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作业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7 08: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绪论
一、判断题
1.汉语“法”的古体字含有与西方语系中法字所指称的正义论一样的含义。(×) 2.某些西方学者将自由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两个方面,其中消极自由是指“免于?的自由”(be free from),即指不受他人干预与限制的自由。 (√) 3.任何人都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是属于英国“自然公正”观念的主要内容。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ABD) A.法学是社会科学中相对独立的学科
B.法学是关于法律、权利、正义的知识、技能的学问 C.法学是统治管理之术
D.法学作为系统的学问是法律职业技能得以养成和统一的基础
2.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下列哪个选项代表该学派的观点?( B )
A.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是历史的现象,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 C.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
D.法是在所有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3.法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关系密切,这是因为:(ABDC ) A.法律是社会现象,所以法要研究社会中的法 B.法学与社会学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的论题 C.社会学也需要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
D.法学可以从社会学中吸取一些重要的、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4.根据法律的认识论来划分,可以把法学分为:(BC )
A.民法学 B.理论法学 C.应用法学 D.经济分析法学
5.以下哪些是法律发展的规律?(ABDC) A.法学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B.法学活动和法律思想取决并服务于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 C.法学世界观经历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变革
D.法学总是以本国实践为依托并吸收古今中外法律智慧而发展的
6.法学的产生依赖于以下哪些条件?( BCD) A.商品经济的出现
B.形成一批职业法学者并产生了传授法律知识与研究法律理论的学校和机构 C.立法发展到相当复杂而广泛的社会活动,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或
1
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
D.人类文化的发达程度和法律成为自由研究对象
7.以下哪些观点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法学中的自然法学派学说?( ACD ) A.社会契约论 B.社会连带关系理论 C.天赋人权学说 D.自由、平等、人权
8.以下哪些是法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ABD ) A.社会实证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辩证唯物方法 D.规范分析(实证)方法
9.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包括:(ABCD )
A.规范 B.事实 C.价值 D.法律方法
10.法理学的任务包括:(ABCD )
A.为部门法学提供应用与实践方面的指导
B.帮助分析和论证部门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或疑难案件 C.回应社会制度构建和法治实践
D.为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丰富发展贡献法学思想
11.法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表现为( BD)
A.法学研究对象是对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一般概括和总结 B.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
C.法理学研究的深度对整个法学体系的发展并无太大影响 D.部门法学的研究成果为法理学的研究提供直接的经验素材
12.法理学与政治学的关系表现为( CD)
A.历史上,法理学与政治学的研究内容是相互独立的
B.政治学思考的问题有可能是法理学思考的问题,但法理学思考的问题却与政治学无关
C.法理学与政治学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D.法理学与政治学具有内在统一性
13.下列属于法理学研究中采用社会调查方法的有(ABCD ) A.问卷调查
B.参与制订《合同法》的研讨会
C.对某一居民小区的犯罪发生率进行调查
D.对1997-1998年全国法院审理的海商案件的收集和整理
14.某学者通过对该市主要物业小区的居民走访后认为,该市政府颁布的关于物业管理方面的条例对加强物业管理,协调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发挥了积极的影响。该学者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C) A.社会效益的分析方法 B.比较分析的方法
2
C.社会调查的方法 D.逻辑分析的方法
15.下列对价值分析的方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B)
A.价值分析的方法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一定的法的现象的评价.选择及其价值取向
B.法学研究中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
C.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与遵守和执行制定法是相互矛盾的
D.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损害了法的稳定性,因此是不允许的
三、名词解释 1.法学
1.法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或知识理论体系。
2.法学体系
2.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即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法理学
3. 法理学是研究一般的法律和法律现象之规律和原理的理论学科。是关于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在我国,法理学这一名称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已出现。它是法学的基础部分,也就是说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法的概念
一、判断题
1.一个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必然体现在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
2.我国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亲属法、经济法
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法等九个方面。 (×) 3.广义的法律行为是指由法律规定和调整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
灭的合法行为。 (×) 4.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也是法的标志。 (×) 5.法通过对思想的影响来调整社会关系。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那些是正确的?( BCD)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的、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以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2.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1)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2)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达的。(3)表述法和法律规范内容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观点是:(1)法的要素不能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2)并不是所有的法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3)同一个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以上论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CD) A.学生甲的论点(1)和论点(2)
B.学生甲的论点(3)和学生乙的论点(3) C.学生乙的论点(1) D.学生乙的论点(2)
3.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那些方面?(BD ) A.它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浑然一体 B.它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他不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
D.它不是依靠法院、警察、监狱等机关来保证实施的
4.社会主义法和资本主义法的共同之处是:(ABCD ) A.反映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
B.为巩固和发展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服务 C以权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D.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5.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AC )
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各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B)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7.下列哪些属于体现法的官方性?( ABD )
A.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度或认可的 B.法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施 C.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D.法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
8.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CD )
A国家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 B.法律属于自发形成的规范
C.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约束力 D.只有法是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双面规定来调节社会关系的
9.下列关于法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对权力和责任的规定只存在于阶级统治的社会中 B.义务与责任也具有利益导向的作用 C.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界定的
D.义务是行为人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责任则主要体现为法律的强制
10.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C) A.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的过程 B.法是国家意志这一内容的规范化 C.法是国家权力的载体和支点
D.法的作用是国家意志实现的结果
11.除基本规范外,一个规范体系中的所有规范的效力都是由另一更高规范决定的,或说是由另一更高规范授权或委托创立的。这种观点属于下列( A )项法的定义类型。
A.规则论 B.命令论 C.理性论 D.正义论
5
12.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然而,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任性,其实现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而这种限制又是在法的关系范围内实现的。这种观点属于下列( C)项法的定义类型。 A.规则论 B.命令论 C.理性论 D.正义论
13.法的调整对象为( C )。 A.纯个人行为 B.思想意识
C.人与社会的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
14.在我国古代,“法”所包含的含义有(ABCD )。 A.公平、正义 B.神明裁判 C.刑罚
D.协调、规范人们的行为
15.下列法律文件中,(ABCD )项属于广义的法律。 A.宪法
B.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三、名词解释 1. 法理学
1.法理学是研究一般的法律和法律现象之规律和原理的理论学科。
2. 法
2.法是由国家制订、认可或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在阶级对立社会)或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的 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体系。它以人的行为和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通过规定某 种权力与责任或权利与义务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 治阶级或人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3. 法的特征
3.法的特征是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社会规范相比较而存在的特殊性,是法的现象 的外在表现,它与法的概念和本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简答题
6
1. 简述法的特征
1.(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
(3)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2. 国家认可法律的情形主要有哪几种? 2. 国家认可法律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四种:
(1)赋予社会上既存的某些一般的社会规则,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认可方式; (2)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赋予国际规范以域内
效力;
(3)判例法国家对判例中所蕴含的法理的分析与归纳; (4)赋予权威法学家的学说以法律效力。
3. 法的社会规范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法的社会规范性特性表现在,一是规范性,二是普遍性。这一特点又表现为 (1)法所适用的对象是社会中的一般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特殊的个人; (2)法在生效期间可以被反复适用,而不是仅仅适用一次;
(3)从法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两个属性中还可以派生出法的其他一些属性:如
效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等。
4. 法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4. (1)法是一种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2)法的强制具有潜在性的特征; (3)法的强制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五、论述题
试论述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法的现象受到社会经济关系制约。 第二,法的现象相对独立于社会经济关系。
a) 法的现象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人的理性使它相对独立于经济关系。 b) 经济关系不是法的现象的唯一决定因素。
c) 法学家与法律家共同体也影响着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
d) 作为制度或规则层面的法律,与特定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第三,法的现象具有形式性与自治性。
第四,法的现象反映人们认识规律、表达意志到创制规则的过程。
7
第二章 法律要素
一、判断题
1.根据法律规则调整行为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
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 2. 在我国,法的适用包括了司法适用、行政执法适用、调解与仲裁适用等多种形式。 (√) 3.“恶法亦法”论与“恶法非法”论的对立反映了法律的道德之间的相
通性。 (×) 4.一般地说,群体与社会为个人自由所提供的条件越佳,个人自由的实现便越充分。 (√) 5.法律是一种特殊手段,它既是对自由的一种限制,又是保障自由实现的重要手段。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要素是指:(B)
A.法律条文、法律规范和法律概念 B.法律概念、法律贵发和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法律条文和法律文本 D.法律政策、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
2.依据法律规范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 A) A.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C.确定规范和不确定规范
D.法律规范、习俗规范、道德规范
3.任何法律规范都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是指:( ABD ) A.假定 B.处理 C.名称 D.制裁
4.下列关于法律规范分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 A.《律师法》第1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范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 C. 《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D.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8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
5.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律规范?( ABD)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6.《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哪些理解不正确?( ABC )
A.这一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
B.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 C.这一条的内容所反映的是正义的价值
D.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适用这一条文
7.法律原则在司法裁判中的主要职能是:( ABC ) A.指导功能 B.评价功能 C.裁判功能 D.发现功能
8.法律原则直接适用于司法裁判是需具备的条件包括:( BCD ) A.非经当事人认可,不得直接适用
B.除非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迳行使用 C.若无变更理由,并经论证不得使用法律原则 D.穷尽规则方能适用法律原则
9.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10.法律概念有许多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ABCD) A.承认、共识及储藏价值 B.减轻思维工作负担
C.确定权利义务的界限,说明、理解法律问题 D.构建、维护法的体系,保证法律意义的安全性
11.一个国家的整体法律制度或法律体系围绕着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原则予以构建。这是法律原则的( C )特征。 A.概括性 B.稳定性 C.指导性 D.权威性
9
12.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分割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下列( A)规范。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 D.禁止性规范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该条款的内容属于下列( D )项规范
A.授权性规范 B.非确定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14.当《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规定发生冲突时适用《合同法》的规定,这属于法的效力层次遵循的( A )项基本原则 A.等级顺序原则 B.特别法优先原则 C.新法优先原则 D.国际法优先原则
15. 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我国法的适用原则(ABD )
A.法官张某为了办好案件,与原、被告双方的代理人分别有多次私下接触 B.在处理某合同纠纷时,韩法官接到市委书记的批条,指示不能判外地企业胜 诉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宗族族长决定强奸案的被害人赵某及其家人不得向公安局报案,并由强奸犯 私下向赵某赔偿1万元
三、名词解释 1. 权利规则
1. 权利规则又称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2. 法律概念
2. 法律概念是指人们从各种事实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赋予其法律意义后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3. 法律原则
3. 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本源的原理或准则。法律原则可以说是法律的精神和价值。
10
四、简答题
1.法律规范有哪些局限性?
(1)法律规范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会存在遗漏。 (2)法律规范有僵化的潜在势力。 (3)语言的拙劣性。
(4)法律规范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5)法律规范是抽象的、一般的,适用时总要经过法律推理,而这种推理过
程及其复杂,因而也暴露了法律规范的弱点。
2.法律原则有哪些特征?
(1)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本源性依据。 (2)法律原则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3)法律原则不设定具体的、确定的事实状态。
(4)法律原则对法律适用乃至实施具有理念上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5)法律原则有时也能作为直接的行为规范或作为法律适用的具体依据起作
用。
(6)法律原则也有局限性。
3.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 在法律创制中的功能与作用:
(1)法律原则是构建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制定各级法律、法规的依据。 (2)法律原则保证了法律系统的有要统一,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
(3)法律原则在法治秩序的建设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法律实施中的功能与作用:
(1)指导法律的执行,主要表现在对法律解释和推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2)弥补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3)对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限制。
11
第三章 法律的分类
一、判断题
1.大陆法系又称之为民法法系、罗马法系和判例法系。 (× ) 2.公法的本质是权利法。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CD ) 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
B.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C.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渊源 D.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2.下列关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在法律效力上,实体法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B.在法律效力上,程序法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C.在两者的效力地位上,程序法优先 D.在两者的效力地位上,实体法优先
3.下列关于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C) A.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
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
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诉讼法、民商法属于私法 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这段话是列宁讲的
4.以下关于法系的判断,哪些是不正确的?( C) A.大陆法系重视规则 B.英美法系重视程序 C.伊斯兰法系重视道德 D.中华法系重视强制
5.以下哪些是成文法的优点?( ABC ) A.明确
B.意义固定 C.不易改变
D.较易适应社会发展
6.作为学科的国际法,一般认为包括哪三部分内容?( ACD) A.国际私法 B.战争法
12
C.国际公法 D.国际经济法
7.“程序法”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A) A.边沁
B.乌尔比安 C.凯尔森 D.艾利希
8.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类型有哪些?( ABCD) A.同一法律中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B.同一立法主体制定的法律的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C.下位阶法与上位阶法中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D.下位法变通上位法时的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9.宪法是个多义词,大体上是指:(ABCD ) A.成文宪法,即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文件 B.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首要部门法 C.宪法法或称宪法性文件 D.作为宪法学科的宪法
10.根据规范的属性,可以把法律分为哪些?( ABCD) A.专业性法 B.政治性法 C.宗教性法 D.道德性法
11.制定法包括(ABC )等形式。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规章
12.(AB D)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成文宪法制。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3.法律的民法法系,又称为( ABC ),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网络。
A.罗马-日耳曼法系 B.大陆法系 C.法典法系
13
D.普通法法系
14.普通法法系,又称为( BCD )。 A.民法法系 B.英国法系 C.英美法系 D.判例法系
15.普通法法系法的基本分类方法是( D )。 A.国内法与国际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 C.一般法与特别法 D.普通法与衡平法
三、名词解释 1.成文法
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形式出现的法律,因此又称制定法。
2.社会法
社会法是现代在公法和私法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新的法律类型而作的新的法律种类。它是指既调整国家与个人又调整个人之间的、兼具公法和私法两种调整方法的法律部门的总称,主要包括经济法、环境资源保护法、社会保障法。 3.法系 法系,也可称为法的谱系,是指由于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而形成的具有某种共性的法律的网络。许多国家的法律,由于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法律技术、法律术语、法律结构、法律观念、法律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它们就可以构成一个法系。
4.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是指各种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而制定的、属于法的各种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应当有统一的规格和标准,从而使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成为规严整、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四、简答题
1. 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之间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之间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1)调整对象不同。分别是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市场主体与社会。 (2)作用方式不同。分别是国家强行干预、私法自治、宏观调节。
(3)法的本位不同。分别是国家利益本位、个人利益本位、社会利益本位。 (4)价值目标不同。分别是公平与秩序、自由与效益、公平与秩序和自由与
效益的统一。
14
五、论述题
试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意义及其形式。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对一国的各种规范性法文件进行整理并使之形成系统的活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国家法制的统一,建立一个和谐一致的法律体系。第二,有利于法律的实施。第三,有利于国家的立法活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法律汇编,一是法律编纂。
(一)法律汇编 法律汇编,也称法规汇编,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系统编排的活动。法律汇编具有系统化的特点,但是它并不改变原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并不制定新的法律,因而不是一种立法活动。另外,国家也没有法律对这一活动进行规范。除国家立法机关进行法律汇编的活动之外,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教学和研究部门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法律汇编的活动。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逐步走向深入,法律汇编越来越活跃。比较系统的法律汇编的出版,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有关法规汇编》,国务院法制局按业务性质分类分卷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规汇编》以及其他组织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等。
(二)法律编纂 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国家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现行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加工从而使之成为统一的、系统化的法律或法典的活动。
法律编纂既要整理现有的法律法规,消除其中相互矛盾和重叠过时的内容,还需要补充新的规范,因此它是一项国家的立法活动,必须由法定的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法典编纂曾经在19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蔚然成风,也对发展中国家有深远的影响,但在二战之后,法典编纂则不如过去那样盛行,各国立法多采取单行法的形式。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典编纂在我国历来受到重视,今天我国已有宪法典、刑法典、诉讼法典等多部法典,但我国的民法典尽管人们盼望多年,但它却历经风雨,“千呼万唤不出来”,至今尚在酝酿之中。
15
第四章 法律体系
一、判断题
1.法律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引导、规范着人们的自由行为,使它们限制在别人的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并受到法律的保障。 (√) 2.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秩序的建立,秩序的形成取决于自由被规范的
程度。 (√) 3.自由和秩序是权利和义务的本质,又是权利和义务的价值取向,而权利和义务则是自由和秩序实现的手段。 (√) 4.人类社会生存的两大目标是稳定和发展。 (√ ) 5.西方最早从法律意义明确提出并研究了自由概念的是柏拉图。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ABC) A.国际法 B.普通法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2.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哪些?(BD)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 C.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商法
D.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
3.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依照这一理论,下列哪些法不属于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内容?( BCD) A.国内法 B.国际法
C.已失效的国内法 D.已失效的国际法
4.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B ) A.法律体系 B.法律部门 C.法律规范 D.法律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法》所归属的法律部门是:( A ) A.宪法 B.法律
16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
6.下列法律中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的是:( ABCD) A.劳动法
B.矿山安全法 C.残疾人保障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7.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的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些说法未能准确的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D )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8.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民法法律部门的法律文件是:(ABD ) A.民法通则 B.合同法 C.著作权法 D.收养法
9.以下诸项中,属于商法部门的是:(ABCD ) A.公司法 B.票据法 C.担保法 D.破产法
10.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有:( BCD) A.公司法
B.期货交易法 C.预算法 D.审计法
11.作为部门法之一的宪法包括(ABCD). A.宪法典及其修正案 B.国家机关组织法 C.选举法和代表法 D.立法法和授权法
12.作为部门法之一的商法包括( ABC ) A.海商法
17
B.公司法 C.票据法 D.知识产权法
13.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民法法律部门的是(AB D ) A.《民法通则》 B.《合同法》 C.《劳动法》 D.《著作权法》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 D ) A.国际法 B.普通法 C.行政法规 D.行政法
15.划分刑法部门所运用的标准主要是( B ) A.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B.法律调整机制
C.法律权利的确定性程度 D.法律主体的地位和性质
三、名词解释 1. 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是指以古罗马法为基础, 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以及在其法 律传统的影响下而仿照它们而制定的各国法律体系的总称。
2. 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3. 公法
公法主要是指关于国家或国家与个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包括行政法、组织法、财政法、刑法等。
4. 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即部门法体系。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 (一)客观原则。
18
(二)目的原则。 (三)平衡原则。 (四)发展原则。 (五)主次原则。
2.如何区别民法、商法与经济法三个法律部门?
民法法律部门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法律部门是指调整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法律部门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同商法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调整一切平等主体的相关关系,商法调整的是商事关系或商事行为。由于我国实行民商合一,民法的有关概念、原则也适用于商法,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会逐步得到承认并达成共识。
经济法与民法的重要区别在于二者的调整手段和方法不同。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由民法调整,非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关系(或称经济领域中的纵向关系)由经济法调整。
19
第五章 法律权利与义务
一、判断题
1.法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 ( × ) 2.法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规定是多向的。 (× ) 3.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实施的维一保证力量。 (×)
4.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法具有了社会性,阶级性不存在了。 (×) 5.任何法都有意志与规律的两重性。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些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联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2.下列何种表述符合权利与义务的一般关系?( AB ) A.二者相互依存
B.二者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别
C.在任何历史时期,权利总是第一性的,义务总是第二性的 D.权利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3.最早提出“权利资格说”,认为权利就是去做、去要、去享有、去占据、去完成的一种资格的法学家是:( D ) A.哈特
B.格劳秀斯 C.耶林 D.格林
4.法律权利的内容是下列哪些权利要素的统一?(A CD) A.自由权 B.生存权 C.请求权 D.胜诉权
5.权利行使中的“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和权力行使中的“法无规定即无权力”原则,集中表现了权利和权力在哪个方面的差别?( D) A.表现形式的不同 B.运行方式的不同 C.法律要求的不同
20
D.推定规则的不同
6.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表现为?( A)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D.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7.在下列法律权利中,哪些是“对人权利”或曰“相对权利”?( CD ) A.肖像权 B.物权 C.配偶权 D.债权
8.《上海老年报》于1998年6月19日在刊登了标题为《一场劫老父的闹剧》的文章,副标题是“为了霸占赡养费和财产,竟然不顾社会公德和法纪”。文中多次点名了张三的名。在张三提出异议后,报社仍于7月10日刊发了《伸张正义,谴责闹剧》的评论文章,再次点名批评张三,张三以上海老年报社侵害其名誉权为由,诉诸法院。请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C ) A.若张三霸占赡养费和财产的企图和行为属实,那么他无权起诉报社
B.按照第一性权利和第二性权利的分类,案件中的名誉权是第一性权利,而非第二性权利
C.按对世权利和对人权利的分类,案件中的名誉权是对世权利,而非对人权利
D.报社点名批评张三,因此必然要求承担侵犯张三名誉权的法律责任
9.下列关于权利性质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BCD )
A.浙江某县嫁女,女方家长事先可以要求男方提供一定的彩礼,这种要求属于习俗性权利
B.张三作为一名游泳健将,看到有人落水见死不救,因此违反了法律义务 C.在广大农村,某家若遇到婚丧嫁娶等大事,亲戚朋友都有送礼的义务,这种义务属于道德义务
D.对于那些长期瘫痪在床、无法行动的病人来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权只是一种应然权利而非实然权利
10.对权力和义务在价值上的主次关系,正确的认识有:( ABD ) A.古代法律是以义务为本位,现代法律是或应当是权利本位 B.权利本位的法律中,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
C.义务本位的法律中,法律设定义务的目的在于保障权利的实现 D.在权利本位的法律中,可以进行权力推定
11.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去理解权利(ABCD ) A.可能说 B.规范说
21
C.权力说 D.利益说
12. 根据权利的实现状况,我们可以把权利义务分为(AB ) A.应有权利义务 B.现实的权利义务 D.法律权利和义务 D.道德权利和义务
13.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法有( AB )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障法》 C.《国籍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14. 权力的特征有(ABC ) A.支配性 B.不平等性 C. 强制性 D.形式性
15. 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区别有( ABCD) A.行使主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D.运行方式不同 D.法律要求不同
三、名词解释 1.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亦称法律人格,指的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它是有关主体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2.权利
权利为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3.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各种客观情况的总称。
四、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是现代法律调整的核心? (1)法律的调整重心经历了从传统的权力与个人义务之间服从关系到权利与
权力之间制约关系的重大转变。
22
(2)如何制约权力、保护权利始终是法治社会中法律重要的任务所在。 (3)如何正确平衡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也是现代法律最大的难题所在。
2. 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权利和义务二者是互相关联的,即对立统一的。 (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是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互相包含。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双重机制来指引人们的行为,调处社会关系的,并且是在权利和义务的互动中运行的。权利和义务各有其独特的而总体上又是互相补充的功能。
(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古代法律是以义务为本位,现代法律是或应当是以权利本位;在权利本位的法律模式中存在着阶级本质、社会意义的差别。
五、论述题
试论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的由我国现行的各个法律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宪法法律部门为核心和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以下一些主要的法律部门。
(1)宪法法律部门。作为部门法的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主导性的法律部门,是其他部门法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最高依据。 (2)行政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是规范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与救济法等。
(3)民法法律部门。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财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密切联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4)商法法律部门。是指调整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经济法法律部门。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律部门。劳动法是指调整关于劳动关系以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是调整有关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是对于年老、患病、残疾、待业等丧失劳动能力者的物质帮助的各种措施,
(7)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法律部门。是关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主要是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法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
23
(8)军事法法律部门。军事法是有关国防建设和军事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刑法法律部门。刑法是规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法律部门。
(10)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诉讼法是调整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司法机关与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诉讼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制度、程序、方法,检察或监督诉讼活动特别是侦查、审判活动是否合法以及执行程序等。
24
第六章 法律行为
一、判断题
1.依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 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由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与法律概念所组成。 (×) 3.社会保障法在性质上属于社会法类型。 (√) 4.在我国现有法律解释体制下,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仅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公安部对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所作出的解释。 (× ) 5.中国刑法对溯及力问题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行为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与社会发生关系,或者行为作用于他人,或者引起他人的行为,这说明法律行为具有( A ) A.社会性 B.法律性 C.可控性 D.价值性
2.以下属于构成法律行为的内在要素的有( ABC) A.行为动机 B.行为目的
C.行为主体的认知能力 D.行为手段
3.莫伟和英丽经历了多年恋爱后,某日他们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结婚,民政部门依法予以登记并颁发结婚证书。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BD ) A.该结婚证书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B.结婚证书具有法定效力
C.他们的婚姻关系是法律事件引起的
D.他们申请登记的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4.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 AD ) A.未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正在服刑的刑事罪犯
D.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5.某公司的法人代表遵照该公司股东形成的共同决议、以公司名义并代表公司的行为,从性质上看属于( BC ) A.法人代表的个人行为 B.该公司的集体行为
25
C.自主行为 D.代理行为
6.甲赠送给乙一幢房屋,这种赠与行为是( AC ) A.单方行为 B.双方行为 C.要式行为 D.非要式行为
7.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行为的有( A ) A.收养孤儿 B.宣告破产 C.股东会决议 D.立法
8.下列选项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有( C ) A.缔约 B.离婚 C.遗赠 D.担保
9.我国检察机关的公诉行为属于( C) A.多方行为 B.个人行为 C.公法行为 D.从行为
10.判断某个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性质的标准是( ABC ) A.行为主体的法律资格 B.行为的时效
C.行为是否依照法律程序 D.行为后果
11.下列诸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AD ) A.结婚 B.谈恋爱 C.交朋友 D.打群架
12.下列诸项中属于表意行为的是( CD ) A.遗失物的拾得 B.埋藏物的发现 C.合同的订立 D.财产的订立
26
13.下列诸项中能够确认法律行为效力的是( ABCD) A.法院
B.公证机关 C.结婚登记机关
D.经当事人同意的仲裁委员会
14.针对不特定对象而作出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行为是( C ) A.自主行为 B.代理行为 C.抽象行为 D.具体行为
15.下列诸项中在法律行为结构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BCD) A.认知能力 B.行动 C.手段 D.结果
三、名词解释 1.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主体违反法律规定,造成社会危害,产生法 律责任的有过错的行为。
2.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或从法律中演绎出来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能发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3.代理
代理是一种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主体(代理人)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指定,以及其他主体的委托,在被指定或被委托的权限范围内,以他人(被代理人)名义从事法律行为,并由他人(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
4.积极行为
积极行为,又称“作为”,是行为主体积极、主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表现为做出一定的动作。
5.要式行为
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或者遵循特定程序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通常,对于涉及重大利益与需要慎重决定的行为,法律会规定必须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做出。
四、简答题
27
1.试比较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异同。
(1)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的行为。事实行为是与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中是否存在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具备这种意图,该行为构成民事法律行为;反之,则构成事实行为。民法上区别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区别其行为的生效要件。 (3)无论民法上的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都能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因此,它们都属于法理学意义上的法律行为。
五、论述题
构成法律行为的内在要素是什么?
法律行为的内在要素主要包括行为主体的行为意志和认知能力。 (1)行为意志
行为意志是指人们基于需要、在动机的支配下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实施行为的心理状态。行为意志包括三个层次:需要、动机和目的。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促使动机形成、激励行为产生的最基本力量。目的作为行为意志的一个层次,是指行为者预想达到并力求实现的某种目标和结果。对于行为主体来说,他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出于一定的目的。在法律行为的结构中,目的构成行为的灵魂。目的给予行为以规定性,并指引着行为的方向和路线。目的与动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联系主要表现为:目的和动机都是人们进行活动的精神力量,是行为过程中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它们的区别在于:首先,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目的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动机侧重于行为的起因,其次,二者的形成不同。目的的形成肯定是自觉的,而动机的形成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自发的,
(2)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行为主体对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和法律意义的认识。在行为过程中,认知的作用主要在于对行为进行判断和选择。具备认知能力的行为主体在判断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以决定如何做出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的有无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为的法律意义,特别是法律责任的承担。)如果一个人缺乏认识和判断行为后果和行为意义的能力,那么他的行为就不可能构成法律行为,就不会产生法律效果。法律上,正是根据认知能力的有无和强弱,将作为行为主体的自然人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人。具有不同行为能力的人,其法律行为的效果大相径庭,法律责任的承担亦有区别。
28
第七章 法律责任
一、判断题
1.法一般来说是以国家名义制定,但特殊情况下也以统治阶级制定。 (×) 2.法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 (×) 3.法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多向的。 ( ×) 4.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实施的惟一保证力量。 ( ×) 5.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制职能的法具的了社会性,阶级性不存在了。(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些可以成立?(BD )
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C.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 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 AD)
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不给收据
B.江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挤伤 D.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3.下列何种依据可以成为公法上的免责事由?( ABCD) A.当事人不起诉 B.行为能力受到限制 C.超过时效 D.自首或立功
4.陆某在一百货商场购买“幸福”牌电饭煲一台,遗忘在商场门口,被王某拾得。王某拿到家中使用时,因电饭煲漏电发生爆炸,致其面部灼伤。王某向商场索赔,商场以王某不当得利为由不予赔偿。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能够成立?( A )
A.王某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应以与致损事件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根据 B.不法取得他人之物着应承担该物所致的损害
C.由王某对自己无合法根据占有物品的行为承担损害后果,符合公平原则 D.按照风险责任原则,陆某作为缺陷商品的购买者应为王某的损害承担责任
29
5.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的哪一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D)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6个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40里外的乡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10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6.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下列选项哪些是该原则的要求?(ABCD ) A.法律责任应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B.不允许任何的法的类推适用
C.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D.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者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7.承担或追究法律责任的形式,具体包括:(ABC ) A.惩罚 B.补偿
C.效力否认 D.资格丧失
8.中国古代封建法制中“株连九族”的处罚规定,直接违反了现代法上的哪一条规则原则?( C) A.有责必究原则 B.责任相称原则 C.责任自负原则 D.责任法定原则
9.法律责任分类中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诉讼责任和违宪责任的划分依据是:( D )
A.责任承担的内容 B.责任的承担程度 C.责任的实现形式
D.所违反的法律规范的性质
10.除了责任主体外,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通常还包括:(ABCD ) A.损害事实 B.过错
C.违法行为 D.因果关系
11.法律责任的功能不包括:( D ) A.制裁
30
第十一章 法律渊源
一、判断题
1. 判例法是我国的非正式法源之一。 ( ×) 2. 法的编纂是在法的清理上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 (×)
3. 我国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亲属法、经 济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法等九个方面。 (×) 4. 中国刑法对溯及力问题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
5. 法律汇编是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进行排列汇编成册的
一项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法律创制活动。 (√) 6. 如果以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来表达自己作为划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标准,那么制定法属于成文法,判例法属于不成文法。 (× ) 7. 法典编纂与法律汇编都是一种立法活动,区别在于前者属于一级立法,而 后者属于次级立法。 (×)
8. 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因此,各级人民法院有权拒绝适用。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些是不正确的?(BCD )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的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已过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2.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 ACD ) A.传统习俗 B.国际惯例
C.少数民族习惯 D.行业习惯
3.在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中,不具有立法性质的方法有:( B ) A.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编纂 D.法典编纂
4.在法律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C) A.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 B.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46
C.以属地主义为原则,与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 D.以熟人主义为员怎,与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
5.下列选项,哪些是法典编纂的特点?(BCD ) A.不改变法的内容 B.可以改变法的内容 C.是国家立法活动 D.不是国家立法活动
6.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BC)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理性、原则、习惯等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做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查案件时的裁判依据
7.在当代中国,狭义的法律包括:( BC ) A.法律整体
B.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C.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行政法规
8.法律的空间效力通常使用于该国主权管辖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这些领域包括:( A BCD)
A.领土、领水及其底土 B.领空
C.本国驻外使馆
D.本国在外的船舶及飞机
9.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 C )是否使用。如果适用,就是由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情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10.下列( ABD)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A.宪法、法律
B.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D.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47
11.下列关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A.在法律效力上,实体法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B.在法律效力上,程序法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C.在两者的效力地位上,程序法优先 D.在两者的效力地位上,实体法优先
12.民法法系国家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的形式是( B ) A.判例形式 B.法典形式 C.特别法形式 D.不成文法形式
13.下列属于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的是( ACD ) A.法律学说 B.国际法 C.习惯
D.正义观念
14.下列关于地方性规章的正确说法是(BCD ) A.由特定地方政府制定 B.是地方司法依据之一 C.效力低于宪法
D.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
15.企业的营业执照属于(A ) A.具体的法的效力 B.一般的法的效力
C.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D.较低的法律效力
三、名词解释 1.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是指具有不同来源、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是指立法主体应以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和修改各种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使一国属于法律渊源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效力等级分明、结构严谨、协调统一的整体。
3.法的溯及力
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否加以适用的效力。 四、简答题
1.简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48
、简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五、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原始习惯与法有何不同?
(1) 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2) 二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3) 二者调整的内容不同 (4) 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5) 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6) 二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49
第十二章 法律解释
一、判断题
1.按照我们国家法律《立法法》的规定,有法律解释权的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 ) 2.在我国现有法律解释体制下,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仅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公安部对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所作出的解释。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不同的法律解释其效力也不相同。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的权限范围?(AC )
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B.法律规定业已修正需要重新定义其相关内容的
C.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D.法律之间发生冲突,需要裁决其效力优先性的
2.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折花。”此规定从法律解释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C ) A.扩大解释 B.文法解释 C.目的解释 D.历史解释
3.我国宪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应作那种解释?( A) A.扩充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逻辑解释
4.按照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哪些不属于有权法律解释?( ABD) 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5.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解释:《刑法》第410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那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C )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50
正在阅读:
法理学作业及答案12-07
广东省江门市高三文综(物理部分)模拟考试试题粤教版05-05
(记叙文阅读题)《“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阅读答案及解析.docx04-28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书10-19
会计综合实训10-31
西方经济学07-11
东财17春秋学期《企业组网技术》在线作业一(随机)10-18
2013年度考核附表-事业05-21
社区窗口服务项目明细11-16
团体外出旅游安全注意事项02-2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法理学
- 作业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