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的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08 07: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学基础》

教案

课程属性:选修课 授课周数: 16周 周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本次课题: 导论(2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通过请同学们说说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引出其研究对象。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的来讲,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些单个经济单位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也就是企业)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三类。

具体来讲,这些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又可以简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的问题

生产什么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物品的问题。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生产资源总是稀缺并且有限的,比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等就是这样。于是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就需要对生产行为进行选择,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从而决定经济个体生产什么物品,不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物品。 2.怎样生产的问题

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生产。实际上生产方法就是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问题。生产每一种物品,通常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生产方法。

?举例:生产服装可以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

3.为谁生产的问题

为谁生产,实际上就是如何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社会各成员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再进行。比如用什么原则、方法进行分配?怎样达到分配的公平合理?如何有效率的进行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实现了产品的合理分配,使为谁生产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以上三个问题概括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如何解决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比如包括怎样配置资源才能使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最大满足?什么分配方式为最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观经济学也被看作是关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而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更准确一点,就是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上的价格来调节进行的。这样,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就都由价格决定。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这样,微观经济学就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因此,价格理论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比如我们以后要学到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都是通过考查价格的变化来分析需求、供给变化的。也正因为如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以上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微观经济现象和行为的学科,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宏观经济总量作为研究对象的,一般是以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为整体来考察的。

?举例:一个国家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国民收入问题、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问题等等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以个量分析为基本方法

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分析,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主要采取的是微观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微观主体,也就是经济个体和微观变量等的分析,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宏观变量和宏观背景既定,也就是不变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分析。

?举例:说明个量分析的含义,比如董事长和小摊贩的经济个体意义。

2.以边际分析为主要工具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叫做边际分析方法。所谓边际,是指额外的和增加的某种事物,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若干数量。这种边际分析方法来源于数学中的增量分析。当一个和几个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如何随之变动,这就是边际分析。后面我们将要讲到的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收益等等都是采用这种边际分析方法加以研究的。

?举例: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不同含义。

3.以均衡状态为分析依托

经济中的均衡是指各种有关经济变量在相互作用之后,处于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通过对这种均衡状态进行分析,进而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所会出现的情况等等。分析均衡状态的方法就被称为均衡分析方法。

?举例:说明均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如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矛盾所造成的非均衡状态。

但是在经济社会中,均衡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实际上,均衡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即旧的均衡不断被打破,通过经济变量的不断变化和调整而趋向于新的均衡,这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经济社会才得以发展。可见,在经济社会当中,非均衡状态,也就是从旧的均衡向新均衡过渡的过程才是一种常态。 4.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手段

经济学包含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1)实证分析指的是关于纯事实的叙述和因果关系的描述分析。

力求说明“是什么”的问题;

两个特点:

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来进行检验,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2)规范分析指的是对经济状况、经济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它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评价经济运行、经济状态的好坏优劣,并探讨怎样才能符合那些好的标准。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两个特点:

研究的内容没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举例:说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间的区别。例如考察货币供给量对于一国的经济影响的问题。

5.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前提,就是假定微观主体都是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种假设被称为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这里的人既包括消费者,也

包括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的驱使,不会干于己不利的事情,也不会在可取得大的利益使而从事只能取得小利益的事情。也就是微观经济主体经济行为具有理性化的特征。

消费者以追求消费品的最大满足为目标

“经济人”假设的分化 生产者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生产要素所有者以追求要素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6.以理论多元化为发展特色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要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以马歇尔的研究成果为代表。除此之外,帕累托、张伯伦、洛宾逊夫人等人的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在原有的传统理论上,又加入了交易费用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寻租论等新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同时也深化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 三、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企业决策。?举例:汽车市场

三大方面: 第二,有助于政府决策。?举例:关于环保问题的政策制定

第三,有助于消费者决策。?举例: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实例

以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故事结束绪论内容

? 习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以下问题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 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于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产品的成本分析

3.下列中哪个属于规范分析经济问题?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佣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比较低的价格作出反应? D.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经济学家对一项政府政策的效果作出预测属于: A、规范经济学分析 B、宏观经济学分析 C、微观经济学分析 D、实证经济学分析

?上次课复习:

1.任何社会形态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微观、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本次课题: 第一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1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从价格入手引出供求理论的重要性

?例:鹦鹉也可以成为经济学家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上商品量。

一是要有购买愿望--- 购买欲望

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二是要有购买能力--- 支付能力

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需求量和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影响商品需求量因素:

? 产品价格(P):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是,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多,

它们成反向变化趋势。?例:让利与打折的故事

? 相关产品价格(Pr):在产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关产品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

这种产品的需求量。

互补商品----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例:汽车X与汽油Y Py涨价, Qy 减少, QX减少, Py 与QX 呈反方向变动。 替代商品----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例:牛肉X与羊肉Y Py涨价, Qy 减少, QX增加, Py 与QX 呈同方向变动。

? 预期价格(Pe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也会影响需求量。?例:数码相机、商品房等例子。 ? 家庭收入(M):家庭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对于产品的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产品的需求

量。

? 个人偏好:(F):消费者偏好就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偏爱和喜好程度。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

的偏好增强,则他消费这种商品的数量就会增加,也就是需求量增加;相反,偏好减弱,需求量则会减少。?例:超女迷对超级女生的喜爱

? 时间变化(t):一种产品的需求量还和时间有关。?例:商品在销售旺季是的需求量就高于淡季

它表示商品X的消费量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地减少。(图形见教材P53)

结论:无论个人、家庭,还是整个国家,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

◇ 恩格尔系数的公式为:恩格尔系数=用于食物的支出/总收入(总支出)

?例:举出一些具体数据说明恩格尔系数所代表的贫困程度。

? 习题:

1.对于低档商品,价格下降( )

A.替代效应使消费变少 B.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少 C.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多 D.价格效应使消费变少 2.序数效用论从( )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3. 表明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其购买量也增加的恩格尔曲线是( ) A.正常品的恩格尔曲线 B.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 C.吉芬品的恩格尔曲线 D.替代品的恩格尔曲线 4.若吉芬品价格下降,则( )

A.收入效应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替代效应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 B.收入效应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替代效应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 C.收入效应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替代效应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 D.收入效应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替代效应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

5. 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增加了,那么这种商品是( ) A.正常商品 B.奢侈品 C.劣等品 D.必需品 6.课后练习4

?上次课复习:

1、什么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恩格尔定律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题: 第四章 厂商理论

第一节和第二节(2课时)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生产理论概述(1课时)

引言:消费者行为是从需求角度入手的,从供给角度入手就要研究生产者行为,生产者行

为理论可以分为两方面,即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厂商为生产物质产品所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有四种: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 土地(N):在经济学中是广义的,即生产中所使用的,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资源。?例:陆

地、海洋、森林、矿藏、凤梨、水力等等。

? 资本(K):用于生产过程的一切资本品。?例: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物,工业产权、商

标等无形物。 脑力劳动

? 劳动(L):一般指被雇佣的工人的生产劳动。

体力劳动

? 企业家才能(E):包括组织上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和创新活动以及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等等。

主要指厂商。?例:海尔集团的例子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就是表示一定期间内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提供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记为:Q= f(L,K,N,E)

为了分析方便,一般假定投入要素只有两种,即劳动和资本。

? 短期内,一般假定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如劳动,则生产函数变为:Q = f ( L ) 这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 长期内,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都可变,从而生产函数变为:Q = f ( L,K ) 这被称为长期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1课时)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后所产生的最大产量。用TP表示,即TP=Q=f(L)

2.平均产量: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平均每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产出的产量。用AP表示,即AP=TP/L=Q/L

3.边际产量:指在其它投入要素不变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某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量。用MP表示,即MP=ΔTP/ΔL=dTP/dL=dQ/dL

?例:TP=21L+9L-L时,AP=21+9L-L,MP=21+18L-3L

2

3

2

2

二、曲线图形及相关关系

利用教材P79的图表数据绘制出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如下:

T S 产量 TP

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为:

1.在TP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为平均成本;过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即为边际成本。

2.在S点,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同时,在TP上过S点的切线与平均产量线重合,斜率相等, 说明当平均产出达到最大时,与边际产量相等。 3.在T点,总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0。 4.边际产量的最高点,位于TP曲线的拐点N上。

?例: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球队队员平均身高和新来队员的身高对于全队平均身高的影响的例子来说明。

三、生产三阶段

1.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MP>AP)属于生产初期 2.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MP0)属于生产中期 3.第三阶段:边际产量小于零(MP

结论:厂商尽量使生产避免进入第三阶段,一般选择第二阶段作为生产的最佳时期,增加可变要素投入以增加生产是有利可图的。

I II III TP

产量

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 内容

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增加的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总产出的增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这是一条经验规律。 2. 条件

技术不变;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投入超过某一点;生产函数的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 习题:

1.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是( )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以上都不是 2.当TP下降时,( )

A.AP递增 B.AP为零 C.MP为零 D.MPL为负 3.当AP为正且递减时,MP是( )

A.递减 B.负的 C.零 D.以上任何一种 4.生产的第二阶段始于( )止于( )

A. AP =0,MP =0 B. AP = MP ,MP =0 C. AP = MP ,MP <0 D AP >0,MP =0

5.已知生产函数为Q=f (K, L )=KL –0.5L2 –0.32K2, 若K=10。 (1)求AP 和MPL 函数; (2)求AP递减的产出范围;

(3)求MP最大化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6.课后练习5

?上次课复习:

1、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及成因。

3、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上生产? ?本次课题: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1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在长期生产中的两种投入要素劳动和资本都是可以变动的,并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

替代关系,由此可以通过不同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来生产出相同的产量,这样就得到了等产量线。

一、等产量线 1.定义

等产量线是表示在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的某种产品的不同投入组合的曲线。 形式上类似于无差异曲线。

2.特点

1)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如图:Q3 >Q2 >Q1) 2)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3)负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 4)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

1)定义:保持产量不变,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比率。 2)公式:

L替代K的公式:MRTSLK??K?LK替代L的公式:MRTSKL??L?K

※另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等于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具体证明过程见教材P83) 4.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线

现实生产中会出现劳动和资本投入比例固定时产量一定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固定比例的等产量线.

?例: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两个工人操作两台机器;以此类推的例子

这种情况下,厂商若想增加产量,只能同时增加投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从而等产量线成为直角形曲线.(图形见教材P84)

图中,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的斜率事实上代表了两种投入要素的固定比率。 5.生产经济区(有效生产范围)

由于技术的限制,某些商品的等产量线上,存在斜率为正的点,如下图所示: 在这些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正,表示保持相同的产量, 增加劳动的投入必须同增加资本的投入,显然这是不经济 的。如果把斜率由负变为正的转折点连接起来,可以得到 曲线OA和OB,在这两条线以内的区域才是合理的生产区 域。OA和OB称为脊线。脊线以内的投入组合,是厂商进 行生产的经济区,即有效生产范围。理性厂商不会在该区 域以外生产。 二、等成本线

1.定义:指用等产量的成本所购买的各种投入组合所形成

A B

的曲线。

2.公式与图形:C=KPK+LPL

图形与预算线类似,所不同的是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劳动和资本。 3.移动:与预算线类似

? 请同学们自己进行图形分析 三、投入的最优组合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可以决定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此时称为生产者均衡。分为两种情况:

1.

既定成本下使产量最大,就是使既定等成本线与尽可能高的等产量线相切,切点就是最优组合点。

2.

既定产量目标下,就是使既定的等产量线与尽可能低的等成本线相切,切点就是投入最优组合点。此时,有MPL/PL=MPK/PK,即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四、生产的扩张

的等产量线相切,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生产均衡点,将这些点连接起 来就形成了生产扩张线。

生产扩张线表明了厂商的生产扩张过程,即厂商在不同规模下所能 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轨迹。

Q L K 由于成本的增加会引起等成本线向上平行移动,这样会与不同水平 ? 习题:

1.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表示( )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C.等成本线的斜率 D.边际报酬率

2.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量,则MRTSLK为( )

A.1/3 B.3 C.1 D.6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4.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就应该( )

A.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C.减少成本支出 D.不减少成本支出

5.等成本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移动,是因为( )

A.劳动价格不变,资本价格上涨 B.劳动价格不变,资本价格下降 C.资本价格不变,劳动价格上涨 D.资本价格不变,劳动价格下降

6.假定某厂商只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定量产品,已知PL=3,PK=6,它们可能最小的成本组合是15单位劳动和5单位资本,如果知道第5单位的资本边际产量是18单位,求出这种组合中的第15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7.假定生产一定量产品需要A、B、C三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假定三种要素的价格分别是PA=4元,PB=10元,PC=6元,这三种生产要素的可能最小成本的组合为21单位A,7单位B,12单位C,试计算:如果第7单位B的边际产量为25单位,那么,这种组合中第21单位A和第12单位C的边际产量应分别是多少?

?上次课复习:

1、等产量线有哪些重要性质? 2、长期生产均衡是如何形成的? 3、如何理解生产经济区?

?本次课题: 第四节 生产的规模收益(1课时) ?讲授内容:

引言: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生规模收益 一、定义

规模收益也称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量(即收益)变动的状态。

?例:教材P87化肥工厂生产的例子分析

二、情形

规模收益分为三种情形:

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递减。

3)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不变。 图形如下:

K3 K2 K1 O Q2 Q1 L1 L2 L3

Q3 L

K3 K2 K1 Q1 O L1 L2 L3

L

O L1 L2L3

Q3 Q2 K3 K2 K1 Q2 Q1 Q3

K

规模收益不变

F K 规模收益递增 F K 规模收益递减

F L

三、规模收益变化的原因 1、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

(1)一定的几何关系; (2)某些技术或投入的不可分性; (3)专业化和分工; (4)概率因素

?例:格兰仕微波炉成功运用规模经济的例子。

2、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

(1)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存在极限 (2)管理成本的增加 四、规模收益的表示方法: 对于齐次生产函数:

Q?f(x1,x2,...,xn)有:f(?x1,?x2,...,?xn)??kf(x1,x2,...,xn)当 k >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递增。 当 k=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等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不变。 当 k<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递减。 对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K?A(?L)?(?K)??????(AL?K?)对α+β的假定,就表示了规模收益的情况。 五、规模收益的引申分析

?例:以彩色电视机的生产为例进行分析,具体见教材p90

? 习题:

1.简述规模报酬变动的三种情况及其原因。

2.一个生产水泥的工厂若将其使用的资本和劳动要素增加10%,那么将引起他的产量增加30%,

这种情况称为( )

A、规模报酬递增 B、规模报酬递减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报酬最大

第六节 成本的定义及其分类(1课时)

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 会计成本指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 ★ 机会成本指由于使用某些资源所放弃该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

?例:某人投资开店的例子

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指的是经济成本,即除了会计成本以外,成本中还包含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也就是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 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些机会成本的例子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 显性成本指在形式上必须由厂商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所构成的成本。又称支出成本。

?例:工人工资、原材料费、资本的利息等等

★ 隐性成本又称为非支出成本,指本应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作为货币支出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隐性成本事实上就是一个正常利润的概念。

?例:自己开店本该领取的工资、自己资本投入本该获得的利息、自己店铺本该得到的租金等

显性成本直接导致了会计利润,隐性成本形成了经济利润,这些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为: ? 会计利润 =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 经济利润 =总收益-经济成本

(超额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隐性成本(正常利润)

因此有: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 获得超额利润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 在经济学意义上出现亏损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 = 0 获得正常利润

三、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沉没成本

生产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凡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就是可变成本。?例:工人工资、购买原材料费用、短期借款利

息、电力费等

★凡是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就是固定成本。?例:厂房、机器设备、各种维修费、暂停生

产也须雇用的人员的工资等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出,并且无法收回的成本。?例:企业转产无法转让的设备费用 四、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固定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生产短期内发生的成本。

可变成本

★长期成本是指在长期厂商可以调整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成本支出。不存在固定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

? 习题:

1.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切线斜率表示( )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C、等成本线斜率 D、边际转换率 2.产品的最优生产组合为( ) A、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组合 B、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切点的组合 C、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等收入线切点的组合 D、等成本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组合 3.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人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会计利润是厂商的销售收人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B.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相同

C.经济利润是厂商的销售收人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5.某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

1)每年总收益=500000美元2)支付工资=400000美元3)购买原材料=50000美元

4)支付利息=10000美元5)其他支出=10000美元6)厂商放弃作为其他公司管理者可得薪金50000美元7)厂商放弃将自己的厂房出租的租金为10000美元8)厂商放弃将自有资金存入银行的利息所得为5000美元 求:会计利润、经济利润 6.课后练习2

?上次课复习:

1、请区分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产品最优生产组合三个均衡的概念及图形 2、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什么不同?

3、经济学中成本指什么?与会计学中的成本概念有什么不同?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分别是如何得到的? ?本次课题: 第七节 短期成本函数 (2课时) ?讲授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q3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