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7 09: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 学 计 划

一、教材简析:

1、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 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 %,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

1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4万字。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

2

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二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继续开展每日一首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一周 1课 — 3课 9课时 第二周 4课 — 5课 9课时 第三周 6课 — 8课 8课时 第四周 百花园二—10课 9课时 第五周 11课—百花园三 9课时 第六周 13课 — 14课 6课时 第七周 15课—百花园四 9课时

第八周 17课 — 19课 9课时 第九周 复 习 9课时 第十周 期中考试五一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20课 — 21课 9课时 第十二周 22课 — 24课 8课时 第十三周 百花园六—25课 9课时 第十四周 26课 — 28课 9课时 第十五周 百花园七—29课 8课时 第十六周 30课 — 32课 7课时 第十七周 百花园八 9课时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9课时 第十九周 3 期末习考试 6课时

3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 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 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 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 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

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4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

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5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教学后记: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6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7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教学后记:

3、钓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9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教学后记:

10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 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11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指导朗读

当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时他的感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静。”

在独自一人经历了狂风大浪后,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心情会怎样呢? 兴奋:因为爷爷在不远处陪伴着他,而且爷爷就要回来了。

塌实: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风浪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豪:独自一人度过了风浪最大的时刻,度过了令人紧张、恐惧的时刻, 自己不是也很了不起吗?

勇敢:经历了这样大的风浪,再遇到这样大的风浪还会害怕吗? 指导朗读

这是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 就长不结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讨论) 齐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12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看瞅扫视盯着 讲说商量告诉劝告

落落大方窃窃私语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教学后记: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 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14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后记: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

3、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 六、自读课文 1、全班轮读 2、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请看这幅桂林山水图,(课件:书中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总体领略美

(1) 点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意思。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荡舟漓江,一 饱眼福!(课件:电影配朗读全文)(学生看电影听读,感知美)

(2) 欣赏了桂林山水美景,这山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打开书,快 速阅读,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课件:重点词加红点。) 2、学习第二段

(1)轻读课文,作者是如何生动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欣赏大海、西湖。(课件:大海配海浪声,西湖)大海美在波澜壮阔, 西湖美在水平如镜,漓江的水美在哪儿?(课件:静、清、绿图片配乐) (3)启发思考:欣赏完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水美在哪儿? (4)品读文字,体会语言美。 (5)看图听范读。(课件:范读课文配有一幅幅图片。)

16

(6)生自由练读。 (7)生个人读。 (8)师生配合读。 (9)配乐学生读。(课件:音乐配图) 3.总结学法

(1) 初读课文,浏览图片,感受美。 (2) 理解课文,思考美。 (3) 练读课文,体会美。

(4) 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表现美。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 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作比较。

(2) 课文中又是如何生动描写桂山奇、秀、险,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和自学提纲) 2、看图欣赏配乐朗读。(课件:配乐范读配图片) 3、山真美,自由朗读,讨论作者如何描写山的。(课件:图片)

4、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山还奇成什么样?险到什么程度?再配乐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再加上云雾迷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讨论) 2、配乐欣赏,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图文对照)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林山水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连绵80公里都是如此美丽,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天下第一美景的桂林观赏归来,一定很快乐吧!老师们也想去游玩一下,谁愿意当我们的导游。(学生用自己编的一段解说词,看着图,导游。)(课件:好几幅图连续出现,配乐。) (课件: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后记: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 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

2、 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17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 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 同组互读。

3、 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 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 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 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 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18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 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 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 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①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19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②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小结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1、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2、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2、 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jiàgāngmù ()蝶()水

20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千丝万缕千真万确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教学后记:

9、卫 星 比 武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4、出示表格。

21

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 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 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

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 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

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 教学后记:

22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

23

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 (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24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 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25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课后49页练习。 (1)自己完成。 (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 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 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 教学后记: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

26

坑、罚等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 8.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回答后板书: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奇怪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

(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非正常死亡。 生长环境差

27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选做: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教学后记:

12、绿色记事本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6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谈话引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 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28

5、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板书设计:

12 * 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教学后记: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地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29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沙漠深褐沼泽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 小黑板 :(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南沙群岛,有( )的三峡,还有( )的泰山以及( )。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30

1、出示图片: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三、交流资料,仿写仿练

仿照第二小节写写你了解的景观。 出示小黑板:

黄河是( )的摇篮,她养育了( )。 教学后记:

14、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重点: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 出示小黑板 :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31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 小黑板 :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 赚( ) 悔( ) 骄( ) 谦( ) 诲( ) 侨( ) 歉( ) 海( )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后记:

32

15、舞动的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 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1)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33

(2)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教学后记:

16、大使馆妈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

34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和同旁字;并列式的词语,修改病句练习;熟悉掌握汉语知识,进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与底蕴。

2、通过读读背背中《凉洲词》的积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 3、通过阅读《我是中国人》,让学生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热爱祖国,要有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

4、通过“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5、通过笔下生辉——写“家乡”,让学生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35

1、“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2、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语海畅游” 2、学习“积少成多”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语海畅游”

(一)学习“读一读,比一比”

1、小黑板出示:板书课本中的形近字。

2、学生读一读,认真观察,比一比,说说发现什么?

3、师小结:我们在认字时,要学会发现规律,掌握汉字字形和读读音的特点,注意字与字之间细微的差别。这样,认字、写字就不会出错。 (二) 学习“词语真有趣”

1、小黑板出示课本中的词语。

2、让学生学生读一读词语,看看学习小伙伴发现了什么。 3、认真观察,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4、延伸学习内容,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三) 修改病句

1、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发现存在什么毛病。 2、让学生说说病因。

3、让学生修改,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训练,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 学习“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凉洲词》 1、出示古诗《凉洲词》。

2、全班齐读,同桌互读,熟读成诵。 3、各小组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二) 我的采集本

1、学生认识、欣赏以往四届奥运会的会徽。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会徽。 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及艺术价值的作品,如邮票、图标、纪念章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2、“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教学准备: 家乡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背诵、默写《凉洲词》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默写情况。

36

(二) 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作者在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人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三) “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1、让学生读题,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2、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资料等,并在本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3、各小组代表发言,评价。

4、评一评,看谁说得又清楚又生动。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过程:

1、指名读题,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看法,确定是写家乡的现在还是设想家乡的未来。 4、教师给予写作指导。 (1)写家乡的现在

家乡的变化有很多,指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先让学生确定着眼点,写家乡哪里的变化,哪个方面的变化;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想好后,再结合口语交际中老师和同学的评议,想想如何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2)设想家乡的未来。

先让学生谈谈认为家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然后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写一篇想象作文。 5、学生动笔写作 教学后记:

17、莲叶青青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37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38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7 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18 萧山杨梅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39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u5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