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导学案(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3-06-04 14: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晁错》导学案 编制:陈玫瑰 审核:陈涛

[教师寄语]: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不能把刑罚加于无罪之人,不能让邪恶枉曲的势力压倒正义之士。)

[学习目标]:

1. 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3. 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4. 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预习延伸]:

1.晁错生平:

晁错(约公元前200—前154),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汉文帝时,曾任太子家令。汉景帝即位后,更受信任,历任内史、御史大夫等职。由于他极力主张加强中央政权,推行“削藩”政策,遭到了诸侯王和朝廷亲贵的反对,因而在景帝三年,吴王刘濞等举兵发动叛乱,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时,景帝畏于七国连兵,遂将他处死。

2.给下面的字注音

轵( ) 便()宜 窦()婴 郤( ) 噤( )口 猝()然

[课内学习探究]:

(一) 自主学习 * 全文对译 :

(二)自主学习 * 文言知识点梳理:

1.通假字:

①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 )

②由此与错有卻 ( )

③诸侯皆諠哗 ( )

④吴楚罢不 ( )

⑤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 )

2.一词多义:

治:

① 天下无治《尚书》者 ( )

②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

③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 )

④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

⑤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日深 ( )

疾:

① 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 )

② 君有疾,在腠里 ( )

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

④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 )

间:

① 错常数请间言事 ( )

② 天地间,人为贵 ( )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 )

④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

固:

① 为儿所卖,固误 ( )

② 晁错曰:“固也。” ( )

③ 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 )

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⑤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以:

① 以文学为太长掌故 ( )

② 以《书》称说 ( )

③ 诏以为太子舍人 ( )

④ 力未有以伤 ( )

⑤ 吾当先斩以闻 ( )

⑥ 错以此愈贵 ( )

3.古今异义: ①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 今义: ②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古义: 今义: ③诏以为太子舍人 古义: 今义: ④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古义: 今义: ⑤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古义: 今义: ⑥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古义: 今义: ⑦因上便宜事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①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 )

②太子善错计策 ( )

③别疏人骨肉 ( )

④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 )

⑤吾当先斩以闻 ( )

⑥内杜忠臣之口 ( )

⑦外为诸侯报仇 ( )

⑧错乃穿两门南出 ( )

5.特殊句式:

①晁错者,颖川人也 ( )

②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 )

③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 )

④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 ) ⑤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 )

⑥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 )

(二)合作探究:

1. 《晁错》记叙了晁错哪些方面的事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2. 晁错最后落得腰斩东市的结果,原因有哪些?

3.司马迁说,晁错擅权,“变古乱常,不死则亡”。苏轼《晁错论》中也说,以七国之强,而晁错要立即削弱它们,是为了沽名钓誉。你如何评价晁错的所作所为?

(二) 精讲点拨

司马迁塑造的晁错这个形象,性格鲜明,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课外拓展阅读]:我眼中的晁错

第一次知道晁错这个人,是中学时古文阅读中苏东坡的《晁错论》,其中一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而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还成了我为高考奋斗的座右铭,而今在选修课中学习了晁错这个人的生平,对晁错其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且颇有感触。

在我眼中,晁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有才华、有智慧、有学问的人。正是因为他的才华出众,担任了太长掌故一职;因为他的智慧,他被太常选拔去读《尚书》;而晁错年轻时曾在轵这个地方向一个名叫张恢的先生学习先秦法家申不害和商鞅的学说。司马迁曾说:“贾谊和晁错明申商”,就是说他们都是法家,而后来晁错学习的《尚书》是儒家的思想,因此晁错可以说的是学贯儒法,说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便不为过了。

其次,晁错在我眼中是一个刚正不阿、一心事国的人。在《汉武大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楚王刘戊因在官邸藏有歌姬而被巡视的晁错发现,因正值国丧期间与女子淫乱之名将堂堂楚王逮捕,足以见得晁错其人的刚正不阿,不惧权贵;晁错事国之心的坚定在其坚持维护削藩策便可看出,史记《晁错传》中记载晁错的父亲以死要挟晁错停止削藩,却被晁错以“忠孝难以两全”为由断然拒绝,最后错父“饮药而死”,晁错一心事国由此可见一斑。

再次,晁错在我眼中是一个不善交际、虽为官全不善变通,做官极为失败的人。《晁错传》中有记载“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意思便是说即使晁错这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同朝为官的官员多不喜欢他。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晁错不善交际、不善变通。晁错升任内使后他有点趾高气扬,仗着景帝对他的信任,不停地提意见,不停地提建议,汉景帝言听计从,采纳他的建议,在接纳晁错的建议时明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臣子的建议,错这人估计是一个内向的书呆子,在提出建议前常常不与其他臣僚讨论讨论,这就足以证明这人不善交际了。汉初的那些高级官员基本上是贵族,或者功臣,虽然能力不一定强,但是熬熬年头也就慢慢地熬上来了,所以对于像晁错这样一个靠着夸夸其谈就青云直上的家伙很是看不上眼。所以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可晁错虽然为官去不谙为官之道,不善变通,心境耿直,虽说这不是缺点,但是不是为官之道确是事实。所以到后来落得个如斯悲惨的后果。

最后,我眼中的晁错是一个具有政治眼光,做事认真负责,但是空想太多,缺乏可行性,认死理的人。从削藩一事即可看出晁错确实具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可是无奈,这个晁错兄弟过于深谋远虑。苏轼《晁错论》中说道“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而晁错便是看到了削藩是解决这个“不测之忧”的最佳办法,但是晁错这人认死理,在世人不看好是情况下仍一直向景帝说服削藩,随后竟然真的实行了,而且还是由晁错这个意气书生来主持削藩,事实证明到头来晁错碰了个烫手的山芋,最后成了七国之乱的牺牲品。“削藩”虽表明了晁错的政治眼光,可是“削藩”这个建议晁错只想着提出,而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个本来可行的“削藩策”却成了晁错的空想。追其根由,便是晁错没有进行可行性的研究,要是晁错学习了现在的“马克思主义”,便会知道做事情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了。

对于晁错的功过是非,我没有能力进行评判,但是晁错“削藩”的观点在当时确实属于远见卓识,在后来也被真正实行了。晁错死后,景帝在平息了吴楚七国叛乱后,在政治上作了一番改革。他下令诸侯王不得继续治理封国,由皇帝给他们派去官吏;他又改革诸侯国的官制,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改丞相为相;这就使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仅得租税。中央政权的权力由此就大大加强。

晁错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晁错不是完人,他的缺点很明显,但是,在那个时代,他确是一个进步的杰出的人物。明代李贽说:“晁错不善谋身,不可说他不善谋国”,热情赞扬了晁错为了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我们至少可以说,晁错的这种精神是很可宝贵的,后人应当学习。

[课后作业]:

1、景帝听了邓公一番话后,“默然良久”,请描述一下此时他的心理活动,不少于100字。请

为晁错写副对联,以此与晁错对话。

2、将晁错父子相见的情节改编成课本剧。

[课下复习巩固]:

相关习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⑦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 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参考答案 :

1.D “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2.A 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A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B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C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

3.C 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4.C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tl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