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掘整理满族鹰猎文化

更新时间:2024-06-08 03: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挖掘整理满族鹰猎文化 促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吉林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满族的发祥地,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全省以至东北三省均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多年来,吉林市在历史、民俗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严重落伍,未能发挥地域历史文化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独特风采和魅力,促进我市文化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与其他名城相比较明显滞后。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笔者对我区的民族非物质文化进行了调研。

一、我区满族鹰猎文化的历史

位于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北约10公里,雾凇岛西岸的打渔楼村,史料记载,这里又称鹰屯,是努尔哈赤设立的专门捕鹰机构,类似于皇家猎鹰专供站,当地人世代为皇族服务。

鹰,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鸟,驯化猎鹰,是满族人古老的传统技艺,其渊源可追溯至满族的先民女真人。女真人狩猎,以鹰犬为伴,他们把猎鹰叫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鹰”,驯

1

鹰的传统在这里流传了近千年。

满族鹰猎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北方少数民族向宫廷贡鹰。辽、金、元、明、清各代均设有类似鹰坊的机构,专司捕取和饲养。顺治十四年(1658)清廷在乌拉地区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这里便成为清朝\狩猎八旗\兵丁世居的基地。自此,为清廷驯养猎鹰并进贡就成为打渔楼村满族男丁无尚荣光的使命。由于满族的捕鹰、驯鹰、放鹰习俗突出,从而形成了厚重的鹰猎文化。在鼎盛时期,全村从事驯鹰、养鹰户达到全村的70%以上,现在全村仍有养鹰户50多户,因此该村也被省有关部门命名为\鹰屯\。这里曾是金代女真人的世居地,当然,这里更是中国真正古老的鹰猎文化发祥地。

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贡鹰”的习俗也随之结束。民间捕鹰、驯鹰、放鹰的习俗也逐渐减少。解放后,由于海东青濒临灭绝,这种习俗己很难再见。

二、我区满族鹰猎文化的现状

时至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满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促进了满族鹰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我区土城子乡渔楼村(鹰屯),至今仍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满族鹰猎习俗。

1984年春,吉林省民委、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在乌拉街的韩屯和我区的渔楼村恢复了海东青鹰猎文化这一古老习俗。

自1986年2005年间,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三立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北京晚报》、《新文化报》、《长春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海东青满族鹰猎习俗,并制作成专题片向全球播

2

放,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2009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打渔楼的传说》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从而使这一古老的满族鹰猎文化得以传承。

三、关于鹰猎文化的几点建议

鉴于我区鱼楼村近年来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潜在的满族民俗文化价值,笔者以为发掘整理满族鹰猎文化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条件和优势。因此,根据2005年国务院要求,在进一步贯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同时,有计划的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利用资源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非物资文化观念。利用新闻媒体及影视、文艺、出版物等手段,大力宣传满族鹰猎历史文化。

建议:在挖掘、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拟出版一部以鱼楼村为主线的满族鹰猎文化史《鹰猎部落》和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读物《海东青的传说》。

建议:以历史资料为基础,拟拍摄一部以清代鱼楼村几代猎鹰人荣辱兴衰的历史长篇电视剧和一部舞台剧,展示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及关东风情。

2、深度挖掘内涵,打造人文景观

3

深度挖掘鱼楼村现有民俗人文资源,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扩大鹰猎文化的社会影响。

建议:编制拟建《吉林满族鹰猎文化博物馆》,展示神秘的满族鹰猎文化及历史。

建议:策划拟建“吉林鹰屯满族鹰猎文化节”,活态演示捕鹰、驯鹰、养鹰、放鹰等鹰猎文化传统。

3、科学合理整合,适度开发利用

满族民居及历史建筑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平台。

建议:复原部分清代满族乡村民居,与乌拉街联手打造关东满族文化影视基地,解决区域内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鹰猎文化的知名度。

建议:与吉林市旅游局及乌拉街联合开发满族文化旅游热线,使游客即可观雾凇、品美食,又可赏民风、看鹰猎,使之成为吉林市周边自然、历史、民俗、人文旅游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打渔楼村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鹰猎文化生态基地,

满族鹰猎文化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精神所在。深度挖掘,有机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是地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许多城市为了再现历史、开发旅游,纷纷复原和挖掘了一大批历史建筑与历史传说。吉林历史、民俗文化旅游圈,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满族民俗风情,必将成为集文化、旅游、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关东旅游胜地,同时也是

4

一个欣赏塞外满族民俗、解读关东文化,展示名镇个性、丰富地域历史内涵、拉动名城经济建设、提升名城知名度的重要窗口。

2011年11月21日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tt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