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全部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01 16: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污染生态学

第一章

1污染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

《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污染的生态系统①① 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② 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学科

内容:

第一: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输入及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作用过程,和生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反应及适应性--污染生态过程。

第二:人类有意识地对污染生态系统进行控制、改造和修复的过程--污染修复过程。

3如何理解污染生态学的学科来源?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相互交叉,导致了污染生态学这么学科的产生。一些学者甚至叫污染生态学为环境保护生态学。

4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A 当强调生态介质时,污染生态学可以分为:

(1)大气污染生态学;

(2)水污染生态学;

(3)土壤污染生态学;

B 当强调生命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受到污染的危害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

(1)植物污染生态学;

(2)动物污染生态学;

(3)微生物污染生态学;

C 当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或污染问题产生的尺度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

(1)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

(2)个体污染生态学;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介绍

1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有何不同?

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自然风光、地表形态和风景画面。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反映“风景、景色、景致”之意。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景观是由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

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过程),

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属于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内容:

描述景观: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解释和理解其中的生态过程: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

跟踪景观动态:景观变化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格局,以便更好地理解景观本身的格局动态,并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

3斑块的概念,类型,形态特征?

(1) Wiens(1976):“一块与周围环境在性质上或外观上不同的表面积”。(2) Forman & Godron (1986):

污染生态学

“强调小面积的空间概念”,为“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它具有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3) 邬建国等(1992)把斑块定义为:“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底)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的空间实体”

类型:(1)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

原因:由人种植植物而产生的。

特点:人的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如果停止人为活动,则有的种要由本底向种植斑块迁入,种植种要被天然种代替,最后的结果是种植斑块消失。(2)聚居地(homeshabitation)

小到几家几户,大到上千万的大城市。

例如:村落、城镇、城市、城市群

1.3、斑块的形态特征

(1)斑块的大小:是指斑块的面积

物种多样性与斑块面积大小密切相关

(2)斑块的形状 形状与面积同等重要 斑块的形状对生物的散步和觅食具有重要的作用。

4廊道的概念,类型,结构特征,?

廊道是斑块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量标准去区别廊道与斑快,一般来说,长宽比至少在10—20以上的斑块,且分割景观。廊道既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与某种类型斑块相连接。高速公路、传输电缆、河流、树篱等廊道形式较为常见,类型: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 特点:1)弯曲度(curvilinear)

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目的不同,线路不同。

2)连通性(connectivity)

定义:单位长度廊道中断(裂口数)数量来度量。

作用:一个廊道连通性高低决定了廊道的连通和屏障功能。有的走廊不允许有裂口(河流);有的裂口是必须的---农田防护林带/车辆的通行;

3)狭点(narrow)

定义:廊道中的狭窄处

作用:影响运动,廊道的畅通性就是取决于狭点。

例如:河流峡口;道路的瓶颈;

4)结点(nodes)

定义:两个廊道的连接处或一个廊道与斑块的连接处。河流入海口

5,本底的概念,结构特征?

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结构特征:(1)孔隙度(porosity)

斑块在本底中称为孔。

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称为孔隙度。它是本底中斑块密度的量度(与斑块大小无关)。 景观的孔隙度高时,这种本底就是廊道网络。

(2)网眼及其大小

定义:组成网络的线之间的平均距离或者线所环绕的景观元素的平均面积。

作用:网眼大小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物种对网眼大小相当敏感。

6什么是等级理论?如何应用于景观生态学?

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水平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在这个有序整体中,每一个层次或水平上系统都是由低一级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组成,并产生新的整体属

性。作用:简化复杂系统,以便达到对其结构、功能和行为的理解和预测--许多复杂系统,包括景观系统在内,可认为是等级结构。

7什么是景观生态学上的空间粒度?时间粒度?

污染生态学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辩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如样方、像元);时间粒度指某一项目或某一干扰事件(或取样)发生的频率。

8空间幅度?时间幅度?

空间幅度:所研究区域的总面积。

时间幅度:研究现象持续的时间。

9如何理解景观生态学上尺度转换的重要性?

尺度转换的重要性

生态学中大多数研究是在小范围和短时间内完成的,而且缺乏重复性。

然而,大尺度上的现象往往是很重要的。因此,尺度转换在研究景观的格

局和过程时非常重要。

10如何理解斑块的

第三章

1、城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过程调控的一门学科,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城市科学的一个分支。

2、城市发展的空间扩张理论有哪三种?请简述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特点?

同心圆增长理论、扇形理论、多核理论。

(个人观点)北京的城市空间扩张属于典型的同心圆增长,通过环路的逐渐外扩来增加城市的规模,城市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建立,往外依次为缓冲区、住宅区、工业区环状分布,环路造成的交通拥堵是这一扩张形式的最大的缺点。

3、简述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别?

(1)以城市人口为研究中心,以人口为基本变量,探讨城市人口生物学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特征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以城市能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主线,侧重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以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方面的研究。

(3)以城市动植物及非生物环境的演变过程为主线,侧重于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研究和城市动植物与城市居民、城市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

(4)将城市视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利用,社会和自然的协调,以及系统动态的自身调节等。

4、城市大气可以分为哪四个层次?

城市覆盖层、城市边界层、城市尾气层、乡村边界层。

5、什么是逆温?城市逆温现象的原因和危害各有哪些?

逆温——在大气圈的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近地面的低层中,可能有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叫逆温。

原因:

(1)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近地面的大气层强烈冷却降温,而上层空气降温较慢,因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2)在山区,夜间山坡上的冷空气順坡下沉到谷底,把谷地中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而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地面逆温)。

危害:

(1)大雾。

(2)逆温的存在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得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

污染生态学

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因此加重。

6、请简述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

(1)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热且不透水。

(2)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

(3)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4)空气中的粉尘保留城市表面释放的热。

7、缓解城市热岛的措施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政府官员: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改善城市的布局,增加水面、绿化,路面保水透水装铺。

企业经营者: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普通市民:绿化自家阳台或楼顶、减少高耗热电器的使用、房子外装修时浅色调为主

举例:北京奥运森林公园,生态建筑,屋顶及建筑绿化

8、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有那三个发展阶段?

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缓慢发展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

9、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的概念是什么?

生态承载力——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在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下,所能支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纳污能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和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生态足迹——指生产某人口群体所消费的物质资料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质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PA),包括生产性生态足迹和消费性生态足迹。是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

10、计算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I=PAT

I=人类发展的环境影响

P=人口:我们有多少人

A=消费:我们的消费模式是怎样的

T=科技:我们消耗资源环境的速度是怎样的

11、中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资源禀赋较低--人均水量低

(2)时、空、地分布不均

(3)工农业生产结构

(4)生产方式:工农业用水浪费,重复利用率低。

(5)城市结构及水浪费

(6)生态环境恶化

(7)管理协调能力差

12、你如何看待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受水区而言,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2)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3)中线工程的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等。中线工程引起汉江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湖北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其生态影响已超乎“专家”理解范围。

13、城市雨水再利用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意义:

(1)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水循环的一部分;

(2)是城市生态系统“下垫面”病症的表现之一;

(3)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潜流”,利用潜力巨大;

污染生态学

作用:

(1)维护自然水循环环境

(2)抑制城市洪涝

(3)节水

(4)修复城市生态环境

14、城市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有哪些?

(1)城市常包括有自然地区

(2)城市常包括有半自然地区

(3)城市包括有各种不同的生境

(4)城市是多种生物迁徙的中心

(5)城市是外来物种迁入、驯化和扩散的中心

(6)城市是物种演化的中心

第四章

1、 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

种群:相互作用并可种内杂交繁殖的生物体的群体

群落: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种群。

生态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的生物体连同它们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环境。能在隔绝除大气环境以外的任何环境的情况下维持生命循环的最小单位。

3、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16世纪)

自然现象观察、淳朴的生态观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19世纪)

生物的多度、分布规律,动物的种群研究

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

生态学理论体系、植物群落研究、不同学派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关心人类和整个生物圈的健康与发展,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上扩展,更加综合、系统

4、生态学的学科分类有哪几种方式?

按组织层次(levels of organization)划分、按生物类群划分、按生物栖息环境划分、按交叉学科划分、按应用领域划分

5、生态因子、生态环境、生境的概念?

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等。

生态环境:一定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

生境(habitat):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6、利比希定律、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之间的区别?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营养物质的量。

限制因子定律 (Law of limiting factor):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

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趋同适应、趋异适应?

污染生态学

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趋异适应

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8、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

(1)形态的适应

(2)生理的适应

(3)行为的适应

10、举例光质对动植物的生态作用及生态适应

对植物生态作用: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但是,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

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吸收。绿光很少被吸收利用(生理无效辐射)

对植物生态适应:

高山紫外线较强,会破坏细胞分裂和生长素而抑制生长。

--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的茎叶富含花青素,茎杆粗短、叶面缩小、毛绒发达,就是短波光较多所致。 对动物生态作用:

动物对不同的光质也产生不同的视觉、生理反应,光质可影响其生殖、体色、迁徙及毛羽更换等生长发育的过程。

对动物生态适应:

生活在高山上的动物体色较暗,这是因为短波光较多的原因,是其避免紫外线伤害的一种

保护性适应

11、举例光照对动植物的生态作用及生态适应

对植物生态作用:

对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由于叶片所在生境光照强度的不同,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同一树种,强光下发育的叶片称为阳生叶,弱光下发育的叶片称为阴生叶。

对动物生态作用:

蛙卵、鲑鱼卵在有光的情况下孵化快、发育也快;但是,贻贝和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浮游生物则在黑暗情况下长得较快。

蚜虫,在连续有光的条件下,产生的多为无翅个体;在连续无光的条件下,产生的多也为无翅个体;但在光暗交替条件下,则产生较多的有翅个体。

水环境中植物生态适应:

海洋植物分布于海面以下200m,浅水处生长绿,稍深处是褐藻,再深处是红藻。

原因:

不同水层光照强度不一样

不同水层光谱成分不一样

12、举例动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植物:

光照时间长短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休眠、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等。

根据地域日照时间长短,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和早春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而原产高纬度地区和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长日照植物。

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南向北引种,由于生长季日照时数延长,结果营养生长期增加,易受冻害;长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虽能生长,但由于生长日照缩短可能提早休眠,发育期延迟,甚至不开花结实。

污染生态学

鱼类的迁移活动与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照长度的变化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而影响鱼类的迁移。 昆虫冬季蛰眠与光周期的变化有关,如诱发马铃薯甲虫在土壤中蛰眠的主要原因是秋季的短日照。 多数浮游动物趋向弱光, 白天移至较深层, 夜间移至水表层活动,表现有周期性垂直移栖现象。 光影响动物的换羽/换毛:哺乳类的换毛和鸟类的换羽与光的季节周期有关。雪兔换毛是对秋天短日照的一种生理反应,阳光是关键因素。

13、什么是生物学零度?

能使植物萌芽的日平均温度为生物学零度。

14、贝格曼、阿伦规律的内容?

贝格曼规律: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

个头大同等质量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

阿仑规律: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

15.何谓种群,说明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基本特征:大小和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出生率和死亡率,生命表和生命曲线,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

16.种群数量波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

17.什么是生命表、生命曲线?有哪些类型?说明生命表在分析种群动态中的意义

生命表:不同年龄死亡率或生存率不同,生态学用生命表来分析死亡过程—用来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生命曲线:存活率随时间(年龄)的变化曲线

生命表意义(动态):根据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我们就能看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

18.决定物种出生率的原因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平均每个个体产生(繁殖)新个体(后代)的数量。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性成熟速度、繁殖力、繁殖次数、胚胎期、孵化期、繁殖年龄长短等。

19.物种空间分布有哪些基本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或简称分布。

种群分布的类型:随机型,均匀型,聚集型(群聚、集群、集中)

随机分布: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相等。在资源和空间充足、较均匀时常呈此分布。

均匀分布:个体之间保持相近的距离。这种分布要求空间资源均匀,再加上人为影响、虫害或种内斗争等而引起。

集中分布:个体的分布呈密集的斑块。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呈此分布。

20. 什么是r-对策者和k-对策者,比较两者物种动态区别

r-对策者是不稳定环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不可预测,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机会主义者”, 灾变较多,很容易出现“突然的爆发和猛烈的破产”;k-对策者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保守主义者,当生存环境发生灾变时,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向灭绝。

在动物中,大分类动物间比较时,昆虫可视为r-对策者,脊椎动物为k-对策者;在分类单位之内比较时,体形大,生育力低,对幼小个体有良好保护的为典型的k-对策者,体形小,生育力高,对幼小个体怃育时间短的,为典型的r-对策者。在植物中,一年生植物如农田杂草,原生和次生裸地的先锋草种属于r-对策者,大多数森林树种属于k-对策者。

污染生态学

21、什么是内禀增长率?它与周限增长率有何关系?为什么?

内禀增长率(rm):种群的最大增长率。当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处在最佳条件下(食物、条件不受限制,理化环境处在最佳状态下,没有天敌等),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也称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

一个以内禀增长率增长的种群,其种群数目将以指数方式增加。尽管种群数量增长很快,但种群增长率不变,其增长曲线如“J”形,所以也称J-型增长。世代不重叠的离散型种群在无限制的环境中,表现为几何级数增长。种群世代增长率(λ=R0),又称为周限增长率。

周限增长率(λ)和世代增殖率(R0)的意义相同,所以,

(1)种群世代分离的增长模型

λ > 1,则出生率>死亡率,一个世代后种群数量增殖R0倍(增长)。

λ = 1 , 则出生率= 死亡率, 一个世代后种群数量稳定。

λ < 1,则出生率<死亡率,一个世代后种群数量下降。

λ = 0,则出生率=0,一个世代后种群绝灭。

(2). 世代重叠的指数增长模型

假定在很短的时间dt内种群的瞬时出生率为b, 死亡率为d, 种群大小为N,则种群增长率r = b-d,它与密度无关。即:

dN/dt = (b-d)N = rN

积分式:Nt = N0 ert

r>0, 种群上升;

r=0, 种群稳定;

r<0 , 种群下降。

22、利用Logistic增长理论如何确定最大持续产量?

产生‘S’型曲线的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解释并描述为指数增长方程乘上一个密度制约因子(1-N/K),

污染生态学

就得到逻辑斯谛方程(logistic equation)dNK N rN() dtK

Nt

其积分式为:KK 1 ea rt1 e r(t a/r)

式中参数α的值取决于N0,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α=ln((K-N0)/N0)

按逻辑斯蒂方程增长种群的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dN4K N4) (rN()) 0 dtK

K2N) 0 N 2K

K

2r(1 dN r(dtK K) dN rK 2dt4

23、种群调节机制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理论有那些内容?

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强调外因,认为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外部因素的作用

(1) 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主要观点:①种群受天气条件的强烈影响;②种群大发生与天气变化明显相关;③强调种群数量波动,不重视稳定性。

(2) 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承认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动态有作用,但认为这些因子仅仅是破坏性的,是对种群的限制,而不是调节性的。

他把种群数量动态分成3个区,极高数量、普通数量和极低数量。

在对物种最有利的典型环境中,种群数量最高,密度制约因子决定种群的数量;

在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条件下,非密度制约因子左右种群数量变动。

内源性:其特点包括强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内因) ,异质性可能表现在行为上、生理特征上或遗传性质上;认为种群密度的变化影响了种内成员,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

化;主张把种群调节看成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经自然选择,带来进化上的利益。自动调节学说又分为:(1)行为调节:包括社群等级制、领域性。(2) 内分泌调节。(3)遗传调节。

24、阿利氏原则的内容:

一个物种种群的聚集程度和密度一样,随种类和条件而变化,过疏(缺乏群聚)或过密,都可能有限制性影响。种群总是避免过份分散或过份拥挤,使种群内个体能获得最佳的生活和生存条件。

25、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数。

(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3)、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4)、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营养结构。

(5)、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6)、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污染生态学

(7)、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26. 不同生物物种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组合一起构成生物群落

相互作用的不同种群1.必须共同适应他们所处环境2.内部相互关系取得协调发展

27. 简述关于物种的两种对立观点

机体论学派;美国生态学家克莱门茨将植物群落比拟一个生物有机体,看成一个自然单位,有明显边界。他们认为群落像一个有机体一样客观存在,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解释成有机体不同的发育时期。

个体论学派: 代表人物之一是 H.A.Gleason. 认为将群落与有机体相比拟是欠妥的。因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不同物种的组合,但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环境的连续变化使人们无法划分出一个个独立的群落实体。群落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

28、植物群落的成员型有哪些?

1、优势种和建群种

2、亚优势种

3、伴生种

4、偶见种或罕见种

5、关键种

29、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指标,如何分析与计算?

一、基本指标

1、多度(丰富度) 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2、密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D=N/S

3、盖度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分种盖度(分盖度)、总盖度(群落盖度)

4、频度 频度=某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5、高度和高度比 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的百分比

6、重量和相对重量 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

7、体积 胸高断面积(s)、树高(h)、形数(f,可查获,)=材积 形数是树干体积与等高同底的圆柱体体积之比。

二、综合指标

1、优势度 定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单一指标)。

2、重要值 =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基盖度。

3、综合优势比 SDR2=(密度比+盖度比)/2×100%

30.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有哪些?

进化时间,生态时间,空间变异性,气候稳定性,竞争,捕食,生产力。

31.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何意义?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间(或生态地带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群落交替区内种群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理论意义:1。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区域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的特在种。2。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较复杂,两类群落中的生物能够通过迁移而交流,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地隐蔽条件。

实际意义:1。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积,边缘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价值,在这种特定的生境中期望有高的多样性。提高野生动物产量。2。人类活动而

污染生态学

形成的交错区有的有利,有的不利。

32.何为同资源种团?在生态学研究中有何重要意义?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同资源种团的生物处于同一功能地位上,是生态功能上的等价种。如果有一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生物群落中消失,种团内的其他种可取代其地位,执行相同功能,从而能使群落面貌变化不大。可见,同资源种团的划分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稳定性。

33、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群落层次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活型所决定。

动物群落的分层现象:陆地动物群落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其次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34、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mosaic)。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

气候影响:微气候、径流

土壤影响:营养物质、土壤质地、地形特点

植物影响:他感作用、遮荫作用、繁殖特点

动物影响:喜食情况、种子散布、食物贮藏、排泄

物、践踏、挖洞

35、生活型(life form):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

本植物。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

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

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生长型(growth form):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主要生长型: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草类和阔叶草本

植物。

藻菌植物:包括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36、原生裸地: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例如:火山喷发熔岩破坏植被形成的裸地、湖泊等。在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称为原生演替。

次生裸地:植被现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例如森林采伐后的皆伐迹地、开垦草原、火灾和毁灭性的病虫害,都能造成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区别:原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阶段多;次生演替由外部干扰所引起,演替速度往往较快。

37、次生演替。因为虽然植被已经消灭,但是土壤中仍保留了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属于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

污染生态学

38、单元顶级论:一个气候区中,达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就是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是演替的终点,这个终点就称为顶级演替。

多元顶级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以看作是顶级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终点。一个植物群落只要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都可以认为是顶级群落,它和环境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协调。

顶级格局说:任何区域的环境因子都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级群落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区别联系没找到 )

39.生态平衡的内涵是什么?

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的状态。

4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哪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遭受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4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有什么作用?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正反馈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系统更加偏离平衡位置,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42.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阈值”?

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出了这个限度,自我调节就不会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通常把这一界限称为阈值。(阈值是生态系统在改变为另一个退化(或进化)系统前所能承受的干扰限度。)

阈值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熟性,一般说生态系统种类越多,组成成分越多样,营养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大,抗击外界变化能力越强,其阈值愈高,而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成分越单调,结构越简单,其调节能力越小,阈值就较低。

43.简述生态系统中信息流的种类?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中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大致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益、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研制出性诱剂对蝇实施诱捕,控制种群数量。

44.举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退化的案例

答:常见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有以下七种:

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荒漠化地区、采矿废弃地、垃圾堆放场、污染的水域

例.科尔沁草原,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西部,北方农牧交错带东端。历史上曾水草丰美,植被茂盛,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垦,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已演变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由于脆弱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强度开发利用土地,使固定沙丘减少,流沙蔓延,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强烈发展。目前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45、请简述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主要过程。

答:全球碳循环主要过程包括:生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大气圈与水圈(特别是海洋)之间的CO2交换过程;大气圈与土壤圈及陆地生物圈之间的CO2交换过程;水圈之中的碳酸盐沉积过程;人类活动对岩石圈中碳的加速释放和对生物圈碳储量的影响。

46.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个方面?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7.遗传多样性的起源有哪三种?

(1)染色体畸变;(2)基因突变;(3)基因重组;

污染生态学

48.热点地区的确定原则有哪些?

(1)丰富性:生物多样性丰富;

(2)特殊性:包括有多种特有物种的生态系统比由众多广布种组成的生态系统更为重要(3)受威胁的程度:受威胁严重的地区应具有较高优先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濒危物种比易危物种、易危物种比稀有物种、稀有物种比数量下降但未列入IUCN名录的物种具有更高的优先度;

(4)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分析: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对大熊猫的威胁严重.

49.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2)掠夺式的过度利用;(3) 环境污染;(4)外来种的引

入;(5)全球气候变化。

第五章个体污染生态学

1. 污染物定义?污染物的性质?

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性质:

(一) 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只有高于一定数量、浓度、持续时间一定时间才会产生影响。

(二) 污染物再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如农药会分解。

2. 安全浓度(SC)、最高允许浓度(MAC)、效应浓度(EC)、致死浓度(LC)的概念?LC50和E

C50的含义是什么?

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安全浓度。

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影响的浓度,称为最高允许浓度。

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为效应浓度。

当污染物浓度继续上升到某一定浓度,生物开始死亡,这时的浓度称为致死浓度.也称致死阈值。 EC50表示在该浓度下有50%的生物出现受害症状。

LC50代表毒害致死50%的个体的阈值。

3. 简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首先污染物到达植物的表面(根或叶)。通过质体流、扩散两个途径到达根的表面,通过降水、直接喷施到达茎、叶表面。再经由由气孔、角质层进入植物体内。

接着污染物在细胞壁上吸附

然后污染物通过流动传输穿过细胞膜

最后与细胞质物质结合

4. 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横向迁移) 。

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部移动---(纵向迁移)。

5. 简述动物体对污染物物质的主要吸收途径?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一)呼吸道、(二)消化管、(三)皮肤等途径

污染生态学

6. 简述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几方面因素?

一、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不同植物种、同种植物不同生态型、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不同生育期

二、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

元素的种类、价态

三、pH值

四、氧化还原电位

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六、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一)相加作用(二)协同作用(三)拮抗作用(四) 独立作用

七、土壤的性质影响1、影响离子存在的状态2、不同土壤对离子的吸附不同

7. 试比较生物积累、生物放大两个概念的区别?

前者指统一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物富集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后者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生物富集系数从低位营养级到高位营养级逐级增大的现象

8. 污染物发生富集作用必须具备的前期条件

1污染物应具备化学稳定性和高脂溶性2生物体有能与污染物结合的物质

9. 以水稻对铅的富集为例,说明生物在不同生育期接触污染物体内富集量有明显差异。

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施铅根对铅的富集顺序为:拔节期>分蘖期>苗期>抽穗期>结实期。叶片和茎对铅的富集量也以拔节期施铅最高。谷壳和糙米的富集量则不同,都是以结实期施铅富集量最高,其富集顺序为结实期>苗期>拔节期 >抽穗期>分蘖期。

10. 以PCB为例,说明生物的解毒能力与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有关。

四氯以下的低氯代PCB,几乎都能代谢为单酚,部分可进而形成二酚,所以易分解,不易富集。 五氯或六氯代PCB同样可以氧化为单酚,但速度相当慢,较易富集。

七氯以上的高氯代PCB则几乎不被代谢,能高度富集。

氯数目相同的PCB,相邻位置未被置换或临位为氯置换的,比没有这两种情况的易被代谢而不易被富集

11. 简述重金属易发生生物富集的四大原因?

1不会被降解只会发生形态和价态变化,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差,可长期存在于环境中

2只要微量存在即可产生毒性

3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重金属化合物

4进入生物体后不易被排出,生物放大作用明显

12. 镉影响植物吸收氮、锌营养元素的可能原因有哪三方面?

a、抑制植物根系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直接影响对氮的吸收;

b、抑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使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硝化作用降低,NO3-的释放量减少,从而使速效氮( -N)、速效磷、代换性锌的含量都明显降低;

c、形成难溶物质,如Cd-Zn碳酸盐水合物,使锌的可溶性降低;

13. 污染物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包括那几个方面?

污染生态学

污染物能影响细胞膜的透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生长素、植物化学成分

14. 铅、砷在人体内的蓄积部位和侵害部位分别有哪些?

人体内铅90%蓄积于骨骼中。各脏器亦可检出铅,以肝脏最高,血液中的铅仅占人体总铅的1%左右,铅主要侵犯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

砷可分布全身,以肝、肾、脾、肺、皮肤、毛发、指甲、骨骼等器官和组织蓄积最高。侵害部位为肠胃,神经系统、皮肤。

15. 金属有哪些特性对生物产生的毒害程度起重要作用?

化合价,化合态(离子态,络和态),脂溶性,沸点,离子化电压。

16. 铬(六价、三价)、砷(三价、五价)的价态与其毒性的关系?

6价铬的诱变率大于3价格:六价铬毒性大元素

有机砷的毒性一般随着甲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但三甲基砷具有高毒性。

17. 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主要有那两个方面?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物在污染胁迫下,通过两个方面的作用形成抗性:

外部排斥(抗性):通过形态学机制、生理生化机制、生态学机制将污染物阻挡于体外;

内部忍耐(解毒):通过结合固定、代谢解毒、分室作用等过程将污染物在体内富集、解毒;其中,解毒是基础,解毒能力强、抗性强。但抗毒性强的生物不一定有解毒作用。

18. 生物获得抗性的途径主要有哪几类?

拒绝吸收、结合钝化、代谢转化、排出体外、改变代谢途径。

19. 植物防止污染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有哪些?

关闭气孔

分泌有机物改变根系周围的环境、降低污染物的吸收性。

增厚表皮层、形成根套

20. 微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转化包括哪三种作用?

1、 甲基化2、还原作用3、氧化作用

第六章

1、请简述传统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的主要区别?

答:传统毒理学关注生物个体,是通过运用标准方法和物种的短期毒性试验等方式进行研究。生态毒理学关注长期暴露下种群(及以上系统)的持续性、丰度和生殖等问题,主要通过实用因果推论进行研究。

2、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九大准则?

答: 联系的时序性 联系的强度 联系的连贯性④联系的特异性⑤剂量反应关系 /生物学梯度⑥联系的一致性⑦试验队联系的支持⑧生物的合理性⑨类推

3、单物种缀块种群模型的基本定义和假设有哪些?

答:复合种群:通过迁入和迁出联系起来的“包含多个种群的种群”

两个基本假设:

最小可生存种群(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 MVP):存在一个最小可生存种群大小,低于它将发生栖息

污染生态学

地缀块中的种群灭绝。

种群承载力:存在一个种群承载力——没有增加和减少趋势的可被维持的种群的大小(相对稳定状态)。 基本定义:

如果一个生境缀块中的种群低于MVP,它就作为汇点通过嵌入得到补充。为邻近生境缀块提供迁入者的缀块称之为源。

救援效应指的是低于MVP的种群被来自源种群或源缀块的迁入生物救援。

如果一个缀块中的种群由于某应激源而灭绝,它可以被其它邻近缀块救援。

4、毒物对种群大小的作用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起始种群的大小、起始种群的大小是否均一、毒物作用的缀块地点、“源”缀块的起始位置。

5、通过单物种缀块种群模型可以得到哪四条规律?

答:1、起始种群的大小明显影响毒物对于种群的作用 2、起始种群的大小是否均一明显影响毒物对子种群的作用(越均一、越好) 3、给“源”种群加毒物比给“汇”种群加毒物的影响要大的多。 4、毒物的结果及其频率依赖于被污染的位置或地点。

6、如何认识种群层面的生态毒理学知识在群落和生态学系统层面整合的困难?

答:1、对象的复杂性,考虑多个种群及其相互关系:考虑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成分的相互关系(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需要高度依赖于尺度(时、空)、系统边界的清晰程度。2、系统突现性:不是系统所有的性质都可以单用对各组分(种群)的理解进行预测。3、知识的匮乏性:研究多集中在个体效应领域,对种群和生态系统层面的研究还十分匮乏。

7、请举例说明如何区别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微宇宙、中宇宙、野外方法?

这个没找到答案。。。

8、如何理解污染物对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复杂性?

以捕食关系为例:导致被捕食者更易被捕食或者导致捕食者捕食能力下降 总之污染物对“捕食者-被捕食者”相互作用影响重要而且复杂,可以导致种群的局部灭绝。

9、评价污染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时有哪几类指标?生物完整性指数一般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丰富度 均匀度 多样性(生态学指标)

BOD(生物学指标)

生物完整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组成 营养组成 丰度和健康状况。

第七章

1,产业生态学如何认识工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

产业系统包容于自然系统中并受到自然系统的影响。

2,请简述产业生态学的概念?

Industrial ecology examines local,regional and global uses and flows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in products,processes,industrial sectors and economies and focuses on the potential role of industry in reducing environmental burdens throughout the product life cycle.

产业生态学是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有目的、合理地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它要求不是孤立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一种试图对整个物质周期过程加以优化的系统方法。需要优化的要素包括物质、能量和资本。

3,产业生态学有哪两大基本思想?各有什么含义?

一、系统观。研究对象: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系统的多层面;研究理论:多学科交叉

污染生态学

二、类比观。产业生态学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物质和能量的消耗最优化废物产生最少

4.“生态工业园”的内涵分为广义和狭义:

(1)广义内涵:包括,①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利用方式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②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各种特定的友好行为,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建设等;

(2)狭义内涵:以卡伦堡(Kalundborg)为代表的企业之间的废物或副产品再利用行为(包括水、能、材料等方面)为标志特征,学术界通常把这种现象叫作“工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 狭义“生态工业园”的要素

(1)目标要素:在满足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资源节约和污染物减少的目的,即“经济-环境”的双赢(Win-winsituation);

(2)主体要素:发生在地理临近(geographic proximity)的企业之间;

(3)行为要素:废物/副产品的交换(Waste/by-productexchange)或物质能源的梯级利用(Cascading use)以及相应基础设施的共享(infrastructure sharing)。

5.模仿性生态、友好型生态

6.生态设计的包括的四个阶段及其方面:

(1)产品生产阶段

。减少材料的使用;耐久性设计;

。减少有毒材料或原料的使用

。降低能耗,采用清洁能源

。减少生产过程的废物产生

(2)产品销售阶段的优化

。包装、运输、配送体系

(3)减少产品使用阶段的潜在影响

。降低使用能耗,采用清洁能源

。消耗品、辅助品消减

。减少使用阶段的废物产生

(4)优化产品用后的处置系统

。提高产品重复利用率

。考虑产品拆解的设计

。产品再制造与再循环

。安全处置

7.简述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

全部过程需要无毒化、无害化。

1) 减量化(输入端)

减少进入生产的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再利用(过程中)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污染。

3) 再循环(输出端)

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8.请思考“宿舍或教学楼”库的钢存量应如何测算?

这个也没有找到

9.简述物质流分析的六大要素?

1) 分析何种物质;

2) 分析物质的何种形式;

3) 物质所涉及的过程与信息;

4) 物质如何度量;

5) 何时;

污染生态学

6) 何地。

10.试运用物质流分析的概念和步骤,分析食堂的物质流动情况?如何定义和评价食堂的物质流动“效率”?

这个大家自己思索一下吧

通知个事,同学们:今天晚上刚接到崔雁翔同学转达的短信如下

“(污染生态学复习提纲)以下题目可以不作复习重点:

第一章4

第二章1、2

第三章3 5 7 14

第四章3 4 21 22 24 30 37 38 43 44 45

第五章7 8 20

第六章3 6 7 8

第七章1、4”

大家互相通知下,谢谢!!加油,祝好!!

8题:宿舍或教学楼钢存量测算

分解为以下三个小问题回答

1)测算方法选择:

产业生态学物质存量分析问题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分析方法。

自下而上的方法则依赖于系统内部结构和使用强度的确定,通过确定结构单元的数量和强度再逐层累加计算出系统内的金属存量。宿舍或教学楼层面上的研究一般需要采用这种方法,这是因为进出此系统边界的物质输入及输出量难以统计和确定。数学表达式为:

S=西格玛(i=1到n)Mi*Ii

S :所研究对象金属的总存量; Mi :第i 种结构单元(产品) 的规模; Ii :第i 种结构单元(产品) 中的对象金属的使用强度。

分别以如下设计的系统划分及结构单元进行调查即可获存量结果。

2)具体设计

三大子系统的划分:结构系统、设备系统、装饰标志系统

细化结构单元划分:

污染生态学

1 结构系统:建筑外立面钢材、钢筋混凝土、给排水管道钢材(包括暖水管等);

2 设备系统:家具、电器设备钢材(宿舍床具、门窗等;教学楼楼梯、门窗、电教、桌椅等); 3 装饰标志系统:标志、灯具,指示牌等钢材。

3)测算与输出结果表示

根据所设定问题的具体情景,其尺度如下:Mi规模钢材单位:平方米;强度Ii单位为:kg/平方米。

应若干同学询问要求,不便上qq的同学请来此参考。特此分享,系个人答案,不周之处,多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rw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