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考-精选作文

更新时间:2024-01-08 05: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提高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考

一、审美能力的内涵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丽、壮观、优雅、净洁等,使人在作用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并且人也按照加强这种感受的方向来改造和保护环境,由此形成和发展了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审美主体个人的境遇、性格、职业、文化修养和实践活动等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造就成了审美的差异性,审美的个性差异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 二、开设服装美学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感受以“视、听”两种感官为主,而在这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审美意识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却都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而只片面重视学生的服装缝制能力。这样实际上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服装做得再好,但做出的服装缺乏美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对其职业发展有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直观艺术之美

艺术美是来源生活,并高于生活,是集中地表现和鲜明地体现了美的体质特征。它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对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另一方面,它又凝结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是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的有机统一。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进步的审美理想,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所以说艺术美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精神上的美的享受。而服装美又是实际生活的重要之美,它是实用与装饰相统一的美[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中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远远超过其它艺术品。这种现象就无意识地推动着美育教育和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因此,服饰美学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有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创新的培养

设计的风格是建立个性的基础之上,没有个性的作品,风格形成也就无从谈起,服装美亦是如此。它的款式、色彩、材质、纹样、设计构思到作品完成,无处不是体现服饰的风格,再与人的相配,形成不同的服饰形象美。特别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状,急功近利,很多人个性的丧失。因此,审美鉴赏能力教育尤其重要,倡导在艺术的天地中,可以激发个性情感、想象,在充分发挥个性的基础上,发掘或提高学生

的创新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了解服饰文化

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着装现象,我们可以欣赏到各民族服饰的魅力,并能领略到各民族的生存环境、文化信仰、风俗、习尚风情等。如日本民族喜欢木屐,这是与气候有关,日本是个海洋岛国,气候常年多雨、潮湿,因此,日本人就发明了用木头制造鞋子来防水,这就是木屐。现在的木屐仍然和以前风格相似,木屐鞋与日本的和服相匹配,极其显出了日本的民族风格。伊斯兰民族大多头戴头巾和面纱,身穿宽大的长袍,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环境有关,他们大多居住在北非和西区的地区,这里阴雨少、多晴朗天气、日照强烈、气候十分干燥。如有大风刮起,他们就可以将大袍遮挡沙石和尘土。另外,也是防止太阳的强晒、防尘和保护皮肤主要功能。其次,民族服饰还蕴含着文化的积淀。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图腾、服饰的色彩等,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些地区民族,他们的服饰习惯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贵州的苗族,每当喜庆节日之际,妇女们要穿一种衣服来庆祝节日,这种衣服叫“鸟衣”,这与苗族的信仰有关,他们的祖先崇拜“鸟”,而同住于这地区的布依族则以铜鼓作为自己的崇拜物,铜鼓上刻着诸如月、日、水、鱼等花纹和图案,以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而这里的妇女们的服饰的也大多绣织着大致相同的花。非洲是个贫穷落后的地区,而他们很崇拜图腾,并喜欢用各种纹样进行纹身装饰。朝鲜族人喜欢白色、素色宽大的衣衫,有种翩

翩欲舞之感。中国人对红色极为偏爱,在古老的习俗中,红色是一种喜庆的颜色,代表着吉祥如意。早先图腾的信仰,从古至今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衣装和服饰的发展,通过服装美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服饰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服饰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指导人们对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材质美进行评价和欣赏的作用,并告诉人们怎样的服饰才是美的。如何使服饰与人相匹配才是最美的体现。通过对服饰美学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服装美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审美进行分析、辨别、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明确了学生的审美活动的基本态度,使学生形成了一个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创新设计的能力。

(五)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

很多人认为服装这门学科是纯技术性的科目,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件好的服装作品它不仅要求制衣人有精湛的技艺,它更要设计师具有艺术家的眼光。如果缺乏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服装做得再精致,也会显得黯然失色。因此,学习和了解美学艺术的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感兴能力。

当然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自然科学而独立存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甚至出现了“科学文艺”。其主要特点是,艺术形式与科学内容相结合,运用艺术手段,来推广普及科学;把丰富的现代科技与鲜明的艺术形象相结合,作为产品艺术和广告宣传的手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科学已在艺术领域深深地扎下了根,电脑设计、服装CAD等正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需求而飞速发展。所以,学习美学和艺术也不能拒绝自然科学。

通过不断地学习美学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

因此,服装工作者多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思想和道德情操以及感人的艺术魅力敲打人们的心灵,激励人们去接受真善美的洗礼,将使性情得到陶冶,感情得到净化,有助于文化层次的提高[2]。 (六)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培养

众所周知,创新最重要的支撑就是想象力,它是一种形象创造能力,是一种由此及彼,由不知到知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人类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3]。美学可以培养人的爱好、兴趣、个性、气质、理想、情操、适应生存能力、发明创造才能,促进人的生理、心

理、情感、精神健康发展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具有良好的美学修养的人,皆具有发达的形象思维能力。大家都知道,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造就的“巨人”,他不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位科学巨匠。他常说,丰富的艺术知识在他的科学创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常常成为他多种创造性灵感思维的诱发因素,使他变得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宽阔,所以美学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形象设计思维领域的能力,也可以为创新提供方法启示,从而激发人们卓越的审美创造力。 三、高职服装专业审美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构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审美教育作为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把美学算副课了,课时量很少,这与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相偏离。致使学生审美素养普通偏低,这既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加强美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现状与问题

1.学校重视度不够。一是大部分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轻视审美的素质教育,就连基本的美术、音乐课程常被“主课占领”了,更不用说开美学课了。二是高职院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审美在专业中的作用,与其它所谓的“专业”课相比美学课就成了“副课”了。

2.学生审美素质偏低的根源。艺术类专业的扩招,而真正具有艺术设计素质和对艺术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学生的整体水平就可想而知;非艺术类的扩招,很多学生是从文、理科直接进入设计专业的,众所周知,他们的美学水平最多只限于中小学的一些美术、音乐课而已,有的学校到了中、高考时连美术、音乐课都不开了,更谈不上开美学课了,这种现象在农村的中学特别普遍的,可见他们的审美能力就不难想象了;对象的特殊性,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和高考成绩不理想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服装专业学生总人数约270人,其中约79.3%来自农村,约26.7%属于家庭困难学生,像这类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本科院校20%。可知,对象的特殊性是影响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现状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给服装专业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提高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构想 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物质及其丰富的今天。其服装的消费已从“功能”转向“审美”。那么装饰美就成为人们选购服装中的第一要素。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多层次等改进教育方式。

1.充分利用校内外文化活动将美学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建设的过程,校内文化活动是体现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学习风气。比较有效的校

内文化建设活动有二种:一是邀请知名各类艺术家、设计师、评论家、专家等来学校讲座,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二是举办各种类型的服装设计比赛、时装画比赛、时装表演、美术、书法与篆刻比赛,集邮展、摄影展、手工艺品制作展等,也可以成立工艺美术、服装、书画社等等。而校外文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或国际各类服装大赛、书画展览,还可以组织参观服饰博物馆、时装表演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采风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活跃的文化艺术氛围和丰富的校内外文化艺术活动对学生开阔视野、开启心智、活跃思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这些正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审美教育努力的方向。

2.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把传统文化和美学理论知识渗透到生产、技术、设计、管理、服务等实践中。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来阅览艺术作品、网上最新信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作品,来增强提高审美的意识。这种源于实践的东西和感受远远比课堂的讲授更容易、更快的使学生接受。

目前,我国众多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在美学教材上的使用缺乏统一管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和观点相互矛盾,相互冲突,悬殊较大。由于教材编写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加上编写教材的教师

水平不平衡,教材中的重要观点的阐述不够清楚,有的很抽象,有的华而不实,不能具体表达它的意义。另一方面,大部分服装美学教材偏重于普通美学理论,针对不同层次的服装美学的教材严重缺乏,从而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不利学生知识的掌握。 高职服装专业美学教材编写应注意一下几点:一要立足民族的传统美学和文化,注意吸取其它艺术或相近学科的成果,并加以辩证地结合,以开拓学生的审美思维和理论视野。二要突出时代感和实际,对理论与实践不相符、与时代不相符的应尽量减少。三要突出重点,文字表述要通俗易懂,应大量运用优秀的实例作品进行诠释,使之图文并茂,美不胜收,从而根本上突破教材的单调乏味,以真正适应高职服装专业的需要。三要加大课时时数,改变美学课在整个专业中的学时少、学分比例少、规模小、系统性差等现象,加强它专业中的地位。

3.注重学生创新的培养。服装艺术设计与其它学科相比,更适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合创造力。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当今人们对个性美的服饰追求是十分强烈的,尽力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服饰的着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千篇一律”。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时尚信息的参照,来装扮自己,为人的着装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启发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购买成衣进行搭配或进行再次设计和制作,通过课外的实践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

4.提高专业教师的审美素质。教师的审美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势在必行(特别是非艺术类的服装教师),其包括二方面:一方面服装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有的教师则认为:只要传授服装的裁剪、缝制工艺技术就够了,其实这还是个“裁缝”的观念,这与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不相符。学生只懂得缝制工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忽视服装的美感,服装就不可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还要求要懂得服装的造型美、服装的材料搭配美、服装的装饰美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服装。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从事服装工作者重视自身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新的形势对服装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掌握一定服装材料、款式、色彩、图案。服装的传统与时尚以及对艺术美的了解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教学要求。 四、结论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整体专业教师共同努力和深入实践的过程,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审美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的作用,在服装专业中加强服饰美学的教育,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升,他们将迎来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su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