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虚假隐涵的诡辩
更新时间:2024-02-23 03:1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无中生有的虚假新闻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无中生有”本是道家语,反映的是宇宙生成问题。如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后指没有事实根据而凭空捏造。
诚如“肆意曲解”一节中所述,在人们的谈说论辩中,有时说话者所传递的话语意思,会根据需要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话语的言说内容,一部分是话语的隐含内容。这种隐含在话语中的需要我们去“意会”的内容,就是“隐涵”。例如,当孩子对沉湎于电视机中球赛转播的父亲说“今天是星期天”时,其所隐涵的言外之意就是:该出去游玩一下了。当妻子对丈夫说“商店里有件时尚的衣服”时,其话语也隐涵有“希望买一件”的愿望。
隐涵的意义还在于,言语沟通总是双向的。即除了说话者自己外,还有听话者。有时,由于对象、环境的不同,就不能说直白的话,而应该说一些需要意会的话了。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他从前的一个穷朋友来找他,说道:“不知我主记否,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听了这些话,朱元璋心中有数地想起了他话里所隐涵的一些从前的事情。于是给了他封赏。这件事传到另一个从前的穷朋友那里,他也兴冲冲地找上门来。见面就直通通地说:“你还记得吧?从前你我在芦花荡里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豆子,汤也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塞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急得你直跺脚。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去……”朱元璋没等他唠唠叨叨地说完,就连声大喊:“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两人相较之下,前者使话语的隐涵意义滴水不漏地暗示出来,可谓是“会说话”的人了。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即以此为原型。
但是,由于这种需要去“意会”的隐涵内容,有时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歧义,所以,为了在人际沟通中明确地提供相关的、真实可靠的最大量信息,当我们说出含有隐涵内容的话语时,应遵守人际沟通中的合作原则。其中包括:
其一,真诚准则:不说你相信为假的话;不说缺乏充分根据的话。
其二,充分准则:尽可能地提供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不要提供多于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
其三,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语必须是和谈话目的有关的。
其四,表达准则:避免表达的模糊性;避免歧义;
其五,态度准则:所说的话语必须是有礼貌的。[26]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恶意地使用了虚假的隐涵,就会违背合作原则,无中生有地“天才创造”出虚假隐涵的诡辩。
希望工程是我国社会各界为资助辍学儿童而进行的一项庞大工程。希望工程兴建以后,曾资助了无数儿童重返校园。但是,十多年前,香港《壹周刊》却刊文污蔑希望工程贪污了大笔社会各界捐助的款项。为了给自己讨一个说法,维护为社会公益事业尽心尽力的声誉,希望工程将香港《壹周刊》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辩论中,《壹周刊》曾就希望工程的起诉反辩:“涉案文章的标题只是概括性的形容,可能有夸张成分。但文章的内容已经将事实做了清楚的介绍,中和了标题的影响。”针对此所谓“中和”的答辩,希望工程聘请的辩护律师列举了25处标题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地方,用大量事实说明:在《壹周刊》诽谤希望工程的刊文中,无论是文章标题,还是文章内容,都给读者留下了“大笔款项失踪”、“贪污情况到处可见”的印象,从而驳斥了对方的诡辩。
夸张本一种使意义转移的修辞手法,它是说话者有意把某个事物的某一特征加以夸大或缩小。但是其一,夸张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超出现实可能性的程度;其二,夸张应给予对方一个模糊数量的印象,使对方从模糊中感到话语的意义。我们对于第一章所述的自诩花样滑冰“跳起来就转得不下来了”的夸张,可以当作一个幽默而哈哈一乐,但对于《壹周刊》的所谓“夸张”就不能如此看待了。
因为,其一,《壹周刊》所谓的夸张不仅超出了现实可能性的程度,简直就是充满恶意的完全不顾事实;其二,《壹周刊》所谓的夸张也以诸多具体的数字表明,它们并没有在夸张。处处给人留下了“大笔款项失踪”、“贪污情况到处可见”的虚假隐涵。它所谓的夸张只是它无中生有的托词。希望工程一方的辩护律师,正是抓住了对方辩此中所举证据中所隐涵的虚假事实,使对方陷于自相矛盾,从而揭穿了《壹周刊》无中生有的恶意诽谤。
还有一类“无中生有”的诡辩,是以虚无缥缈的虚假隐涵误导人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当人们就此上当后,又矢口否认。
例如,为了促销,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常常吹嘘自己的楼盘如何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如何完善。而我们看他们的“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的小区模型或小区效果图时,无不会为此感到“怦然心动”。而当你倾己所有入住以后,当初的“风景这边独好”,如今却是“窗外风光不见了”。当你责问开发商时,才知合同里没写,不算数。不知有多少人为此“眼见为虚”的承诺付出了代价。
对于此类无中生有的诡辩,我们应该要求把话说清楚,如果需要,还应把这应该说清楚的话写下来。从而避免上任何虚假判断所具有的虚假隐涵的当。一旦出现纠纷,即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铁定的事实揭穿诡辩者当初的无中生有的谎言。
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无中生有”是用语言一时说不清楚的。这时,就有必要进行一些“计算”了。例如:
甲乙丙三人各出2000元钱,托甲买一个大家共同使用的电脑。甲买了一台5000元的电脑,节余1000元。他将其中的400元装进自己的腰包,然后把剩下的600元三人分摊,大家又都分了200元。事后乙丙得知了这台电脑的实际价格,甲也承认自己私吞了400元。但是,乙丙经过计算认为:每人实际掏出的是1800元,合起来是5400元,再加上甲私吞的400元,总共才5800元。比最初的6000元还少200元。于是他们要求甲做出解释。面对这个“多私吞了200元”的虚假隐涵,只私吞了400元的甲是百口莫辩。当初的6000元中还有200元哪里去了?
这类“无中生有”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诡辩,可以把它们算做认知模糊。不过,这种认知模糊在理论上是可能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此对其进行分析。
5400元是三人集资款数,600元是返回数,两个数字相加,正好是6000元。但是,在应该加上“返回的600元”的地方,却被加上了似是而非的数字--“甲私吞的400元”。而甲私吞的400元,是5400元中的一部分。在计算三人的集资款时,已经把这部分计算在内了。所以,“5400元再加上甲私吞的400元”的算法,就等于把甲私吞的400元重复计算了,这才有了5800元这个“无中生有”的数字。而“返回的600元”与“甲私吞的400元”之间的差正好是“下落不明的200元”。因此,5400元加上400元,实在是冤枉人的计算方法。
正确的算法是:甲乙丙三人每人各出1800元,共5400元。其中,电脑钱5000元,甲私吞了400元。账目一目了然。
↩返回目录
正在阅读:
无中生有--虚假隐涵的诡辩02-23
恒温恒湿培养箱验证方案、报告(DOC)03-26
洒扫应对手抄报4张02-16
战略大决战习题09-10
交通工程说明01-03
快速扫描书籍方法03-19
关于核拨2012年上半年余杭区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的通知(余人社69号) - 图文10-23
议论文作文问题分析(福州三中陈原)05-31
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探析10-01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隐涵
- 诡辩
- 无中生有
- 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