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更新时间:2024-01-17 03: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货币的形式、本质与货币制度的构成与类型,了解货币的起源。

【考核知识点】货币形式、货币本质、货币制度的类型。 【考核要求】

识记:(1)货币本质;(2)货币职能;(3)货币制度类型。 理解:货币起源说 应用:人民币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信用的概念,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以及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掌握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以及各种信用形式的作用,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考核知识点】现代信用的作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信用活动的基础。 【考核要求】

识记:(1)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2)现代信用的概念 理解: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应用: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以及各种信用形式的作用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利率的来源、利率的种类和马克思利率决定,了解各种利率的内涵和利率的作用,理解西方经济学说的利率决定理论。 【考核知识点】利息实质、利率的来源、利率种类、马克思的利率决定。 【考核要求】

识记:(1)利率种类;(2)马克思利率决定论。 理解:西方经济学说的利率决定理论 应用:利率计算方法

第四章

金融市场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金融工具的类型与价格以及各种金融工具之间的比较、货币市场的类型与资本市场的结构、基本衍生工具种类,了解初次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解释证券市场行市和金融市场国际化趋势。

【考核知识点】金融工具的类型与价格、货币市场类型、资本市场结构、基本衍生工具种类。 【考核要求】

识记:(1)金融工具的类型与价格;(2)货币市场的类型与资本市场结构;(3)基本衍生工具种类。

理解: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

应用:(1)证券市场行市;(2)金融市场国际化趋势。

第五章 金融组织体系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当代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和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了解西方国际金融组织体系,认识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点】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西方国际金融组织体系。 【考核要求】

识记:当代金融组织体系构成。 理解:西方国际金融组织体系。 应用: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与问题 ,掌握不良债权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了解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存款货币银行所具有的职能,能解释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存在的问题以及银行信用货币创造。

【考核知识点】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商业银行职能、商业银行地位、存款保险制度。 【考核要求】

识记:(1)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2)存款保险制度;(3)存款货币银行的职能。 理解:存款货币银行信用货币创造

应用:(1)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存在的问题;(2)存款货币银行的监督与管理。

第七章 中央银行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了解中央银行产生发展的过程与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认识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考核要求】

识记: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 理解:中央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 应用: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供给的口径与计量、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了解各类货币需求理论模型及其异同点,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货币供给究竟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的口径与计量、货币均衡。

【考核要求】

识记:(1)货币需求含义;(2)货币供给;(3)货币均衡。 理解: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应用:货币供给究竟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了解通货膨胀分类与度量,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滞胀与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两种经济现象。

【考核知识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 【考核要求】

识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应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十章 货币政策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效应,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中介指标的选择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认识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考核知识点】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考核要求】

识记:(1)货币政策工具;(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理解:货币政策目标。 应用: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外汇与汇率的含义、国际收支及其平衡表的构成、汇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了解国际储备与金融国际化。

【考核知识点】汇率含义、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影响因素、汇率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与失衡、国际储备。 【考核要求】

识记:(1)汇率决定理论;(2)汇率的影响因素(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理解:国际储备。 应用:金融国际化。

第十二章 几个金融理论问题

【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重点掌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的危害与治理、货币中性论,了解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问题,金融自由化的内容与教训,金融脆弱性的成因。

【考核知识点】金融自由化、货币中性、金融危机的危害与治理、金融压抑. 【考核要求】

识记:(1)金融自由化;(2)货币中性。 理解:金融压抑。

应用:金融危机的危害与治理。 单选题:

1、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中央银行“三大法宝”之一的是( ) A、信用配额 B、再贴现利率 C、道义劝告 D、窗口指导 2、中央银行出售外汇会引起基础货币(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3、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下,两国货币兑换比例的决定基础是( )

A、铸币平价 B、购买力之比 C、金平价 D、单位货币代表的GDP

4、某企业于5月20号持一张当年8月20号到期的100万面额的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率为10.2%,则贴现额即票据价格是( )元。

A、974500 B、986500 C、1014500 D、967500 5、下列(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6、(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7、、专门向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参与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开发协会 8、构成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是(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专业银行 D、非银行金融机构

9、某企业获得银行一笔期限3年、年利率为5%的1000万元贷款,每年计息一次,若按复利计息,该笔贷款到期的本利和为( )。

A、1050万元 B、1102.5万元 C、1157.63万元 D、1150.63万元 10、虚金本位制也叫( ):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生金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BBBAD CDBCD 简答题: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哪些?如何理解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终级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它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基本上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 四个最终目标 A.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是指物价基本稳定,但并不是物价没变动。 物价是否稳定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各国对物价的承受能力不同,因而对物价稳定没有统一标准。对物价稳定的基本判断是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与其他经济目标相协调。 B.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衡量该国各种资源是否达到充分利用,是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标志,它是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充分就业通常用失业率来表示。充分就业的目标并不是失业率为零,美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在5%以内,就算充分就业。 失业率所统计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有两个条件:一是符合就业条件;二是愿意找工作,而找不到工作。 C.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的商品与劳务产出的增长及与其相结合的供给能力的增长。 各国一般把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作为目标。

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目标的缺陷是:统计的数字可能有水分;经济增长的背后可能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D.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往来活动的收支平衡,或略有逆差、顺差。

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志是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黄金外汇储备不发生增减变化。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单一的目标,应该有先后主次之分。 2、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分为自有资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其他负债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向同业、向中央银行、向社会公众借款和在办理结算中占用的客户资金。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分为现金资产、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 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本,代替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包括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同业往来、代客买卖业务、信托业务和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咨询和信息服务业务。

计算题

假定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且银行体系只有活期存款而没有定期存款。如:中央银行现金发行200亿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800亿元,商业银行库存现金100亿元,活期存款余额5000亿元。试计算:基础货币、原始存款、货币乘数、现金漏损率及超额准备金比率。

解:基础货币=现金发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1000亿元 2分 原始货币=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900亿元 2分

k1?M15000?100?Mb1000=5.1 2分

c=100/5000=2% 2分

商业银行准备金?法定准备金900?500?100%??100%?8%活期存款余额5000 1?ck1??5.1??0.1?0.02?e??1.02?e?0.08r?c?e或: 2分 e?

论述题

如何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必要量理论。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的流通速度

P?QM=

V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与商品价格和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假设条件:完全金属货币制度下:

A:商品带着价格进入流通

B: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币来实现

C: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货币滞留继续执行。 3、评价:理论贡献与缺陷 4、发展 单选题:

1 、 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 1 : 13 ,而市场比价位 1 : 15 ,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A. 银币 B. 金币 C. 金币银币同时 D. 都不是 2 、 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 )。

A. 调剂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 B. 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条件 C. 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D. 有利于企业重组

3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 ) 。

A. 预防动机 B. 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 C. 交易动机 D. 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 4 、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 , 将( )。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 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D. 增加贷款发放

5 、 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 ( )是一致的。

A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6、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商业信用的特点有( )。

A. 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 B. 商业信用融资期限一般较短

C. 商业信用周期较长,在银行信用出现后,企业就较少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D. 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无局限性

7、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 B.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C.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 D.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上涨 8 、 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 )。

A. 盈利 B. 投放基础货币 C. 回笼基础货币 D. 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9、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10 、构成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

A、自有资本 B、存款负债C、向央行借款 D、发行金融债券 DADAD BCACB 论述题(共1题,共16分)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1、通货膨胀一般表现为物价总体水平的上升,它以货币的超量供应为前提条件,而货币的超量供应是经济运行存在问题的综合反映。 1分

2、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一般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共8分 A.财政赤字 2分

解决财政赤字的方法一是向中央银行贷款;二是发行公债。

如果向中央银行贷款,就会造成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市场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发行公债,如果向中央银行推销,或以公债为抵押向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向政府发放贷款,通过财政支出,转变为商业银行存款,再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数倍扩大货币供应量。而财政支出多为非生产性的,不会增加产品和商品流通数量。

因而为解决财政赤字增发的货币,必然导致货币供给量过多,导致通货膨胀。 B.信用膨胀 2分

商业信用是以商业票据为工具的,商业票据经过背书可以流通转让,代替货币起交换媒介作用,相当于增加了货币供给量,减少了货币需求量。

商业信用和一部分消费信用是由企业提供的,但企业之所以能提供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是因为得到了银行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向工商业提供的贷款必然要转为存款,而且转换的存款数量数倍扩张,这就直接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商业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的膨胀,一方面减少了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因此 信用膨胀即信贷规模的扩大,如果超过了流通、生产的需要,必然出现通货膨胀。

C.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与经济结构不合理 2分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积累基金规模过大,建设规模超过了工农业生产所能承担的能力,或消费基金规模过大,超过了消费资料的供应能力,商品供不应求。这就是由建设投资而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生产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由工资、奖金等渠道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消费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使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出现通货膨胀。

一国重工业发展速度过快,超过了轻工业和农业所能承担的能力,使重、农、轻比例失调,引起市场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韩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通货膨胀。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数度出现的通货膨胀,都源于经济过热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D.外债规模过大 2分

大量举借外债的国家,背负着沉重的还本付息包袱,有可能导致财政赤字,有可能因此导致通货膨胀。如墨西哥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量借外债,导致通货膨胀。

3.措施: 7分

A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2分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相应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抬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缩小信贷规模。

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降低货币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贷,减少货币流通量。

B.实施供应政策 2分

对于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在压缩社会总需求的同时,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法来增加供应。如 实行减税政策,提高机器设备的折旧率,以促进生产、促进投资,增加供应。

C.紧缩性财政政策 2分

减少财政开支,提高税率、增加税种等。 D.进行货币制度改革 1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信用货币币值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 )

A、是否有政府信用的支撑; B、是否有银行信用的支撑; C、是否广为人们所接受; D、是否有适当的货币供给量。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货币借贷的规模最终取决于( )。

A、银行信用规模 B、国家信用规模 C、可供借贷的资源 D、货币流通规模 4、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增加收益 B、减少风险 C、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D、减弱流动性 5、以下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 )。

A、结算业务 B、信托业务 C、承诺业务 D、代理业务 6、分散多元的货币发行( )。

A、有利于货币供求适度 B、有利于值稳定C、易使货币发行失控 D、易使货币汰劣存良 7、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8、决定货币供给量大小的是( )。 A、中央银行 B、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和社会公众 D、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

9、在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高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时,货币政策通常( )。

A、很有效 B、较为有效 C、无效 D、可能有效

10、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 B、工资推动 C、利益推动 D、混合推动 1 D 2 C 3 C 4 C 5 C 6 C 7 B 8 D 9 B 10 B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异同。

1.什么叫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如赊销赊购商品、预付贷款、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经销、代销等形式,主要表现是商品赊销赊购或预付货款。

2.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即主体是企业或厂商)。 (2)商业信用所贷放出去的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企业资本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有比较严格的方向性限制。 (3)商业信用的信用能力有局限性。 (4)商业信用的管理和调节有局限性。、

由于上述局限性,决定了商业信用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种信用形式——银行信用产生了。

B、银行信用 1.什么叫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进行的借贷活动。主要表现形式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以及开出汇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货币等。

2.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比商业信用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更加完善。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特点如下:

(1)银行信用发生在银行与企业、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之间。(与商业信用相比信用的主体不同)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这一特点可以克服商业信用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可以广泛地动员社会上一切闲置货币。)

第三,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动态与产业资本动态不完全一致。 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论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A:1.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那么如何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平衡还是失衡呢?引出两个概念,即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是指交易者出自自身的交易动机和需要进行的交易,它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收支。

调节型交易则是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调节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发生的弥补性交易。它包括资本项目重点短期资本和国际储备项目的变动。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看自主性交易的差额。无差额为平衡;收入大于支出为顺差;收入小于指出为逆差。

B、国际收支的调节措施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会直接影响对外扩大交往能力和信誉。大量逆差存在,会使外汇供应短缺,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资本外逃;大量顺差的存在,会使本国汇率有升值压力,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一般要采取调节措施进行调节。可选择的措施有:

1.外汇缓冲政策

(1)概念。它是指一国政府为对付国际收支不平衡,把黄金和外汇储备作为缓冲体,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来消除因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形成的外汇供求缺口,从而使国际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会因汇率急剧变动而进一步影

响本国的经济。

(2)优点与缺点。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会因巨额的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国际储备枯竭。

2.财政政策 (1)概念。它是指财政部门用扩大或缩小财政开支和提高或降低税率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

(2)运用。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往往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削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以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投资和消费,降低投资和消费,致使物价下跌,从而达到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消除逆差;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往往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出口、增加进口,以消除顺差。

3.货币政策

(1)概念。它也称金融政策,是指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2)运用。当出现逆差时,往往调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使信贷规模缩小,市场利率提高,导致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刺激资本流入抑制资本流出,实现平衡;当出现顺差时则反向操作。

4.汇率政策

(1)概念。是指一国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

(2)运用。当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降低本国货币汇率,提高外汇汇率,使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以外币计算的价格下跌,提高竞争力,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反向操作。

运用这种方法的条件:(1)实行自由贸易;(2)国内外物价稳定;(3)进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

5.直接管制

(1)概念。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求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它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2)有副作用。会引起国际经济组织的反对,引起他国的反抗和报复,应慎用;不能真正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取消管制不平衡会重新出现。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中央银行“三大法宝”之一的是( ) A、信用配额 B、公开市场业务 C、道义劝告 D、窗口指导 2、中央银行收购外汇会引起基础货币(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3、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下,两国货币兑换比例的决定基础是( )

A、铸币平价 B、购买力之比 C、金平价 D、单位货币代表的GDP

4、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 1 : 13 ,而市场比价位 1 : 15 ,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A. 银币 B. 金币 C. 金币银币同时D. 都不是 5、下列(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6、(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7、、专门向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参与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开发协会 8、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 , 将( )。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 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D. 增加贷款发放

9、某企业获得银行一笔期限3年、年利率为5%的1000万元贷款,每年计息一次,若按复利计息,该笔贷款到期的本利和为( )。

A、1050万元 B、1102.5万元 C、1157.63万元 D、1150.63万元 10、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 )。

A. 盈利 B. 投放基础货币 C. 回笼基础货币 D. 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BABAD CDBCD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 1.结构性失衡 1分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1分 2.周期性失衡 1分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1分 3.收入性失衡1分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1分 4.货币性失衡1分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1分 5.政策性失衡1分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1分

6.其他。如贸易竞争性失衡、过度债务性失衡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借入大量外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高利率政策和保护主义措施,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逆差不段扩大。

计算题(共1题,共10分)

假定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5%,且银行体系只有活期存款而没有定期存款。如:中央银行现金发行300亿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900亿元,商业银行库存现金100亿元,活期存款余额8000亿元。试计算:基础货币、原始存款、货币乘数、现金漏损率及超额准备金比率。

解:基础货币=现金发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1000亿元 2分 原始货币=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900亿元 2分

k1?M5000?1001?M1000=5.1 2分 bc=100/5000=2% 2分

商业银行准备金?法定准备金900?500e??100%??100%?8%活期存款余额5000 1?c??k??5.1?0.1?0.02?e?1.02?e?0.081r?c?e或: 2分

论述题(共1题,共20分)

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依据货币供给模型,如何理解货币均衡的含义?从货币供求角度论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的流通速度

P?QM=

V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与商品价格和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8分

2、 假设条件:完全金属货币制度下:

A:商品带着价格进入流通

B: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币来实现

C: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货币滞留继续执行。 6分

3、 评价:理论贡献与缺陷 4分 4、 发展 2分

单选

1 、 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 1 : 13 ,而市场比价位 1 : 15 ,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A. 银币 B. 金币 C. 金币银币同时 D. 都不是 2 、 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 )。

A. 调剂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 B. 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条件 C. 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D. 有利于企业重组

3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 ) 。

A. 预防动机 B. 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 C. 交易动机 D. 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 4 、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 , 将( )。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 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D. 增加贷款发放

5 、 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 ( )是一致的。

A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6、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商业信用的特点有( )。

A. 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 B. 商业信用融资期限一般较短

C. 商业信用周期较长,在银行信用出现后,企业就较少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D. 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无局限性

7、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 B.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C.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 D.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上涨 8 、 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 )。

A. 盈利 B. 投放基础货币 C. 回笼基础货币 D. 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9、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10 、构成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

A、自有资本 B、存款负债 C、向央行借款 D、发行金融债券 AADBD BCDCB

简答

2.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二)按照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划分

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3分 展开4分 计算题

银行发放一笔金额为300,000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3%的贷款,规定每年复利一次,计算三年后的本利和。

根据复利计算公式,有本利和=本金×(1+利率) 公式2分 n=300000×(1+3%)3=327818.1(元) 计算5分 结果3分

论述题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1、通货膨胀一般表现为物价总体水平的上升,它以货币的超量供应为前提条件,而货币的超量供应是经济运行存在问题的综合反映。 1分

2、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一般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共8分 A.财政赤字 2分

参考:解决财政赤字的方法一是向中央银行贷款;二是发行公债。

如果向中央银行贷款,就会造成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市场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发行公债,如果向中央银行推销,或以公债为抵押向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向政府发放贷款,通过财政支出,转变为商业银行存款,再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数倍扩大货币供应量。而财政支出多为非生产性的,不会增加产品和商品流通数量。

因而为解决财政赤字增发的货币,必然导致货币供给量过多,导致通货膨胀。 B.信用膨胀 2分

参考:商业信用是以商业票据为工具的,商业票据经过背书可以流通转让,代替货币起交换媒介作用,相当于增加了货币供给量,减少了货币需求量。

商业信用和一部分消费信用是由企业提供的,但企业之所以能提供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是因为得到了银行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向工商业提供的贷款必然要转为存款,而且转换的存款数量数倍扩张,这就直接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商业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的膨胀,一方面减少了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因此 信用膨胀即信贷规模的扩大,如果超过了流通、生产的需要,必然出现通货膨胀。

C.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与经济结构不合理 2分

参考: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积累基金规模过大,建设规模超过了工农业生产所能承担的能力,或消费基金规模过大,超过了消费资料的供应能力,商品供不应求。这就是由建设投资而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生产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由工资、奖金等渠道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消费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使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出现通货膨胀。

一国重工业发展速度过快,超过了轻工业和农业所能承担的能力,使重、农、轻比例失调,引起市场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韩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通货膨胀。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数度出现的通货膨胀,都源于经济过热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D.外债规模过大 2分

参考:大量举借外债的国家,背负着沉重的还本付息包袱,有可能导致财政赤字,有可能因此导致通货膨胀。如墨西哥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量借外债,导致通货膨胀。

3.措施: 7分

参考:A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2分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相应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抬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缩小信贷规模。

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降低货币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贷,减少货币流通量。

B.实施供应政策 2分

对于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在压缩社会总需求的同时,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法来增加供应。如 实行减税政策,提高机器设备的折旧率,以促进生产、促进投资,增加供应。

C.紧缩性财政政策 2分

减少财政开支,提高税率、增加税种等。 D.进行货币制度改革 1分 1、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中央银行“三大法宝”之一的是( )

A、信用配额 B、再贴现利率 C、道义劝告 D、窗口指导 2、中央银行出售外汇会引起基础货币(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3、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下,两国货币兑换比例的决定基础是( )

A、铸币平价 B、购买力之比 C、金平价 D、单位货币代表的GDP 4、某企业于5月20号持一张当年8月20号到期的100万面额的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率为10.2%,则贴现额即票据价格是( )元。

A、974500 B、986500 C、1014500 D、967500 5、下列(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6、(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7、、专门向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参与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开发协会 8、构成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是(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专业银行 D、非银行金融机构 9、某企业获得银行一笔期限3年、年利率为5%的1000万元贷款,每年计息一次,若按复利计息,该笔贷款到期的本利和为( )。

A、1050万元 B、1102.5万元 57.63万元 D、1150.63万元 10、虚金本位制也叫( ):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生金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BBBAD CDBCD

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哪些?如何理解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一)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终级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它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基本上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 1分 四个最终目标 A.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是指物价基本稳定,但并不是物价没变动。 物价是否稳定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各国对物价的承受能力不同,因而对物价稳定没有统一标准。对物价稳定的基本判断是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与其他经济目标相协调。 1分 B.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衡量该国各种资源是否达到充分利用,是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标志,它是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充分就业通常用失业率来表示。充分就业的目标并不是失业率为零,美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在5%以内,就算充分就业。 失业率所统计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有两个条件:一是符合就业条件;二是愿意找工作,而找不到工作。 1分

C.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的商品与劳务产出的增长及与其相结合的供给能力的增长。 各国一般把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作为目标。

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目标的缺陷是:统计的数字可能有水分;经济增长的背后可能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1分 D.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往来活动的收支平衡,或略有逆差、顺差。

国际收支平衡的标志是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黄金外汇储备不发生增减变化。 3、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单一的目标,应该有先后主次之分。 2分 1、信用货币币值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 )

A、是否有政府信用的支撑; B、是否有银行信用的支撑;

C、是否广为人们所接受; D、是否有适当的货币供给量。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货币借贷的规模最终取决于( )。

A、银行信用规模 B、国家信用规模 C、可供借贷的资源 D、货币流通规模

4、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增加收益 B、减少风险 C、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D、减弱流动性

5、以下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 )。

A、结算业务 B、信托业务 C、承诺业务 D、代理业务

6、分散多元的货币发行( )。

A、有利于货币供求适度 B、有利于值稳定C、易使货币发行失控 D、易使货币汰劣存良

7、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8、决定货币供给量大小的是( )。

A、中央银行 B、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和社会公众 D、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

9、在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高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时,货币政策通常( )。

A、很有效 B、较为有效 C、无效 D、可能有效

10、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 B、工资推动 C、利益推动 D、混合推动

1 D 2 C 3 C 4 C 5 C 6 C 7 B 8 D 9 B 10 B

简答题

2、简述金融市场的类型结构。

3、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

4、简述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相互关系。 5、简述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类型。

某笔贷款,额度为1000元,在未来25年里的年偿付额为12 6元,问其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二)金融市场体系如下:

按交易中介划分

按交易期限划分 按交易程序划分 按金融资产划分

按交易场地划分 按交易地域划分 按金融商品交割时间划分 (一)间接金融市场和直接金融市场 按照金融市场有无中介机构划分,分为间接金融市场和直接金融市场。 1.间接金融市场 2.直接金融市场

(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按金融工具期限的长短,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货币市场 2.资本市场

(三)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按金融市场的交易程序划分,金融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1.发行市场

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和一级市场,它是发行新票据或新证券的市场。

2.流通市场

流通市场也称次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它是已发行票据或证券流通转让的市场。 (四)拆借、贴现、证券、基金市场、外汇、黄金、保险市场

按照金融资产存在的形式划分,金融市场分为:拆借市场、贴现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保险市场等。。

(五)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按金融交易是否有具体场地或空间,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1.有形市场

它是指有具体的固定交易场地。如证券交易所。

有形市场的交易称为场内交易。 2.无形市场

它是指没有具体的固定场地,是观念上的市场。它也可称为场外交易、店头交易、柜台交易和电话交易。如资金拆借市场、证券交易所以外的证券交易 无形市场的交易称为场外交易。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区分有利于政府对证券交易市场管理,国家规定有些证券可以在有形市场进行交易也可在无形市场进行交易,但有些证券只能在无形市场进行交易。

(六)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按金融商品交易的地域来划分,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1.国内金融市场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资金交易市场,其交易活动都要受到本国法律和制度的管制。

2.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间各种金融业务活动的领域,包括长期和短期资金借贷,外汇黄金买卖以及票据贴现、国际间债权债务等金融交易。

国际金融市场分为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

在岸市场通常是指非居民与居民在货币发行国交易该国货币的市场。

离岸市场也叫欧洲货币市场。通常是指融通境外货币的市场。如欧洲美元市场、欧洲英镑市场、欧洲日元市场等。这里的“欧洲”是“境外”之意,不仅仅包括欧洲,它不仅包括境外的短期资金市场也包括境外的长期资金市场。

(七)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从金融商品交割时间来区分,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1.现货市场

它是指成交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是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交易市场。 2.期货市场

它是指交易双方达成买卖协议后,不是立即交割,而在约定的未来日期按约定的交易数量、交易价格进行交割的交易市场。

期货市场是专门的、有组织的买卖金融资产期货的市场。 (三)

A.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以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重点的传统管理方法。 1.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是在18世纪英国银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资产转移理论

资产转移理论是20世纪初在美国银行界流行的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学者普鲁克诺于1949年在《定期贷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Term Loans and Theories of Banking)一书中提出的,它是在商业贷款理论和资产转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与这两种理论不同。

4.超货币供给理论

这一新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B、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理论的核心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扩大银行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C、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涵义

资产负债管理是要求商业银行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管理,而不能只偏重于资产或负债某一方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就是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共同调整,协调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期限、利率、风险和流动性方面的搭配,尽可能使资产、负债达到均衡,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完美统一。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有鹿皮币;

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建交子务,发行纸币交子。 现代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主要是现金与存款。 (二)中国的人民币制度

中国人民币制度的建立是以1948年12月1日的人民币发行为标志的。 为了统一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推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措施。 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银行券制度。

中国的人民币制度已具有相当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与中国接壤的一些国家中,中国的人民币已被当作 “硬通货”。

伴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实现一国两制, 我国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一国三币”的特有历史现象。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2.历史上货币制度的主要类型。 3.当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格雷欣法则?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存在“一国三币”却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①货币金属。②货币单位。③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流通制度。④货币储备制度。 2.历史上货币制度的主要类型。 (一)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4、布雷顿森林体制。 5、牙买加体系 (二)银本位制 三)复本位制 (四)纸币本位制

3.当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1)货币由不兑现银行券和银行存款构成,都是信用货币。(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银行放款投入到流通领域中的,与金铸币通过自由铸造投入流通领域有了根本的区别;(3)黄金已退出国内流通领域。(4)国家对通货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4.什么是格雷欣法则?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存在“一国三币”却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1.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 1 : 13 ,而市场比价位 1 : 15 ,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A. 银币 B. 金币 C. 金币银币同时 D. 都不是

2.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 )。

A. 盈利 B. 投放基础货币 C. 回笼基础货币 D. 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5.货币在( )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6.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 )的特点。

A.国际金本位制 B.牙买加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国际金块本位制 7.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 )。

A.信用货币制度 B.金币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8.铸币平价是( )条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A.信用货币制度B.金币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9.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10.以下属于信用活动的是( )。

A. 财政拨款 B. 商品买卖 C. 救济D. 赊销 ADDAA CBBCD

二、操作题:(共10分)

已知我国上海的A公司从英国伦敦B公司购买原材料一批,货款为5000美元,与此同时A公司销售货物给英国伦敦的c公司,应收回货款恰巧也是5000美元,A公司为节省结算时间,同时也是因为资金短缺,在与B公司结算时,采用汇票进行,即签发以B公司或其指定人为收款人、以C公司为付款人、见票后30天付款的汇票给B公司。试按照上述要求签发该张汇票(未明确项目,可合理自定)。

Bill of exchange For USD5000 时间(自拟) At 30 DAYS AFTER sight(date)pay to the order of B The sum of five thousand dollars only To C For A 2.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一般构成

1.国有商业银行2.全国性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4.邮政储蓄银行 5.农村商业银行6.外资商业银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s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