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gai

更新时间:2023-04-12 01: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

2.结构域: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结构域。 3.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

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 5.蛋白质的凝固:蛋白质经强酸、强碱作用发生变性

后,仍能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若将pH 调至等电点,

则蛋白质立即结成絮状的不溶解物,此絮状物仍可溶

解于强酸或强碱中。如再加热则絮状物可变成比较坚

固的凝块,此凝块不再溶于强酸或强碱中,这种现象

称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二、填空题 1.人体蛋白质约占人体干重_________,根据化学组成可

将蛋白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2.多肽链结构通常把_________写在左边,_________写

在右边,其结构具有_________性。

3.单纯蛋白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常根据

_________的含量来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5.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即_________,其连接键为

_________;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单元有_________,

_________,维持其稳定的键为 _________;维持三级结

构的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_________也很重要;四级结构即_________,维持

其结构均为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 胱氨酸

B. 谷氨酸

C. 瓜氨酸

D. 蛋氨酸

E. 丝氨酸

2. 下列哪种氨基酸为非编码氨基酸:

A. 半胱氨酸

B. 组氨酸

C. 鸟氨酸

D. 丝氨酸

E. 亮氨酸

3. 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氨基酸无 L 型与

D 型氨基酸之分:

A. 丙氨酸

B. 甘氨酸

C. 亮氨酸

D. 丝氨酸

E. 缬氨酸

4. 天然蛋白质中有遗传密码的氨基酸有:

A. 8种

B. 61种

C. 12种

D. 20种

E. 64种

5. 测定100克生物样品中氮含量是2克,该样品中蛋

白质含量大约为:

A. 6.25%

B. 12.5%

C. 1%

D. 2%

E. 20%

6.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A. 是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

形成的

B. 是由谷氨酸的γ-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形

成的

C. 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D. 是由赖氨酸的ε-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

形成的

E. 以上都不是

7. 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 –CNCCNCNCCNCNCCNC-

B. –CCHNOCCHNOCCHNOC-

C. –CCONHCCONHCCONHC-

D. -CCNOHCCNOHCCNOHC-

E. -CCHNOCCHNOCCHNOC- 8.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A. 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 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

C. 多肽链的形态和大小

D. 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E. 分子中的共价键 9. 维持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 盐键

B. 氢键

C. 疏水键

D. 二硫键

E. 肽键

10. 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点是:

A. 肽键平面充分伸展

B. 靠盐键维持稳定

C. 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

D. 多为左手螺旋

E. 以上都不是

11.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

A. α-螺旋

B. 双螺旋

C. β-片层

D. β-转角

E. 不规则卷曲

12. 维持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稳定的主要化学键是:

A. 肽键

B. 氢键

C. 疏水作用

D. 二硫键

E. 范德华力

13. 主链骨架以180°返回折叠,在连续的4个氨基酸中

第一个残基的C =O 与第四个残基的N =H 可形成氢键的

是:

A. α-螺旋

B. β-折叠

C. 无规卷曲

D. β-转角

E. 以上都不是

14.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 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活性

C. 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 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 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15. 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最主要化学键或作用力

是:

A. 二硫键

B.盐键

C. 氢键

D.范德华力

E. 疏水作用

16.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稳定的最主要化学键或作用力

是:

A. 二硫键

B. 疏水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盐键

17. 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亚基间不存在的化学

键是:

A. 二硫键

B. 疏水作用

C. 氢键

D. 范德华力

E. 盐键

18. 下列哪种蛋白质具有四级结构:

A. 核糖核酸酶

B. 胰蛋白酶

C. 乳酸脱氢酶

D. 胰岛素

E. 胃蛋白酶

19. 不同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A. 一定有多个相同的亚基

B. 一定有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的亚基

C. 一定有多个不同的亚基

D. 一定有种类不同,而数目相同的亚基

E. 亚基的种类,数目都不一定

20. 对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时发

现:

A. 只有一个自由的α-氨基和一个自由的α-羧基

B. 只有自由的α-氨基,没有自由的α-羧基

C. 只有自由的α-羧基,没有自由的α-氨基

D. 既无自由的α-氨基,也无自由的α-羧基

E. 有一个以上的自由的α-氨基和α-羧基

21. 蛋白质的pI是指:

A. 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时溶液的pH值

B. 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时溶液的pH值

C. 蛋白质分子不带电荷时溶液的pH值

D. 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E. 以上都不是

22. 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

A. 分子不带电荷

B. 分子带电荷最多

C. 分子易变性

D. 易被蛋白酶水解

E. 溶解度增加

23. 已知某蛋白质的等电点为6.8,电泳液的pH为8.6,该蛋白质的电泳方向是:

A. 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

C. 不能确定

D. 不动

E. 以上都不对

24. 将蛋白质溶液的pH调节到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

A. 可使蛋白质稳定性增加

B.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不变

C.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增加

D. 可使蛋白质表面的净电荷减少

E. 以上都不对

25. 已知某混合物存在A、B两种分子量相等的蛋白质,A的等电点为6.8,B的等电点为7.8,用电泳法进行分离,如果电泳液的pH值为8.6则:

A. 蛋白质A向正极移动,B向负极移动

B. 蛋白质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

C. 蛋白质A和B都向负极移动,A移动的速度快

D. 蛋白质A和B都向正极移动,A移动的速度快

E. 蛋白质A和B都向正极移动,B移动的速度快

26. 当蛋白质带正电荷时,其溶液的pH:

A. 大于7.4

B. 小于7.4

C. 等于等电点

D. 大于等电点

E. 小于等电点

27. 在pH8.6的缓冲液中进行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质分为5条带,从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A.α1、α2、β、γ、A

B. A、α1、α2、β、γ

C. γ、β、α2、α1、A

D. β、γ、α2、α1、A

E. A、γ、β、α2、α1、

28. 蛋白质变性后将会产生下列后果:

A. 大量氨基酸游离出来

B. 大量肽碎片游离出来

C. 等电点变为零

D. 一级结构破坏

E. 空间结构改变

29.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 蛋白质一级结构破坏

B. 蛋白质亚基的解聚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D. 辅基的脱落

E. 蛋白质水解

30. 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

B. 失去原有生物学活性

C. 溶解度增大

D. 易受蛋白水解酶水解

E. 粘度增加

31. 关于蛋白质变性后的变化哪项是错误的:

A. 分子内部非共价键断裂

B. 天然构象被破坏

C. 生物活性丧失

D. 肽键断裂,一级结构被破坏

E. 失去水膜易于沉降

32. 关于蛋白质变性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是四级结构破坏,亚基的解聚

B. 蛋白质结构的完全破坏,肽键断裂

C. 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一定发生沉降

D. 蛋白质变性后易于沉降,但不一定沉降,沉降的蛋白质也不一定变性

E. 蛋白质变性后易于沉降,但不一定沉降;而沉降的蛋白质一定变性

33. 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 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B. 粘度下降

C. 溶解度增加

D. 颜色反应减弱

E. 原有的生物活性丧失

34. 蛋白质变性时,被β-巯基乙醇断开的化学键是:

A. 肽键

B. 疏水键

C. 二硫键

D. 离子键

E. 盐键

35. 蛋白质分子中引起280nm波长处光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 丝氨酸上的羟基

B. 苯丙氨酸的苯环

C. 色氨酸的吲哚环

D. 半胱氨酸的巯基

E. 肽键

36. 有关蛋白质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溶液的pH调节到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容易沉降

B. 盐析法分离蛋白质原理是中和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蛋白质沉降

C. 蛋白质变性后,由于疏水基团暴露,水化膜被破坏,一定发生沉降

D. 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透折的方法将小分子杂质除去

E. 在同一pH溶液,由于各种蛋白质pI不同,故可用电泳将其分离纯化

37. 蛋白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的关系,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变性蛋白一定凝固

B. 蛋白质凝固后一定变性

C. 蛋白质沉淀后必然变性

D. 变性蛋白一定沉淀

E. 变性蛋白不一定失去活性

38. 下列不属于结合蛋白质的是:

A. 核蛋白

B. 糖蛋白

C. 白蛋白

D. 脂蛋白

E. 色蛋白

B:

A. 赖氨酸

B. 半胱氨酸

C. 谷氨酸

D. 脯氨酸

E. 亮氨酸

1. 碱性氨基酸是:

2. 含巯基的氨基酸是:

3. 酸性氨基酸是:

4. 亚氨基酸是:

5. 含非极性侧链氨基酸的是: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超二级结构

D. 三级结构

E. 四级结构

6. 是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7. 是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8. 是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和相互作用:

9. 是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A. 蛋白质的等电点

B. 蛋白质沉淀

C. 蛋白质的结构

D.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E. 蛋白质变性

10. 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相等时的溶液pH值是:

11.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理化性质改变,并失去

其生物活性称为:

12. 蛋白质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

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

A. 亚基

B. β-转角

C. α-螺旋

D. 三股螺旋

E. β-折叠

13. 只存在于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的是:

14. α-角蛋白中含量很多的是:

15. 天然蚕丝中蛋白含量很多的是:

16. 在脯氨酸残基处结构被破坏的是:

17. 氢键与长轴接近垂直的是:

18. 氢键与长轴接近平行的是:

A. 四级结构形成

B. 四级结构破坏

C. 一级结构破坏

D. 一级结构形成

E. 二、三级结构破坏

19. 亚基聚合时出现:

20. 亚基解聚时出现:

21. 蛋白质变性时出现:

22. 蛋白质水解时出现:

23. 人工合成多肽时出现:

A. 0.9%NaCl

B. 常温乙醇

C. 一定量稀酸后加热

D. 加热煮沸

E. 高浓度硫酸铵

24. 蛋白质既变性又沉淀:

25. 蛋白质既不变性又不沉淀:

26. 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

27. 蛋白质变性但不沉淀:

28. 蛋白质凝固:

A. 氧化还原作用

B. 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C. 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

D. 紫红色

E. 紫蓝色

29. 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的功能是:

30. 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的因素是:

31. 与蛋白质功能活性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32.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

33. 蛋白质和氨基酸与茚三酮试剂反应呈:

C:

A.甘氨酸

B. 丙氨酸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1. 属于L-α-氨基酸:

2. 非极性氨基酸:

3. 有利于β-折叠的形成:

A.蛋白质变性

B. 蛋白质沉淀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4.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可引起:

5. 紫外线照射可使:

6.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值,使其达到pI,可引起:

7.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可引起:A.色氨酸 B. 酪氨酸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8. 蛋白质对280nm波长紫外光吸收依赖于:

9. 核酸对260nm波长紫外光的吸收主要依赖于:

10. 具有紫外光吸收能力的是:

11. 5位羟化后脱羧可生成神经递质的是:

A.变性

B. 复性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2. 加热可引起蛋白质和核酸:

13. 退火又称为:

14. 变性、复性在蛋白质中:

15. 变性、复性在核酸中:

A. 肽键

B. 氢键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6. 蛋白质一级结构含有:

17. 核酸一级结构含有:

18. 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键为:

19. 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稳定的键为:

20. 血红蛋白中:

四、问答题

1. 何谓蛋白质变性?影响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2. 蛋白质变性后,为什么水溶性会降低?

3. 举例说明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1. 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内部的非共价键断裂,天然构象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维系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开,使其空间结构松解,但肽键并未断开。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等,一是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等。

2. 三级结构以上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稳定主要靠疏水

键和其它副键,当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变性后,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稳定的疏水键、二硫键以及其它次级键断裂,空间结构松懈,蛋白质分子变为伸展的长肽链,大量的疏水基团外露,导致蛋白质水溶性降低。

3. 牛胰核糖核酸酶溶液加入尿素和巯基乙醇后变性失活,其一级结构没有改变。当用透析法去除尿素和巯基乙醇后,牛胰核糖核酸酶自发恢复原有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此例充分说明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第三章酶

一、名词解释

1. 酶: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

2.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用透析或超滤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的辅助因子。

3.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方法将其除去的辅助因子。

4.酶的特异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底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常将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

5.必需集团: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为必需基团。6.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中彼此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特定空间区域。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7.酶原: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质称为酶原。

8.酶原激活:酶原受某种因素作用后,转变成具有活性

的酶的过程。

9.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10.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

全酶

11.变构调节:体内一些代谢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

调节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构象变化并改变其催化

活性,对酶催化活性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变构调节。

12.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

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以

调节代谢途径,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13.可逆抑制: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可逆性结合,使

酶活性降低或丧失,此种抑制采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可

将抑制剂除去,恢复酶的活性。这种抑制称为可逆性抑

制。

14.Km值: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

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15.最适温度: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16.最适pH:使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称为酶促反

应的最适pH。

17.激活剂: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

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18.抑制剂:凡能有选择地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但不使酶

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做酶的抑制剂。

19.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正常底物结构相

似,抑制剂与底物分子竞争地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

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

争性抑制作用。

20.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其他位点可

逆地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使酶催化活性降低。

此种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同时酶与底物的

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底物与抑制剂之间无

竞争关系。这种抑制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21.酶的国际单位:是指在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

μm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亦称国际单位。

四、问答题

二、填空题

1.酶与疾病的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密

切关系。

2.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酶浓度成_________关系,而与底

物浓度呈现 _________关系。

3.竞争性抑制是抑制剂和底物竞争酶的_________部位,

这种抑制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_来解除。

4.酶对_________的_________性称为酶的专一性,一般

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

酶促反应的四个特点。

*6.低底物浓度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_________关系,此时酶促反应属于_________ 级反应。*7.酶被底物所饱和时,酶促反应表现为_________ 级反应。

*8.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酶与其结合后,使酶底物的Km值_________,但Vmax不变。

9.白化病的发病是缺乏_________ 所致。

三、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酶都有辅酶

B.酶的催化作用与其空间结构无关

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酶不能在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2.对于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酶对底物都有绝对特异性

B.有些RNA具有酶一样的催化作用C.酶的催化活性都与空间结构的完整性有关D.所有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E.酶只能在中性环境发挥催化作用

3.关于酶催化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B.催化反应所需要的条件温和

C.催化活性可以调节

D.催化效率极高

E.催化作用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4.下列哪种酶属于结合酶:

A.脲酶

B.核糖核酸酶

C.胃蛋白酶

D.脂肪酶

E.己糖激酶

5.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具有催化活性:A.酶蛋白形式存在

B.辅酶形式存在

C.辅基形式存在

D.全酶形式存在

E.酶原形式存在

6.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者单独存在时酶无催化活性

B.二者形成的复合物称全酶

C.全酶才有催化作用

D.辅助因子可以是有机化合物

E.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

7.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

A.化学本质不同

B.免疫学性质不同

C.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D.理化性质不同

E.生物学活性不同

8.全酶中决定酶催化反应特异性的是:

A.全酶

B.辅基

C.酶蛋白

D.辅酶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酶活性中心的构成

B.决定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

C.包括辅酶和辅基

D.决定反应的种类、性质

E.维生素可参与辅助因子构成

10.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是:

A.高度特异性

B.高度催化效率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催化活性可以调节

11.对酶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合基团在活性中心内

B.催化基团属于必需基团

C.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

D.空间结构与酶催化活性无关

E.底物在此被转变为产物

12.酶催化作用的机制是:

A.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C.降低产物的热能

D.增加底物的热能

E.增加反应的自由能

13.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

A.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D.升高活化能

E.升高产物能量水平

14.酶的特异性是指:

A.与底物结合具有严格选择性

B.与辅酶的结合具有选择性

C.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D.在细胞中有特殊的定位

E.在特定条件下起催化作用

15.乳酸脱氢酶只能催化L-型乳酸脱氢,属于:A.绝对特异性

B.相对特异性

C.化学键特异性

D.立体异构特异性

E.化学基团特异性

16.加热后,酶活性降低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酶水解

B.酶蛋白变性

C.亚基解聚

D.辅酶脱落

E.辅基脱落

17.含有唾液淀粉酶的唾液透析后,水解能力下降,其原因是:

A.酶蛋白变性

B.失去Cl-

C.失去Hg2+

D.失去酶蛋白

E.酶含量减少

18.全酶是指:

A.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

B.酶蛋白-底物复合物

C.酶活性中心-底物复合物

D.酶必需基团-底物复合物

E.酶催化基团-结合基团复合物

19.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须具备:

A.酶分子结构完整无缺

B.酶分子上所有化学基团存在

C.有金属离子参加

D.有活性中心及其必需基团

E.有辅酶参加

20.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基团主要是指:

A.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B.位于活性中心,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基团

C.与酶的亚基结合所必需的基团

D.维持酶空间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E.构成全酶分子所有的基团

21.酶分子中使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称为:

A.结合基团

B.催化基团

C.碱性基团

D.酸性基团

E.疏水基团

22.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可以没有活性中心

B.都以-SH或-0H作为结合基团

C.都含有金属离子

D.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E.以上都不是

23.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时,Km等于:A. [S]

B.1/2 [S]

C.1/3 [S]

D.1/4 [S]

E.1/5 [S]

24.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速度的25%时,[S]等于:A.1/4 Km

B.3/4 Km

C.2/3 Km D.1/2 Km

E.1/3 Km

25.当Km等于1/2 [S]时,v等于:

A.1/3 Vmax

B.1/2 Vmax

C.2/3 Vmax

D.3/5 Vmax

E.3/4 Vmax

26.同工酶是指:

A.酶蛋白分子结构相同

B.免疫学性质相同

C.催化功能相同

D.分子量相同

E.理化性质相同

27.Km值是指:

A.v等于1/2 Vmax时的底物浓度

B.v等于1/2 Vmax时的酶浓度

C.v等于1/2 Vmax时的温度

D.v等于1/2 Vmax时的抑制剂浓度

E.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8.酶的Km值大小与:

A.酶性质有关

B.酶浓度有关

C.酶作用温度有关

D.酶作用时间有关

E.环境pH有关

29.酶的活性中心内,能够与底物结合的基团是:A.结合基团

B.催化基团

C.疏水基团

D.亲水基团

E.以上都不是

30.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

A.诱导契合学说解释

B.中间产物学说解释

C.多元催化学说解释

D.表面效应学说解释

E.邻近效应学说解释

31.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

A.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结构的关系

B.

B.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空间结构的关系

C.酶促反应速度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D.酶促反应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E.不同酶分子间的协调关系

32.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的条件是:

A.底物被酶饱和

B.反应速度达最大

C.酶浓度远远大于底物浓度

D.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

E.以上都不是

33.v=Vmax后再增加[S],v不再增加的原因是:A.部分酶活性中心被产物占据

B.过量底物抑制酶的催化活性

C.酶的活性中心已被底物所饱和

D.产物生成过多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E.以上都不是

34.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底物浓度:

A.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B.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

C.酶的结合部位全部被底物占据,反应速度不再增加D.增加抑制剂,反应速度反而加快

E.形成酶-底物复合体增加

35.关于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在短时间可耐受较高温度

B.酶都有最适温度

C.超过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降低

D.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最快

E.以上都不是

36.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

A.直线

B.矩形双曲线

C.抛物线

D.钟罩形曲线

E.S形曲线

37.关于pH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pH与酶蛋白和底物的解离无关

B.反应速度与环境pH成正比

C.人体内酶的最适pH均为中性即pH=7左右

D.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不大

E.以上都不是

38.关于抑制剂对酶蛋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酶变性而使酶失活

B.使辅基变性而使酶失活

C.都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D.除去抑制剂后,酶活性可恢复

E.以上都不是

39.化学毒气路易士气可抑制下列那种酶:

A.胆碱酯酶

B.羟基酶

C.巯基酶

D.磷酸酶

E.羧基酶

40.有机磷农药(敌百虫)中毒属于:

A.不可逆抑制

B.竞争性抑制

C.可逆性抑制

D.非竞争性抑制

E.反竞争性抑制

41.可解除Ag2+、Hg2+等重金属离子对酶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A.解磷定 B.二巯基丙醇

C.磺胺类药 D.5FU

E.MTX

42.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可结合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A.丝氨酸残基的-0H

B.半胱氨酸残基的-SH

C.色氨酸残基的吲哚基

D.精氨酸残基的胍基

E.甲硫氨酸残基的甲硫基

43.可解除敌敌畏对酶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A.解磷定

B.二巯基丙醇

C.磺胺类药物

D.5FU

E.MTX

44.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抑制了:

A.二氢叶酸合成酶

B.二氢叶酸还原酶

C.胆碱酯酶

D.巯基酶

E.碳酸酐酶

45.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不可逆性抑制

B.竞争性抑制

C.非竞争性抑制

D.反竞争性抑制

E.非特异性抑制

46.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叶酸

B.对氨基苯甲酸

C.谷氨酸

D.甲氨蝶呤

E.二氢叶酸 47.磺胺类药物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机制是:

A.抑制叶酸合成酶

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酶

48.能够使胰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

A.肠激酶 B.胰凝乳蛋白酶

C.弹性蛋白酶 D.羧肽酶

E.胆汁酸

49.以下有关酶与一般催化剂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B.其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结构和性质上的改变

C.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化学反应

D.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E.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50.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是由其N-端水解掉:

A.3肽片段 B.4肽片段C.5肽片段 D.6肽片段E.7肽片段

51.关于同工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酶蛋白的结构不同

B.酶分子活性中心结构相同

C.生物学性质相同

D.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E.以上都不是

52.国际酶学委员会将酶分为6类的依据是:

A.根据酶蛋白的结构

B.根据酶的物理性质

C.根据酶促反应的性质

D.根据酶的来源

E.根据酶所催化的底物

53.关于酶与临床医学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可诱导碱性磷酸酶合成增加

B.体液酶活性改变可用于疾病诊断

C.细胞损伤时,细胞酶释入血中的量增加

D.酶可用于治疗疾病

E.酪氨酸酶缺乏可引起白化病

54.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酶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酶在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反应

C.酶在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

D.酶对所催化的反应具有高度选择性

E.酶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

55.酶促反应作用的特点是:

A.保证生成的产物比底物更稳定

B.使底物获得更多的自由能

C.加快反应平衡到达的速率

D.保证底物全部转变成产物

E.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56.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底物浓度时:

A.酶促反应初速度成比例改变

B.酶促反应初速度成比例下降

C.酶促反应速度成比例下降

D.酶促反应速度变慢

E.酶促反应速度不变

57.酶浓度不变以反应速度对底物作图其图像为:A.直线

B.S形曲线

C.矩形双曲线

D.抛物线

E.钟罩形曲线

58.含LDH5丰富的组织是:

A.肝

B.心肌

C.红细胞

D.肾

E.脑

59.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是由H亚基、M亚基组成的:A.二聚体

B.三聚体

C.四聚体

D.五聚体

E.六聚体

60.酶的国际分类不包括:

A.转移酶类

B.水解酶类

C.裂合酶类

D.异构酶类

E.以上都不是

61.蛋白酶属于:

A.氧化还原酶类

B.转移酶类

C.裂解酶类

D.水解酶类

E.异构酶类

62.诱导契合假说认为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时:

A.酶和底物构象都发生改变

B.酶和底物构象都不发生改变

C.主要是酶的构象发生改变

D.主要是底物的构象发生改变

E.主要是辅酶的构象发生改变

63.不属于金属酶和金属活化酶的是:

A.羧基肽酶

B.己糖激酶

C.肌酸激酶

D.丙酮酸羧化酶

E.以上都不是

64.酶活性是指:

A.酶催化的反应类型

B.酶催化能力的大小

C.酶自身变化的能力

D.无活性的酶转变成有活性的酶能力

E.以上都不是

65.有关酶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同工酶是一组功能与结构相同的酶

B.变构酶是指代谢物与酶结合后,酶结构发生改变的酶C.在酶的活性中心内,只有侧链带电荷的氨基酸直接参与酶的催化反应

D.酶催化反应初速度取决于酶的浓度

E.非竞争性抑制剂只能改变酶促反应v,而不改变该酶Km值

66.胰蛋白酶最初以酶原形式存在的意义是:

A.保证蛋白酶的水解效率

B.促进蛋白酶的分泌

C.保护胰腺组织免受破坏

D.保证蛋白酶在一定时间内发挥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7.砷化物对巯基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反馈抑制

B.不可逆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非竞争性抑制

E.反竞争性抑制

68.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

A.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

B.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

C.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结合

D.酶与抑制剂结合不影响其与底物结合

E.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抑制

69.关于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

B.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C.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抑制D.抑制程度与[S]和[I]有关

E.以上都不是

70.对于酶化学修饰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磷酸化反应和脱磷酸反应

B.化学修饰调节需要不同酶参加

C.化学修饰调节属于快速调节

D.化学修饰调节过程需要消耗ATP

E.以上都不是

71.活化能的概念是指:

A.底物和产物之间能量的差值

B.活化分子所释放的能量

C.分子由一般状态转变成活化状态所需能量

D.温度升高时产生的能量

E.以上都不是

72.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正确:

A.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B.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C.所有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内

D.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E.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73.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加反应物相互碰撞的频率

C.降低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D.增加底物浓度

E.降低产物的自由能

74.关于酶高效催化作用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作用

B.多元催化作用

C.酸碱催化作用

D.表面效应作用

E.以上都不是

75.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A.酶在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

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酶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

D.酶对所催化反应有选择性

E.酶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

76.下列哪项不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A.底物浓度

B.酶浓度

C.反应环境的温度

D.反应环境的pH

E.酶原浓度

77.关于Km的意义正确的是:

A.Km表示酶的浓度

B. 1/Km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大

C.Km的单位是mmo1/L D.Km值与酶的浓度有关

E.以上都不是

78.下列关于Km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通过Km的测定可鉴定酶的最适底物

B.Km是引起最大反应速度的底物浓度

C.Km是反映酶催化能力的一个指标

D.Km与环境的pH无关

E.以上都不是

79.关于变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构效应剂结合于酶的变构部位

B.含催化部位的亚基称催化亚基

C.变构酶的催化部位和变构部位可在同一亚基D.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后影响ES的生成

E.以上都不是

80.全酶是指:

A.酶-底物复合物

B.酶-抑制剂复合物

C.酶-辅助因子复合物

D.酶-产物复合物

E.酶-变构剂的复合物

B型题:

A.抛物线型曲线

B.钟型曲线 C.矩形双曲线

D.直线 E.平行线

1.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

2.pH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一般是:

3.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

A.不可逆性抑制

B.竞争性抑制 C.非竞争性抑制

D.反竞争性抑制 E.反馈抑制

4.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是:

5.砷化物对巯基酶的抑制是:

6.对氨苯甲酸对四氢叶酸合成的抑制是:

A.底物浓度 B.酶浓度 C.激活剂D.pH值 E.抑制剂

7.影响酶与底物的解离:

8.能使酶活性增加:

9.酶被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与之成正比:

10.可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影响酶活性:

A.能较牢固地与酶活性中心有关必需基团结合

B.较牢固地与酶分子上一类或几类必需基团结合C.占据酶活性中心阻止底物与酶结合

D.酶可以与底物和抑制剂同时结合

E.抑制剂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不能与游离酶结合

11.竞争性抑制剂作用是:

12.特异性不可逆性抑制作用是:

13.非特异性不可逆抑制作用是:

14.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是:

15.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是:

A.递氢作用 B.转氨基作用 C.转酮醇作用D.转酰基作用 E.转运C02作用

16.CoA-SH作为辅酶参与:

17.17.FMN作为辅酶参与:

18.TPP作为辅酶参与:

19.生物素作为辅助因子参与:

20.磷酸比哆醛作为辅酶参与:A.组织受损伤或细胞通透性增加

B.酶活性受抑制 C.酶合成增加

D.酶合成减少 E.酶排泄受阻

21.急性胰腺炎时尿中淀粉酶升高是由于:

22.急性传染性肝炎时血中转氨酶升高是由于:

23.严重肝病时血清凝血酶原降低是由于:

24.前列腺癌时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是由于:25.胆管结石时血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升高是由于:

C型题:

A.酶蛋白 B.辅助因子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结合酶含有:

2.结合酶催化反应中参与反应的

是:

3.结合酶的特异性取决于:

4.谷胱甘肽的作用取决于:

A.竞争性抑制 B.非竞争性

抑制

C.两者都是 D.两者均

不是

5.抑制剂与酶可逆性结合的是:

6.占据酶活性中心所产生的抑制

是:

7.抑制剂可与E和ES复合物结合,

所产生的抑制是:

A.二巯基丙醇 B.解磷定

C.两者都是 D.两者

都不是

8.能使巯基酶的巯基重新恢复其活

性的物质是:

9.能作为解毒剂的物质是:

10.可作为竞争性抑制剂的物质是:

11.能使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重新恢复,使酶恢复活性物质是:

四、问答题

1.以酶原的激活为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说明维生素和辅酶的关系。

3.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什么?

4.简述诱导契合学说。

5.试述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它们是如何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6.酶与非酶催化剂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7.酶促反应高效率的机制是什么?

8.举例说明可逆性抑制作用,并说明其特点。

9.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

10.什么是同工酶、同工酶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1.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受某种因素作用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转变成具有活性的酶,这一过程叫做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过程说明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功能基于结构,结构改变,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结构破坏,功能丧失。2.B族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3.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是指抑制剂与酶的正常底物结构相似,因此抑制剂与底物分子竞争地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抑制剂在化学结构上与底物分子相似,两者竞相争夺同一酶的活性中心;

②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后,酶分子失去催化作用;

③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与底物之间的相对浓度,抑制剂浓度不变时,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减弱甚至解除竞争性抑制作用;

④酶既可以结合底物分子也可以结合抑制剂,但不能与两者同时结合。例如:丙二酸是二羧酸化合物,与琥珀

维生素化学本质辅助因子形式主要功能维生素B1硫胺素焦磷酸硫胺素(TPP)脱羧

维生素B2核黄素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递氢

维生素PP 尼克酸或

尼克酰胺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

递氢

维生素B6吡哆醇或

吡哆醛或吡哆胺磷酸吡哆醛

或磷酸吡哆胺

转氨基

氨基酸脱羧

泛酸辅酶A 酰基转移

生物素生物素羧化

叶酸四氢叶酸(FH4)一碳单位转移维生素B12钴胺素甲基

B12

甲基转移

酸结构很相似,丙二酸能与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琥珀酸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由于丙二酸与酶的亲和力远大于琥珀酸的亲和力,当丙二酸的浓度为琥珀酸浓度1/50时,酶的活性可被抑制50%。若增加琥珀酸的浓度,此种抑制作用可被减弱。 4. 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在发挥催化作用之前,首先酶与底物相互接近,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生成酶-底物复合物,而后使底物转变成产物并释放出酶。这一过程称为诱导契合学说。 5. 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pH 、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1)底物浓度:在酶浓度及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变化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的作图呈矩形双曲线。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比关系,;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度虽然也随底物的增加而加速,但反应速度不再呈正比例加速,反应速度增加的幅度不断下降;当底物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反应速度趋于恒定,继续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到极限,称为最大反应速度,说明酶的活性中心已被底物所饱和。 (2)酶浓度:酶促反应体系中,在底物浓度足以使酶饱合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关系。即酶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3)pH :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 称酶促反应的最适pH 。溶液的pH 高于或低于最适pH ,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度减慢,远离最适pH 时甚至会导致酶的变性失活。 (4)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具有双重影响。在较低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步增加,以致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升高温度一方面可加快酶促反应速度,同时也增加酶的变性。温度升高到60℃以上时,大多数酶开始变性;80℃时,多数酶的变性不可逆转,反应速度则因酶变性而降低。综合这两种因素,将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6)抑制剂:凡能有选择地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但不能使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做酶的抑制剂。无选择地引起酶蛋白变性使酶活性丧失的理化因素不属于抑制剂范畴。抑制剂多与酶活性中心内、外必需基团结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酶的活性中心,从而抑制酶的催化活性。 6. 酶与一般催化剂比较: (1)共同点: ①微量的酶就能发挥巨大的催化作用,在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改变; ②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③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即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④对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具有催化作用。 (2)不同点: ①高度的催化效率: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一般而论,对于同一反应,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比非催化反应的速率高108~1020倍,比一般催化剂催化的反应高107~1013倍。 ②高度的特异性:与一般催化剂不同,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底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常将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 ③酶催化活性的可调节性。 ④酶活性的不稳定性:酶是蛋白质,酶促反应要求一定的pH 、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强酸、强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高温、紫外线、剧烈震荡等任何使蛋白质变性的理化因素都可使酶蛋白变性,而使其失去催化活性。

7.酶高效率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在两个以上底物参与的反应

中,底物之间必须以正确的方向相互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酶在反应中将各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使它们相互接近并形成有利于反应的正确定向关系,使酶活性部位的底物浓度远远大于溶液中的浓度,从而加快反应速度。

(2)多元催化:酶分子中含有多种功能基团,它们具有不同的解离常数,它们既可以作为质子供体,也可以作为质子的受体,在特定的pH 条件下发挥催化作用。因此,

同一种酶兼有酸碱催化作用。这种多功能基团的协同作用可极大的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3)表面效应:酶活性中心内部多种疏水性氨基酸,常形成疏水性“口袋”以容纳并结合底物。疏水环可排除周围大量水分子对酶和底物功能基团的干扰性吸引或排斥,防止在底物与酶之间形成水化膜,有利于酶与底物的直接接触,使酶的活性基团对底物的催化反应更为有效和强烈。

应该指出的是,一种酶的催化反应不限于上述某一种因

素,而常常是多种催化作用的综合机制,这是酶促反应高效率的重要原因。

8.可逆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可逆性结合,

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此种抑制采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可将抑制剂除去,恢复酶的活性。根据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可逆性抑制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例如:丙

二酸是二羧酸化合物,与琥珀酸结构很相似,丙二酸能与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琥珀酸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9.应用竞争性抑制的原理可阐明某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如磺胺类药物和磺胺增效剂便是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细菌生长的。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时不能利用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在细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利用对氨苯甲酸(PA

BA )、二氢喋呤及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FH 2),后者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还原成四氢叶酸(FH 4),四

氢叶酸是细菌合成核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酶。磺胺类药物与对氨苯甲酸结构相似,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磺胺增效剂(TMP )与二氢叶酸结构相似,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抑制四氢叶酸的合成。

磺胺类药物与其增效剂在两个作用点分别竞争性抑制细菌体内二氢叶酸的合成及四氢叶酸的合成,影响一碳单

位的代谢,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细菌体内核酸及蛋白质的

生物合成,导致细菌死亡。人体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取叶酸,所以人体四氢叶酸的合成不受磺胺及其增效剂的影

响。

10.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意义:同工酶的测定是医学诊断中比较灵敏、可靠的手段。当某组织病变时,可能有某种特殊的同工酶释放出

来,使同工酶谱改变。因此,通过观测病人血清中同工

酶的电泳图谱,辅助诊断哪些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例如,心肌受损病人血清LDH 1含量上升,肝细胞受损病人血清

LDH 5含量增高。

第五章糖 代 谢

一、名词解释

1.乳酸循环:肌糖原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肝,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肝糖原或葡萄糖;葡萄糖释放入血后又被肌肉组织摄取用以合成肌糖原,此过程称为

乳酸循环。

2.糖原合成: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3.糖原分解: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4.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5.肾糖阈:尿中出现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6.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正常水平为3.3~5.6mmol/L。

7.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8.糖有氧氧化: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9.丙酮酸羧化支路:在糖异生过程中,为绕过糖酵解途径中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不可逆反应,丙酮酸需经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而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丙酮酸羧化支路。

10.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生成5-磷酸核糖和NADPH过程。

11.巴士德效应:糖的有氧氧化对糖酵解的抑制现象称为巴士德效应。

12.糖原引物:带有α-1,4-葡聚糖的糖原引物蛋白,以其寡糖基链作为糖原合成时葡萄糖单位的接受体,称为糖原引物。

13.糖复合物:糖与其它非糖物质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糖复合物。

14.神经节苷脂:含唾液酸的酸性鞘糖脂称为神经节苷脂

15.O-连接糖链:由蛋白质多肽链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羟基与糖链相连接的方式称为O-连接糖链。

16.N-连接糖链:由蛋白质多肽链的天冬酰胺的酰胺氮与糖链相连接的方式称为N-连接糖链。

17.糖原:由若干葡萄糖单位组成的具有多分支结构的多糖。

18.三羧酸循环:以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 缩合生成具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为起始,经过一系列脱氢、脱羧等反应后又以草酰乙酸的再生为结束,如此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19.蛋白聚糖:由糖胺聚糖与核心蛋白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糖复合物称为蛋白聚糖。

20.高血糖:空腹血糖水平高于7.2~7.6mmol/L(130~140mg/DL)称为高血糖。

二、填空题

1.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在细胞的_________进行。

2.草酰乙酸的补充主要来自_________反应。

3.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是_________。

4.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_________次脱氢过程和

_________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5.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糖原合成时,葡萄糖的供体形式是_________。

7.以乙酰CoA为原料可合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

_________等。

8.血糖的参考值为_________,血糖过低可影响

_________功能。

9.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产生_________分子ATP。

10.糖酵解过程中,NAD+的再生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

11.糖氧化分解途径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糖酵解关键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糖异生的关键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14.三羧酸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反应的关

三、选择题

1.下列哪组酶参与了糖酵解途径中三个不可逆反应:A.葡萄糖激酶、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B.甘油磷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C.葡萄糖激酶、已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D.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E.以上都不对

2.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组成成分:A.TPP B.硫辛酸

C.FMN D.FAD E.NAD+

3.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的代谢途径是:

A.糖酵解途径

B.三羧酸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脂肪酸合成

E.乳酸循环

4.糖原合酶B的别构激活剂是:

A.ADP B.ATP C.AMP

D.l-磷酸葡萄糖 E. 6-磷酸葡萄糖

5.主要在肝中发挥催化作用的己糖激酶同工酶是下列哪型: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是

6.糖原中一个葡萄糖基转变为2分子乳酸,可净得几分子ATP:

A.1 B.2

C.3 D.4

E.5

7.下列有关葡萄糖磷酸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己糖激酶有4种同工酶

B.葡萄糖激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C.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的磷酸化

D.葡萄糖的磷酸化反应受激素调节

E.以上都不是

8.下述哪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A.ATP/ADP比值升高

B.CH3COCoA/CoA比值升高

C.NADH/NAD+比值升高

D.细胞的能量生成增多

E.细胞的能量减少

9.关于乳酸循环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防止酸中毒的发生

B.有助于维持血糖浓度

C.有助于糖异生作用

D.有助于机体供氧

E.有助于乳酸再利用

10.糖酵解时哪一对代谢物可提供~P使ADP生成ATP: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果糖

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3-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

D.l-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l,6-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11.用于糖原合成的1-磷酸葡萄糖首先要经什么化合物的活化:

A.ATP

B.CTP

C.GTP

D.UTP

E.TTP

12.在糖原分子中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需要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

A.2

B.3

C.4

D.5

E.6

13.下列哪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A.α-酮戊二酸脱氢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磷酸甘油酸激酶

14.成熟红细胞中糖酵解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红细胞的带氧状态

B.供应能量

C.提供磷酸戊糖

D.对抗糖异主,

E.提供合成用原料

15.糖酵解途径中生成的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内氧化,因为:

A.乳酸不能通过线粒体膜

B.为了保持胞质的电荷中性

C.丙酮酸脱氢酶系在线粒体内

D.胞质中生成的丙酮酸别无其他去路

E.丙酮酸堆积能引起酸中毒

16.关于糖原合成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A.糖原合成过程需要糖原引物

B.糖原引物蛋白构成糖原分子的核心

C.糖基转移酶催化α-1,4-糖苷键的形成

D.糖原引物蛋白是糖原合酶的一部分

E.糖基转移酶可单独催化糖原合成过程

17.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

A.已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烯醇化酶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E.丙酮酸激酶

18.关于糖的有氧氧化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糖有氧氧化的产物是CO2和H2O B.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C.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变的途径

D.有氧氧化在胞浆中进行

E.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时可生成36或38个ATP 19.空腹饮酒可导致低血糖,其可能的原因为:

A.乙醇氧化时消耗过多的NAD+,影响乳酸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血糖

B.饮酒影响外源性葡萄糖的吸收

C.饮酒刺激胰岛素分泌而致低血糖

D.乙醇代谢过程中消耗肝糖原

E.以上都不是

20.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A.1-磷酸葡萄糖

B.CDPG

C.6-磷酸葡萄糖

D.GDPG

E.UDPG

21.关于糖原合成错误的是:

A. 糖原合成过程中有焦磷酸生成

B.糖原合酶催化形成分支

C.从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要消耗~P D.葡萄糖供体是UDPG

E.葡萄糖基加到糖链的非还原端

22.糖原分解所得到的初产物是:

A.UDPG B.葡萄糖

C.1-磷酸葡萄糖

D.1-磷酸葡萄糖和葡萄糖

E. 6-磷酸葡萄糖

23.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依赖哪种变构激活剂:A.ADP

B.柠檬酸

C.AMP D.乙酰CoA

E.异柠檬酸

24.1分子磷酸二羟丙酮生成为乳酸可生成几个ATP:A.2个B.5个

C.3个

D.6个

E.4个

25.与丙酮酸异生为葡萄糖无关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1

B. 烯醇化酶

C.丙酮酸激酶

D.醛缩酶

E.磷酸己糖异构酶

26.下列酶促反应中哪个是可逆的:

A.糖原磷酸化酶

B.磷酸甘油酸激酶

C.己糖激酶

D.丙酮酸激酶

E.果糖二磷酸酶

27.糖酵解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是: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磷酸甘油酸激酶

C.醛缩酶

D. 烯醇化酶

E.丙酮酸激酶

28.关于糖原合成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l-磷酸葡萄糖可直接用于合成糖原

B.UDPG是葡萄糖供体

C.糖原分支形成不依靠糖原合酶

D.糖原合酶不能催化2个游离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相连E.糖原合酶反应是不可逆的

29.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可生成:

A.1分子 NADH

B.2分子 NADH

C.l分子NADPH

D.2分子CO2

E.2分子 NADPH

30.磷酸戊糖途径:

A.是体内CO2的主要来源

B.可生成NADPH直接通过呼吸链产生ATP

C.可生成NADPH,供还原性合成代谢需要

D.是体内生成糖醛酸的途径

E.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31.血糖浓度低时脑仍可摄取葡萄糖而肝不能是因为:A.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B.己糖激酶的Km高

C.葡萄糖激酶的Km低

D.血脑屏障在血糖低时不起作用

E.以上都不是

32.肝果糖激酶催化果糖磷酸化而成为:

A.6-磷酸果糖

B.2,6-二磷酸果糖

C.l-磷酸果糖

D.6-磷酸葡萄糖

E.l,6-二磷酸果糖

33.糖代谢中间产物中高能磷酸键的是:

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l,6-二磷酸果糖

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3-磷酸甘油醛

34.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转变为血糖的原因是:

A. 肌肉组织缺乏己糖激酶

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

C.肌肉组织缺乏糖原合酶

D.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E.肌肉组织缺乏糖原磷酸化酶

35.关于尿糖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尿糖阳性,血糖一定也升高

B.尿糖阳性是由于肾小管不能将糖全部重吸收

C.尿糖阳性肯定是有糖代谢紊乱

D.尿糖阳性是诊断

E.尿糖阳性一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36.糖有氧氧化的部位在:

A.胞浆

B.胞核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E.胞浆和线粒体

37.氨基酸生成糖的途径是下列哪种途径:

A.糖有氧氧化

B.糖酵解

C. 糖原分解

D.糖原合成

E. 糖异生

38.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净生成的ATP数为:A.2

B.3

C.6

D.12

E.24

39.在肌肉组织中己糖激酶催化果糖磷酸化生成:A.6-磷酸果糖

B.2,6-二磷酸果糖

C.l-磷酸果糖

D.6-磷酸葡萄糖

E.l,6-二磷酸果糖

40.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产生NADH和FADH

B.有GTP生成

C.把一分子乙酰基氧化为CO2和H2O

D.提供草酰乙酸的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它不能运转

41.对糖酵解和糖异生都起催化作用的酶是: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果糖二磷酸酶

E.己糖激酶

42.升高血糖的激素除外: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 胰岛素

43.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是由下列哪个酶催化:

A.乳酸脱氢酶,

B.醛缩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丙酮酸激酶

E.丙酮酸脱氢酶系

44.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A.防止酸中毒

B.由乳酸等物质转变为糖原

C.更新肝糖原

D.维持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E.保证机体在缺氧时获得能量

45.在糖酵解过程中最主要的限速酶是:

A.已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乳酸脱氢酶

E.烯醇化酶

46.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物质是:

A.乙酰辅酶A

B.α-酮戊二酸

C.柠檬酸D.琥珀酰辅酶A

E. 草酰乙酸

47.下列哪种激素促进糖原合成: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甲状腺素

48.调节人体血糖浓度最重要的器官:

A.心 B.肝 C.脾

D.肺E.肾

49.糖原合成过程的限速酶是:

A.糖原合酶

B.糖原磷酸化酶

C.丙酮酸脱氢酶系

D.磷酸果糖激酶

E.柠檬酸合酶

50.糖原分解的限速酶是:

A.糖原合酶

B.糖原磷酸化酶

C.丙酮酸脱氢酶系

D.磷酸果糖激酶

E.柠檬酸合酶

51.下列哪个组织细胞完全依靠糖酵解供能:

A.肌肉 B.肺 C.肝

D.成熟红细胞 E.肾

52.5-磷酸核糖的主要来源是:

A.糖酵解

B.糖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径

D.脂肪酸氧化

E.糖异生

53.糖酵解途径的细胞定位是:

A. 线粒体

B.线粒体及胞液

C.胞液

D.内质网

E.细胞核

54.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的细胞定位是:

A.线粒体

B.线粒体及胞液

C.胞液

D.内质网

E.细胞核

55.关于糖酵解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不耗氧

B.该反应的终产物是乳酸

C.可净生成少量ATP

D.无脱氢反应,不产生NADH+H+

E.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56.三羧酸循环中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是:

A.异柠檬酸生成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生成琥珀酰辅酶A

C.琥珀酰辅酶A生成琥珀酸

D.琥珀酸生成延胡索酸

E.延胡索酸生成苹果酸

57.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辅酶是:

A.FMN B.FAD C.NAD+ D.NADP+

E. TPP

58.下列关于NADPH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为脂肪酸合成提供氢原子

B.参与生物转化反应

C.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D.直接经电子传递链氧化供能

E.为胆固醇合成提供氢原子

59.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不足容易引起溶血,原因

是缺乏:

A.葡萄糖-6-磷酸酶

B.果糖二磷酸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葡萄糖激酶

60.组成核酸的核糖主要来源于哪个代谢途径:

A.糖的有氧氧化

B.糖异生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酵解

E.糖原合成

61.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中共有几次脱氢反应:

A.3

B.4

C.5

D.6

E. 7

62.三羧酸循环中为FAD提供2H的反应是:

A.柠檬酸生成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生成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生成琥珀酸

D.琥珀酸生成延胡索酸

E. 延胡索酸生成苹果酸

63.不需要维生素B2参与的反应是:

A.丙酮酸生成乙酰CoA

B.苹果酸生成草酰乙酸

C.琥珀酸生成延胡索酸

D.α-酮戊二酸生成琥珀酰CoA

E.以上都不是

64.不能进行糖异生的物质是:

A.乳酸

B.丙酮酸

C.草酰乙酸

D.脂肪酸

E.天冬氨酸

65.与糖原合成无关的因素是:

A.UTP

B.糖原合酶

C.分支酶

D.脱支酶

E.糖原引物蛋白

66.可以直接合成肌糖原的物质是:

A.半乳糖

B.果糖

C.甘露糖

D.葡萄糖

E. 麦芽糖

67.不能直接用以合成肝糖原的物质是:

A.半乳糖

B.果糖

C.甘露糖

D.葡萄糖

E.麦芽糖

68.不可以补充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的物质是:

A.谷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酮酸

D.脂肪酸

E.乳酸

69.1分子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2

B.3

C.4

D.5

E.6 70.乳酸循环不经过下列哪条途径: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糖原分解

E.以上都不是

B型题: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2-磷酸甘油酸 C.磷酸二羟丙酮

D.3-磷酸甘油醛 E.6-磷酸葡萄糖1.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是:

2.1,3-二磷酸甘油酸的直接前体是:

3.已糖激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4.能与α-磷酸甘油和3-磷酸甘油醛相转变的物质是: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直接前体是:

A.葡萄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E.乳酸脱氢酶

6.可被丙二酸抑制的是:

7.糖酵解途径最重要的限速酶是:

8.决定肝脏摄取葡萄糖速率的是:

9.所催化的反应消耗GTP的是:

10.需维生素PP组成辅酶的是:

A.α-酮戊二酸生成琥珀酰辅酶A

B.异柠檬酸生成α-酮戊二酸

B.C.琥珀酸生成延胡索酸

D.琥珀酰辅酶A生成琥珀酸

E.苹果酸生成草酰乙酸

11.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是:12.发生在三羧酸循环中的最后一次氧化反应:

13.以FAD为受氢体的脱氢反应是:

14.由多酶复合体组成的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是:15.发生在三羧酸循环中的第一次脱羧反应是:

A.3-磷酸甘油醛 B.5-磷酸核糖C.二磷酸尿苷葡萄糖 D.1,3-二磷酸甘油酸E.α-酮戊二酸

16.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共有的是:

17.只是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是:

18.只是糖原合成途径有的是:

19.只是三羧酸循环中有的是:

20.可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是:

A.ATP B.CAMP C.AMP

D.乙酰辅酶A E.以上都不是

21.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

22.果糖二磷酸酶的抑制剂:

23.丙酮酸羧化酶的抑制剂:

24.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剂:

25.参与对糖原合酶起抑制作用的是:

A.糖原引物B.脱支酶 C.分支酶

D.1-磷酸葡萄糖E.糖基转移酶

26.糖原合成是在那个物质上进行的:

27.在糖原合成时催化α-1,4-糖苷键形成的是:

28.催化糖原分支结构形成的是:

29.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生成的产物是:

30.在糖原分解过程中,与糖原磷酸化酶协同作用的是:

A.糖蛋白糖链 B.毛刷样结构 C.O-连接糖链D.糖胺聚糖 E.透明质酸

31.组成蛋白聚糖的多糖是:

32.糖蛋白中糖基与蛋白质的连接方式之一是:

33.蛋白聚糖的基本结构形状类似:

34.决定人类ABO血型的是红细胞膜表面的:

35.属于糖胺聚糖的物质是:

A.糖蛋白糖链 B.蛋白聚糖 C.糖胺聚糖D.鞘氨醇 E.神经节苷脂

36.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37.主要作为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是:

38.其水溶液具有高度粘稠性的是:

39.只存在于鞘糖脂的物质是:

40.具有神经生长因子作用的是

C型题:

A.丙酮酸羧化酶 B.丙酮酸脱氢酶系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需要硫胺素:

2.其催化产物为草酰乙酸:

3.反应中需有 CO2:

4.所催化的反应直接有ATP的生成:

5.参与糖异生作用的是:

A.糖酵解 B.糖异生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所有组织中都可进行:

7.受胰高血糖素调节:

8.必须有氧才能进行:

9.乙酰C O A增多时有促进作用:

10.饥饿时可补充血糖浓度的代谢途径是:

A.脱支酶 B.分支酶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1.能水解麦芽糖的酶是:

12.能在糖原分子上起催化作用的是:

13.水解糖原分子中α-1,6糖苷键的酶是:

14.催化形成糖原分子中α-1,6糖苷键的酶是:15.催化反应的产物为游离葡萄糖的酶是: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的有氧氧化

B.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6.反应过程中有中间产物二磷酸果糖产生的是:17.终产物为H2O、CO2、ATP的代谢途径是:

18.反应过程中需NADP+的是:

19.反应过程中需UTP的是:

20.反应过程中可生成3-磷酸甘油醛的是:

A.脱羧作用 B.脱氢作用

B.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21.从草酰乙酸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具有:22.从延胡索酸到苹果酸的过程具有:

23.从琥珀酸到延胡索酸的过程具有:

24.从柠檬酸到α-酮戊二酸的过程具有:

25.从葡萄糖生成磷酸果糖的过程具有:

A.4-α-葡聚糖基转移酶活性

B.α-1,6-葡萄糖苷酶活性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26.分支酶具有:

27.糖原分解需要:

28.糖原合成需要:

29.催化反应的产物是游离葡萄糖:

30.脱支酶是双功能酶,在催化糖原分解时,它的第一种功能是:

A.磷酸二羟丙酮B.1,6-二磷酸果糖

B.C.两者皆是 D.两者皆无

31.醛缩酶的底物是:

32.果糖二磷酸酶的催化底物是:

33.与3-磷酸甘油醛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34.磷酸果糖激酶的催化底物是:35.可以转变为葡萄糖的是:

A.糖原合酶 B.糖原磷酸化酶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36.作用于α-1,4-糖苷键:

37.发生磷酸化反应后活性增高:

38.发生磷酸化反应后活性降低:

39.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40.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A.糖蛋白糖链 B.蛋白聚糖

B.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1.具有识别作用的是:

42.主要存在于细胞基质的是:

43.可以氧化供能的是:

44.可以作为细胞结构物质的是:

45.在异体器官移植中与排斥反应有关的是:

A.鞘氨醇 B.脂肪酸

B.C.二者皆有 D.二者皆无

46.只在鞘糖脂中含有的是:

47.在鞘糖脂和甘油糖脂中都含有的是:

48.与糖脂的信息作用有关的是:

49.参与鞘糖脂组成的是:

50.参与糖蛋白组成的是:

四、问答题

1.糖酵解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

2.糖有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

3.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

4.维生素B1缺乏对糖代谢有何影响?

5.解释糖尿病时高血糖与糖尿现象的生化机制。

6.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生理意义?

7.肌糖原分解可以补充血糖浓度吗?

8.为什么在大鼠肝匀浆中加丙二酸,再加入苹果酸,保温后发现有大量琥珀酸?

9.严重缺氧情况下可否导致酸中毒?为什么?

10.2,3-二磷酸甘油酸对红细胞的带氧功能有何影响?11.比较糖酵解与糖有氧氧化有何不同?

12.叙述糖异生与糖酵解过程的关系。

13.试述草酰乙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4.已知有一系列酶促反应,可使得丙酮酸净合成α-酮戊二酸,而不净消耗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写出这些酶促反应顺序。

15.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16.糖原分解时需要哪些酶的协同作用?它们是如何作用的?

17.请叙述糖原合酶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18.说明甘油是如何转变为葡萄糖的(甘油可发生磷酸化而生成磷酸甘油)?

19.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的?

20.简述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1)是机体在缺氧条件下供应能量的重要方式;

(2)是某些组织细胞(成熟红细胞、视网膜、睾丸等)的主要供能方式;

(3)糖酵解的产物为某些物质合成提供原料,如糖酵解的终产物乳酸是糖异生的重要原料;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参与脂肪的合成;丙酮酸可转变为丙氨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等;

(4)红细胞中经糖酵解途径生成的2,3-BPG可调节血红蛋白的带氧功能。

2.(1)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2)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3)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的枢纽。

3.(1) 生成5-磷酸核糖,是核苷酸合成的必需原料;

(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还原反应:

①参与还原性生物合成,如胆固醇、脂肪酸的合成;

②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

③作为加单氧酶体系的成分,参与激素、药物和毒物的生物转化作用。

4.

维生素B1是丙酮酸脱氢酶系的重要辅酶TPP的组成成分。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是糖的有氧氧化的重要环节;维生素B1缺乏可使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受阻,影响糖的有氧氧化,终致能量生成障碍和乳酸生成过多。

5.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糖尿为其主要临床特点。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胰岛素不足可导致:

(1)肌肉、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减少;

(2)肝葡萄糖分解利用减少;

(3)糖原合成减少;

(4)糖转变为脂肪减少;

(5)糖异生增强。总之使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而致血糖浓度增高。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则出现糖尿。6.

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限速酶,其催化活性的改变直接影响着糖的分解代谢速度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状态。该酶受到多种代谢物的变构调节:1,6-二磷酸果糖、ADP、AMP等为其变构激活剂;柠檬酸、长链脂肪酸、ATP等为其变构抑制剂。在这些代谢物的共同调节下,机体可根据能量需求状况调整糖的分解代谢速度,以适应机体的生理需要。当细胞内能量不足时,ATP减少,AMP 、ADP 增多,则磷酸果糖激酶被激活,糖分解速度加快,使ATP生成增加。反之,当细胞内能量供应过剩时,则该酶活性被抑制,糖分解减慢,ATP生成减少,避免了能量不必要的浪费。当饥饿时,脂动员增强,长链脂肪酸和柠檬酸均抑制该酶活性,使糖的分解减少,避免血糖浓度的进一步降低。

7.

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故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浓度。但肌糖原可经糖酵解作用生成乳酸,后者经血循环进入肝,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可以补充血糖浓度。

8.

在肝匀浆中加入苹果酸可推动三羧酸循环的快速进行,使琥珀酸生成增加。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使琥珀酸不能顺利代谢而大量堆积。

9.

严重缺氧情况下可导致酸中毒。因为缺氧时糖的有氧氧化不能顺利进行而糖酵解代谢增强,致使乳酸生成量大大增加,堆积于血液中,发生酸中毒。

10.

红细胞中含有较高浓度的2,3-二磷酸甘油酸,可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促使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以满足组织细胞对氧的需要。

11.

(1)反应条件不同: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有氧氧化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2)代谢部位不同:糖酵解在胞浆中进行,有氧氧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在胞浆和线粒体中进行;

(3)生成之丙酮酸的代谢去向不同:糖酵解中丙酮酸加氢还原为乳酸,有氧氧化中丙酮酸继续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后进入三羧酸循环;

(4)ATP的生成方式和数量不同:糖酵解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ATP,净生成2分子ATP;有氧氧化主要以氧化磷酸化方式生成ATP,净生成38(或36)分子ATP;(5)终产物不同:糖酵解终产物为乳酸,有氧氧化终产物为CO2和H2O;

(6)主要生理意义不同:糖酵解是机体在缺氧条件下供应能量的重要方式,有氧氧化是机体供应能量的主要方式。

12.

糖异生过程基本沿糖酵解的逆过程而进行。在糖酵解过程中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三个不可逆反应,在进行糖异生时需由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其相应的逆反应。

13.

(1)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

(2)NADH 经氧化呼吸链,生成水,释放ATP。

(3)FADH2经氧化呼吸链,生成水,释放ATP。

14.丙酮酸脱氢酶系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 --------------→草酰乙酸

= 柠檬酸合酶

乙酰辅酶A + 草酰乙酸 -------------→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15.

物质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意味着发生了彻底的氧化分解。三大营养物质经历不同的代谢途径,最终都生成乙酰辅酶A 而进入三羧酸循环。每经历一次三羧酸循环,有2次脱羧反应生成2 分子CO2;4次脱氢反应,脱下的氢进入呼吸链,氧化为H2O,由此完成物质的彻底氧化分解。

16.

糖原分解时需要糖原磷酸化酶和脱支酶的协同作用。糖原磷酸化酶只作用于α-1,4-糖苷键,故只能脱下糖原分子中直链部分的葡萄糖残基,生成1-磷酸葡萄糖。当分支链只剩4葡聚糖时,糖原磷酸化酶不再起作用。这时由脱支酶首先将4葡聚糖分支链上的3葡聚糖基转移到邻近糖链上,以α-1,4-糖苷键相连;再催化分支处剩余的一个葡萄糖单位的α-1,6-糖苷键水解,生成游离葡萄糖。磷酸化酶与脱支酶反复作用,完成糖原分解过程。17.

糖原合酶由糖基转移酶和糖原引物蛋白两部分组成,只有当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时才发挥催化作用。连接于糖原引物蛋白上的寡糖基链是糖原合成时葡萄糖单位的接受体,在糖基转移酶作用下不断以α-1,4-糖苷键连接新的葡萄糖单位,使糖链延长。当糖链延伸到一定长度时,糖基转移酶与糖原引物蛋白彼此解离,糖原合成即随之终止。

18.

甘油—→α-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

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 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19.血糖有多条来源和去路,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动态平衡。血糖的主要来源有: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糖异生作用。血糖的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合成脂肪,转变为氨基酸等其他物质。血糖的各条代谢途径受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两大类激素的调节控制。

20.

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因此不能将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肌肉组织中糖异生酶类活性也较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糖异生作用。当氧供应不足时,肌肉组织糖酵解加强,必然导致乳酸生成增多,通过乳酸循环将有助于乳酸的再利用,并防止因乳酸堆积而导致酸中毒。

第六章脂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 2.脂肪动员 3.激素敏感脂肪酶

4.载脂蛋白 5.酮体 6.酮血症

1. 必需脂肪酸是指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的一

类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2. 脂肪动员是指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

用下逐步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以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

程。

3. 激素敏感脂肪酶是指存在于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

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因受多种激素的调控而

得名。

4. 载脂蛋白是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主要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5.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代谢生成的中间产物,包括

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6. 当肝内酮体的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可导

致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称酮血症。

二、填空题

1.用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离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类。

2.脂蛋白两种分离方法所得结果的对应关系是:

密度离心法:CM、 VLDL、 LDL、 _________。

电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α-脂蛋白。

3.体内水解TG的脂肪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它们分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内。

4.脂肪酸的活化形式是_________,催化其生成的酶是

________、并需_________和_________参与。

5.胆汁酸是_________主要代谢去路,催化这一系列反应

的酶存在于_________中。

6.长链脂肪酰CoA的脂肪酰基经线粒体内膜两侧的

________的催化作用,由_________ 携带而穿过线粒体

内膜进入基质内。

7.脂肪酰CoA的每一次β-氧化都需经过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四步连续反应,产生1分子

_________和1分子_______。

8.催化胆固醇酯化的酶,在血浆中是__________,在组

织细胞中是__________。肝实质细胞病变时,_________

活性降低,引起血浆胆固醇酯含量下降。

9.酮体是________ 在_________代谢的特殊产物,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物质.

10.体内合成脂肪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合成脂肪的直接原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者均

可由________ 转变生成。

11.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 及多种

________ 激素。

12.胆固醇在皮肤中经酶催化生成_________,再经

_________形成维生素D3,后者经肝肾羟化酶催化生成具

有生理活性的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1. 血脂不包括:

A. 甘油三酯

B. 磷脂

C. 胆固醇及其酯

D. 游离脂肪酸

E. 胆汁酸

2. 血浆脂蛋白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3. 血浆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含量最多的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HDL

4. 血浆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HLD

5. 下列关于脂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易溶于有机溶剂

B. 脂肪和类脂化学组成差异很大

C. 脂肪和类脂都含有C、H、O、N、P元素

D. 脂肪是体内能量最有效的储存形式

E. 类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6.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HDL

7.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HDL

8. 能够激活LPL的载脂蛋白是:

A. apoAI

B. apoB48

C. apoB100

D.apoCI

E. apo CII

9. 能够激活LCAT的载脂蛋白是:

A. apoAI

B. apoB48

C. apoB100

D.apoCI

E. apo CII

10. 体内合成CM的主要细胞是:

A.肝细胞

B. 血管内皮细胞

C. 小肠粘膜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平滑肌细胞

11. 体内合成VLDL的主要细胞是:

A. 肝细胞

B. 血管内皮细胞

C. 小肠粘膜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平滑肌细胞

12. 下列哪种脂肪酸为非必需脂肪酸:

A. 油酸

B. 亚油酸

C. 亚麻酸

D. 花生四烯酸

E. 以上都不是

13. 关于CM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人空腹血浆中基本上不存在

B.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到肝脏和其它组织

C. 其所含的载脂蛋白主要是apoB100

D. 主要由小肠粘膜细胞合成

E. 蛋白质含量最少的血浆脂蛋白

14. 关于LPL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B. 能被apo CII所激活

C. 催化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

D. 心肌、骨骼肌及脂肪等组织中活性较高

E.以上都不对

15. 正常人空腹血浆脂蛋白主要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16. 转运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血浆脂蛋白主要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17. 下列哪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正常:

A. IIa 型

B. IIB 型

C. III 型

D.IV 型

E. V型

18. 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

A. 脂蛋白脂肪酶

B. 甘油一脂脂肪酶

C. 甘油二酯脂肪酶

D. 甘油三酯脂肪酶

E. 胰脂酶

19. 能够降低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活性的激素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胰高血糖素

D. 胰岛素

E. ACTH

20. 脂肪酸的活化由下列哪种酶催化完成:

A. 乙酰CoA羧化酶

B. 激素敏感脂肪酶

C. 脂酰CoA合成酶

D. 脂酰CoA脱氢酶

E. 硫激酶

21.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胰高血糖素

D. ACTH

E. 以上都是

22. 类脂的主要功用是:

A. 氧化供能

B. 防止体温散失

C. 保护体内各种脏器

D. 储存能量

E. 维持正常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3. 通常不存在于生物膜中的脂类是:

A. 卵磷脂

B. 脑磷脂

C. 甘油三酯

D. 胆固醇

E. 糖脂

24. 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类物质的是:

A. 胆固醇

B. 甘油

C. 甘油三酯

D. 卵磷脂

E. 糖脂

25. 下列化合物中不参与脂肪酸β-氧化的物质是:

A. 肉碱

B. NAD+

C. FAD

D. NADP+

E. Mg2+

26. 下列哪种酶不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

A. 脂肪酰CoA合成酶

B. 脂肪酰CoA脱氢酶

C. 肉碱脂酰转移酶

D. 琥珀酰CoA转硫酶

E. Δ2烯酰水化酶

27. 合成脂肪酸不需要的物质是:

A. 乙酰CoA

B. 丙二酸单酰CoA

C.CO2

D. H2O

E. NADPH+H+

28. 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A. 脂酰CoA脱氢酶

B. 脂酰CoA合成酶

C. 乙酰乙酸硫激酶

D. 乙酰CoA羧化酶

E. 以上都不是

29. 脂肪酸生物合成时所需的氢来自:

A. FADH2

B. NADH+H+

C. NADPH+H+

D. FMNH2

E.以上都是

30. 有关脂肪酸活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需要ATP

B. 需要NAD+

C. 需要维生素B2

D. 在线粒体进行

E. 由硫解酶催化

31. 脂酰CoA可借助下列哪种物质通过线粒体内膜:

A. 草酰乙酸

B. 苹果酸

C. α-磷酸甘油

D. 肉碱

E. 胆碱

32. 在酮体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共同的中间产物:

A. 乙酰乙酸

B. β-羟丁酸

C. HMGCoA

D. 甲羟戊酸

E.β-酮脂酰CoA

33. 在脂肪酸的β-氧化与酮体利用的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共同的中间产物:

A. 乙酰乙酰CoA

B. 甲羟戊酸

C. HMGCoA

D. 丙二酸单酰CoA

E. 以上都是

34. 脂酰CoA合成酶的辅酶是:

A. NAD+

B. FAD

C. NADP+

D. HSCoA

E. 生物素

35. 下列哪种脂肪酸可由体内合成:

A. 软脂酸

B. 亚油酸

C. 亚麻酸

D. 花生四烯酸

E. 以上都不是

36. 1摩尔已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净生成多少摩尔ATP:

A. 45

B. 44

C. 36

D. 41

E. 46

37. 合成前列腺素的直接前体是:

A. 花生四烯酸

B. 亚油酸

C. 油酸

D. 亚麻酸

E. 软脂酸

38. 乙酰CoA 羧化酶的辅基是:

A. 叶酸

B. 硫胺素

C. 生物素

D. 泛酸

E. 油酸

39. 胞液中合成的碳链最长的脂肪酸是:

A. 油酸

B. 亚油酸

C. 亚麻酸

D. 软脂酸

E. 硬脂酸

40. 乙酰CoA由线粒体转运至胞液的主要途径是:

A. 三羧酸循环

B.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C.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D. 鸟氨酸循环

E. γ-谷氨酰循环

41. 关于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需要乙酰CoA参与

B. 需要NADPH+H+参与

C. 乙酰CoA 羧化酶为限速酶

D. 在胞液中可合成硬脂酸

E. 需ATP供能

42. 以FAD为辅因子的脱氢酶是:

A. 乳酸脱氢酶

B. 苹果酸脱氢酶

C. β-羟脂酰CoA脱氢酶

D. 脂酰CoA脱氢酶

E. 异柠檬酸脱氢酶

43. 不能转变成乙酰CoA的物质是:

A. β-羟丁酸

B. 脂肪酸

C. 乙酰乙酸

D. 胆固醇

E. 甘油

44. 胆固醇生物合成所涉及的亚细胞结构是:

A. 线粒体与胞液

B. 线粒体与内质网

C. 胞液与内质网

D. 胞液与溶酶体

E. 胞液与高尔基复合体

45. 有关载脂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脂类物质的转运

B. 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C. 参与受体的识别

D. 某些酶的激活因子

E. 各种血浆脂蛋白所含的载脂蛋白基本相同

46. 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A. 胆固醇

B. 脂肪酸

C. 葡萄糖

D. 氨基酸

E. 酮体

47. 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A. 脂酰CoA合成酶

B. 脂酰CoA脱氢酶

C. 肉碱脂酰转移酶I

D. 肉碱脂酰转移酶II

E. 以上都不是

48. 乙酰CoA羧化酶的别构抑制物是:

A. CAMP

B. 柠檬酸

C. 异柠檬酸

D. 长链脂酰CoA

E. 以上都不是

49. 下面有关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糖尿病时可引起酮症酸中毒

B. 酮体是糖代谢障碍时体内才能够生成的一种产物

C. 酮体是肝输出脂类能源的一种形式

D. 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E. 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50.酮体不能在肝中利用是因为缺乏:

A. 琥珀酰CoA转硫酶

B. 硫解酶

C. HMGCoA还原酶

D. HMGCoA合酶

E. HMGCoA裂解酶

51. 长期饥饿时脑组织的能量主要来自:

A. 脂肪酸的氧化

B. 氨基酸的氧化

C. 葡萄糖的氧化

D. 酮体的氧化

E. 甘油的氧化

52. 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A. 硫解酶

B. HMGCoA合成酶

C. HMGCoA还原酶

D. HMGCoA裂解酶

E. 以上都不是

53. 卵磷脂含有的组成成分有:

A. 胆碱

B. 乙醇胺

C. 丝氨酸

D.肌醇

E. 鞘氨醇

54. 含甘油的磷脂不包括:

A. 磷脂酰胆碱

B. 磷脂酰丝氨酸

C. 磷脂酰乙醇胺

D. 磷脂酰肌醇

E. 以上都不是

55. 关于HMGCoA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在线粒体生成

B.都在胞液生成

C.合成酮体和胆固醇的重要中间产物

D. 由丙二酸单酰CoA缩合生成

E. 以上都不对

56. 下列化合物中以胆固醇为前体的是:

A. 乙酰CoA

B. 胆红素

C. 维生素D3

D. 维生素A

E. 维生素E

57. 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去路最主要是转变成:

A. 胆汁酸

B. 维生素D3

C. 胆固醇酯

D. 类固醇激素

E. 7-脱氢胆固醇

58. 生物合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原料是:

A. 丙二酸单酰CoA

B. 乙酰CoA

C. 乙酰乙酰CoA

D. 丙酮酸

E. 乳酸

59. 催化血浆中胆固醇酯化的酶是:

A. LCAT

B. LPL

C. CATI

D. CATII

E. HSL

60. 脂肪酸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是:

A. 参与CM的组成

B. 参与VLDL的组成

C. 参与LDL组成

D. 参与HDL的组成

E. 与清蛋白结合

61.血浆脂蛋白中蛋白质含量最少的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62. 血浆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含量最少的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63. 具有将肝外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血浆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64. 半寿期最短的血浆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65. 关于LDL叙述错误的是:

A.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

B. 它是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血浆脂蛋白

C. 为正常人空腹血浆的主要脂蛋白

D. 主要经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

E. 富含apoB48

66. 关于HDL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

B. 小肠粘膜细胞也能够合成

C. 富含apoB100

D. 成熟的HDL胆固醇酯含量增多

E. HDL主要在肝降解

67. 下列哪型高脂蛋白血症主要是总胆固醇明显增高而甘油三酯变化不大:

A. I型

B. IIa型

C. II

B型

D. III型

E. IV型和V型

68. 酮体生成涉及的亚细胞结构为:

A. 微粒体

B. 内质网

C. 溶酶体

D. 高尔基复合体

E. 线粒体

69. 下列哪种物质在体内可转变成PG、TX和LT:A.亚油酸

B. 亚麻酸

C. 油酸

D. 花生四烯酸

E. 软脂酸

70.脂肪酸的β-氧化需要下列哪种维生素:

A. 叶酸

B. 泛酸

C. 维生素B12

D. 维生素B6

E. 生物素

71. 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

A. 酮体

B. 胆固醇

C. 脂肪酸

D. 脂肪

E. 葡萄糖

72. α-脂蛋白相应于: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73. 关于载脂蛋白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脂类结合,在血浆中运转脂类

B. apoAI能激活LCAT

C. apoCII 能激活LPL

D. apoB100参与LDL受体的识别

E.apoB48主要参与VLDL的组成

74.体内胆固醇含量最高的组织是:

A.肝

B. 肾

C. 脑

D. 肺

E. 肌肉

75. 脑磷脂含有的组成成分是:

A. 胆碱

B. 肌醇

C. 丝氨酸

D. 乙醇胺

E. 鞘氨醇

76. 密度最低的血浆脂蛋白是:

A. CM

B. β-LP

C. prEβ-LP

D. α-LP

E. IDL

77. 关于软脂酸生物合成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胞液中进行

B. 需生物素参与

C. 需CO2参与

D. 原料为乙酰CoA

E. 不需ATP

78. 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组织是:

A. 肝

B. 肾

C. 小肠

D. 脑

E. 肺

79. 合成甘油磷脂所涉及的亚细胞结构为:

A. 线粒体

B. 胞液

C. 内质网

D. 溶酶体

E. 高尔基复合体

80. 在体内可转变生成乙醇胺的物质是:

A. 胆碱

B. 丝氨酸

C. 苏氨酸

D. 蛋氨酸

E. 肉碱

81. 磷脂酶A2水解甘油磷脂的产物有:

A. 甘油

B. 磷酸

C. 胆碱

D. 溶血磷脂

E. 乙醇胺

82. 形成脂肪肝常见的原因不包括:

A. 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来源过多

B. 胆碱供给不足

C. VLDL形成发生障碍

D. 肝功能障碍

E. 以上都不是

83. 体内合成神经鞘磷脂最活跃的组织是:

A. 肝

B. 肾

C. 小肠

D. 脑

84. 体内不能够合成甘油磷脂的组织是:

A. 肝

B. 肾

C. 小肠

D. 脑

E. 以上都不是

85. 体内不能合成前列腺素的组织细胞是:

A. 肝细胞

B. 小肠粘膜细胞

C. 红细胞

D. 脑细胞

E. 肾小管上皮细胞

86. 体内合成白三烯的主要组织细胞是:

A. 肝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红细胞

E. 肥大细胞

87. 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乙酰CoA主要来源:

A.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B. 脂肪酸的β-氧化

C. 酮体的利用

D. 某些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E. 甘油的代谢

88. 不能够利用酮体的组织是:

A. 心肌

B. 骨骼肌

C. 脑

D. 肾

E. 肝

89.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净生成的ATP数是:

A. 96

B.110

C. 117

D. 129

E. 131

90. 关于血脂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来自肝细胞

B. 都能够与清蛋白结合

C. 均不溶于水

D. 主要以脂蛋白形式存在

E. 都能够与载脂蛋白结合

B型题:A. 线粒体

B. 胞液

C. 线粒线和胞液

D. 内质网

E. 胞液与内质网

1. 合成软脂酸的酶体系存在于:

2. 氧化磷酸化存在于:

3. 胆固醇合成的酶体系存在于:

4. 合成尿素的酶体系存在于:

5. 合成甘油磷脂的酶体系存在于:

A. CM

B. VLDL

C. LDL

D. HDL

E. 清蛋白

6. 在血浆中转运自由脂肪酸的是:

7.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的是:

8.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是:

9. 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的是:

10. 只能在小肠粘膜细胞生成的是:

11. 蛋白质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生物素 B. NAD+ C. NADPH+H+

D. FAD

E. 磷酸吡哆醛

12. 脂酰CoA脱氢酶的辅助因子是:

13. HMG-CoA还原酶的辅助因子是:

14. β-羟丁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是:

15. 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助因子是:

16. 脱羧酶的辅助因子是:

17. β-羟脂酰CoA脱氢酶的辅助因子是:

A. 乙酰CoA

B. NAD+

C. 肉碱

D. CTP

E. HSCoA

18.转运活化脂肪酸通过线粒体内膜的是:

19. 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原料是:

20. 参与脂肪酸活化的物质是:

21. 甘油磷脂合成需要的物质是:

22. 参与β-氧化羟脂酰CoA的物质是:

A. HMG-CoA合酶

B. HMG-CoA裂解酶

C. HMG-CoA还原酶

D. 脂肪酰CoA合成酶

E. 肉碱脂酰转移酶

23.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

24. 只与酮体生成有关的酶是:

25. 胆固醇生物合成和酮体生成都需要的酶是:

26. 与脂肪酸活化有关的酶是:

27. 与脂肪酰CoA通过线粒体内膜有关的酶是:

A. 肝

B. 心肌

C. 脑

D. 白细胞

E. 红细胞

28. 成人合成酮体的组织是:

29. 能够合成LCAT的组织是:

30. 不能利用酮体的组织是:

31. 不能够合成PG的组织或细胞是:

32. 合成白三烯的主要组织或细胞是:

A. apoAI

B. apoCII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CI

33. 能够激活LPL的是:

34. 能够激活LCAT的是:

35. LDL主要含的载脂蛋白是:

36. CM中主要的载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37. 正常人空腹血浆中主要的脂蛋白是:

38. 正常人空腹血浆中几乎没有的脂蛋白是:

39.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

40. 能够转变为IDL的脂蛋白是:

A. 磷脂酶A2

B. 硫解酶

C. 琥珀酰CoA转硫酶

D. 肉碱脂酰转移酶I

E. 磷酸酶

41. 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酶的:

42. 催化磷脂水解生成溶血磷脂的酶是:

43. 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44. 肝细胞不能够利用酮体是因为缺乏:

45. 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酶是:

C型题:A. 在内质网进行

B. 在胞液进行

C. 两者均在

D. 两者均不在

1. 酮体的生成:

2.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3. 软脂酸的生物合成:

4. 甘油磷脂的合成:

A.NAD+

B. NADPH+H+

C. 两者都需要

D.两者都不需要

5. 胆固醇生物合成需要:

6. 由丝氨酸转变成胆碱的过程需要:

7. 脂肪酸的β-氧化需要:

8. 由糖转变为脂肪需要:

A.HMG-CoA合酶

B. HMG-CoA还原酶

B.C. 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9. 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10. 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酶是:

11. 酮体生成需要的酶是:

12. 参与TXA2合成的酶是:

A.脂肪酸合成

B. 脂肪酸氧化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3. 需ACP参与的是:

14. 需CATI参与的是:

15. 需LCAT参与的是:

16. 需维生素PP参与的是:

A.在内质网进行

B. 在线粒体内进行

C. 两者均可以

D. 两者均不可以

17. 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18. 脂肪酸碳链的延长过程:

19. 脂肪酸的活化过程:

20. 甘油磷脂的合成过程:

A apoAI B. apoCII

C. 两者都可以

D. 两者都不可以

21.存在于HDL中的是:

22. 能够识别LDL受体的是:

23. 能够激活LPL的是:

24. 能够激活LCAT的是:

A.LPL

B. LCAT

C. 两者都参加

D. 两者都不参加

25.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26. CM的分解代谢:

27. LDL的分解代谢:

28. HDL的成熟过程:

四、问答题

1.脂类有何重要的生理功能?

2.乙酰CoA有哪些来源与去路?

3.何谓酮体?肝细胞为什么不能够利用酮体?

4.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合成胆固醇的

基本原料和关键酶是什么?

5.用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成哪几种?各种血浆脂蛋白有何重要功能?

6.参与甘油磷脂降解的磷脂酶有哪些?各有何作用特

点?

7.HMGCoA在脂类代谢中有何作用?

8.何谓载脂蛋白?有何重要的生理功能?

9.磷脂有何重要生理功能?卵磷脂的生物合成需要哪些

原料参加?

10.给酮血症的动物适当注射葡萄糖后,为什么能够消

除酮血症?

参考答案

四、问答题

1.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1)储能与供能;

(2)维持正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3)保护内脏和防止体温散失;

(4)转变成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5)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2.乙酰CoA的来源:由糖、脂肪、氨基酸和酮体分解代

谢产生。乙酰CoA的去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

和H2O并放出能量;合成脂肪酸、胆固醇及酮体。

3.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肝细胞所以不能利用酮体是因为其缺乏琥珀酰CoA转硫酶和乙酰乙酸硫激酶。4.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胆汁酸、维生素D3以及类固醇激素等。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是乙酰CoA,关键酶是HMG-CoA 还原酶。

5.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成CM、VLDL、LDL及HDL四种,用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成CM、β-LP、prE β-LP及α-LP四种。CM由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VL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LDL由VLDL在血浆中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向肝外组织转运胆固醇;H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向肝内转运胆固醇。

6.参与甘油磷脂降解的磷脂酶主要有:磷脂酶A1、磷脂酶A2、、磷脂酶B、磷脂酶C和磷脂酶D。磷脂酶A1水解甘油磷脂1位酯键,磷脂酶A2水解甘油磷脂2位酯键,磷脂酶B水解溶血磷脂1位酯键,磷脂酶C水解甘油磷脂3位磷酸酯键,磷脂酶D水解磷酸与取代基酯键。

7. HMGCoA是由3分子的乙酰CoA缩合而成。在肝细胞,HMG-CoA可被HMG-CoA裂解酶催化生成酮体,在几乎全身各组织(成人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除外)HMG-CoA可被HMG-CoA还原酶催化生成甲羟戊酸并用于胆固醇的生物

合成。

8.载脂蛋白是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其主要功能有:

(1)在血浆中起运载脂质的作用;(2)稳定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3)参与受体的识别;(4)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

9.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1)作为基本组成成分,参与各种生物膜的组成;(2)作为血浆脂蛋白的组成成分,稳定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3)参与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与转运。(4)作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组分,对维持肺泡膨胀起重要作用。

(5)磷脂的代谢物甘油二酯和三磷酸肌醇是某些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合成卵磷脂所需要的原料包括: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ATP以及CTP等。

10.当糖代谢障碍时,由于机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氧化供能,致使脂肪动员增强,脂肪酸β-氧化增加,酮体生成增多。当肝内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可使血中酮体升高,称酮血症。给酮血症的动物适当注射葡萄糖之后,

所以能够消除酮血症是因为:

(1)糖代谢增强可使草酰乙酸生成增多,促进酮体的代谢;

(2)糖代谢增强可使脂肪动员减少、脂肪酸β-氧化减弱,乙酰CoA生成减少,肝内酮体的生成量也相应减少。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腐败作用 2.联合脱氨基作用 3.鸟氨酸循环4.一碳单位 5.生糖氨基酸

1.在消化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蛋白质不被消化,还有一小部分消化产物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两部分所起的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2.由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3.又称尿素循环。为肝脏合成尿素的途径。此循环中,鸟氨酸与NH3及C02合成瓜氨酸,再加NH3生成精氨酸。后者在精氨酸酶催化下水解释出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可反复循环利用。

4.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可分解生成含有一个碳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rg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