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理州(育好人专题)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更新时间:2023-03-11 08: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讲座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林丹(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澍(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一、中外科技史简述

今天,科学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为人类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科学技术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科技史的意义

1.科技史促使人们对科学本身及其相关因素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科学技术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巨大财富,为改造自然提供了无限能力。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和资源的极度消耗,更使人们掌握了可以毁灭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力。

2.科技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其他教科书无法替代的功能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科技史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极端艰苦性。第二,科技史可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第三,科学技术史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理论,对人才实施全面素的素质教育。

(二)中外科技发展的简要历程

1.数学

数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科学知识领域之一,它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是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数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6世纪)、变量数学时期(17—18世纪)和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后)四个发展阶段。

2.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和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一方面,它推动着人们的认识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另一

方面,又通过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为社会和经济服务。同时,物理学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正在向着物质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两大重要发展阶段。前者是19世纪末之前的物理学,主要包括经典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经典电磁学等;后者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物理学,主要包括量子力学、相对论、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学等。

3.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学。它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分支学科。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6—18世纪是近代化学的形成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批判了炼金术,提出了化学元素的科学概念,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对燃烧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推翻了燃素说,提出了科学的燃烧理论。20世纪以来,物理学的许多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化学研究中,同时,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等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化学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4.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个包含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进化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等多个分支的学科群。生物学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正日益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19世纪,以细胞学说的提出和生物进化论的建立为标志,现代生物学取得重大成就。进入20世纪,随着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生物学的发展十分迅速。生物学已从描述阶段进入到实验阶段。

5.天文学

天文学因与人类的基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受到一切原始民族的重视,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天体系统运动、结构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天文学先后发展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诞生了射电天文学、空间天文学和宇宙学。

6.地学

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各种性质、构造、状态的科学,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对地球不断认识的科学总结,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气象学、水文学等诸多学科。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向地学的全面渗透,特别是地球物理方法、数学统计方法、数学统计方法以及航天、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地学发展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7.三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技术给人类提供技能和方法,构成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而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质变阶段——技术革命,不仅会直接导致生产力革命,还会带来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近代以来的历次技术革命,尤以蒸汽技术、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三次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为深刻和巨大。“蒸汽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电力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标志,使人类社会步入“电气化时代”。20世纪40年代后,在现代科学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形成了现代技术革命的新高潮,由于主导这次技术革命进程的是信息技术,所以这次技术革命被称为“信息技术革命”。

8.当代高新技术

当代高新技术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具体而言,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广播与电视、雷达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激光技术包括激光器、光纤通信;新材料技术包括新的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电子与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技术包括化石能源、原子能技术;海洋技术包括海洋、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空间技术包括现代空间技术及其应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技术的前景与问题。

二、中外科技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 祖冲之 笛卡尔 牛顿

国籍 中国 法国 英国

年代

公元5世纪南北朝 1637年 17世纪60年代

主要成就

推算出当时世界上最准确的∏值 创立了解析几何

发明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力学运动三定律

伽利略 意大利 16世纪

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相对性定理、加速度的概念、运动量的概念

富兰克林 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

美国 波兰 德国

1752年 19世纪 20世纪

发明了避雷针

发现新天然放射性元素“钋”

创立相对论、建立了一个“有限、无边、静态”的宇宙模型

波义耳 拉瓦锡 道尔顿 门捷列夫 达尔文 张衡 康德

英国 法国 英国 俄国 英国 中国 德国

17世纪 18世纪 1803年 19世纪 19世纪 2世纪 18世纪

将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提出了科学的燃烧理论 首次提出了原子论思想 建立元素周期律体系 确立进化论思想 创制“水运浑天仪”

首次提出具有科学价值的比较完整的天体演化理论

瓦特 英国 18世纪 对纽可门机进行根本性变革

西门子 爱迪生

德国 美国

1866年 19世纪

发明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发明了留声机、电灯、建立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

培根 英国 17世纪

确定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并对科学进行分类、论证了归纳法

三、中外文学史简述

(一)中国文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中国文学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具体的阶段划分和表达形式见下表。

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 阶段划分 上古至战国的文学(上古—远古文化 公元前221年) 表达形式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屈原和楚辞 秦汉文学(公元前221年—秦汉散文 公元189年) 汉赋 司马迁和《史记》 班固和《汉书》 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文学(公元190诗和词赋 年—公元589年) 散文和小说 文学批评 隋唐文学(公元581年—公诗、词 元978年) 散文、赋、传奇 宋代文学(公元960年—公北宋诗、词、文 元1279年) 南宋诗、词、文 文学批评 话本 元代文学(公元1279年—公杂剧 元1368年) 散曲 明代文学(公元1368年—公小说 元1644年) 戏曲 散文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公元诗文 1644年—公元1839年) 小说 戏曲 文学理论和批评 中国近代文学 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诗文小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发展 “五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 抗战开始后的文艺运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革命文艺的新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 建国后十七年的文学:小说、诗词、戏剧、电影、散文 十年动乱时期的文学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二)外国文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1.古代欧洲文学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也是欧洲古代最灿烂的文学。标志着希腊文学辉煌开端的是两部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赛德》。这两部作品被誉为“荷马史诗”。此外,标志着古代欧洲文学发展的还有希腊戏剧,它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文学的主要形式,分为悲剧和戏剧;《伊索寓言》——古代希腊著名的讽喻故事集;《伊尼特》和《牧歌》——古罗马最著名诗人维吉尔的代表作。

2.中世纪欧洲文学

中世纪是欧洲许多民族国家、民族语言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但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统治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蒙昧主义”,在社会生活领域宣传“禁欲主义”,政治制度、宗教、学术无不渗透着基督教的思想。因此,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时期的欧洲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和民间文学。前两种都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民间文学主要包括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它们是中世纪欧洲文学中的精华。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恩格斯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发展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的确,文艺复兴是十四至十七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和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中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具体表现在:(1)反对贬抑人,热情歌颂人;(2)反对禁欲主义,强调人有权享受和追求现世幸福;(3)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知识;(4)反对封建的贵贱观念,宣扬人生来是平等的。

4.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第一,在政治上,主张国家统一,拥护中央王权;

第二,在哲学思想上,崇尚理性原则,要求自我克制;第三,在文学观点上,提倡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要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他们认为,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表现理性,而这种理性是超历史的永恒真理,早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5.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十八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运动。启蒙主义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具有鲜明政治倾向、浓郁战斗气息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6.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两个流派:一是消极浪漫主义。它以“革新”古典主义的面目出现,但本质上却代表了没落贵族阶级的政治愿望和思想情绪。二是积极浪漫主义。它反应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理想和愿望。他们所塑造的正面形象都是旧世界的叛逆,争取解放被压迫人类的战士。

7.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出现的一种资产阶级

文学思潮。它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具有较大的认识作用和艺术鉴赏价值,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此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和俄国都有较大影响。

8.无产阶级文学

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主要是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产生于欧洲的英国宪章运动文学、德国和法国的工人诗歌。继而,苏联文学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火中诞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丹麦、日本、朝鲜、亚非拉等国家也涌现出一批无产阶级作家。

四、中外文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代表人物 屈原 司马迁 陶渊明 孟浩然 李白

国籍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楚国 西汉 东晋 唐代 唐代

年代 主要作品

《离骚》、《九歌》、《天问》 《史记》 《归去来辞》 《春晓》

《蜀道难》、《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韩愈 范仲淹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北宋 北宋 北宋 北宋

《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新乐府》、《秦中吟》 《山行》、《泊秦淮》

《无题》、《安定城楼》、《登乐游原》 《师说》、《昌黎先生集》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秋声赋》 《泊船瓜洲》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日喻说》、《水调歌头》、《念奴桥》

司马光 李清照

中国 中国

北宋 南宋

《资治通鉴》

《夏日绝句》、《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陆游 中国 南宋

《书愤》、《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辛弃疾 文天祥 朱熹

中国 中国 中国

南宋 南宋 南宋

《稼轩词》

《过零丁洋》、《正气歌》、《指南录》 《诗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

关汉卿 中国 元代

《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

王实甫 汤显祖 蒲松龄

中国 中国 中国

元代 明代 清代

《西厢记》 《牡丹亭》

《促织》、《席方平》、《聊斋文集》

吴敬梓 曹雪芹 龚自珍

中国 中国 中国

清代 清代 清代

《儒林外史》 《石头记》

《己亥杂诗》、《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

康有为 中国 清代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

梁启超 严复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清代 清代 清代 现代 现代 现代 现代

《饮冰室合集》 《天演论》

《自嘲》、《野草》、《呐喊》、《彷徨》 《女神》、《银杏》、《蔡文姬》 《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家》、《春》、《秋》

《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

曹禺 但丁

中国 意大利

现代 《雷雨》、《日出》

欧洲中世纪向文《神曲》 艺复兴过渡时期

拉伯雷 莎士比亚

法国 英国

16世纪 《巨人传》

欧洲文艺复兴时《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威尼斯商人》、期

《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伪君子》、《唐·璜》、《恨世者》 《查弟格》、《老实人》、《天真汉》 《普罗米修斯》、《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莫里哀 伏尔泰 歌德

法国 法国 德国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

雨果 司汤达 巴尔扎克 莫泊桑 易卜生 安徒生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挪威 丹麦

19世纪 19世纪 19世纪 19世纪 19世纪 19世纪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红与黑》 《人间喜剧》 《羊脂球》、《项链》 《玩偶之家》

《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她是一个废物》

马克·吐温 美国 19世纪

《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

普希金 契诃夫

俄国 俄国

19世纪 19世纪

《叶甫盖尼·奥涅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梅尔波美娜的故事》、《杂色的故事》、《变色龙》、《套中人》

高尔基 前苏联 20世纪 《海燕》、《童年》、《人间》、《我的大学》

五、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教学实践应用

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的途径。”事实上,在艺术鉴赏过程中,也要遵循这样一个辩证逻辑。进一步说,在艺术作品创作、传播和产生的全过程中,至少包含两条主线:一是创作主线,二是鉴赏主线。创作主线是使真、善、美三者统一,而鉴赏主线正好相反,是使美、善、真三者统一。这也是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基于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应加强美育工作,真正使学生在美育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受力、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情趣。艺术鉴赏包括文学鉴赏、音乐鉴赏、棋类艺术鉴赏、书法艺术鉴赏、绘画艺术鉴赏、舞蹈鉴赏、影视艺术鉴赏、建筑艺术鉴赏等。这些方面都是学校进行美育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

具体来说,学校美育的系统管理应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美育,尤其是要处理好其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关系。(2)教师在学校美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特别明确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知觉力、审美注意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力、审美思维力。(3)处理好教学与美育的关系,真正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4)创造美的校园环境,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多元文化的陶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当代科技发展

(一)中国当代科技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科学家:

1.“三钱”

(1)钱学森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2)钱三强

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3)钱伟长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2.邓稼先

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3.周培源

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4.吴有训

以系统、精湛的实验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短波电磁辐射(如X射线,伽玛射线)射入物质而被散射后,除了出现与入射波同样波长的散射外,还出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散射现象。

5.李四光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确定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6.竺可桢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中国现当代工业科技的发展:

1.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第一颗氢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4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4.第一艘核潜艇

1971年第一艘下水。

5.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1975年发射成功。

6.第一台亿次计算机

1983年,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中国现当代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发展:

1.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胰岛素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结构与功能研究、晶体结构测定等结构生物学亦从此开始。多肽激素与类似物的合成,在阐明作用机理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有效途径,并为我国多肽合成制药工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人类基因组计划

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由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参加并于2001年完成的针对人体23对染色体全部DNA的碱基对(3×109)序列进行排序,对大约25000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构建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中国现当代数学的发展:

1.陈景润(1933—1996)是中国著名数学家,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

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2.华罗庚(1910—1985)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

3.苏步青(1902—2003)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

4.陈省身(1911—2004),国际数学大师,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获得沃尔夫数学奖。

5.丘成桐(1949—),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克拉福德奖得主,获得有数学家终身成就奖之称的沃尔夫数学奖。开创几何分析,证明“卡拉比猜想”。

6.林家翘(1916—2013),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对近代应用数学和流体力学的发展做出很多贡献。 林家翘先生的博士生导师是冯·卡门,他既是美国航空工程界的首席领导人,

7.柯召(1910—2002),关于不定方程卡特兰问题的研究结果,在国际上被誉为柯氏定理,他创造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引用。被称为中国“近代数论的创始人”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是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而设立。授予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2000设立的,至今已经奖励22人。

1.吴文俊

世界著名数学家,在拓扑学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数学机械化等领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3.王选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4.黄昆

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固体物理理论、半导体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国际水平的成果,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5.金怡濂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致力于计算机体系结构、高速信号传输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6.刘东生

地球环境科学家,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7.王永志

航天技术专家,被中央专委任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8.吴孟超

肝脏外科学家,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9.叶笃正

气象学家,提出的大气长波频散理论至今仍用于天气预报,而“夏季高原为热源”和“大气环流有季节性变化”的理论均已成为大气科学方面的经典。

10.李振声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培育小麦新品种,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利用偃麦草蓝色胚乳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性状,首次创制蓝粒单体小麦系统,解决了小麦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单价染色体漂移”和“染色体数目鉴定工作量过大”两个难题;育成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利用其缺体小麦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11.闵恩泽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12.吴征镒

植物学家,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认为是一个最古老的植物区;还

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

13.王忠诚

神经外科专家,他在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4.徐光宪

化学家,提出串级萃取理论,并在全国推广,把我国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量子化学领域中,他对化学键理论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原子价的新概念、结构规则和分子片的周期律。

15.谷超豪

数学家,代表研究成果是“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

16.孙家栋

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

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17.师昌绪

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主要从事合金钢、高温合金及材料强度的研究工作,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8.王振义

内科血液学专家,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在临床上极大地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

19.吴良镛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

20.谢家麟

加速器物理学家,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21.郑哲敏

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22.王小谟

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二)外国当代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

物理科技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物理学的革命,开辟了科学认识的新领域,自然科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现代科学时期。这一时期的成就主要有发现了院子的基本结构和许多基本粒子,并开始探索基本粒子的更深层结构,在生物学方面,对生命遗传现象的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证明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发现了它的双螺旋结构。在宇宙理论方面提出了新的宇宙演化理论。同时建立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这种类型的综合性基础理论。

1.介子理论

日本汤川秀树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2.宇称不守恒定律

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获195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3.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提出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即约瑟夫森效应,获1973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4.J/ψ基本粒子的发现

美籍华人丁肇中和美国里希特各自独立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获1976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5.夸克的存在

美国弗里德曼、肯德尔和加拿大的理查·爱德华·泰勒通过实验首次证明夸克的存在,获1990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6.引力波的存在

赫尔斯、J?H?泰勒(美国)发现脉冲双星,由此间接证实了爱因斯坦所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获1993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7.捕获原子的方法

美国的朱棣文、W?D?菲利普斯和法国的科昂?塔努吉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199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8.集成电路

美国杰克?基尔比发明,获2000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9.巨磁电阻效应

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发现,获200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

10.微波炉

美国的斯本塞发明。1967年微波炉走入千家万户。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必须

去除包装,因为微波加热是从食物内部加热,带有包装容易爆炸。

化学科技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化学的各个分支尤其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都获得很快的发展。尤其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特性,

1.第一次合成多肽激素

美国科学家迪维格诺德合成,获1955年化学诺贝尔奖。

2.胰岛素分子结构的确定

英国科学家桑格确定,获1958年化学诺贝尔奖。

3.高分子塑料的合成

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合成,获1963年化学诺贝尔奖。

4.人工合成类固醇

美国科学家伍德沃德合成,获1965年化学诺贝尔奖。

5.聚合酶链式反应

美国科学家穆利斯因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遗传领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就,获1993年化学诺贝尔奖。

生理学、医学科技的发展:

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成就是以遗传问题为核心的。

1.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

美国的阿瑟?科恩伯格合成,获1959年诺贝尔奖。

2.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

美国康拉德?布洛赫发现,获1964诺贝尔奖。

3.激素的作用机理

美国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发现,获1971诺贝尔奖。

4.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美国罗杰?斯佩里发现,获1981诺贝尔奖。

5.器官和细胞移植术

美国的约瑟夫?默里、唐纳尔?托马发现,获1990诺贝尔奖。

6.幽门螺杆菌

澳大利亚的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获1993诺贝尔奖。

7.艾滋病病毒的发现

法国的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吕克?蒙塔尼发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8.青霉素

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

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9.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1978年7月25日,全球首位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

10.克隆技术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1996年7月5日克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利”。

当代数学的发展:

1.非欧几何

大约在1826年,人们发现了与通常的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确的几何——非欧几何。这是由罗巴契夫斯基和里耶首先提出的。非欧几何的革命思

想不仅为新几何学开辟了道路,也为20世纪相对论产生的前奏和准备。

2.拓扑学

拓扑学开始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直到20世纪50、60年代得到推广。它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特性,它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

3.新兴的数学分支

60年代以来,新兴的数学分支。

数学逻辑是数学和逻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其中布尔代数就是数理逻辑的理论基础,

模糊数学研究模糊现象和事物的数量关系的科学。目前在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图像识别等方面有着重大应用。

数理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学分支,是通过抽样观察和安排特定实验进行数据收集,然后通过样本分析对总体作出一定的结论。

运筹学是运用数学方法谋求自然及社会中有关人和物运行最佳安排的学科。

主要有规划论、排队论、决策论、存储论、模型论等。这些成果应用在经济、工业、商业等领域中。

天文学的发展:

以前人们观测天体采用的是光学望远镜,现在采用的是射电望远镜,这样就是的天文考察的范围达到150亿光年。

天文学发展的重要成就有

太阳:太阳的人两来自于四个氢原子核巨变为1个氦原子核。

恒星的演化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引力收缩、平衡期、红巨星、白矮星(或者中子星、黑洞)。

提出了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学说

地理学的发展:

1.发现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单个圈层。

2.根据重力场的变化,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迁移和地壳的运动

3.研究地电场,区分大地电厂和自然电场。

4.研究地磁场,发现古地磁极不停地移动,甚至颠倒。

5.研究地热场,研究地球内部热量的分布。

6.提出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7.提出板块构造理论

七、当代文学发展

(一)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作家作品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十年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结局几乎都是戏剧性的。

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张贤亮的《灵与肉》,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袭巧明的《思念你,桦林!》,陈建功的《飘逝的花头巾》,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宗璞的《我是谁》,冯骥才的《啊!》,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辛北的《走出迷惘》。

反思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悲剧性的,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

发表作品有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茹志鹃的《剪接错了的故事》,方之的《内奸》,王蒙的《布礼》《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土牢情话》《绿化树》,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改革文学:

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

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虽然官僚主义问题很大,但是英明的主人公基本上能克服重重困难,并取得阶段性胜利,即使要面临更大的风雨,也要强调主人公那种打不倒的顽强精神。小说对“胜利”基本上充满了不屈不挠的热情。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社会情绪,基本吻合。

代表作品有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的《开拓者》

张炜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

贾平凹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寻根文学: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也带有“复古”倾向,在思想倾向和价值估断上,显然表现得复杂而暖昧。大多数作家往往抓住某种民俗、习惯便刻意进行渲染,却忽略了对“民族性”的真正解剖。潜入僻远、原始、蛮荒,缺乏对当代生活的指导意义。忽略对现实社会人生问题、矛盾的揭示,从而导致了作品与当代现实的疏离,造成了几年后“寻根文学”的衰微。

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钟鼓楼》,邓友梅的《寻访“画儿韩”》《双猫图》《“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张承志的《黑骏马》,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归去来》《女女女》,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先锋文学:

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

代表作品有苏童的《米》、《妻妾成群》,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报告文学:

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代表作品有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何建明的《为了弱者的尊严》《落泪是金》,钱钢的《唐山大地震》,李鸣生的《千古一梦》,赵瑜的《马家军调查》,杨黎光的《惊天铁案》,卢跃刚的《乡村八记》,朱晓军的《一个医生的救赎》。

历史小说:

代表作品有姚雪垠的《李自成》,刘斯奋的《白门柳》,唐浩明《曾国藩》,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代表作品: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

1.第一届(1977——1981)

(1)《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2)《东方》魏巍

(3)《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

(4)《将军吟》莫应丰

(5)《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6)《芙蓉镇》古华

2.第二届(1982——1984)

(1)《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2)《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

(3)《钟鼓楼》刘心武

3.第三届(1985——1988)

(1)《平凡的世界》路遥

(2)《少年天子》凌力

(3)《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4)《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5)《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4.第四届(1989——1994)

(1)《战争和人》王火

(2)《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3)《白门柳》(第一、二部)刘斯奋

(4)《骚动之秋》刘玉民

5.第五届(1995——1998)

(1)《抉择》张平

(2)《尘埃落定》阿来(藏)

(3)《长恨歌》王安忆

(4)《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王旭烽

6.第六届(1999——2002)

(1)《张居正》熊召政

(2)《无字》张洁

(3)《历史的天空》徐贵祥

(4)《英雄时代》柳建伟

(5)《东藏记》宗璞

7.第七届(2003——2006)

(1)《秦腔》贾平凹

(2)《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3)《暗算》麦家

(4)《湖光山色》周大新

8.第八届(2007——2010)

(1)《你在高原》(10册)张炜

(2)《天行者》刘醒龙

(3)《蛙》莫言

(4)《推拿》毕飞宇

(5)《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其他代表人物:

1.海子

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诗剧《太阳》《断头篇》《但是水,水》《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

2.顾城

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3.舒婷

原名龚佩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4.贾平凹

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废都》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5.王小波

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等。

6.陈忠实

《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获得第四节茅盾文学奖。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等。

7.余秋雨

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等。

8.路遥

代表作品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惊心动魄的一幕》等。《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9.霍达

代表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电影文学剧本《公子扶苏》《鹊桥仙》《飘然太白》《江州司马》《我不是猎人》《年轻》《战斗在北平》等。

10.刘震云

代表作品有《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手机》《一地鸡毛》

11.王蒙

代表《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等。

12.莫言

原名管谟业。代表作品有《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战友重逢》《蛙》等,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娃》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13.王安忆

代表作品《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他作品主要有《雨,沙沙沙》

《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长恨歌》《遍地枭雄》等。

14.铁凝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

15.梁晓声

原名梁绍生,《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人间烟火》《父亲》《年轮》等。

(二)外国当代重要的作家作品

《世界末日之战》

作者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当代秘鲁作家。小说《世界末日之战》根据19世纪末巴西北部的腹地农村卡奴杜斯地区农民起义而写成的。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卡奴杜斯起义的全貌,并且生动地塑造了安东尼奥·贡赛也罗、加利雷奥、西塞上校、卡尼亚布拉沃男爵等一系列人物。

《呼吸秋千》

作者是赫塔·米勒,德国女作家、诗人。《呼吸秋千》这篇长篇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于“二战”结束时,主人公是17岁男孩,他被送到乌克兰劳动营。这些曾在“二战”中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德国人,受尽非人的待遇。作者以大角度描绘了这个悲惨的年代。

《战争》

作者是勒·克莱齐奥,法国文学家,《战争》是关于世界战争历史的专著,在分析人类战争起因的主要因素的同时,对历史上重要战争的规模、战略和战术以及战争心理变化等发展过程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对重大战争和战役以及战争思想和战争艺术也有精当的评述。

《金色笔记》

作者是多丽丝·莱辛,英国作家。《金色笔记》把五本笔记穿插在这个故事之中,以此描写二十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全书不分章节,由一个故事,5本笔记构成。该故事题为《自由女性》,女主角为安娜。故事似乎是相互连贯的,但莱辛将它分为五部分,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在貌似无序的结构中,作者展示了那个混乱迷惘而多变的时代中一个失重灵魂的探索和生存。

《钢琴教师》

作者是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英国作家。小说《钢琴教师》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

《无命运的人生》

作者是凯尔泰斯·伊姆雷,匈牙利作家。《无命运的人生》是作者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他以一种特有的、犹疑而迂曲的方式,讲述了1944年春他的家庭送父亲去劳动集中营、两个月后他本人在上班途中被抓到奥斯威辛集中营、然后转往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又从那里去了蔡茨集中营,后来被遣送回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最后于1945年春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一起返回匈牙利的故事。

《七月的人民》

作者是内丁·戈迪默,南非英语小说家。作品《七月的人民》充分表达了作者在“黑人意识日益增长、精神与物质环境均为复杂的非洲中,令人可信的个人立场”,并最大限度地提出了“白人——即便是最为仁慈的白人——的特权是否公正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q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