站在世界鞋类市场,中国生产鞋类以中低档为主。皮鞋年产量约24亿双,占全球皮鞋总产量的40%,中低档次皮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
二、【鞋业行业分析】
近些年来,中国鞋业发展极其迅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和鞋类出口国。目前中国制鞋企业年产量突破100亿双,占世界产量的近70%。2006年全球共制造了148亿双鞋,亚洲生产了135亿双,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而位于珠三角的广东省东莞市年成品鞋采购量占到世界的60%。预测到2010年,鞋业产量将会超过150亿。而亚洲已经成为世界鞋业制造中心,且占世界产量份额不断增加。在整个亚洲110多亿的产量当中,中国就占到了75.1%。
2007年中国鞋业最大的特征是吹响了上市的征程。以前,中国鞋类上市公司屈指可数,早前以鞋业闻名的双星也把重点放在轮胎制造上。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鞋类制造,一直被资本所忽视着。不过,在2007年,一切似乎悄然改变。2007年5月23日,百丽国际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为鞋业公司的上市征程吹响了号角。按当日收盘价计算,百丽集团市值突破670亿港元,位居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榜首。随之而来的是百丽一系列的大手笔的收购。先成功收编香港妙丽品牌和FILA中国商标,继而斥资约16亿人民币收购森达。不到两个月,安踏体育也在港登陆,首日股价大涨42%。另外,奥康董事长表示,奥康会在两年之内上市,还有康奈、红蜻蜓、特步、德尔惠等都希望能够上市。
从进出口市场来看,我国生产的这百亿双鞋中有近80亿双用于出口,其余产品供国内市场消费。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共出口各种鞋类产品64.4亿双,创汇183.6亿美元,平均单价2.85美元,分别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10.4%和15.9%。值得关注的是,受欧盟反倾销的影响,2007年1月到9月,我国皮鞋出口数量连续9个月出现负增长,使皮鞋出口数量比重比2006年下降2.4个百分点,出口金额下降1.8个百分点,这将直接影响中国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受国内消费升级的影响,同期国内进口鞋的数量以大于50%的速度增加。其中,2007年9月皮鞋进口的数量增长了44.6%。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凸现出结构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出口产品量大但价格低,出口企业多但规模小,来料加工多但自有品牌少。此外,同其他传统加工类产品相似,我国制鞋业仍处在产业链的末端,我国对国际市场鞋类分销的中间环节还缺少控制能力,对零售环节的网络建立还处在初始阶段。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单位能耗产生的产值低等,都迫使我国制鞋产业一定要调整结构,改变原有的贸易增长方式,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相关权威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皮鞋产量达到33亿双,同比增长仅为9.09%,自2002年以来其增长率首次在10%以下,但据专家研究显示2002-2007年间,皮鞋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仍17.19%。目前国内规模3000人以上皮鞋加工企业近3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达到2102亿元,近两年来由于受反倾销、出口退税及材料、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行业企业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2007年中国皮鞋行业毛利率仅为13.49%。
中国皮鞋制造行业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皮鞋企业必须在产品研发上体现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加强渠道规划,打造价值链营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鞋业市场需求预测】
我国制鞋业已初步显示强国迹象。从生产能力和生产数量上看,我国有制鞋企业2万多家,从业人员22万多人。2005年,生产各种鞋类超过70亿双,占全球鞋类生产总量的50%以上。另外,由于有许多制鞋企业生产不饱满,我国鞋类的实际生产能力远不止70亿双,应该超过100亿双。从消费数量和市场容量上看,近几年,我国年消费鞋类近20亿双,已超过美国(消费量16亿双),居世界首位。按近几年的国内市场发展趋势,我国的鞋类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鞋类档次不断提高。
国际化时期,这是我国鞋产品借助 WTO 全面走向国际市场,掺与国际竞争,实现中外鞋业一体化的崭新时期。就国内市场而言,随着鞋业市场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民族品牌取代国际品牌,国产鞋在国内市场受消费拉动,仍将大受欢迎,城镇居民中,女性的鞋类消费水平已逼近服装消费水平,购买力很强,因此,国内鞋类生产与消费将保持 10% 左右的增长。 由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鞋业市场发展的广阔空间。
四、【鞋业发展趋势】
随着WTO大门的打开,到2005年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迎来鞋业大卖场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综合的连锁业态,以及专业的连锁业态也正蓬勃发展。 回望鞋业发展过程,我们观察到以下三重的变化: ①从消费终端的角度,它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百货大楼、小商品市场时期;
二是个体店铺、摊点时期;
三是品牌专卖店,鞋业超市时期;
四是大卖场、商超、综合与专业连锁店时期。
②从厂商的角度,同样发现市场重心的转移也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开始重视制造商,到重视渠道商,再过渡到零售商,直到今天发展到重视消费者的整体过程。
③从消费者角度,来观察市场的变迁,同样发现了市场也经历了四个在时期:
从产品时期→渠道时期→品牌时期→消费者王朝时期。
总结:细细研究中国鞋业发展的上述三重变革,不难看出变革背后的“推手”。得出的结论,
是需求决定变化。换句说,是市场终端决定消费终端。消费终端,是通路的终端,是柜台或店面形式。市场终端是营销的终极,是消费者的心,也就是消费需求与欲望。消费终端的业态升级,是显性的,可以直观。消费需求的升级,是隐性的,决定性的。
当下市场走进顾客经济的时代,也就是消费者王朝时期。它最大的特征就是消费者主导市场。
消费者基于经济、情感和体验等三个方面重新定义品牌。鉴于这种王朝的背影下,以消费需求的视野探究鞋业消费终端的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规模化
规模化,其实有两种内涵:一者公司组织规模化,二者单店经营规模化。商业企业的演化主要
有两种典型的过程:一是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聚合”过程,一是企业由大到小的“裂变”过程。有时在某种特定时间内,商业组织的“裂变”具有合理性,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大中型零售公司经营组织创新的基本趋势是“聚合”过程。
2005年以来,中国鞋业的各种业态的超大零售巨人不断出现和发展。单店的面积从200坪,
500坪,乃至1000坪等数字不断被刷新,组织规模不断增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种:一是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良好的增长势头,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2400美元。二是WTO的加入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资源配置的趋向合理将带来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吸引社会上的大量资金投入。三是经济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价值观念。
比如说,在体育用品零售领域的三大巨头(滔博体育、互动体育、领跑体育)最近的商业动向,
无不表明规模化的魔力。滔博体育(百丽国际)准备拿出25亿现金扩张渠道,充实终端。据台湾媒
体报道,台湾宝成集团于今年四月份宣称,宝成发展大中华区连锁渠道,原计划明年底前达到1000家,但2006年底就已达到1451家,因此目标大幅上修为3000至4000家,并设定专司负责机构。领跑体育则是联合了深圳的龙浩、四川的劲浪、浙江的锐力、沈阳的鹏达等四家组建起的,目的是夯实集团化实力,以规模化抗衡。三大巨头角力终端,可谓激烈和壮观。
规模化到底有什么好处?降低经营成本,分散风险,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
知名度,一言以蔽之,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益,打造竞争优势。规模化是鞋业消费终端的第一趋势。笔者认为,在未来十年发展,聚合是方向,规模是硬道理;零售巨头必将以集团化路径或产销一体化路径实现规模化的竞争优势。
趋势二: 连锁化
连锁,相对中国鞋业主要指的是综合连锁业态、品牌专卖店连锁等两大类形式。如果从经营形
式来说,连锁商店可分为直营连锁、加盟连锁和自由连锁。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进入21世纪后,连锁业仍以年均超过5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鞋业的综合连锁业态,比其他行业的兴起约略滞后5年时间,但是鞋业连锁发展的速度比起其他行业来说,有过而无不及。主要表现为,一是鞋业制造商以品牌为基础发展品牌专卖连锁店。二是商业企业将以发展专业连锁店方式,吸引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与之合作。三是商业资本渗透,将促使连锁经营资源的有效利用,连锁经营成功公司的“无形资产”将更加有用武之地,甚至被视为“投资手段”得以发展。
连锁,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终端趋势。其优势在于比单店更容易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规
模效益。因为连锁的核心思想就是工业化大生产的精神。正是这种工业化大生产运用到零售领域,才充分显示出连锁的巨大魅力;所以,与单店和多店的业态相比较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一、运营与管理的“工程化”。具体表现为“七统一”,即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库存、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商号和统一服务规范。
其二、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经济,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跨区化扩张,提高知名度。
其三、有效形成集约化价值竞争,快速获取商品及品牌附加值,快速加强资本的变现能力。
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鞋业的连锁经营公司将不断出现了强强联合,跨区域、省份之间的合并、
兼并等行为,进一步拉动鞋业终端的连锁和规模效益的提速。
正在阅读:
鞋业行业分析09-17
初二数学期末模拟测试- 威海高区第一中学-山东威海02-26
一轮 探索世界的本质08-27
2010西电所有考研成绩-按专业导师排序10-23
波形分析03-20
我不想变胖作文700字07-14
游洛阳桥作文300字06-24
3d-Max贴图动画建模实验03-01
制度课01-2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在线作业 - 5
- 2016-2017开学典礼主持词
- 汽车构造复习题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新时期国企政工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 浅谈城市绿色照明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 图文
-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26《清平乐村居》课课练 苏教版
- cmos
- 师德与教育政策法规重点
- 浅说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 - 图文
- 指令系统及程序设计
- 微机 2009 晓庄学院
- 小升初语文口语交际经典题
- 理研侦测器说明书 - 图文
- 地籍测量学复习习题
- 2016年秋季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带答案)
- 2014年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指导 - 说板书
-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