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一智囊吕东升:关于湖北几个问题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3-05 1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几个问题

吕东升

建设“五个湖北”是中共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湖北篇的宏篇巨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这里,我从决策服务实践和感知者的角度,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推进”的逻辑顺序,系统报告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作出建设“五个湖北”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五个湖北”的重大决策,不是决策层主观臆断、心血来潮,而是立足大背景、着眼大实际、拓展大视野,由全省人民共同缜密作出的,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一)构建战略支点亟待打造有效载体和平台

胡锦涛同志在担任10年总书记期间两次视察湖北,均对湖北提出了构建战略支点的要求。第一次是2005年8月23日,锦涛同志带领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中央政研室主任王沪宁和水利部、中财办负责同志一行,就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作调查研究。当天上午,在东湖百花园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听取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我省参加会议的有: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和罗清泉、杨永良、陈训秋、周坚卫、孙志刚同志,我因工作需要参加了座谈会。锦涛同志在听取省委、省政府汇报之后,作了大约40分钟的讲话。他在讲话结束时指出:“你们提出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符合中央

精神、符合省里实际、符合全省干部群众的愿望,一定要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真正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第二次是2011年6月3日,时隔6年后锦涛同志再次来湖北考察工作。在东湖梅岭一号听取省委、省政府汇报后,锦涛同志作了讲话。他在讲话的导语部分指出:“时隔6年再来,总体感到湖北各项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城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希望湖北要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奋斗,做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迈进,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第一次是在讲话的结束语中提出“真正使湖北成为”,第二次是在讲话的导语中提出“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求湖北构建战略支点,这是中央的嘱托、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

我们理解的战略支点,就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支撑点、着力点,就是湖北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快于、好于、优于其它地区,在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方面重于、强于、特别于其它地区,就是湖北应该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枢纽节点和重要增长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足见支点的地位、力量和要求。

构建战略支点,只是一个奋斗方向、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平台和载体。否则,只是一纸空文。

(二)审视省情亟待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 审视省情,最主要的是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湖北是老工业基地,创新和改造的任务更加艰巨。“一五”时期,由于战备的需要,东南沿海地区一般不摆工业大项目。地处中部的湖北成为国家的“宠儿”,摆了一批“武字头”、“军字号”(军工企业)大企业,如武钢、武重、武船、武锅等,都是那时国家投资建设的。这些企业历经沧桑,技术设施老化,更新改造的工作量很大,人员包袱也非常沉重;而沿海地区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第二,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教优势并没有形成发展强势。我省“两院”院士、在校大学生、科研单位等数量以及获取的技术专利数,在全国均居第4位左右,而经济总量在全国只有第9位左右。也就是说,发展的地位与科教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好,楚才晋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长期存在。锦涛同志2011年6月3日在来湖北视察的讲话中,提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他脱稿讲了一句“我讲的不是科教大省,是科教强省”,可以说,一语中的、带有重大提醒之意。这实际上指出了湖北的差距和潜力,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大的作为。

第三,湖北是内陆省份和革命老区,封闭意识、“等靠要”现象严重,改革开放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内陆省份,往往导致封闭意识、“井底之蛙”、自我感觉良好;革命老区,往往背着“红色保健箱”,

导致“等靠要”思想、墨守成规。许多本来在沿海地区不成其为问题、早已推开的事,在我们往往难以施展、裹足不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比沿海地区不知要落后多少年。

第四,湖北是生态大省,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异常艰巨。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湖北地处祖国中部,神农架林区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功能。其保护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气候。湖北是“千湖之省”,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境内湿地,对于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能否保证“一江清水向京流”,直接关系到华北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湖北是三峡坝区所在地,认真做好“后三峡时期”的有关工作,将关乎长江中下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时代呼唤修正、拓展发展内涵

第一,旧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发展呼唤创新。“缺煤、少油、乏气”是湖北的基本省情。我们三峡库区发电量90%被“东送”,工业和生活用电主要依靠煤炭发电提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年靠省政府一位副省长从北方的山西、河南、新疆等省(区)“倒煤”来发电。这种长距离的“倒煤”发电,其弊端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长距离的运输增加了工业成本,产品缺乏竞争力;二是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三是不时遇到“地方保护主义”,煤源紧缺。长此以往,只有死路一条。

第二,小康温饱得以解决:人民呼唤幸福。30年前,自行车、

手表、收音机是人们的梦想。20年前,彩电、冰箱、洗衣机是人们的时尚。10年前,人们渴望“手里打电话、脖子挂‘傻瓜’、回家能把电脑打”。如今,看大片、玩网购、全家出境去旅游成了新的时尚;人们要求喝洁净水、呼吸新鲜空气,追求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主诉求愿望和意识更加强烈。幸福已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

第三,矛盾凸显期:社会呼唤法治。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世界名著《双城记》中描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特点,“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代;说他好,是最高级的;说他不好,也是最高级的”,很形象地说明“两个极端”的情况。可以说,我们已经到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即我们的发展进步、巨大成就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也前所未有。转型、变革的社会尤其需要法治,而现在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淡薄。以权压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存在;老百姓,“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治理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它表达着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着时代变化的风向。我们只有坚持“问题导向”,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真正执政为民、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前进。 (四)专家、领导、群众聚合:全省人民共同完善提出 2011年12月2日,省委下发了《成立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的通知》,决定由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任组长,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uo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