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主要背记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4-04-23 10: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a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b 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c 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2. 孔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a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b 教学方法:学思结合 谦虚笃实 3. 《学记》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教学相长的原则 豫时孙摩的原则 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长善救失的原则 启发诱导的原则

4. 原始教育形态的特点是什么? 教育与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无阶级性、平等性 内容简单 手段方法单一

5.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成为社会专门职能(统治阶级工具) 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表现出道统性,刻板性,专制性 初步发展,未形成复杂结构体系

6. 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育的生产性 科学性 世俗性 国际性 终身性 革命性 7. 我国未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是什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8. 经济或政治或文化或科技对教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结构和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个题)

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平台 9. 教育对经济或政治或文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个题)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为经济提供良好的基础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促进现代经济发展

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促进政治社会化 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10.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与提升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 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 在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11.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种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一种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催生的作用 12. 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身心发展阶段性 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3. 什么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的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因,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都相当的情况下,个体积极投入实践活动就成为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4. 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人是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15. 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认的发展;

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第三,还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 16. 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什么?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指标。(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郝钦斯) 17. 个人本位论的观点是什么? 从个体的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 18.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人的发展是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9.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点是什么?(2个题) 内涵:

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b.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c.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要点: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20. 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大概意思对即可) 21.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强制性 免费性 普及性 22. 终生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a.形成了对教育全新的认识,全新的理解

b.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c.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d.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题性 23. 教育的权利或义务包括哪些?(2个题) 权利: 教育教学权 学术活动权 指导评定学生权 报酬待遇权 参与教育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 义务:

遵纪守法义务 教育教学义务 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爱护尊重学生义务 保护学生义务

提高思想义务水平义务 24. 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训练和资格 专业自主 专业组织 专业地位 25.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劳动对象复杂性 劳动手段主体性 劳动时间延续性 劳动空间室内性 劳动成果精神性 26. 指导者角色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 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包括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方法、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心理活动的规律。

第二 要与学生有平等交流的态度,做学生知心的朋友,而不是权威和裁判,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三 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改变满堂灌,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改变单纯说教,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方式。

第四 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机制,创造出有利于沟通的场所和空间,是发挥指导者角色作用的条件。

第五 教师自己要善于自主学习,努力保持心理的健康,在指导时才有说服力和示范性 27.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哪些? 一般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养

教育专业素养 28. 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或学科专业修养或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些?(3个题) 一般专业素养: 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良好的人品

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教育专业素养: 基本教育科学知识 先进的教育理念 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学科专业素养:

掌握该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知识 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 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9. 弗勒的生涯关注理论包括哪些阶段?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的阶段 30.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哪些? 参加培训 专业阅读 网络学习

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教育考察与观摩 校本教研与培训 行动研究 31. 学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发展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成熟,还有多方面潜能 差异性:学生有共性,又有个性,每个学生各不相同。

主动性: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有主观能动性。 独立性:学生是独立的权利主体。 32. 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或教育和发展的主体?(2个题)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第一,从教师角度看,教师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

第二,从学生自身的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向师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发展的主体:

第一,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第二, 学生作为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就要求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33.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 尊师爱生 第二, 民主平等 第三, 教学相长 34. 学科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 从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第二, 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第三, 重视理论知识,强调将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教给学生。 35. 活动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 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出发设计课程,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第二, 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第三, 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36. 综合课程包括哪些形式? 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 核心课程 37. 隐性课程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 学校的物质环境

第二, 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 第三,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38. 隐性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 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 第二, 空间的广泛性。 第三, 内容的全面性 39. 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选择化和个性化 平衡化 综合化 管理上的多级化 40.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一,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成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均衡性,综合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和过于重视书本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精选知识。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强调选拔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4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 研究性学习

第二,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第三, 劳动与技术的教育 第四, 信息技术的教育 42.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 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第二,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健康。

第四,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品德,健康审美情趣和良好心理素质。 43.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 知识的间接性 第二, 教师的指导性 第三, 教学的发展性 第四, 教学的教育性 4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哪些? 第一, 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 感知教材 第三, 理解教材 第四, 巩固知识 第五, 运用知识 45. 教学过程的规律包括哪些?每条规律都是一个简答题,只需要答规律中的分标题就

行了。

第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第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第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知识与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发展是有条件的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叫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6.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哪些?每条原则的贯彻要求是什么?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 教具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要求:

教师讲授少而精,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巩固性原则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抓好复习和运用的环节 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 按照教材进行系统的教学

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重点和难点

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由已知到未知。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的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特长。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

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4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 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8. 德育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三, 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 第四, 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49. 德育的内容是什么?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1) 热爱祖国的教育

(2) 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 热爱人民的教育 (4) 热爱集体的教育

(5) 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 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 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9) 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10)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生德育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 (2) 集体主义教育 (3) 社会主义教育

(4) 理想教育 (5) 道德教育 (6) 劳动教育

(7) 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8)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50.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第一, 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的矛盾

第二, 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与学生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第三, 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51. 我国中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是什么?

第一,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第二,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第三,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交往和活动的过程 第四,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52.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原则包括哪些?每条原则的贯彻要求是什么? 原则:方向性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要求:

坚持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适应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新思想,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将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

知行一致原则要求: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 对学生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教师自己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 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教育力量,使其成为一个分工合理的优化群体。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

用发展的眼光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方法教育。 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3.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哪些?

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 团队与集会活动 志愿者活动 班主任工作

54.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哪些?

说服教育 榜样示范 指导实践 陶冶教育 品德评价 55. 班级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第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工作,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二, 利于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团结互助,相互合作 第三, 满足学生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 第四, 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 56. 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 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第二, 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第三, 班级文档管理

第四, 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57.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带好班级 教好学生 58.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或方法是什么?(2个题)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第二,设立班级目标 第三,转化后进生 59. 如何设立班级发展目标? 渐进 有恒 多样 60. 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第一, 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第二, 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第三,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 反复抓,抓反复 61.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 平行性原则 第二, 民主与自主原则

第三, 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第四, 目标原则 62. 班级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 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第二, 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 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 第五,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63.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 目的为了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 第二, 围绕某一主题进行

第三,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进行 64.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 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第二, 促进教师专业不断的发展 第三, 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65. 课题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教育性 实践性 可行性 适宜性 伦理性 66. 查阅资料的方法包括哪些?

顺查法 逆查法 引文查阅法 综合查找法 67. 行动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 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第二, 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第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 第四, 研究的循环性 68. 个案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 研究的独特性 第二, 研究的全面性 第三, 研究的代表性 69. 叙事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 呈现事件情节 第二, 凸显个人 第三, 重视背景 第四, 重视反思 70. 观察法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第一, 有一定目的和方向,观察对研究有意义的现象 第二, 有一定理论准备,系统的观察,详细的记录

第三, 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或根据研究目的,在创设的情境下进行 71. 访谈法运用中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一, 访谈提纲简明扼要 第二, 问题要尽量开放

第三, 充分的了解被访谈者背景情况 第四, 避免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 第五, 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65. 课题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教育性 实践性 可行性 适宜性 伦理性 66. 查阅资料的方法包括哪些?

顺查法 逆查法 引文查阅法 综合查找法 67. 行动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 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第二, 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第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 第四, 研究的循环性 68. 个案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 研究的独特性 第二, 研究的全面性 第三, 研究的代表性 69. 叙事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 呈现事件情节 第二, 凸显个人 第三, 重视背景 第四, 重视反思 70. 观察法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第一, 有一定目的和方向,观察对研究有意义的现象 第二, 有一定理论准备,系统的观察,详细的记录

第三, 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或根据研究目的,在创设的情境下进行 71. 访谈法运用中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一, 访谈提纲简明扼要 第二, 问题要尽量开放

第三, 充分的了解被访谈者背景情况 第四, 避免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 第五, 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r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