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净译摄大乘论
更新时间:2023-10-26 02: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义净译经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摄大乘论序
夫至道弘旷。无思不洽。大悲平等。诱进靡穷。德被含生。理非偏漏。但迷涂易久。沦惑难息。若先谈出世。则疑性莫启。故设教立方。各随性欲。唐虞之前。图谍简少。姬周以后。经诰弘多。虽复制礼作训。并导之以俗法。而真假妙趣。尚冥然而未睹。故迹隐葱岭以西。教秘沧海之外。自汉室受命。方稍东渐爰及晋朝。斯风乃盛。梁有天下。弥具兴隆。历千祀其将半。涉七代而迄今。法兰导清源于前。童寿振芳尘于后。安睿骋壮思以发义端。生肇擅玄言以释幽致。虽并策分镳。同澜比派。而深浅竞驰。照晦相杂。自兹以降。笃好逾广。莫不异轨同奔。传相祖习。而去取随情。开抑殊轸。慧恺志惭负橐。勤愧聚萤。谬得齿迹学徒禀承训义游寓讲肆。多历年所。名师胜友。备得咨询。但综涉疏浅。钻仰无术。寻波讨源。多所未悟。此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明发兴嗟。负心非一。每欲顺风问道。而未知厥路。有三藏法师。是优禅尼国婆罗门种。姓颇罗堕。名拘罗那他。此土翻译称曰亲依。识鉴渊旷。风表俊越。天才高杰。神辩闲纵。道气逸群。德音迈俗。少游诸国。历事众师。先习外典。洽通书奥。苞四韦于怀抱。吞六论于胸衿。学穷三藏。贯练五部。研究大乘。备尽深极。法师既博综坟籍。妙达幽微。每欲振玄宗于他域。启法门于未悟。以身许道。无惮远游。跨万里犹比邻。越四海如咫尺。以梁太清二年方居建邺。仍值梁季混淆。横流荐及。法师因此避地东西。遂使大法拥而不畅。未至九江。返游五领。凡所翻译。卷轴未多。后适闽越。敷说不少。法师每怀慷慨。所叹知音者希。故伯牙绝弦。卞和泣璧。良由妙旨之典难辩。盈尺之珍罕别。法师游方既久。欲旋返旧国。经涂所亘。遂达番禺。仪同三司广州刺史阳山郡公。欧阳頠。睿表岳灵。德洞河府。经文纬武。匡道佐时。康流民于百越。建正法于五岭。钦法师之高行。慕大士之胜规。奉请为菩萨戒师。恭承尽弟子之礼。恺昔尝受业。已少涤沈蔽。伏膺未久。便致暌违。今重奉值。倍怀蹈舞。复欲餐和禀德。访道陈疑。虽殷勤三请。而不蒙允遂。恍然失图。心魂靡托。衡州刺史阳山公世子欧阳纥。风业峻整。威武贞拔。该阅文史。深达治要。崇澜内湛。清辉外溢。钦贤味道。笃信爱奇。躬为请主。兼申礼事。法师乃欣然受请。许为翻译。制旨寺主慧智法师。戒行清白。道气宏壮。志业闲赡。触途必举。匡济不穷。轮奂靡息。征南长史袁敬。德履冲明。志托夷远。徽献清简。冰桂齐质。弼谐蕃政。民誉早闻。兼深重佛法。崇情至理。黑白二贤。为经始檀越。辰次昭阳。岁维协洽。月旅姑洗。神纪句芒。于广州制旨寺。便就翻译。法师既妙解声论。善识方言。词有以而必彰。义无微而不畅。席间函丈终朝靡息。恺谨笔受。随出随书。一章一句。备尽研窍。释义若竟。方乃著文。然翻译事殊难不可存于华绮。若一字参差。则理趣胡越。乃可令质而得义。不可使文而失旨。故今所翻。文质相半。与僧忍等同共禀学。夙夜匪懈。无弃寸阴。即以某年树檀之月。文义俱竟。本论三卷。释论十二卷。义疏八卷。合二十三卷。此论乃是大乘之宗旨。正法之秘奥妙义云兴。清词海溢。深固幽远。二乘由此迷坠。旷壮该含。十地之所宗学。如来灭后。将千一百余年。弥勒菩萨。投适时机。降灵俯接。忘已屈应。为阿僧伽法师。广释大乘中义。阿僧伽者。此言无著。法师得一会道。体二居宗。该玄鉴极。凝神物表。欲敷阐至理。故制造斯论。唯识微言。因兹得显。三性妙趣。由此而彰。冠冕彝伦。舟航有识。本论即无著法师之所造也。法师次弟婆薮槃豆。此曰天亲。道亚生知。德备藏性。风格峻峙。神气爽发。禀厥兄之雅训。习大乘之弘旨。无著法师所造诸论。词致渊玄。理趣难晓。将恐后学复成纰紊。故制释论。以解本文。笼小乘于形内。挫外道于笔端。自斯以后。迄于像季。方等圆教乃盛宣通。慧恺不揆虚薄。情虑庸浅。乃欲泛芥舟于巨壑。策骀足于修路。庶累毫成仞。聚爝为明。有识君子。幸宜寻阅。其道必然无失坠也。
义净译摄大乘论卷上
无著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依止胜相中众名品第一
摄大乘论。即是阿毗达磨教。及大乘修多罗。佛世尊前。善入大乘句义菩萨摩诃萨。欲显大乘有胜功德。依大乘教说如是言。诸佛世尊有十胜相。所说无等过于余教。十胜相者。一应知依止胜相。二应知胜相。三应知入胜相。四入因果胜相。五入因果修差别胜相。六于修差别依戒学胜相。七此中依心学胜相。八此中依慧学胜相。九学果寂灭胜相。十智差别胜相。由此十义胜相。如来所说过于余教。如此释修多罗文句。显于大乘真是佛说。复次云何此中略释。能显大乘胜于余教。今此略释显斯十义。唯大乘有小乘中无。何者为十。谓阿黎耶识说名应知依止相。三种自性。一依他性。二分别性。三真实性。说名应知相。唯识教说名应知入相。六波罗蜜说名入因果相。菩萨十地说名入因果修差别相。菩萨所受持守护禁戒说名于修差别戒学相。首楞伽摩虚空器等定说名心学相。无分别智说名慧学相。无住处涅槃说名学果寂灭相。三种佛身自性身应身化身。此三说名无分别智果相。如此十种处唯大乘中有。异于小乘故说第一。佛世尊但为菩萨说此十义故。依大乘诸佛世尊有十胜相。所说无等过于余教。复次云何此十胜相。所说无等能显大乘。是如来正说遮小乘决非大乘。于小乘中未曾见此十义随释一义。但见大乘中释。复次此十义能引出无上菩提。成就随顺不相违。为诸众生得一切智智。而说偈言。
应知依及相 入因果修异 三学及果灭 智无上乘摄 十义余处无 见此菩提因 故大乘佛言 由说十义胜
云何十义如此次第说。菩萨初学应先观诸法如实因缘。由此观故。于十二缘生应生聪慧。次后于缘生法应了别其体相。由智能离增益损减二边过失。如此正修应通达所缘如实诸相。次后从诸障应解脱。次心已通达应知实相。是先所行六波罗蜜。应更成就令清净无复退失。由依意内清净故。次内清净所摄诸波罗蜜。依十地差别应修随一三阿僧祇劫。次菩萨三学应令圆满。圆满已是学果涅槃及无上菩提。次后应得修十义次第如此。此次第说中一切大乘皆得圆满。此初说应知。依止立名阿黎耶识。世尊于何处说此识。及说此识名阿黎耶。如佛世尊阿毗达磨略本偈中说。
此界无始时 一切法依止 若有诸道有 及有得涅槃
阿毗达磨中。复说偈云。
诸法依藏住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黎耶 我为胜人说
此阿含两偈证识体及名。云何佛说此识名阿黎耶。一切有生不净品法。于中隐藏为果故。此识于诸法中隐藏为因故。复次诸众生藏此识中由取我相故。名阿黎耶识。阿含云。如解节经所说偈。
执持识深细 法种子恒流 于凡我不说 彼物执为我
云何此识或说为阿陀那识。能执持一切有色诸根。一切受生取依止故。何以故。有色诸根此识所执持不坏不失。及至相续后际。又正受生时由能生取阴故。故六道身皆如是取。是取事用识所执持故。说名阿陀那。或说名心。如佛世尊言心意识。意有二种。一能与彼生次第缘依故。先灭识为意。又以识生依止为意。二有染污意。与四烦恼恒相应。一身见。二我慢。三我爱。四无明。此识是余烦恼识依止。此烦恼识由一依止生。由第二染污。由缘尘及次第能分别故。此二名意。云何得知有染污心。若无此心独行无明则不可说有。与五识相似此法应无。何以故。此五识共一时有自依止。谓眼等诸根。复次意名应无有义。复次无想定灭心定应无有异。何以故。无想定有染污心。所显灭心定不尔。若不尔此二定应不异。复次于无想天一期。应成无流无失无染污故。于中若无我见及我慢等。复次一切时中起我执遍善恶无记心中。若不如此。但恶心与我执等相应故。我及我所此或得行。于善无记中则不得行。若立二心同时生。无此过失。若立与第六识相应行。有此过失。
无独行无明 及相似五识 二定无差别 意名无有义 无想无我执 一期生无流 善恶无记中 我执不应起 离污心不有 二与三相违 无此一切处 我执不得生 证见真实义 或障令不起 恒行一切处 名独行无明
此心染污故无记性摄。恒与四惑相应。譬如色无色界惑。是有覆无记。此二界烦恼奢摩他所藏故。此心恒生不废寻。第三体离阿黎耶识不可得。是故阿黎耶识成就为意。依此以为种子余识得生。云何此意复说为心。多种熏习种子所聚故。云何于声闻乘不说此心相及说阿黎耶。阿陀那名微细。境界所摄故。何以故。声闻人无有胜位为得一切智智。是故于声闻人离此说。由成就智令本愿圆满。故不为说。诸菩萨应有胜位为得一切智智。故佛为说。何以故。若离此智得无上菩提无有是处。复次此识于声闻乘由别名如来曾显。如增一阿含经言。于世间喜乐阿梨耶爱阿黎耶习阿黎耶着阿黎耶为灭阿黎耶。如来说正法。世间乐听故。属耳作意欲知生起正勤。方得灭尽阿黎耶。乃至受行如来正法及似法。由如来出世。是第一希有不可思议法。于世间显现如本识。此如来出世四种功德经。由别义于声闻乘此识已显现。复次摩诃僧祇部阿含中。由根本识别名此识显现。譬如树依根。弥沙塞部亦以别名说此识。谓穷生死阴。何以故。或色及心有时见相续断。此心中彼种子无有断绝。是应知依止阿陀那阿黎耶质多根本识穷生死阴等。由此名小乘中是阿黎耶识已成王路。复有余师。执心意识此三但名异义同。是义不然。意及识已见义异。当知心义亦应有异。复有余师。执是如来说世间喜乐阿黎耶如前所说。此中有五取阴说名阿黎耶。复有余师。执乐受与欲相应说名阿黎耶。复有余师。执身见说名阿黎耶。如此等诸师迷阿黎耶。由阿含及修得。是故作如是执。由随小乘教及行。是师所立义不中道理。若有人不迷阿黎耶识。约小乘名成立此识其义最胜。云
何最胜。若执取阴名阿黎耶。于恶趣随一道中一向苦受处于彼受生。此取阴最可恶逆。是取阴中一向非可爱。众生喜乐不应道理。何以故。彼中众生恒愿取阴断绝不生。若是乐受与欲相应。从第四定乃至上界皆无此受。若人已得此受。由求得上界则生厌恶。是故众生于中喜乐不称道理。若是身见正法内人。信乐无我非其所爱。于中不生喜乐。此阿黎耶识众生心执为自内我。若生一向苦受道中。其愿苦阴永灭不起。阿黎耶识我爱所缚故。不曾愿乐灭除自我。从第四定以上受生众生。虽复不乐有欲乐受。于阿黎耶识中是自我爱随逐不离。复次正法内人。虽复愿乐无我违逆身见。于阿黎耶识中亦有自我爱。以阿黎耶名安立。此识则为最胜。是名成立阿黎耶别名。
相品第二
复次成立此识相云何可见。此相略说有三种。一立自相。二立因相。三立果相。立自相者。依一切不净品法习气。为彼得生摄持种子依器。是名自相。立因相者。此一切种子识。为生不净品法恒起为因。是名因相。立果相者。此识因种种不净品法无始习气方乃得生。是名果相。何法名习气。此习气名欲显何义。此法与彼相应共生共灭。后变为彼生因。此即所显之义。譬如于麻以华熏习。麻与花同时生灭。彼数数生为麻香生因。若人有欲等行。有欲等习气。是心与欲等同生同灭。彼数数生为心变异生因。若多闻人有多闻习气。数思所闻共心生灭。彼数数生为心明了生因。由此熏习得坚住故。故说此人为能持法。于阿黎耶识应知如此道理。此染污种子与阿黎耶识同异云何。不由别物体故异如此和合虽难分别而非不异。阿黍耶识如此而生。熏习生时有功能胜异。说名一切种子。
云何阿黎耶识与染污一时更互为因。譬如灯光与灯炷。生及烧燃一时更互为因。又如芦束一时相依持故得住立。应知本识与能熏习更互为因。其义亦尔。如识为染污法因。染污法为识因。何以故。离此二法异因不可得故。
云何熏习不异不多种。而能为有异多种诸法作生因。譬如多缕结衣衣无多色。若入染器后于衣上种种相貌方得显现。如此阿黎耶识种种诸法所熏熏时一性无有多种。若生果染器现前。则有不可数种类相貌。于阿黎耶识显现此缘生。于大乘最微细甚深。若略说有二种缘生。一分别自性。二分别爱非爱。依止阿黎耶识诸法生起。是名分别自性缘生。由分别种种法因缘自性故。复有十二分缘生。是名分别爱非爱。于善恶道分别爱非爱。生种种异因故。若人于阿黎耶识迷第一缘生。或执自性是生死因。或执宿作。或执自在变化。或执八自在我。或执无因。若迷第二缘生。执我作者受者。譬如众多生盲人不曾见象。有人示之令彼触证。有诸盲人。或触其鼻。或触其牙。或触其耳。或触其脚。或触其尾。或触其脊等。有人问之象为何相。盲人答云。象如犁柄。或说如杵。或说如箕。或说如臼。或说如帚。或说如山石。若人不了二种缘生。无明生盲或说自性为因。或说宿作。或说自在变化。或说八自在我。或说无因。或说作者受者。由不了阿黎耶识体相及因果相。如彼生盲不识象体相作种种异说。若略说阿黎耶识体相。是果报识。是一切种子。由此识摄一切三界身一切六道四生。皆尽为显此义故。说偈言。
外内不明了 于二但假名 及真实一切 种子有六种 念念灭俱有 随逐至治际 决定观因缘 如引显自果 坚无记可熏 与能熏相应
若异不可熏 说是熏体相 六识无相应 三差别相违 二念不俱有 余生例应尔 此外内种子 能生及引因 枯丧犹相续 然后方灭尽 譬如外种子 内种子不尔
此义以二偈显之。
于外无熏习 种子内不然 闻等无熏习 果生非道理 已作及未作 失得并相违 由内外得成 是故内有熏
所余识异阿黎耶识。谓生起识。一切生处及道应知。是名受用识。如中边论偈说。
一说名缘识 二说名受识 了受名分别 起行等心法
此二识更互为因。如大乘阿毗达磨偈说。
诸法于识藏 识于法亦尔 此二互为因 亦恒互为果
若于第一缘生中。诸法与识更互为因缘。于第二缘生中。诸法是何缘。是增上缘。复次几缘能生六识。有三缘。谓增上缘所缘缘。次第缘。如此三缘生。一穷生死缘生。二爱憎道缘生。三受用缘生。具足四缘。
引证品第三
此阿黎耶识已成立。由众名及体相。云何得知阿黎耶识。以如是等众名故。如来说体相亦尔。不说生起识。若离此名相所立阿黎耶识不净品净品等皆不成就。烦恼不净品。业不净品。生不净品。世间净品。出世净品等。皆不成就。云何烦恼不净品不成就。根本烦恼及少分烦恼所作熏习种子。于六识不得成就。何以故。眼识与欲等大小二惑俱起俱灭。此眼识是惑所熏成立种子。余识不尔。是眼识已灭。或余识间起。熏习及熏习依止皆不可得。眼识前时已谢现无有体。或余识所间从已灭无法。有欲俱生不得成就。譬如从过去已灭尽业果报不得生。复次眼识与欲等或俱时生起熏习不成。何以故。此种子不得住于欲中。以欲依止识故。又欲相续不坚住故。此欲于余识亦无熏习。依止别异故所余诸识无俱起俱灭故。同类与同类不得相熏。以无一时共生灭故。是故眼识不为欲等大小诸惑所熏。亦不为同类识所熏。如此思量眼识。所余诸识亦应如此思量。复次若众生从无想天已上退堕。受下界生大小惑所染初识。此识生时应无种子。何以故。此惑熏习与依止。并已过去灭无余故。复次或对治识已生。所余世间诸识皆已灭尽。若无阿黎耶识。此对治识共小大惑种子俱在。此义不成。何以故。自性解脱故。无流心与惑不得俱起俱灭故。复次后时出观正起世间心。诸惑熏习久已谢灭。有流意识无有种子生应得成。是故离阿黎耶识。烦恼染污则不得成。复次业染污云何不得成。
正在阅读:
义净译摄大乘论10-26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2-26
2020年住建局党组成员述职述廉报告08-31
1、新闻两则04-22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讲义06-04
传感器·作业答案03-25
人工智能复习题104-30
4.6 整式的加减(一)09-27
学生电子档案袋案例07-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大乘
- 2017咨询师继续教育-PPP政策解析及制度建设试卷
- 魔力架设
- 高等教育学谢安邦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模拟题
- 班主任交流材料—如何落实一日规范
- 枣庄市中小学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方案 - 图文
-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
- 今天,如何做校长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 研究生第三学期学习规划
- 1选择判断题
- 南开14春《旅游地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 镇区自建自住商住楼、住宅楼(单体1000平方米以下)建设工程验收表
-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施工管理及注意事项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试卷A
- 外文翻译 - 相控阵和雷达技术的突破
- 青岛市厨卫用品经销商名录2018版2209家 - 图文
- 重点税源财务数据制作和报送操作说明 - 图文
-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 舞台机械、灯光、音响专项施工方案
-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