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六章要点大全

更新时间:2023-11-24 09: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提出过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二)苏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列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曾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

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1952年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探索

毛泽东曾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一个继续巩固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但是,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

(3)党的十二大报告和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分别对这一阶段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分析。

(4)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5)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6)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7)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初一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1. 现代化发展的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 产业结构状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 经济运行方式: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 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 人民富裕程度: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 地区发展状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 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 精神文明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国际比较: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3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三)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党能在基本国情的把握上避免片面性,同“左”和右的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二)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使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确使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2.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工业

4

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这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三)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一) 提出的过程 1. 党的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7年以后,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回答了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问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s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