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呐喊》人物塑造手法探析 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23-09-12 07: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呐喊》人物塑造手法探析

课堂实录

(课前板书:《呐喊》人物塑造手法探析) 师:上课!

同学: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有幸邀请到了我们班超级巨星黄佶程和李宇达影帝为大家来一小段表演,演《呐喊》中的一小段片段,观看完表演之后,请观众们回答,他演的是谁。掌声欢迎!

(话剧表演:阿Q正传) (掌声) 师:两位影帝演得活灵活现,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黄佶程同学演的是谁吗? 生:阿Q。

师:大家觉得觉得他的表演抓住了阿Q的什么特征?

生:因为阿Q被打了那一段时,他自我安慰,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师:精神胜利法让你发现这个人就是阿Q对不对? 生:对。

师:为什么大家一眼就能认出阿Q,是因为阿Q有着独特的形象和人格,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名家为其作画。老师得到一则消息,《阿Q正传》重新出版,需要一幅阿Q画像做封面,请同学们为出版社出一份力,从以下6张图片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封面。

(展示幻灯片)

师:第一幅图,瞿秋白的漫画。 (展示幻灯片)

师:第二幅图,陈白尘七幕话剧剧本封面。 (展示幻灯片)

师:第三幅图,南雅中学K1703出版社出版绘画,黄雅诗同学出品。 (掌声)

(展示幻灯片)

师:第四幅图,许幸之六幕话剧剧本封面。 (展示幻灯片) 师:第五幅图,《<阿Q正传>赵延年插图本》。 (展示幻灯片) 师:最后一幅,《汉法对照<阿Q正传>》。 师: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并且说明理由。 (展示幻灯片)

(学生思考、讨论5分钟)

师:谁来谈谈,你最喜欢那幅封面?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三幅比较好,就是我们班黄雅诗画的这一幅。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从《呐喊》的文本来看,阿Q本身穿得比较单溥,图片上他的裤子是有补丁,看两只脚的话,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穿鞋,我看不清楚,但是我至少知道他有一只脚脚趾露出来了,可以证明他这个人穿得寒酸,生活是窘迫的。第二

个原因,从《呐喊》文本内容来看,阿Q最主要的是精神胜利法,这幅图上的阿Q是叉着腰的,如果是一个内心脆弱的人,他被打了怎么还会叉着腰呢?他虽然被打了,可还是插着腰,挺神气的感觉,就像刚才演员演的“天下第一?状元,也是天下第一哪!”所以我更喜欢这一幅做封面!

师:不错啊!还有其他同学发表看法吗?

生:我觉得第二幅好看些,除了第三幅被他说过的之外,其它的我看着比较恶心,把他画得邋里邋遢的,像个僵尸一样,看起来不是舒服。第二幅画得好一点,看起来比较流氓,比较浪的一个人。所以我比较喜欢这一幅。

师:第二幅外形上有什么和其他几幅图不一样的?

生:还有就是他的还有l个小辫子,小辫子和她的名字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有点小创意。

师:大家看到这幅图片有没有联想到小说中的什么情节? 生:剪辫子的那个情节。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我喜欢第五个,首先它比较夸张,给人一种很狰狞的感觉。 师:非常好,夸张。 (板书:夸张)

生:这幅图的夸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时看起来的很自傲,表现在阿Q碰到王胡和赵太爷儿子的时候表现是很自傲的,内心容易满足。通过夸张和丑陋的面部表情又可以暗示这个人命运,包括他去闹革命,到枪毙,可以看出阿Q最后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

(掌声)

师:好,还有吗?

生:我想对郭雨骜的回答做一点补充。关于第二幅图中阿Q的鞭子,背后有个小故事,鲁迅以前给阿Q起的名字确实是因为这个小辫子,虽然是个笑话,但是确实是有依据的。第二,他青色的衣服,黑色的裤子,显示贫寒的一个形象。最后,虽然这幅图只是个背影,没有展示正面,还有一种寓意就是把同类型的人都带入进来,其实不只是阿Q,而是贫苦的是劳动人民。

(掌声)

师:同学们非常踊跃,我们再邀请最后一个同学来说一下好不好?刘添郡,你来!

生:我也觉得第五幅图很好,我的想法和李鎏锴的想法有一些不一样。我觉得这个画法是比较真实的,他这个人物阿Q表情是比较夸张,他的情感也是非常剧烈和争狞的,我觉得他的表情是在被打之后的表现出来求饶的样子。我觉得画之所以画的好是因为他把阿Q的这个小人物典型的神态刻画出来了——他瘦弱,矮小,猥琐。他在被打之后的表情也非常传神。它是一种真实的苦痛。挨打之后受到皮肉之苦的感觉传达出来了。这种真实让人觉得胆怯,才把阿Q自身这种欺软怕硬,精神胜利的阿Q精神的实质是软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正是因为阿Q身材瘦小,面黄肌瘦,脸孔丑陋,表情扭曲,才让人想到,这个形象代表的是那时候跟阿Q一样被压迫和受苦的劳苦大众。

(掌声)

师:说得真好!鲁迅先生在创作的时候并未对阿Q的外貌进行详细的描绘,这些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漫画阿Q,却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阿Q,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那个阿Q,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

的时候,就没有面面俱到,他是抓住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把它夸张、把它突出,甚至把它变形,勾勒出人物的特征,这是一种特殊的描写手法,也是一种人物塑造的手段,叫做漫画式描写。(板书:漫画式描写)

(展示幻灯片)

师:这种描写,不追求人物的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而是追求人特征鲜明,突出一个点,把镜头对准它,放大、夸张、“曝光”,以达到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给人深刻印象的目的。鲁迅是文学漫画大师,《呐喊》中有很多漫画式人物,如这一段描写。比如说??

(展示幻灯片)

师:我们看这个人,写的是谁? 生:孔乙己。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来的?抓住了哪个特征? 生:之乎者也。 师:还有吗? 生:长衫。

师:什么样的长衫? 生:又脏又破? 师:而且?

生:十多年没有洗。

师:这个十多年是真的十多年吗? 生:不是。

师:这是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非常好。然后这个人物是谁? (展示幻灯片) 生:杨二嫂。

师:哪个细节看得出来? 生:细脚伶仃的圆规。

师:真的有圆规那么细的脚吗? 生:没有。

师:一方面是比喻,另一方面也是?? 生:夸张。

师:非常好,还有呢,这个? (展示幻灯片) 生:??

师:想得起来吗? 师:哪篇小说里的? 生:《药》。 师:《药》里的谁? 生:?? 师:“仿佛许多鸭”,是一个人吗? 不是,是许多人。 师:这是谁? 生:一群看客。

师:我们怎么看出来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生:他们伸长脖子的样子。

师:很好。通过以上几处描写,我们能看出来漫画式描写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抓住某一个点来写,尽可能地夸张这个特点。这些经过夸张变形之后的人物,具有特殊的幽默效果,也隐含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观其名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课题是“人物塑造手法探析”,当作者塑造了一个人物,设定特定的形象,安排了人物的命运之后,还要考虑给这个人物起一个名字对不对?起名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华文化向来重视“有形有名”,例如以形造字,而生形声字。在《呐喊》中,则出现了很多“以形造名”的例子,根据人物形象来给人物命名。比如阿Q,乍一看有些奇怪,但却凝聚了鲁迅先生的匠心。《呐喊》中有这么一段话记录阿Q姓名的来源。

(展示幻灯片)

小说中还有一个与阿Q很类似的人,还记得是谁吗? 生:小D

师:对,就是小D,作者在小说中有没有直接解读小D的名字,但是他在另一篇文章《寄〈戏〉周刊编者信》中这么说:“他叫小同,大起来,和阿Q一样。”

(展示幻灯片)

什么叫大起来和阿Q一样呢? 生:长大以后就和阿Q一样??

师:长大以后就和阿Q一样吗?那说明他们两个人? 生:他和阿Q很像。 师:什么方面很像? 生:性格。 师:还有呢? 生:命运。

师:怎样的命运?

生:一样的处于被压迫的社会底层。

师:还记得《阿Q正传》里,鲁迅苦苦寻找,有没有找到阿Q的姓氏?有没有找到阿Q的籍贯?没有吧。其实啊,老师也苦苦寻找了,找遍了大中国都没有找到,但是放眼世界,我就找到了阿Q的本家。他是谁呢?

(展示幻灯片) 生:堂吉诃德。

师:首先,请一个同学用精辟的语言概括一下堂吉诃德的形象。有读过《堂吉诃德》的吗?

生:荒诞、荒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诩为第一骑士。

师:那你们觉得作者给小D和阿Q起名字跟堂吉诃德有什么关系呢? 生:鲁迅先生想要通过起名字来直接表达?? 师:是直接表达吗?

生:含蓄地表达阿Q这个人物与堂吉诃德有性格和命运上的相似之处。 师:说得好,作者的起名,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小D和阿Q就像堂吉诃德一样,是一个荒唐荒诞的角色。但是作者没有明白地把阿Q比喻成堂吉诃德,而是用这种婉转的方式暗藏玄机。这是作者隐含的表达意思,并没有名说,我们把它叫做隐喻。(板书:隐喻)小说中这种蕴含深意的人物名字,叫做意象性人名。

(板书:意象性人名。)

(展示幻灯片)

师:意象性人名就是说,作者在给小说人物起名字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人物的形象,根据这个人物的性格、命运、作者的褒贬态度,用谐音、隐喻、象征等方式来给人物命名。早在两汉时期,司马相如就写了《子虚赋》、《上林赋》,这两篇赋就采用了意象性人名,将作品的主人公命名为“子虚”、“乌有”、“无是公”,这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文中的三个人物都是?

生:虚设的、不存在的。 师:《呐喊》中很多人物姓名都有一些特殊的内涵,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PPT上有六个人物角色,我请每个小组都抽一个姓名签,抽到哪个人物,该小组的同学就来探究一下,鲁迅给这个人物起名字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潜藏的含义?

(展示幻灯片) (师给生抽签) (小组讨论)

师:好,讨论好了吗?站起来说就可以。 生:我们组抽到的是单四嫂子。首先这个字在姓氏才读shan,平时都读dan、鲁迅说她是个粗笨女人,可见她思想很简单,文章中她的命运她死了丈夫,唯一个孩子也死了,到最后就是她单单一个人结局。

师:一是性格,一是结局,都与这个名字有关系。很好。

生:我们组抽到的是孔乙己。孔乙己这三个字都比较简单。这是从字帖中截下来的,明代以前是丘乙己,孔丘,孔丘,不就是孔子吗?鲁迅用这个名字抨击孔子。

师:是抨击孔子还是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 生:是抨击封建理教,封建文化。 师:不错。

生:我们组抽到的是陈士成,是《白光》中的人物。他考科举没有考中,我个人理解,士是读书人,是符合人物身份的。成是成功的意思,士也可以理解为单人旁的“仕”,这个名字寄托着希望他考中科举,仕途成功的意思,没有考上科举,他最后希望可以获得财富,但是他并没有获得财富,而是疯了。由此我联想到《范进中举》,范进中了举人,但是也疯了。我觉得这个名字也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师:不错,说地很完整。

生:我们组抽到的是华老栓。华老栓虽然是一个人,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只代表了一个人。“华”就是“中华”的“华”,“老”就代表长时间以来,“栓”就是被拴住了,“华老栓”三个字的意思就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被封建思想束缚和拴住了。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很多中国人都受到了封建思想和毒害。

师:是通过侧面描写还是通过?? 生:是通过意象性人名。

师:通过意象性人名来暗示一个社会现实对不对?非常不错。 生:我们这组抽到的是夏瑜。他们抽的是华老栓,这两个人物都出自《药》。作者写夏瑜其实是为了纪念秋瑾,因为夏和秋是相对的,瑜和瑾也是相对的,作者写夏瑜其实是为了纪念秋瑾这位革命烈士,瑜和瑾就象征着虽然革命烈士牺牲了,但是依旧是赞美他们非常美好的意思,同是华老栓和夏瑜的名字联合起来就是华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仅有被禁锢的愚昧的人民,也有美好的用于奋斗的革

命者。

四、仿其笔

师:太棒了!学习了作者塑造人物的两大手法之后,我们来试着模仿鲁迅笔法。从以下角色中任选其一,给角色取一个意象性人名,或用漫画式描写来创作一个片段,两道题目任选其一,唯一的要求是要符合原著的人物形象,给大家六分钟。

(学生写作)

师:写好了吗?谁来说说?

生:我给《狂人日记》里的大哥起了个名字,叫做艾世仁,艾青的艾。这个名字谐音“爱食人”,暗示他哥哥爱吃人的本质。

师:非常好,让我想起了“黄世仁”。 生:刚才黄佶程为大哥起了一个名字,我也为大哥写了一段的描写:几天后,大哥从外回来,身上却是破破烂烂的,脸上也青一块,紫一块,显得分外狰狞。使得那外边高挂的太阳也披上了些阴冷的斗笠,大哥见我看着他,他却蹬我一眼,似有些复杂,有怨恨,两三秒对我来说就象两三年一般,我身上早已被冷汗浸湿,大哥也终于背过身去,口里咒骂着:那些狼心狗肺的,我已做足了贡献,却把手伸到我弟身上来,而今居然只是因迟迟未动手而想对我出手,真是?大哥进了屋内,口中仍说些什么,我已听不清了,却是听不清了。

师:你写的这段情节突出了大哥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生:我首先是注意大哥的外面,因为《狂人日记》里写大哥的表情应该是非常狰狞的,我写的是大哥被打了,刚好捕捉到他狰狞的表情,以及他与同伙之间发生了斗争,小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不人道的,也讽刺了当时的社会。

师:不错。还有吗?林思源你来说吧!你写的是谁? 生:杨二嫂。

师:好的,请你为大家朗读你的作品。 生:“啊呀呀,上回我还说呢,这王二家的大房,定不是什么善心的角儿??”杨二嫂言及此处,抬高眉毛,环视一圈坐着的人,接着说道,“单说那王三姨太的死,能与伊脱得了干系么?王二是真正阔的人,娶三姨太那主儿,八抬的大轿抬到我们这来,连窗帘的布都是镶金边的,更别说什么珍珠手串??连我们这些小人家,也都得了好处??却说这三姨太,与大房虽是一处来的,性子可极不相同,我们小户人家最清楚,三姨太心善,平常我去她那儿帮衬点事,捡点夫人不要的胭脂首饰,三姨太可说了什么么?”伊说到了这,停顿片刻,便有些愤愤,“那大房可不同,命人把我哄出去不说,还勒令我不许再进王府??哼,怪不得下人都喜欢三姨太太??”

师:才思敏捷啊!老师问问大家,林思源把杨二嫂性格的哪一方面突出了? 生:势力、市侩、小市民形象。 五、总结 师:真是不错!通过对人物的再塑造和对故事的新编我们再次探究了《呐喊》中的人物塑造手法,作者通过夸张的漫画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漫画人物,塑造了人物形象(板书:形),又将人物的性格、身份、命运等因素隐藏在作者的姓名之中,构成了意象性人名(板书:名)。名如其形,形亦如其名,这就是鲁迅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二。了解了这两点,我们读鲁迅的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就会有更深入的体会,同学们还可以不断挖掘,学无止境。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tm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