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城的春秋彩绘的妙用

更新时间:2023-10-19 00: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秋古城特色彩绘的妙用

一、 项目介绍

春秋古城位于山东省肥城市西首,由山东恒业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他是以春秋建筑为平台,春秋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旅游集散地项目。春秋建筑是以中国传统的造型平直、檐角微翘、装饰朴实汉唐建筑为主,在装饰上加入春秋文化元素、并结合本地地方民居的传统元素而行成独特的春秋古城建筑元素;春秋文化是以春秋历史文化和发源于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为主,加入本地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而形成独特的春秋古城文化。既充分展示春秋时代的人文文化和建筑文化,又满足旅游和居住的需要,成为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黄金旅游线路山的一颗璀璨明珠,被当地人传颂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古城”2012年被山东省文化旅游发展重点项目,他的建筑最为显著特点是从建筑细部表达元素入手,特别是从每一个装饰元素入手,打破传统古建筑装饰元素,让人耳目一新,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 彩绘由来

彩绘,从春秋战国时候开始就存在,古人称之为丹青。彩绘是我国木构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绘画工艺、材料、图案等各方面伴随着木构建筑的发展而发展,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外表的装饰艺术,代代相袭,流传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彩画携带着多方面的历史信息,是世人认识中国建筑文化的一方面历史

见证。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所载“山节藻棁”和《春秋榖梁传书记》所载“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等就有叙述,楹就是现在的柱,节是坐斗,棁是瓜柱。也可以说明在春秋时代已经在抬梁式木构架建筑上进行彩画施工,而且在不同等级的官员建筑上彩画色彩进行了等级区别。

春秋时代就有《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

饰也。”《论语·公治长》:“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等对彩绘进行记载。也就是将建筑梁架上的短柱绘上水藻一样的纹样,古代建筑彩绘主要绘制在建筑物的房梁上、柱头上、窗棂上、门扇上等等。画的最多的地方是梁枋,古代雕梁画栋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最早开始采用木炭或者有机色彩在石头上面进行绘制,这是现代彩绘前期的形态。在我国开始出现建筑物之后彩绘壁画随之被绘制于建筑物上,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以及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三、 春秋古城的彩绘构思与形成

春秋古城项目在规划初期,对于建筑外观形式和春秋文化表达元素如何呈现,前期集团产品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多次讨论,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有独树一臶的建筑外观,无论从建筑形态和外部装饰元素,都必须有所独特之处。目前很多新建的景区,仿古建筑均以明清建筑为主,这类建筑整体造型稳重大方,屋脊屋檐中规中矩,正脊平直,翼角稍翘,装饰豪华而不繁缛,确实

是仿古建筑首选,但各个地方的开发单位大都有这种想法,所以就造成建筑没新鲜感,全国各地千篇一律,各个地方没有其应有的地方特色。在建筑木结构的外部彩绘上,也千篇一律的画旋子彩绘、苏式彩绘、和玺彩绘,不少建筑在画上也不按形制,与《营造法则》第十四卷对衬地、调色、衬色等步骤存在较大差别,所以画出来的彩绘也大相径庭。集团产品设计研究院决定,春秋古城不但建筑上要有所创新,在表达春秋文化元素的彩绘图案上也必须有所创新,最后一致认为,春秋古城与集团开发的其他项目必须不一样,着重在春秋文化上下功夫,春秋时期是各种学派、诸子百家蔚然兴起,形成百家争鸣学术气氛的时候,春秋古城的彩绘研究古建筑彩绘时应该忘掉我们以前对彩绘的研究,抓住古建筑彩绘历史发展的阶段深入研究彩绘,不要以传统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绘为彩绘内容,要以现代文物学考古学的思路研究春秋彩绘,以春秋时代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等上纹路为知道思想,适当的加入目前已少有的中原彩画(中原彩画是发源河南一种彩画,目前应用较少,他的特点是以箍头、盒子、找头为固定形式,箍头、盒子、找头确定后,中间剩余的构件不论长短,都绘制成枋心;在图案的应用上则大量的采用锦纹图案和如意头图案。在用色方面大量采用红色,在设计时把油饰与彩画统一考虑;合理的偷手,即很少用金或不用金;直接绘制在建筑构件之上)为表达形式,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春秋彩画,着重表现春秋时代图案的视觉感染力。

春秋古城的彩绘要表现春秋文化,就必须研究春秋时代的历史文化,挖掘春秋时代文化起源,把他们引入春秋彩绘中,做春秋彩绘的创作素材。春秋时期是中国奴制逐渐走向解体,封建制开始形成的激烈变更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兼并、各国推行了一系列奖励富国强兵政策,使春秋时代的经济飞跃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商品交流,也促进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制造业、漆器业、丝织业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在这些产业上各种装饰图案丰富多样,这些图案在后期考古发现中留下很多图案,均可作为素材。 这些素材的主要来源以下几个方面:

1、青铜器的制造业:创造了许多新工艺,焊接法、镂空法、刻划法、镶嵌法、鎏金法、模印法、错金银。饰纹也从西周纹样中窃曲纹、环带纹、鳞纹、瓦纹,增加变化出蟠龙纹、蟠蠇纹、四叶纹、双菱纹、连弧纹。

2:这一时期漆器业的装饰方法也很多,如有彩绘,针刻、描金。用金片和银片镶嵌成花纹,往往色彩绚丽,五光十色,最为精美。并且如漩涡纹、窗格纹、垂幢纹、条形纹、齿形纹、曲形纹与人物、动物等具象花纹组合构图,精细严密。

3: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生产在当时就已经遍布全国,并出现了地域性的分工,其中以齐鲁、陈留、襄邑等地的织绣技术最为先进,产品畅销全国,有“齐纨鲁缟衣冠天下”之称,在织物的染色上已经应用了植物染色,并且染色方法已发展为涂染、揉染、浸染、套染等多种。染色工艺也十分复杂,如蓝草既可以多次侵

染使颜色加深,染出由浅蓝到深蓝的不同明度的蓝色,也能与其它染草套染出多种色彩来。《荀子 劝学篇》中即依此总结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著名论断。这一时期出土的大量染色织物和多色织锦刺绣,色彩鲜艳,色谱较多,反映出当时染织工艺的高度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种有绢、纨、缟、罗、纱、綺、锦、组等,其中以织锦最能代表当时的织造水平,这时的织锦属于经二重组织的二色经锦,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具有提花装臵的先进的织机。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织锦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纹样处于格式化、几何纹案化状态,那么这一时期的刺绣纹样则呈现出自由奔放、色彩缤纷、龙飞凤舞的生动景象。如战国的对龙对凤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龙凤合体相蟠纹绣、花草凤鸟稚瞿纹绣等,这些纹样在组织上反复穿插蟠叠,或数个动物合体,或动物体 与植物体共生,抽象简化,异常生动。而织绣纹样的配色,红、黄、赭石、黑色等暖色系为主,在色彩明度上拉开层次,几种颜色反复借用,以白计黑,故纹样色彩明亮而统一,显示出富丽而古朴的时代风格。

四、 春秋古城的彩绘图案确定

根据春秋古城建筑特点,结合春秋时期出土纹理。春秋古城的彩绘,充分运用春秋时期的色彩、图案、历史典故,进行整理编辑,图案设计原则上不违背春秋特征、视觉上有浓烈的春秋韵律的艺术。在整体设计上,适当调整色调,以暗色基调体现淳朴

厚重,能有效的和明清风格对比,形成远退的错觉构成,使彩绘的冷色调巧妙的丰富整体气氛,同时,冷色调中以红黄黑等色为主,蓝青极少采用,使春秋古城的彩绘就独具特色。

1、木结构柱或装饰混凝土回廊柱,底层采用传统做法,面层采用浅红紫黑色,以紫黑色为主,黑里透出淡红色。

2、公建外围梁枋的彩绘包括正大门图案同意采用蟠龙纹或雷纹,外部装饰大斗拱装饰色彩为淡朱红色,金色勾边。

3、公建外围飞罩挂枋上部挂枋统一采用采用蟠龙纹或雷纹,下边飞罩以浅黑色打底,中绘葵龙图案,外围用金色勾边。

4、公建内院挂落以浅黑色为主,上部挂枋采用漆鉴纹,中部设枋心,枋心图案以春秋时代的故事为内容。

5、一般建筑的外立面,装饰立柱、挂落均以浅黑色为主,挂枋以春秋时鸟纹、蜗身兽纹、虎纹、象纹为图案。

春秋古城根据其项目特点,在中原彩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春秋时期出图的青铜器、漆器上的图案,创造出适合春秋古城项目特点的彩绘,它通过对传统的建筑色彩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春秋文化,烘托了文化意境,他通过运用朴素、简洁的色彩,既有效的装饰古城建筑,又凸显其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充分表达了春秋时代图案的视觉感染力,对游客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文化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rx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