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背景下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要点

更新时间:2023-09-30 00:0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背景下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对

策研究

一、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是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 (一)南宁市成为广西及东盟国家的旅游集散地

自2004年第一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成功举办以来,南宁市的旅游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了南宁市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作为广西及中越跨国旅游集散地的作用逐渐凸显。特别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南宁市成了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南宁市旅游业也成为了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的内容之一。在构筑泛北部湾旅游圈、打造泛北部湾区域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和推出合适东盟游客的旅游产品的同时,将山水旅游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品牌,有利于推进南宁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落户加快了南宁市旅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

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落户有助于推进南宁市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强化参与国际经济运行的交融程度,提高南宁市对外经贸的效益和利用外资的水平,实现对外开放的多元化目标。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平台,有利于促进南宁市旅游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可以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南宁市的旅游产业,通过合资嫁接等形式改造南宁市的传统旅游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扩大旅游产品的出口和鼓励有能力的旅游企业对外投资,从而推动国内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南宁市旅游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落户,还有利于南宁市学习东盟国家先进旅游管理经验。

(三)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落户增强了南宁市少数民族与东盟国家少数民族之间的亲情旅游兴趣

南宁市少数民族与东盟国家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渊源流长。广西壮学会等有关壮族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南宁市的壮族特别是武鸣县的壮族的先人与东盟国家少数民族交流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南宁市少数民族与东盟国家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不论是南宁人到东盟国家,还是东盟国家的游客到南宁市旅游都更具兴趣感和亲切感。

二、南宁市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东盟旅游市场迅速扩大

东盟国家是南宁市国际旅游市场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区域,其市场份额超过了40%。其中,越南的游客市场占有量最大,年均市场占有率38%,其次分别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成功举办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东盟旅游市场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南宁市旅游市场客源分布不平衡

南宁市旅游市场主要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其中,亚洲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游客量增长较快,特别是2004年以后,南宁市与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在经贸发展的带动下,南宁市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如2007年,越南、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泰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来南宁市旅游的人数分别达到了4.595万人次、6267人次、5164人次、4634人次、2866人次、21 85人次、2032人次、1444人次、1193人次和1146人次。 (三)国内游客及旅游收入明显增加

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建设和旅游相关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南宁市的城市形象得到了较大提升,增强了国内游客来南宁市观光旅游及进行商务活动的吸引力,促进了南宁市旅游人数的增加和旅游收入的增长(见表-1)。

(四)商务贸易、商务会展的间接旅游收入增长较快

2004年以来,南宁市会展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会展行业投入与旅游行业收入比为1: 4-1:6。2000-2008年,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参展商由1500家增加到1900家,贸易成交总额由10亿美元增加到约16亿美元,而很大部分就是来自旅游业或者与旅游相关的产业。 三、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南宁市连接东盟各国的旅游交通不便,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虽然南宁市有公路、铁路与越南相连,通过北海后海上航线也可以与越南相连,空中航线可以直达泰国曼谷和越南河内,这些为南宁市与东盟国家的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南宁市与部分东盟国家的旅游发展。但是,南宁市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通线路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相反,这些条件的不足还严重制约了双方之间的旅游发展。 (二)出入境手续繁琐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南宁吴圩机场尚未拥有口岸签证权,出入境口岸手续办理很不方便。手续的繁琐必将增加旅游成本,导致游客放弃了前来南宁市旅游的想法,更不愿意选择在南宁投资旅游业的开发和生产。

(三)旅游产品开发比较粗放,没有形成精品品牌

南宁市旅游业的兴起时间比较晚,旅游资源开发还不够。目前,南宁市的国家AAAA级的旅游景区只有2处,并且精品开发不够、管理也比较粗放,缺乏品牌项目,没有形成对游客的强大吸引力。此外,在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方面也有待加强,缺乏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主打名牌产品和能够支撑南宁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后劲项目。

(四)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连续五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南宁市旅游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并且逐步凸显出重点客源市场。但是,南宁市对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仍然不够,对重点客源市场开发的针对性不强。近年来,虽然南宁市加大了对越南和泰国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东盟其他国家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仍显不足。2007午马来西亚客源市场明显下滑,欧美、大洋洲等客源市场份额逐步减小就是最好的说明。 (五)旅游目的地形象模糊,吸引力不强

南宁市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设计主要是以“绿城美、壮乡情、南国风”为主题,这对于国内来说还是可以的,但对于国外而言就略显不足。这是因为,国外的很多城市建设、绿化景观是非常美的,如吉隆坡,它就像是建设在公园里的城市。由此可见,仅以绿城为主题开发国外客源市场是远远不够的。 (六)旅游信息网络不健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网络也逐步成为酒店管理的一场革命,国际许多著名酒店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网络营销应用为核心的酒店管理新理念。但是,南宁市高星级饭店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相对较低,除了几家老牌饭店拥有自己的预订网络外,其余饭店大多数只是配备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网络预订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导致了其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偏低。由于信息不畅通,南宁市很多高星级饭店客源严重不足。此外,南宁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处在中等水平,服务质量不高,也直接影响了游客的再访率。 四、基于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背景下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加大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开发力度 1.积极培育东盟国家市场。近年来,越南公民赴南宁市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越南已经成为南宁市接待入境旅游游客最多的国家。此外,马来西亚、老挝和

柬埔寨等国家都有意愿与广西开展比较长远的旅游合作。为此,南宁市要针对东盟国家的旅游需求,大力开发和推广商务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民俗风情、山水生态旅游、饮食烹调和文化艺术体验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商务、观光度假和文化体验需求。加强各种服务设施配套和交通建设,尽快开发南宁市与东盟各国的空中航线、海上航线和陆地线路,为东盟国家游客来南宁旅游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2.加大港澳台市场开发力度。由于同根同源,距离近、往来方便,港澳台游客到南宁市进行商务往来、

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比较多,出游季节也比较均衡,而且再访率也比较高。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构建,南宁市与港澳台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来南宁投资的港澳台企业也越来越多,南宁市应抓住这一机遇,提侠优质服务,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大力开发欧美市场。欧美国家的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这些国家经济发达、游客出游率高、旅游经验丰富和消费能力强,但对旅游质量要求比较高,’主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为主,同时兼顾商务旅游。针对这一特点,南宁市在旅游业发展中要着重推出特色旅游精品和特色工艺品,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供舒适、快捷的服务。此外,南宁市还应结合欧美旅游者多数热衷于从网上查询和预订旅游门票的实际,加强南宁市旅游网站的建设,以适应欧美市场的消费特点。

4.积极策划本地旅游活动。南宁市除了组织发动好群众参加“广西人游广西”活动外,还应组织开展好“南宁人游南宁”活动。这是因为,南宁市仍有不少人没有到过本市各旅游景点游览,就是到过的人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身心仍然需要放松。因此,有关部门可结合平时的节假日或带薪休假时间鼓励和组织市民分期分批前往全市各景区景点游览,或者鼓励市民自行安排时间前往游览。有关景区景点可采取本市居民凭身份证给予一定幅度门票优惠或在购买各景区景点联票时给予优惠等办法,鼓励市民到全市各景区景点旅游观光。 (二)实施“一城三都”品牌战略,吸引国内外游客

1.打造“中国绿城”品牌。南宁市要继续深化“绿城”建设,挖掘体现“绿城”特点的生态文化,使南宁“绿得壮观、绿得精致、绿得深远、绿得新奇”,绿出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植物品种,在青秀山、五象大道种植东盟十国的国树、国花,努力将“中国绿城”打造成国际品牌。

2.打造“中国壮都”品牌。当务之急是加快启动南宁市友谊路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百越壮都”项目。“百越壮都”项目集中反映了百越文化,被国家发改委定位为“世界级文化旅游景观”,它高度浓缩了壮族历史文化最古老、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南宁、代表广西,而且还代表了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暨“百越文化圈”中最典型的壮族历史文化经典之作。

3.打造“中国糖都”。广西的甘蔗制糖产量已经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的61%,超过了世界第五大产糖国——澳大利亚以及糖出口大国泰国和古巴的糖产量。在2007年举行的“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云鸥”牌和“明阳”牌白砂糖双双获得由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从而成为同行业中唯一荣获双名牌的企业。南宁市应借助这良好的基础打造“中国糖都”品牌,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4。打造“世界民歌之都”。南宁市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一年一度的国际民歌艺术节已在南宁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南宁市应在此基础上加快整合自然、经济、文化、社会和行政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加大营销宣传和推介传播力度,扩大品牌效应;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在市场化、社会化经营中提升价值,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景观,合理建设精品景点和组织精品路线 1.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目前,南宁市不但缺乏具有显著地方民族特色的代表性建筑,而且还缺乏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浓厚文化氛围的民族商业街、民族公园和雕塑作品,没有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了对外地人或外国人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应成为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和京族等民族文化的荟萃之地,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吸收各民族中建筑文化中独特合理的成分,以此展示其构造形式及其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风采,树立首府乃至广西的新形象,显示其独特的韵味和永恒的魅力。因此,南宁市应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把广西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表现出来,让它们融合在城市的建筑里,镶嵌在城市建筑艺术中。

2.建设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街或民族风情园。民族风情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民族风俗、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和民族手工艺等。南宁市应通过建设若干条民族风情街或民族风情园,把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建筑和歌舞结合起来,向世人展现壮族的风情,让更多人了解壮族文化,进而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快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雕塑的建设步伐。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能使整个城市形象、文化、品位和个性获得大幅度提升,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南宁市的城市雕塑一定要融合壮族文化的理念,突出南宁特色,与南宁氛围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相匹配,增强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格、思想性和生命力。 4.合理建设精品景点和精品路线。目前,南宁市不少旅游景区景点的资源较好、品位较高,但是,由于经营理念落后或缺乏建设资金等,导致某些景区景点的建设质量不高。因此,地方政府还应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投入的力度,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每年南宁市都有旅游景区景点被评为国家3A级以上的景区景点。鼓励各景区景点创A级工作,鼓励旅游企业自筹资金建设景区景点,对评上国家3A级以上的景区景点应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南宁市还应设计和优化好景点精品路线。目前,南宁市区已经形成青秀山、动物园、人民公园、金花茶公园:南湖公园、狮山公园和步行街等旅游景点。在南宁市郊区和周边地区,东线应

以九龙瀑布为重点,南线应以良风江、凤凰湖为重点,西线应以龙虎山为重点,北线以环大明山旅游圈上的大明山、金伦洞、大龙湖、昆仑关和伊岭岩为重点。通过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的建设形成特色明显的旅游景点,带动整体旅游景点和线路的发展,提升南宁市旅游目的地形象,为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旅游市场软坏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1.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利益。支持和鼓励成立旅游企业集团和成立饭店管理公司,使其在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中发挥骨干企业作用。加强行业管理和机构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旅游法规,规范旅游秩序。发挥旅游协会的积极作用,推进各会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建立共赢共存的旅游市场开拓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旅游宣传促销和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2.注重旅游服务系统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筹建南宁(广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交通站场,主要景点,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旅游酒店、宾馆和饭店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网点。按照国际旅游城市标准,大力完善南宁市城市公交系统和金融设施,在城市重要景点景区和城市商务区设置外币兑换金融服务网点、增设外币服务项目;完善购物、医疗、文化娱乐和紧急救援设施;加强导游形象建设,强化素质,提高导游能力和讲解水平。 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定期开设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培训班和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服务比赛等措施,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且能适应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服务需要的人才队伍。 (五)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大力发展会展商务旅游 会展商务旅游具有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qd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