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4-04-01 07: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方面的相关文件、材料很多,大家下去找时间看一下。今天早上我先作一个学习体会发言,谈一些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和体会。

一、什么叫和谐社会

什么叫和谐社会?理论界有多种观点,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古已有之,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开始,就一直致力于他们心目中和谐社会的建设。孔子讲的“和为贵”,老庄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讲的就是和谐。什么叫天人合一?我认为,排除唯心思想以外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谁违背自然规律,谁就要受惩罚。孟子哲学讲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所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我尊敬任何一个老人,就像尊敬我自己的长辈和自己家的老人一样;我爱护任何一个少年儿童,就像爱护自己的小孩一样。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从陈胜、吴广开始,也都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重要纲领,比如“让耕者有其田”、“均贫富”、“等贵贱”等等。“等贵贱”就是一种平等,平等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均贫富”就是财产分配平均化,平均化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和谐。《四书五经·礼记》中讲的“天下为公”倍受孙中山先生所推崇。象中国这样尊崇儒学的国家,一直把和谐作为一个目标,儒学就是中庸之道,就是和谐。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够存在两千多年,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这都是与它的政治理念有关系。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但可以肯定地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哪个帝皇上台之初都抱着爱民如子、和谐发展这样的理念来当皇帝,至于到后来灭亡了,那是阶级局限性限制了它,使它无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是我国传统政治理念的延伸。

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命题是党的十六大以党的文件的形式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到了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就更进一步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命题?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美元向美元迈进的过程中,各种矛盾都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处理得好,国家就迅速强大起来,处理不好,社会就畸形发展,虽然经济发展了,但社会矛盾加剧了。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但是,在这个大的前提和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开始日趋显现。

从经济层面讲,是能源短缺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第一,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矛盾。去年,中国大约占世界的,但所消耗掉的资源占世界总消耗的以上,我国的经济发

展是依靠拼资源的粗放型的发展。过去,有资源的地方一定是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因为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搞的是一平二调。在年代中期以前,云南的烤烟、橡胶、茶叶、木材、有色金属矿等,国家低价调拨给东南沿海最早开放的地区。据年的统计,单国家搞一平二调,云南每年的损失就达个亿。大庆油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一面旗帜,但是大庆油田发展最艰难,整个大庆市也是发展最艰难,因为资源都被低价调走了。东川是中国有名的铜都,自汉朝大规模开采以来,到了清朝,每个人发的俸禄、军饷里面都有东川的铜。开铜矿,不但山肚子要挖空,还要砍树炼铜,所以东川现在的环境非常恶劣。东川以那么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年代苏联专家规划的框架,经济发展又非常缓慢,多年来没有什么亮点,大量的铜挖出来运到云南冶炼厂,云南冶炼厂赚钱了发展了,东川则穷了。所以,凡属于拥有资源的地方,都是过去通过一平二调把它调穷了。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就不同了,能源战略地位不仅一直没有改变,而且能源的市场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哪里有能源哪里就是老大。这就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放眼世界,从最早的美索布达尼亚平原到今天的伊拉克,这些地方从来没有安宁过,一直是世界争夺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有能源,争夺能源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热点。第二,分配不公,社会资源占有不均衡。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出现了另外一个副产品,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基

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贫富悬殊就越大。我国的基尼系数在全世界算比较高的,无论是地区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有钱的人更加有钱。广州市政府可以一次性征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我们这种地方,政策允许你征地你都征不起,这就是地区差距。对于人来说,由于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多元化,贫富差距加大,各种各样的想法、矛盾就出来了,导致了社会开始逐步出现阶层分离的现象,人开始分成阶层了,就出现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从社会层面来讲,就是缺乏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人做过调查,认为教育是中国的一块净土,历朝历代都被当政者重视,高考又被认为是这块圣地里最干净的地方。但是,这几年来,高考黑幕一再被曝光,没有被曝光的还有高考录取中的歧视政策。从年开始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已被打破,现在出现了各地区自己出题考试。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我认为值得思考,因为单独考试就意味着有排他性。现在大家最有意见的是北京市第一批重点院校录取,年的统计数据是,北京的考生分就可以进清华、北大等第一批录取的重点院校,而当年一个湖北的学生至少要分!这种差距有多大,大家可以想像。现在,北京可以开始自己招生自己录取了,清华、北大的名额,一种专业最多给云南个、个,云南要高考状元才能进,而北京的考生只要成绩在全班前名就不成问题。这是一种不平等。另外,还有一组统计数据,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与父母的地位成反比,父母地位越高进入某个学校门槛就低,分数线就低。教育部组织了一个专家组专门对此

进行了调查,写了一份专题报告给教育部,在第十期《读者》杂志上登着其中的一部分。这叫公平吗?不公平!就业、就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政治体制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腐败。以前的腐败还只是极个别人,现在的腐败天天在惩治但天天有发生,官场腐败有之,司法腐败有之,教育腐败有之,有权力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腐败。这些现象的出现,老百姓是非常有看法的,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需要调处和化解。

因此,中央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全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六大报告的文字表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则提出了更加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把握五个要点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发展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人肚子饿的时候,想的是如何把肚子弄饱;如果通过正常途径不能把肚子弄饱,他就要想其它途径,也叫穷则思变;穷到一定程度的变就是一种革命,就意味着必须把现在的社会秩序打破才能达到他的目的。因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经济发展和物质积累都要达到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的程度,才谈得上构建和谐社会。

(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人是世界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以人为本。现在,中国政府越来越强调人文关怀、人文情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顺应了历史文化发展的要求,回归了社会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延续多年并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就是因为封建社会大批的干部非常注重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居等建筑,就是把人文情怀注入到他们当政时的履职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而现在的建筑在依靠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材料的前提下,盖出来的房子往往没有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耐看。为什么?因为很多干部没有人文情怀,不懂人文情怀的文化内涵,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任凭主观意愿作决策。更有甚者,对古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建筑,随心所欲地进行改造,画蛇添足,结果是不伦不类。现在,有些干部,文化素质很高,政治手腕也很强,一但有了权力,就没有人文情怀,不懂得如何关怀人,如此下去,就做不好工作。毕竟,人不像机器。我个人的体会,让被关怀的人感到温暖是投资最小见效最大的一种管理方式。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各级领导干部就要以人为本,懂得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体现到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以官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民主和善治为支点。民主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一个支点。民主,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家都来参与,大家都来发表意见和建议。这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民族能够畅所欲言、真正体现主人翁意识和地位的支点。作为执政党及其该党领导下的政府,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体现了民意,社会就会和谐。在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采用无理蛮横的教育方式,更不能随便乱吓、乱哄,不要以为这样做他就听你的,特别对⒊岁的孩子更不能这样。如果让乱吓、乱哄这种作风作怪,小孩心理就不健康,到了社会上,要么就畏畏缩缩,要么抵抗更强烈,到一定程度后他就以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采取征求意见、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更科学、可靠。对一个单位来说也同样如此。

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个支点是政府善治。善治就是善于管理、善于治理。政府善治的核心是什么?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合理、有效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政府的角色和地位都需要转换。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政府该干什么?世界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在古典经济学时代,经济学家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意味着政府应该完全退出,做好“守夜人”就行了,这是亚当·斯密的理论。后来,经济发展到世纪中后期,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现政府只做“守夜人”不行了,必须有效介入,这时就出现了著名的凯恩斯理论。世界经济经历了几反几复,到世纪年代,凯恩斯主义开始确立,政府必须实行宏观调控,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通过调整价格、税收、

投资等来调节。直到今天,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几乎都是主张政府介入的人,也就是凯恩斯学派的人,而且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成了各国政府的经济顾问。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大多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又都是近几年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当然,有些人提出政府要“无为而为”,深层次理解是对的,但如果仅字面理解就有问题了。“无为而为”是黄老哲学的精髓,如果把它理解成为经济发展是企业的事,政府什么都不该做,就完全错误了。所谓“无为而为”,就是政府要科学把握自己的介入程度和手段,通过有形介入,达到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汽车太多了,政府虽然不能说不准生产汽车,但有权力调控生产,或提高利息,或调整税率,或提高税收;对卷烟、白酒等特种行业,政府则往往通过征收特别消费税来限制其发展。因此,政府要在善治上认真研究,以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为核心来搞好管理。

(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构建政治和谐为保证。政治和谐理念是以班子的和谐为核心的,对一个县来讲,关键是班子和班子内部都要和谐。各个班子在推进持续发展上,要以民主集中制为保障,以各自职能为界限,形成一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和谐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政治就和谐,班子就团结,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班子的和谐,必须以县委为核心,几大班子各自和谐地发挥职能为根本,如果县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得不到体现和维护,一个

县的政治和谐就是空谈。政治核心形不成,还行吗?党委只管党务,只管干部,这个说法是非常荒谬的!经济建设是谁的中心?经济建设是全党的工作中心。发展是谁的要务?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党委不管经济工作是党委的失职。当然,党委不是什么具体事都管,而是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作准确的把握,我们县每个季度的经济运行分析,政府常务会要研究,县委常委会还要研究。同时,班子要和谐,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班子与人大、政协班子的关系。过去,有人把人大称为像皮图章,就是光盖章不管用;现在,随着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人大的职能作用越来越恢复了它应有的“本来面目”。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如果我们执政党不能很好地把各政党团结起来,就会形成不和谐因素。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为什么?党领导一切,这没有什么说的,但现在是依法治国,权力来自人民,而人大制度是一种体现人民意志的形式,政协还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在座的各位干部,都是人大常委会任免产生或选举产生的,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同时还要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

班子内部的和谐,主要体现在民主集中制的落实上。在一个班子内部,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好正职和副职的关系。如果副职有参与权和发言权,他们的好的想法能够得到集中和采纳,副职就会有一种固有的成就感,问题就容易解决。当然,也不能纯粹地

讲民主,过分民主就体现不了集中,一把手就没有权威。一个班子不民主,副职讲不了话,都是正职说了算,必然导致人心涣散;但讲民主不注意把握住分寸,一把手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集中什么时候该民主,也不行。关键是正职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很好地集中大家的意志和智慧;民主完了就要集中,主动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社会、政治的和谐为根本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要一起推进,不能畸形发展。精神文明我认为可以统筹到社会文明来理解,一个地方的经济可能很发达,但社会文明程度低,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和谐发展。中东地区是全世界最富的地方之一,但是中东地区到底和不和谐?即使别人不打,他们自己也会干。美国人进中东只是找了伊拉克去打科威特这个借口,美国人不进去,他们几个国家也会互相打的,即使国家之间不打,个别国家在内部也会打起来。所以,一个地方的经济可能因为某种特殊资源的发现一下子发展起来,但真正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只是经济发展,要全面发展。

三、构建和谐**要突出三个重点

(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就是构建和谐**的首要问题,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大力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从经济总量来讲,是总量

不足、规模过小。全县人均只有多美元,不到全国人均美元的一半。从经济结构来讲,是畸形发展。畸形之一是,支柱产业单一而脆弱,既是市场经济又不归市场调节。烤烟是我县的重要支柱,想大力发展又受到“双控、双降”政策的制约。畸形之二是,不能同时做到农民增收与财政增长。畸形之三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产品拥有市场优势,没有在全国、全省有名的产品和注册商标。××年,兰益牌商标虽然获得省政府颁布的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但兰益酒厂规模太小,市场太小,优势就体现不了。兰益荞酒不能做到醉倒天下英雄豪杰的程度,只能醉倒**人,要做到象五粮液、茅台一样才叫做酒;要做到玉溪、红河那样才叫做烟。这是我们县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基础设施来讲,就更脆弱了。在交通建设上,这些年虽然成效很大,但原来的基础太脆弱了。基础太脆弱有一大好处,就是做一点就能看见一点,也有一大难处,就是要做的工作太多,任务太重。在水利建设上,今年的旱灾是对我们多年水利工作的一次大检验,是对我们水利基础设施的一次大扫描,充分曝露了我县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就灌溉条件而言,金马镇、旧城镇、三河镇靠的是水库,金马坝是一个拥有几万亩耕地的大坝子,但真正沟渠能配套到田间地头、实现水利化灌溉的有多少?就排涝条件而言,中枢镇正在建设的农田改造设施还没有完全得到检验;逸圃镇的一些地方土地肥沃,民间传说只要三年不被水淹,老母猪都要带金耳环,说明很富庶,但水利设施也很脆弱,几天不下雨就干得厉害,随便一下雨几百亩

地就成一片汪洋;工农隧洞,个流量的泄洪就到达了最基本的极限,要尽快处理。至于东部山区,就更艰难了。向阳乡搞了一些饮水工程、提水工程,但灌溉还是成问题;三塘乡近一半人几乎靠十几万方储量的洼布山沟水库,问题很大,建议再认真研究坝址、渗漏和集雨面积的问题,把蓄水量扩大一倍,进一步解决三塘乡的饮水、灌溉问题。大旱之后,省政府近期必然会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水利部门要尽快拿出一批项目来。在电力建设上,过日子还可以,但要发展工业根本不行。对此,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全县电力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从理顺体制、做好用电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入手,加强电力资源的调度,优先保证税收大户,逐步调整对县域没有税收贡献且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但是,电力调度只是短期的行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靠资源开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云鹏电站的电的分配,起码要有三万个以上装机的发电量在**用。否则,我们的矿电结合、矿电产业就是一句空话,工业发展也是一句空话。

**真正的发展前景在于培植支柱产业。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是**的头等大事,而经济总量的扩大又是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目前的发展后劲是什么?除了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一次性有点税收外,更重要的是培植支柱产业。因为基础设施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换言之,就是为产业的发展创造环境、奠定基础,它不直接带来产业的提升。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通过产业发生效益来回报,不然投入成本就非常高。一条公路修通后,如果

相应的支柱产业建立不起来,税收不增加,财政收入不增加,搞基础设施欠下的债永远赔不清。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对任何竞争性领域进行投入,要投入就得招商引资。因此,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对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力度,培植支柱,培植税源。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靠投资环境,二靠干部素质。现在,一个成熟的投资商,他不会在税收上跟你谈什么优惠,不会要求通过让税让利来获取利益,因为他知道县级人民政府是没有税收优惠权的;他非常明白,提高效益必须依靠减少投资成本和资本的运行成本来;他最关心的是,办一件事情,几个小时能办下来、几天能办下来,我去做这件事情,会不会无端冒出另外的麻烦来。所以,投资环境要通过行政行为的规范来理顺。再说干部素质。干部素质包括思想解放程度、技能技巧等。在思想解放方面,关键要在思想层面上解除小富即安、怕冒风险、求稳所乱的思想束缚;在技能技巧方面,要求干部通过学习、锻炼,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资本运作的能力。我们怕受骗,是因为我们弄不清楚圈套在什么地方而假设投资人都是坏人。我们要通过运作,弄清风险和圈套在什么地方,清楚了就会运作,不清楚就运作不了。任何投资者总是希望获取最大的利益,投资的目的就是要赚钱;而我们要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双赢”,只想自己赢,投资商不会来,投资商不是慈善家,人家得先把钱赚了才会做慈善家。所以,要把通过学习提高参与资本运作的能力、在“双赢”的理念下搞好招商引资作为我们的共勉。在这一点上,没有突破就是空谈。

(二)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既要求制度要完善健全,也要求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技巧还得再提高,工作作风还得再转变。直率是我们**人的特点,但直来直去只是一种性格和一种表达方式,不等于**人不需要尊重。一些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焦点性事件,在其它有些地方也许不会发生,但在**就会发生,这除了民风强悍、淳朴这些因素以外,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如果作风深入一点,掌握的情况全面一点、真实一点,处理问题的办法周密细致一点,是不是可以避免一些事件的发生?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一要从制度层面完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二是要改进工作方法方式。

(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教育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有教养,有的人没有?说明教育至关重要。教育分为两块,一是基础教育,二是专项、专题教育,特别是要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我们基础教育的德育课教育结合起来。实际上,我们的德育课经常脱离实际,甚至一部分德育课老师只会照着书本念。还有,我们很多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道德水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生,有正面的影响,也不排除有负面的影响。我在石屏曾经讲过一个观点:教育发展了,人都有教养、有文化、有道德、守法律,公检法的活计就少一点;反过来,法律是划一个框框,框框里面拉着电网,走不对就出事。公检法是出了事才有工作,

而教育是抓源头的基础性工作,不是划框框引着人怎么走。所以,法制建设不但需要,而且非常需要,但教育引导更需要,况且教育引导的成本要低得多。

总之,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彻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在这里,我只作一个学习体会发言,仅供参考。不妥的地方,可以讨论,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把中央的要求部署与本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河南省驻马店市围绕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确立了抓发展、抓稳定、抓作风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

抓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发展保障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驻马店市注重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有效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抓发展,使广大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减少了利益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抓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为促进社会稳定,驻马店

市开展了建设“平安驻马店”活动。一是化解各种矛盾。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专门组建下访工作组,对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工作中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集中调处,使上访人数明显下降。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社会治安的防控机制等,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重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在出台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通过抓稳定,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抓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群众基础。党员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针对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驻马店市在作风建设中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各种作风问题,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二是认真搞好服务,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按照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积极主动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三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加大对农民工、下岗失业职工、农村特困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通过抓作风,积极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抓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发展保障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驻马店市注重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有效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高的

优质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抓发展,使广大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减少了利益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抓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为促进社会稳定,驻马店市开展了建设“平安驻马店”活动。一是化解各种矛盾。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专门组建下访工作组,对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工作中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集中调处,使上访人数明显下降。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社会治安的防控机制等,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重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在出台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通过抓稳定,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抓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群众基础。党员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针对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驻马店市在作风建设中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各种作风问题,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二是认真搞好服务,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按照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积极主动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三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加大对农民工、下岗失业职工、农村特困户等困难

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通过抓作风,积极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s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