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4-04-12 00: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

一.填空题

1.于1860至1879年间, 和 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使之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有: 、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和 。 3.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 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_________ 指的是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共同的 ,二是个性差异。 6.心理学于 年由费希纳、 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7.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项,它们分别是 和 。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室实验 三.选择题

1.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即在日常的情境中进行心理实验。这种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室实验法 C 自然实验法 D 调查法 2.研究男孩和女孩游戏方式的不同,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 实验室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自然观察法 D 相关法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57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研究,运用了: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

4.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然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心理调查 B、访谈法 C、个案法 D、观察法

5.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主动引起被试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室实验 B、自然实验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作品分析法 6.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原则是: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第一章答案: 一.填空题

1.费希纳,冯特;2. 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 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内容,心理形式;5.心理现象,心理过程;6.1860,冯特;7.理论任务,应用任务。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室实验:它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 三.选择题

1C 2C 3D 4D 5B 6C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答:(1)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发展。 (3)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

1

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

一.填空题

1.“尝梅止渴”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射。 2.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的反映。 3.心理是 的反映,是 的机能。

4.高等动物与人的行为是由许多反射组成的,按照巴甫洛夫的学说,反射分为两种,它们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行为是由许多反射组成的,根据巴普洛夫的学说反射分为 和 。 6.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护生存所必需的 。另一类是指人类的 。

7.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它由五个环节组成,即感受器官、 、中枢、传出神经、 。 二.名词解释

1. 心理年龄特征:

2.(广义)个体心理发展: 3.无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 三.选择题

1.以下通过学习获得的反射行为是:

A 奶瓶进嘴就吸吮 B 有异物而眨眼 C 光刺激增强瞳孔则缩小 D 听到玲声进教室 2.“红灯停,绿灯行”属于:

A本能 B条件反射 C无条件发射 D第一信号系统 3.在反射活动中,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被称为( )。

A、反射弧 B、反射环 C、感受器 D、反射 4.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是因为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普遍性 5.神经系统的“传入—传出—反馈传入—再传出”的回路结构,被称作: A、反射环 B、反射 C、反射弧 D、条件反射 6.在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 主观努力 四.简答题

1.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

1.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各起到什么作用?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你如何看待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因素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什么是狭义心理发展?结合实际分析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答案: 一.填空题

1.无条件,条件(或第二信号系统条件) 2.客观现实,主观(能动);3. 脑,客观世界;4.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5.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6.自然环境,社会环境;7.传入神经,效应器官;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年龄特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广义)个体心理发展: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3.无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2

4.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而产生的反射。 三.选择题

1 D 2 B 3A 4B 5A 6A 四.简答题

1.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质变过程。

(2)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五.论述题

答:1.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各起到什么作用?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你如何看待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因素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1)遗传因素提供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 (2)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使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能力; (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

①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某一因素的作用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因素;

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③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不变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性质心理机能上是有所不同的。

(4)环境中教育因素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①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既有能力,并且提出略高一些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心理不断发展。

②教育虽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制约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但其作用并非万能的、唯一的和无条件的。

③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的、直接的“授予”过程,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实现的。

④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虽然有共同性,但在发展速度、水平、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2.什么是狭义的心理发展?结合实际分析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答:狭义的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如下:

第一: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既有能力,并且提出略高一些的要求,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的不断发展。(2分,分析1分)

第二:教育虽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制约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但其作用并非是万能的。(2分,分析1分)

第三: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直接的授予过程,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实现的。(2分,分析1分)

第四: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虽然有共同性,但是在发展速度、水平、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2分,分析1分)

3

第三章 注意

一.填空题

1.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____;而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_______。

2.经过训练,人可以“一心二用”,这体现的注意特性是 ;“一目十行”体现的注意的特性是 。

3.一般来说,注意转移的速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

4.注意的 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 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

5.根据注意前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以及注意时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将注意分为 、 和有意后注意。

6.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原因有 、 以及知识经验。 7.衰减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在修正过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注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被过滤掉,而是被 ,强度减弱了。

8. 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与意志相关联的一种 状态。 二.名词解释 1. 注意: 2.无意注意 三.选择题

1.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特征是:

A 注意转移 B 注意分配 C 注意分散 D 注意广度 2.在注意理论中,衰减模型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卡尼曼 B 詹姆斯 C 布洛德本特 D 特瑞斯曼 3.教师不提倡学生课堂上带手机,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

A、注意分散 B、注意起伏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4.初学开车的人往往手忙脚乱,动作熟练后则流畅自如,说明什么实现了。

A、注意分散 B、注意起伏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5.“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是因为客观刺激物具有什么特性?

A、强度 B、对比 C、活动和变化 D、新异性 6.“一目十行”体现的是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灵活性 7.“一心二用”指的是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8.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体现了注意的:

A、稳定性 B、分散 C、起伏 D、转移

9.上一节课是语文课,下一节课是物理课,在听了语文课之后,主动地把注意转到了物理课上,这种活动是注意的: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 起伏 10.1890年,在其《心理学原理》中提出注意的双重系统假设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威廉·詹姆士 C、斯金纳 D、桑代克 四.简答题

1.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4

3.简述教学上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 4.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1.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结合实际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答案: 一.填空题

1.有意注意(或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或不随意注意);2.注意分配,注意广度(或注意范围);3.原来注意的专注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4.注意范围,注意的稳定性;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6.需要、兴趣;7.特瑞斯曼,衰减;8.注意,意识活动; 二.名词解释

1. 注意: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选择题

1C 2D 3A 4C 5B 6A 7C 8D 9C 10B 四.简答题

1.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特点是什么? 答:(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2.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答:(1)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

(2)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 (3)利用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

(4)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3.简述教学上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 答:(1)刺激过多或过少;

(2)情绪急剧波动; (3)反抗或淡漠;

(4)寻求注意和承认。

4.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答:(1)需要和兴趣;

(2)情绪状态; (3)知识、经验; 五.论述题

1.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

刺激物的特点有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的内部因素有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要做到:

(1)凡是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尽量赋予其无意注意的特点。 (2)和教学无关的刺激物,要尽量予以淡化。

(3)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等主观因素。

5

2.结合实际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与教学无关的刺激尽量避免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②尽量赋予教学无意注意的特性 (2)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①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 ②培养间接兴趣; ③发展自制力;

(3)两种注意的交替进行

在教学中,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易引起疲劳和注意涣散; 但如果只让学生依靠_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性及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力的发展,因此,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6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题

1.外部感觉包括:视、听、嗅、味、肤觉;而内部感觉包括:内脏觉、 和 。 2.寝室熄灯后,过一段时间能看清屋里的桌椅,这是视觉的 ___ 现象,这种适应过程, 视觉感受性比原来有所 。

3.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 ,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 做 。

4.同样一个灰色矩形,放在白色背景上看上去暗淡些,放在黑色背景上看上去明亮些,这种现象是_____________;吃了甜糖后接着吃柑橘,觉得柑橘酸,这种现象是 _____________。 5.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 ;刚刚产生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

最小变异量叫 。

6. 是衡量感受性的标准,两者之间呈 关系。

7.黑人的牙齿格外白,这种现象是 _对比,吃完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特别酸,这种现象是___________对比。

8.根据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可以把各种感觉区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和 。

9. 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 是反映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二.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观察

4.绝对感受性 三.选择题

1.吃了甜糖后接着吃柑橘,觉得柑橘格外酸。这个现象是:

A 联觉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适应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个现象是:

A 联觉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适应 3.“月明星稀”,这个现象是:

A 联觉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适应

4.无论在中午的强光下还是傍晚的昏暗光线下,我们看到的煤块总是黑的,这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5.下列情况中感受性升高的是:

A、明适应 B、暗适应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厨师的菜越炒越咸 6.刚进入水中游泳时,觉得水是冷的,不久就不再觉得冷了,这是什么现象? A、适应 B、对比 C、补偿 D、联觉 7.过马路时要注意车辆,车辆是什么的反映对象?

A、记忆 B、情感 C、知觉 D、思维 8.把“帅范学院”知觉为“师范学院”是由于知觉的:

A、相对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体现的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联觉 D、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0盲人的听觉、触摸觉发达是因为感觉的:

A、对比 B、适应 C、补偿 D、剥夺

11.当我们刚进入水中游泳时,开始觉得水是冷的,不久就不再觉得水冷了,这是:

7

A、联觉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适应 12.人们在研究感觉现象时发现,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相等关系 D、无关系 13.在知觉事物时,我们总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叫: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对象 C、知觉的参照系 D、知觉的结果 四.简答题

1.知觉有哪些特性?

2.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 3.简述如何培养观察力。

4.在教学中,直观教具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答案: 一.填空题

1.平衡觉,运动觉;2. 暗适应,升高;3.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4.同时对比,继时对比;5.差别感受性 差别阈限;6.感觉阈限,反比;7.同时性,继时性;8.外部感觉,内部感觉;9.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二.名词解释

1.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3.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4.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三.选择题

1C 2D 3B 4D 5B 6A 7C 8B 9A 10C 11D 12A 13C 四.简答题

1.知觉有哪些特性?

答:(1)知觉的相对性(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 答:(1)教育学生在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2)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3)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辨多思。

(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3.简述如何培养观察力。 答:(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4.在教学中,直观教具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教师在使用 直观教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直观教具;

(2)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直观教具;

8

(3)应当把直观和言语结合起来。 5.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1)知识经验;

(2)定势;

(3)需要和情绪。

9

第五章 记忆

一.填空题

1.“视觉后象”是_____________记忆最明显的例子;“查询一个电话号码拨打后随即忘掉”是____________记忆最明显的事例。

2.从记忆映象内容性质上分,我们对所观看的舞蹈家的表演记忆犹新,这是___ __记忆; 而舞蹈家形成娴熟技能、技巧是以___ ___ _记忆为基础的。

3.记忆一段材料,往往是开头与结尾部分记得牢固,而对材料的中间部分最容易遗忘。这是因为记忆材料的开头部分不存在___ ___ _,而记忆材料最后部分则不存在___ ___ _。 4.按记忆映象的不同性质分类,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从保持内容上看属于 记忆;而对打字技巧的记忆属于 记忆。

5. 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就不记得了。从保持时间上看这是 记忆,视觉后象是典型的 记忆。 6.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分别是 和 。

7.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包括 、 、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记忆表象的特征有 和 。

9.感觉记忆的信息经过 进入短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有意的、重复的 可以输入到长时记忆阶段。

10.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为 ,记忆容量为 。

11.一段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是由于 抑制和 抑制的双重作用。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既属于 记忆,又属于 记忆。

13. 是在理解材料内在本质的、因果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特点,采取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称为 。

14.记忆的 是指识记的材料能否长久地保存;记忆的 是指能否从记忆库中及时提取所需要的材料。

15.储存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容会随时间的推移和获得后继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 和 上发生某些变化。 二.名词解释 1.记忆

2.记忆表象 三.选择题

1.小学生先学习汉语拼音,再学习英语字母时,经常把英语字母的发音错读成汉语拼音的发音,这种现象是:

A 记忆衰退 B 前摄抑制 C 倒摄抑制 D 线索错误 2.“话到嘴边”、“提笔忘字”的现象是:

A 记忆衰退 B 干扰抑制 C 永久性遗忘 D 线索依存性遗忘

3.进行知识竞赛时,选手们同样具备相关的知识,但有的人能够快速抢答,这主要体现了该选手的记忆品质是:

A 记忆的敏捷性 B 记忆的持久性 C 记忆的准确性 D 记忆的准备性 4. 打字员对打字技巧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逻辑记忆 C、短时记忆 D、运动记忆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为单位进行测量。心理学家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

A、7±4个组块 B、7±3个组块 C、7±1个组块 D、7±2个组块 6.打字员对打字内容的记忆是:

10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运动记忆

7.“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的是: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8.记忆储备容量相当的情况下,在强大比赛中获胜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9.从知觉过渡到思维、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和中间环节是:

A、想象 B、表象 C、感觉 D、观察 10.考试中对于选择题的回答属于( )。

A、再认 B、重现 C、想象 D、观察 11.在各种记忆活动中,以词语为中介、以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逻辑记忆 D、情绪记忆 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在研究遗忘规律时选用的学习材料是:

A、有意义音节 B、无意义音节 C、数字 D、短文 四.简答题

1.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看出遗忘的进程如何? 2.简述如何合理地组织识记。

3.对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三种假说,它们分别是什么? 4.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与哪些基本条件有关? 五.论述题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有何规律?如何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 2.说明识记的种类,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组织识记。

3.绘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曲线所表达的遗忘的规律,并结合实例阐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

第五章答案: 一.填空题

1.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2.形象,运动;3. 倒摄抑制,前摄抑制;4.语词-逻辑,运动;5.短时,瞬时;6.1分钟以内,1分钟以上;7.识记,保持;8.形象性,概括性;9.注意,复述;10.20秒-1分钟,7+2个组块;11.前摄,倒摄;12.情绪,长时;13.意义识记,机械识记;14.持久性,准备性;15.质量,数量; 二.名词解释

1.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

2.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三.选择题

1B 2D 3D 4D;5D 6C 7A 8D 9B 10A 11C 12B 四.简答题

1.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看出遗忘的进程如何? 答:(1)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2)遗忘是不平衡的;

(3)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2.如何合理地组织识记? 答:(1)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2)使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

(3)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11

(4)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识记。

3.对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三种假说,它们分别是什么? 答:(1)衰退说;

(2)干扰说;

(3)提取失败说。

4.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与哪些基本条件有关? 答:(1)识记的准确性和保持的巩固性;

(2)再认的事物与识记所留下事物映象之间的一致性; (3)再认时的环境与识记时的环境相类似。 五.论述题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有何规律?如何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 答:遗忘规律:

(1)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2)遗忘是不平衡的;

(3)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

(1)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 ①复习要及时。

②复习方式多样并给予具体指导;

③采用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 ④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方法结合。 (2)复习要适量。

(3)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2.说明识记的种类,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组织识记。

按照人在识记时的目的性和意向程度不同,识记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按照识记材料的性质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不同,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在教学中组织识记要做到:

(1)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2)使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

(3)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4)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识记。 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

(1)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 ①复习要及时

②复习方式多样并给予具体指导;

③采用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 ④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方法结合。 (2)复习要适量

(3)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3.绘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曲线所表达的遗忘的规律,并结合实例阐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

图略

遗忘的规律:遗忘先快后慢;遗忘是不平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方式多样并给予具体指导;

12

(3)采用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 (4)平时更多采用分散复习的方法;

(5)复习要适量;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13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一.填空题

1. 从思维凭借物看,儿童“照猫画虎”是__ ____思维;中学生做代数式运算是 _____思维。

2.“月晕而风”反映了思维的 和 两个重要特征。

3.心理学家卢钦斯的实验要求被试设法用大小不同的容器去取一定量的水,这个实验说明 ___ ______对解决问题有影响;梅尔的实验要求被试把两根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绳子系在一起,这个实验说明___ ______影响问题解决。

4.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称为________________;幼儿拿竹竿当马骑,此时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___ 。

5.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经历如下四个阶段:_ _ 、明确问题、提出假设、___ _____。

6.人的思维一般可分为 、 和抽象思维。 7.思维的特征包括 和 。

8.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的规则,寻找突破口,并从初步突破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进一步搜索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是 ;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反向推理,探讨达到目标的先行步骤的方法是 。 二.名词解释 1.思维 2.想象 3.再造想象 三.选择题

1.鲁讯在写作时,在头脑中构想出“祥林嫂”的形象,这种想象属于: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 无意想象 D 幻想 2.画图形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维属于:

A 动作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 D 逻辑思维 3.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什么想象的形象? A、幻想 B、原型 C、再造 D、创造

4.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诗句,脑中反映出相应的场景,这种想象 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5.幼儿“点数”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 B、直观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6.理想属于:

A、观察 B、表象 C、想象 D、思维 7.看问题“一针见血”体现了思维的( )。

A、逻辑性 B、灵活性 C、广阔性和深刻性 D、独立性和批判性 8.不反映客观事物形象的认识活动是( )。

A、观察 B、记忆表象 C、想象 D、形象思维

9.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认识温度的升降与金属胀缩的关系,认识体温、生物电及血液成分等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这些说明思维具有: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发展性 D、敏捷性

10.数学定理的证明、科学假设的提出,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人的心理特点分析等,这些主要是借助哪一种思维活动进行的?

14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直觉思维

11.一个勤奋、乐观、自信、坚定、勇于探索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去解决许多疑难问题;而一个怠惰、怕难、无信心、遇事动摇不定的人,往往使解决问题的工作半途而废。这说明解决问题时受什么因素影响?

A、心理表征 B、知识经验 C、个性特点 D、尝试性动作 四.简答题

1.影响解决问题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 2.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五.论述题

1.如何合理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第六章答案: 一.填空题

1.形象,抽象(或逻辑);2.概括性,间接性;3.定势,功能固着;4.抽象思维,直观形象思维;5. 提出问题,检验假设;6.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7.概括性,间接性;8.选择性搜索,逆推法; 二.名词解释

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2.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三.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C 7C 8D 9B 10B 11.C 四.简答题

1.影响解决问题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知识经验;

(2)心理表征; (3)定势;

(4)尝试性动作;

(5)个性特点和动机状态。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两类:情境的因素和个人的因素。

情境因素包括刺激模式的内容性质、复杂程度、结构特点和呈现形式;

个人因素包括知识经验、心理表征、定势、尝试性动作、个性特点和动机状态。 五.论述题

1.如何合理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答:(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答:(1)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分析和论述略)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分析和论述略)

15

(3)思维的逻辑性。 (分析和论述略) (4)思维的灵活性。 (分析和论述略)

16

第七章 情感

一.填空题

1.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大体上可以分为道德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2.与人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 ,它具有情境性和表浅性;而与人

社会性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__ ,它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 而 的情绪状态。

4.情绪主要与 需要相关联,情感主要与 需要相联系。 5.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是处于___ 的激动水平;操作初等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___ _____激动水平。

6.心情愉快、舒畅或者心情烦闷、抑郁不快,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来,这种情绪状态是 。暴怒、恐惧、狂喜等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是 。 二.名词解释 1.情绪(情感) 2.心境 3.道德感 三.选择题

1.看到不公平的事怒不可遏,这种情绪状态是:

A 应激 B 激情 C 心境 D 热情 2.“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A表情 B应激 C心境 D 道德感 3. 绝望属于情绪状态中的: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挫折 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情绪状态中的(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挫折 5.“爱屋及乌”、“草木皆兵”体现的是: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紧张

6.在认识事物或研究问题时,对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惊奇、疑惑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应激

7.人在认识事物或研究问题时,对于新的尚未认识的东西,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对于不能理解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惊奇和疑虑;对于正在论证、评价的问题,表现出维护自己观点的热情,所有这些都属于:

A、美感 B、想象性的道德感 C、理智感 D、伦理性的道德感 8.当你急切地盼望下课时,电铃的响声就会使你特别感到欣快;当你在车站久候来车时,公共汽车驶来的声音,使你非常高兴。这说明客体是否能引起人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以人的什么为中介的?

A、感觉 B、需要 C、注意 D、思维 四.简答题

1.如何教会学生调解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师应在哪些方面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3.简述情绪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的标志。

17

第七章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智感,美感;2.情绪,情感;3. 猛烈,时间短暂;4.生理,社会;5.较低,中等;6.心境,激情; 二.名词解释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2.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3.道德感: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善恶、是非、荣辱关系的情感体验。 三.选择题

1B 2A 3A 4B 5B 6B 7C 8B 四.简答题

1.如何教会学生调解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答:(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并端正学生的情绪经验;

(3)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他们的情感向正确道德方向发展。 2.教师应在哪些方面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答: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丰富并端正学生的情绪经验;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 3.简述情绪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答:(1)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水平的影响。

(2)高度愤怒或过分高兴时,解答问题的效果不佳; (3)简单的操作,在高度激动水平上效果最佳; 五.论述题

1. 举例说明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的标志。

答:(1)正确地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举例略)

(2)能使反应的强度与引起情绪的刺激强度相适应。 (举例略)

(3) 情绪反应的时间应随引起情绪的客观情境的转移而有所变化。 (举例略)

(4)情绪反应的特点应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举例略)

18

第八章 心理的个别差异

一.填空题

1.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 ___ _____和相应____________中的心理特征的结合。 2.气质主要取决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有强度、___ ___ 和____________这三种特性。

3.个性心理特征最表现人们的个别差异,主要有体现在 、气质和 三方面。

4.弗里德曼和罗森曼从医学角度把人的性格分为 和 。前者 时间紧迫感强,具有竞争性;后者极端保守,对时间压力漠不关心。

5. 某人情绪发生慢,沉着冷静坚忍,注意转移较慢,不善于交际,动作不够灵敏,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基本属于_________________,某人言语动作快而难于自制,热情胆大,急躁易怒,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______ 。

6.1956年,美国的 ____ 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认为构成智力的因素可以 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种。

7.乐观或悲观属于性格的 特征, 大公无私、自私自利属于性格的 __ 特征。

8.说明下列人物的气质类型:林黛玉 ______ ;鲁智深 。

9.自觉性、独立性、果断、坚强、沉着、自制、勇敢,或者相反,如盲目性、依赖性、优柔、软弱、怯懦等,被称为性格的_____________特征;暴躁、温和、乐观、悲观等,被称为性格的__ ______特征。

10.一般的认识能力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也叫做 ____ ,通过测验法对一般能力进行评价的结果叫 ____ 。

11.某人情绪发生慢而深刻,沉着冷静坚忍,但注意转移较慢,不善于交际,动作不够灵敏,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基本属于________________;某人具有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热情、显得直爽或胆大、易怒、急躁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判断他的气质类型基本属于 ____ 。

12.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对___ _____的态度的特征;三是对___ _____的态度的特征。

13.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___ _____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个人机体的状态取决于这四种体液的___ _____关系。 14.关于一般能力的结构,各国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其中,英国的斯皮尔曼认为能力由___ ____和___ _____构成。 15.气质与性格的关系非常密切,气质对一定性格特性的形成起 或 的作用。 16.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它们分别是 和 。 17.人们有意识地调节自己外部动作,以作用于外界环境的能力是___ ____活动能力。 参加社会群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互沟通,保持协调的能力是___ ____能力。 二.名词解释 1.气质 2.性格 3.能力

三.选择题

1.某学生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言语动作和思维比较迟缓,注意稳定、显得庄重、 坚忍,但也往往表现出执拗、淡漠等,他的气质类型是: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2.儿童最早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价值观

19

3.最先按照个人倾向于内部世界还是外部世界,将人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的心理学家是: A 比奈 B 荣格 C 弗里德曼 D 卡特尔 4. 下列更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一项是:

A品德 B情感 C气质 D性格 5.自私或是无私属于性格的( )特征。

A、情绪 B、态度 C、理智 D、意志

6.关于能力的结构,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的提出者是:

A、加德纳 B、斯皮尔曼 C、斯腾伯格 D、塞斯顿 7.在个性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

A、能力 B、气质 C、需要 D、性格 8. 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的是:

A、罗森曼 B、威特金 C、卡特尔 D、列维托夫 9.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强、平衡、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在学生中可以看到,有的音乐能力优异,有的绘画才能突出,有的善于表演,有的长于写作,有的数学学得特别好,有的外语掌握得特别快,这说明学生们在哪方面存在个别差异? A、操作能力 B、一般能力 C、特殊能力 D、交往能力

11.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某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他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2.按照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对性格类型的划分,某人具有竞争性、强烈的抱负和较强的时间紧迫感,十分关心工作细节,愿与别人比较等特点,他的性格类型是:

A、D型性格 B、C 型性格 C、A型性格 D、B型性格 四.简答题

1.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如何? 2.性格的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

1. 各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都具有优点和不足,典型气质类型有哪些,他们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个性表现分别怎样?教育中如何对这四种典型气质的学生因材施教?试分别举例说明。

2.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的看法。 3.结合社会活动实际论述气质类型的特征。

第八章答案: 一.填空题

1.稳定态度,行为方式;2.平衡性,灵活性 3.能力,性格;4.A型性格,B型性格;5.粘液质,胆汁质;6.三维结构模型,120;7.情绪、态度;8.抑郁质、胆汁质;9.意志,情绪情感;10.智力,智商;11.粘液质,胆汁质;12.劳动,自己;13.希波克拉底,数量;14.一般因素,特殊因素。15.促进,阻碍;16.兴奋,抑制;17.实践,社会交往。 二.名词解释

1.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2.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

3. 能力:是作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q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