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更新时间:2024-07-08 07: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此课程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以下仅为样题解析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2、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 能动性 B 客观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3、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5、社会形态是( )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 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6、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7、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8、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

1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

A 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B 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 社会消费的国际化 10、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11 哲学是:

(1)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2)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 人人都具有的世界观; (4)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2 提出“世界的本原是原初物质”的哲学派别是 (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 辩证唯物主义; (4) 庸俗唯物主义。

13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1)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2) 产品分配形式; (3)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4)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与基本的观点是: (1) 唯物主义的观点; (2) 实践的观点; (3) 矛盾的观点; (4) 普遍联系的观点。

15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先天形式,这是: (1)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 二元论的观点; (3)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1 B 2 A 3 A 4 D 5 A 6 D 7 D 8 A 9 C 10 D 11、(2)12、(2)13、(4)14、(2)15、(1)

二、辨析题

1、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

正确。生产集中是指社会各部门的生产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里,他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日益扩大。因为:1企业规模大,数目少,容易达成协议;2势均力敌的大企业激烈竞争,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或两败俱伤也会趋向妥协和联合,形成对这个部门生产和市场的控制。所以命题正确。

2、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经济决定论。

错误。唯物史观既反对历史唯心论,又反对经济决定论,它对人类历史起点。基础和动因的解释,即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经季度额定论是一种机械军定论,认为经济因素是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唯一因素,全部历史不过是经济自发发挥作用的经济史,因而陷入宿命论的泥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一部整体性实践史,生产法实施全部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力量,制约着整个社会活动,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但是人们的政治,文化等实践活动所造成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都是

3

下一代人实践活动所赖以进行的具有客观性质的既得前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等实践或思想文化活动,都有可能成为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

3、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正确。物质是运动的担当着,是一切运动变化得以进行的基础。一方面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所谓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存在的方式;另一方面,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否则是唯心主义。二者不可分割。

4、两点论就是均衡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

错。两点论是指在考察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也要研究次要矛盾,在考察同一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主要方面,也要研究矛盾次要方面。它要求全面性。重点论是指在考察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两点论和重点论在考察事物是角度不懂,要求不一,是对立统一的。因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过程。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主要矛盾及茅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影响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过程。因此两点论不是均衡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种内在的包含重点论。辩证法的重点论也不是一点论,而是同时承认非重点的存在,重点论中内在的包含两点论。

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违背了价值规律

错误。支配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起最主要作用的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它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价值规律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当商品价格与静止不一致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偏离价值太远,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总体看,同一商品价格的上涨和下降部分可以互相抵消,所以一定时期内在总体上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在此,价格波动会反作用于供求,从而使供求趋向平衡,价格和价值趋向一

4

致。价格水平变动与商品供求关系紧密相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正是通过这个形势才使商品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进行交换成为现实。

三、简答题

1、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变化观点与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内部矛盾和否认内部矛盾的对立。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哲学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因此具有一般性或普遍性;各门具体科学通常仅仅是研究客观世界或主观意识某一领域的问题,揭示其特殊规律,所以具有个别性或特殊性。哲学与具体科学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3、怎样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

5

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4、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系,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有那些方面。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6、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其意义是:第一,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7、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分别是什么?

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

6

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8、简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它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9、请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它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认识和实践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脱离、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倾向;同时,它们优势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它们又对立又统一便形成了认识过程的不断运动。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点也离不开实践,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认识又能动地指导实践。离开了认识的知道,自觉的时间就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人的本质不是天赋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只有立足于一切现实的社

7

会关系总和这一基点上,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的具体性和社会性。

1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现在: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成等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是指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的钥匙。

(4)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由上四点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2、谈谈你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解。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世界的唯一本原就是物质,物质是把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统一起来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这一原理必然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式。 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时,必须立足于客观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从本本和主观想象出发。 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跟随客观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脱离客观实际,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错误。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划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

8

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论,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论。

14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如何?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5)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破坏作

用。

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如何?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 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 (3)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6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量变与质变的性质不同

(2)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一定的量变不可能发生质变 (3)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或必然趋势 (4) 量变与质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5) 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

四、 论述题

1、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次,生产

9

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意义是:是人们正确揭示历史根源的一把钥匙;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2、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观点,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世界的唯一本原就是物质,物质是把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统一起来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这一原理必然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式。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时,必须立足于客观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从本本和主观想象出发。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跟随客观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脱离客观实际,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错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

10

的。规律是不易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它,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去研究寻找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4、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请你结合身边的实际和自己的认识谈谈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5、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但是又相联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中的唯物主义。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中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6、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结合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说明我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促进社会进步;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缓历史发展的过程。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样具有两重性。因此,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发展,由此必然要求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由历史经验看,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进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80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建设和弘

11

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漾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第二,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来看,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封建迷信愚昧颓废低级庸俗的落后文化腐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当必须在文化领域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教育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文化,积极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第三,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来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党要代表先进文化就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试述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性原理及其实践。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形成又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因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这表现在:1社会历史规律存在并体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历史规律就是历史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客观作用与主体,主体又能动的反作用于客观规律。它既存在于人的活动中,又制约着人的活动,同时又通过人的活动体现自身,从而支配人类的历史进程。2人的自觉活动要受历史规律的制约,要受社会经济政治和精神条件的制约,总是在既定的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条件下展开。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态为人们的自觉活动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又制约了这种活动的范围和水平。良好的社会政治和精神条件能为人的自觉活动提供好的氛围,从而推进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反之则将阻碍甚至破坏社会的发展进程。3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社会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主要形式。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这种实践活动又是社会规律的具体实现。

坚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性原理的意义:1从理论

12

上有力的批判了割裂两者关系的唯意识论和宿命论。唯意识论夸大人的主观意识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宿命论根本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者都是错误的。2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索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清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自觉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8、什么是辨证的否定观?坚持辨证否定观有什么实际意义?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第一,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环节 第二,辨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3)坚持辨证的否定观,就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用辨证否定观指导我们的认识与实践,就是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对于传统文化,既要肯定其精华,又要否定其糟粕,既不能搞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也不能搞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同样,对于外国文化,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一概排斥,而是应该按照辨证否定观的思维方法科学地对待。

9、试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1)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即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这是说,真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t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