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质量分析

更新时间:2023-08-17 15:17:02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至2015学年度秋季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思想品德

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

此次期末试卷,含四个大题,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25小题50分,非选择题为问答题5小题28分,分析说明题2小题22分。

试卷以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二、试题特点

1.体现学科教学方法。既考察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夯实了基础知识、基本观点。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既考察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引导学生从思想道德、行为方面规范自己,起到思想品德课“德育育人”的作用。

3.密切联系时政热点。如试题中涉及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纪念辛亥革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校车安全、全球气候变暖等社会热点问题,道德模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内外大事,拓展了课程资源。试题结合课本知识,设置相关情境,考查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与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并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且有机的联系到一起,考察了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回归课本知识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

学生感受到思品课并非空洞的说教。

4.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又凸出了闭卷的特点。简答题直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沿用了2014年中考试题的一个“变”点,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降低了难度,增加了自主性,也缓解了考生的紧张情绪,从这点上确实体现了开放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参加人数174人,最高分85分,最低分6分;80—85分5人,70-79分31人,60-69分58人,40—59分68人,40分以下12人。平均分59.02分。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重大时政知识积累欠缺。单选题中的大多数取材于社会热点新闻,学生答的相对不好,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还需要培养学生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第26、29、31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

3、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里体现最为明显。

4、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31题,这道填表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5、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涉及到“依法治国、可持续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四、问题反馈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平时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隐患。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如下:

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科整合不到位。基础知识模糊不清或不知道,导致丢分较大。

2、对课本过分依赖,造成时间仓促,显得不够。

学生试题到手草草看题,只抓只字片语,对着一个观点,没完没了阐述详尽,生怕遗漏,甚至有些学生不管是什么问题,只要抓住某个知识点,随意抄段应付现象严重,简答题几乎成了论述题,自然后面的习题时间就不够用了。

3、学生知识过死,缺乏理解。理解不够,语言组织上欠缺,死抄书现象严重,不是灵活地将课本知识有机的整合、筛选。

4.审题不够、缺乏解题的技能技巧。读题不仔细,抓不住关键词、有效信息,不会从整体上把握,也缺乏看分采点的技巧,回归不了课本知识,从而抓不住重点,更突不出难点,且大白话居多,造成答题随意性较大。

5、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材料的分析指导不到位,对于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五、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对教材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观点的落实,充分利用小组,进行复述,互查。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强化理解。学生在复习中,复习课必要的反馈手段要跟上,如课前小测、课后批改、课中讲评等,应该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只有这样,我们老师心中才能有数、才能踏实。教师多引导将课本知识点教学归纳整理,从而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紧密联系实际

要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要启发学生根据教材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要善于及时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将时政教学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

3.要突破教学难点问题,重视中考导向作用

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特别是对《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要求部分,应深入进行研究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掌握教材的特点,真正实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发挥中考积极的导向作用很重要,应该及时地将各学科中考命题改革以及考试质量分析的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中去。

4.学会读题、审题,掌握一些答题的技能技巧。

复习题要精选,教学生审材料,逐字逐句分析、逐层分析、整体分析相结合,找出问题,回归相应的课本知识原理。再看不同类型题答题的格式、规律,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5、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及多角度思考是很多有名的政治教师成功之所在,这也是政治教师必备的素质。在平时,应要求学生多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所学,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7、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处理好两个转变:从“教育者为中

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改革“教法”,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才可能收到“一石三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

8、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以下补救措施: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并通过基础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教师平时应注意答题的训练指导与点评,强化答题思路,答题方法,答案组织的训练。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七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s8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