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建立“三网合一”精测网的必要性(1)

更新时间:2024-01-14 01: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际铁路建立“三网合一”精测网的必要说明

一、关于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

1、测量方法

在我国还沒有建高铁之前,由于铁路运行的速度目标值很低且客货混跑,建成通车初期通常行车速度仅60 km /h ,因此测量的精度不高和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的矛盾则不突出,在勘测、施工中也就没有要求建立一套适应于勘测、施工、运营维护的完整的控制测量系统。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量的精度指标主要是根据满足线下工程的施工控制要求而制定,没有考虑轨道施工和运营对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其测量作业模式和流程如下: 初测 定测 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铺轨测量 ① 初测

在初测选线阶段,布设初测导线用于平面控制,导线边长一般短于1 km, 坐标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导线测角中误差 ≤±12.5″,角度闭合差≤±25″√n (n 是测站数),测角误差分配后导线距离闭合差应满足:光电测距时 △s/s ≤1/6000 (s是导线全长, △s是距离闭合差)。

高程控制测量即大家通常讲的基平,采用的是国家等级外的附合水准路线测量,采用56年黄海高程/85国家高程基准,沿线每2km左右浅埋一处水准基点,附合水准路线高程闭合差应满足△h ≤±30√L 。 ② 定测

以初测导线和初测水准点为基准,按中线测量的精度要求放出交点或副交点、直线控制桩和曲线控制桩(即: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五大桩)。并由设计院将这些控制桩及水准点交施工单位复测后用于施工。 ③ 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施工单位依定测放出的交点、直线控制桩、曲线控制桩(五大桩)作为线下工程施工测量的基准。在大桥或长隧道地段施工单位另将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桥梁或隧道施工的精测网用于施工(即便是普速有碴铁路)。 ④ 铺轨测量

直线用经纬仪穿线法测量;曲线用绳正法或偏角法进行铺轨控制。

2、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的缺点

上述铁路工程测量方法是百年来我国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在过去测量仪器主要靠经纬仪、测距仪的年代,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在测量已广泛采用GPS、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新技术的今天,这一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和精度其实已不能适应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了,表现为:

① 平面导线控制网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投影时平面坐标系投影差大。

采用高斯投影时投影带边缘边长投影变形值最大可达340㎜/km,不利于采用采用GPS RTK、全站仪等新技术采用坐标法定位法进行勘测和施工放线;

Ym

参考椭

中央子午线

高斯投影改正图

北京54坐标系 ,3°分带高斯投影,边长变形值为:Ym*Ym /2R/R (Ym为线路到中央子午线平均距离)

② 高程投影边长变形:高程投影每公里边长变形值为H/R(H为海拔高,R为地球半径),

在海拔2000m的云贵高原高程投影边长变形值最大可达314㎜/km

施工高程面

投影面改正值

平均高程H

参考椭球面

高程投影每km边长变形值H/R图

③由于没有采用逐级控制的方法建立完整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线路施工控制仅靠定测放出交点、直线控制桩、曲线控制桩(五大桩)进行控制,而这些桩位最好的也就是个用水泥护一下的小木方桩,极易损毁,因此恢复后前后两次测量较差大,常以厘米记,无法满足轨道铺设;

④ 传统测量精度低,不论有碴还是无砟城际铁路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均无法满足。 一条30km长的导线 ,经 ①、②项两化改正归化后,沿铁路纵横两个方向在导线中间最弱处仍会有±5m的误差,纵向的误差在设计时通过在直线段设长短链有碴条件下是可消除影响,但曲线时纵横向的误差在均匀分配到每10m长度上时就有±3.333mm的起始随机偏差且不规则,还不谈施工放样的误差,很显然这项误差已将轨道静态铺设精度基

本用完了,从而让铺轨变得非常困难。另外,由于导线方位角测量精度要求较低,仅为≤±25″√n,施工单位复测时,经常出现曲线偏角超限问题,导致施工单位只有以改变曲线要素的方法来进行施工。在低速度条件下,改变曲线要素不会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但在一次建成行车速度又不低于120km/h条件下,就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

⑤传统铁路轨道的铺设时,不是以控制网为基准按照设计的坐标定位,而是按照线下工程的施工现状采用相对定位进行铺设,这种铺轨方法由于测量误差的积累,往往造成轨道的几何参数与设计参数相差甚远。在浙赣线提速改造中已出现类似问题,圆曲线半径与设计半径相差几百米,大半径长曲线变成了很多不同半径圆曲线的组合,缓和曲线、夹直线长度不够,曲线五大桩位置与设计位置相差太大,纵断面整坡变成了很多碎坡等。

综上所述,不论有碴还是无砟,过去传统的铁路测量精度因为太低不能适应城际铁路建设的要求,还是应建立适用于有碴和无砟两种标准的精测网,并服务施工和运营维护为妥 二、现代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

与传统的铁路测量技术相比,现代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确定了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体系

现代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不同分为了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我们把铁路工程测量的这三个阶段的控制网,简称“三网”。

为了达到旅客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减少运营期的轮轨磨耗,要求铁路轨道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平顺性和精确的几何线性参数,工程施工工艺和精度要求高,精度要保持在毫米级的范围以内。为保证控制网的测量成果质量满足高速铁路勘测、施工、运营维护3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3个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基准。即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均以CPⅠ为平面控制基准,以线路水准基点网为高程控制基准。简称为“三网合一”。 ①“三网合一”的内容和要求:

(1)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坐标高程系统的统一

由于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GPS、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高精度、智能型测绘仪器的广泛应用,在现代铁路的勘测设计、线下施工、轨道施工及运营维护的各阶段均采用坐标定位控制,每一里程都对应一个唯一的三维坐标。因此必须保证三网的坐标高程系统的统一,才能使无砟轨道的勘测设计、线下施工、轨道施工及运营维护工作顺利进行。

(2)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起算基准的统一

现代铁路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平面测量应以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为平面控制基准,高程测量应以线路水准基点为高程控制测量基准。

(3)线下工程施工控制网与轨道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的坐标高程系统和起算基准的统一。

(4)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测量精度的协调统一。 ②三网合一的重要性

现代铁路控制网必须满足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坐标高程系统的起算基准和精度的协调统一,否则,就不能保证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下面以武广、郑西、京津城际铁路和遂渝线无砟轨道试验段工程施工为例来说明三网合一的重要性。

(1)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起算基准不统一的后果 在武广、郑西客专建设中,由于原勘测控制网的精度和边长投影变形值不能满足无砟轨

道施工测量的要求,后来按《高速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建立了CPⅠ、CPⅡ平面控制网和二等水准高程应急网。采用了利用新旧网相结合使用的办法,即对满足精度的旧控制网仍用其施工;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旧控制网则采用CPⅠ、CPⅡ平面施工控制网与施工切线联测,分别更改每个曲线的设计进行施工,待线下工程竣工后再统一贯通测量进行铺轨设计的方法。由于工程已开工,新旧两套坐标在精度和尺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只能通过单个曲线的坐标转换来启用新网,给设计施工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在京津城际铁路建设中,由于线下工程施工高程精度与轨道施工高程控制网精度不一致,造成了部分墩台顶部施工报废重新施工的情况。

(2)线下工程施工控制网与轨道施工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和测量精度不统一的后果 遂渝线无砟轨道试验段线路长12.5km,最小曲线半径为1600m,勘测设计阶段采用《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的测量精度施测,即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带投影,边长投影变形值达210mm/km,导线测量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初测导线要求1/6000的测量精度施测,施工时,除全长5km的龙凤隧道按C级GPS测量建立施工控制网外,其余地段采用勘测阶段施测的导线及水准点进行施工测量。

原铁道部决定在该段进行铺设无砟轨道试验时,线下工程已基本完成,为了保证无砟轨道的铺设安装,在该段线路上采用B级GPS和二等水准进行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平面坐标采用工程独立坐标,边长投影变形值≤3mm/km,

施工单位在无砟轨道施工时,采用新建的B级GPS和二等水准点进行施工。由于勘测阶段平面控制网精度与无砟轨道平面控制网精度和投影尺度不一致,致使按无砟轨道高精度平面控制网测量的线路中线与线下工程中线横向平面位置相差达到50cm。为了不废弃既有工程,施工单位不得不反复调整线路平面设计,最终将曲线偏角变更了17′,将线路横向平面位置误差调到路基段进行消化,使路基段的线路横向平面位置误差消化量最大达到70~80mm,这样才满足了无砟轨道试验段的铺设条件。由此可见,线下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精度与无砟轨道施工平面控制网精度相差太大,会给无砟轨道施工增加很多困难,遂渝线无砟轨道试验段的速度目标值为200km/h,而且线路只有12.5km,有大量的路基段可以消化误差,调整起来比较容易。当线路为桥遂相连,没有路基段消化误差,误差调整工作更困难。当误差调整消化不了时,就会造成局部工程报废。

2、现代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应满足铁路轨道外部几何尺寸和内部几何尺寸定位测量的要求

现代铁路建设要求轨道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几何线性施工,开通及要达到设计速度,满足轨道的平顺度要求,使轨道的几何参数与设计的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保持在最小,即满足线路的内部几何尺寸要求。轨道的内部几何尺寸测量也称之为轨道的相对定位。

轨道的外部几何尺寸体现出轨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标高,根据轨道的功能和与周围相邻建筑物的关系来确定,由其空间坐标进行定位。轨道的外部几何尺寸的测量也可称之为轨道的绝对定位。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轨道与线下工程路基、桥梁、隧道、站台的空间位置坐标、高程相匹配协调,即不偏心、侵界。轨道的绝对定位通过由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组成的测量系统来实现。

由此可见,为了满足现代铁路线下工程、轨道施工及运营维护的需求,必须按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铁路测量控制网。

3、现代铁路轨道施工必须采用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测量相结合的铺轨测量定位模式

过去铁路工程测量各级控制网的精度指标主要是根据满足线下工程的施工控制的要求而制定,没有考虑轨道施工对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轨道的铺设是按照线下工程的施工现状,采用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铺设。即轨道的铺设是按照20m弦长的外矢距来控制轨道的平顺性,没有采用坐标对轨道进行绝对定位,相对定位的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轨道的短波不平顺性,而对于轨道的长波不平顺性无法解决。如果仅采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铺轨控制,而不采

用坐标进行绝对控制,轨道的线型根本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现用一个弯道为例作一简要说明:

我们知道,曲线外矢距F=C2/8R 式中C为弦长,R为半径。现有一半径为2800m(时速20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弯道,铺轨时若按10m弦长3mm的轨向偏差(即用20m弦长的外矢距偏差)的轨向偏差来控制曲线,则:当轨向偏差为0时,R=2800m;当轨向偏差为+3mm时,R=2397m;当轨向偏差为-3mm时,R=3365m。这一问题在浙赣线提速改造建设中已暴露出来,即一个大弯道由几个不同半径的曲线组成,且半径相差几百米。

+3mm F -3mm 弦长C =20m R=3365m F’=F-3mm

曲线外矢距F=C2/8R C为弦长,R为半径 R=2800m R=2397 m F’=F+3mm

由此可见,只采用10m弦长3mm(有碴)/10m弦长2mm(无砟)的轨向偏差来控制轨道的平顺性是不严密的,必须采用相对控制与坐标绝对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轨道铺轨控制。因此,必须在CPI、CPII和线路水准基点的基础上建立轨道控制网CPIII,采用绝对坐标测量方法测量才能有效控制线路的平顺性。 三、城际铁路建立“三网合一”精测网的必要性

1、建立满足城际铁路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测量 “三网合一”的精测网 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不同分为了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我们把铁路工程建设这三个阶段的测量控制网,简称“三网”:

勘测控制网包括:CPⅠ控制网、CPⅡ控制网 、二等水准基点控制网 。

施工控制网包括:CPⅠ控制网、CPⅡ控制网、水准基点控制网、 CPⅢ控制网。 运营维护控制网包括 :CPⅡ控制网、水准基点控制网、 CPⅢ控制网。

为保证三阶段的测量控制网满足铁路勘测、施工、运营维护3个阶段测量的要求,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构建和保持高速铁路轨道空间几何形位的一致性,满足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3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基准。即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均采用CPⅠ为基础平面控制网,以线路水准基点网水准基点网为基础高程控制网。简称为“三网合一”。

2、铁路工程测量精测网的组成及作用 ①平面控制网的组成及作用

平面控制网是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主要

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三级平面控制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说明图1所示

图1 高速铁路三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②高程控制网的组成及作用

高程控制网分两级布设。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主要为勘测设计、线下工程施工提供高程基准,并作为轨道控制网CPIII的高程起算基准;第二级轨道控制网CPIII, CPIII控制网是一个平面高程合一的三维控制网,作为轨道施工、运营维护的平面高程控制基准。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城际铁路工程勘测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轨道工程施工的一致性,并为运营维护提供平面高程控制基准,满足运营期线路养护的需求,城际铁路应按“三网合一”的原则建立精测网。

3、城际铁路精测网的测量精度

城际铁路精测网等级应根据线下工程施工及轨道施工平顺性、运营维护的精度要求进行建网,城际铁路轨道轨道平顺性要求如下:

正线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表10.2.1-1、10.2.1-2和10.2.1-3的规定(摘自《城际铁路设计规范》送审稿)。

表10.2.1-1 正线有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序号 项目 相对于标准轨距 变化率 弦长10m 2 轨 向 容许偏差 200km/h ±2mm 1/1500 3mm 160km/h +4mm -2mm — 4mm — 4mm — 4mm 3mm 120km/h +6mm -2mm — 4mm — 4mm — 4mm 3mm 备注 设置轨道控制网CPⅢ时采用 设置轨道控制网CPⅢ时采用 不包含超高值 包含超高顺坡 1 轨 距 基线长30 m 3mm/5 m 基线长300 m 10mm/150m 弦长10m 3mm 3 高 低 基线长30 m 3mm/5 m 基线长300 m 10mm/150m 水 平 3mm 2mm 4 5 扭曲(基长3m)

表10.2.1-2 正线无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序号 项目 相对于标准轨距 变化率 弦长10m 容许偏差 200km/h ±2mm 1/1500 2mm 160km/h ±2mm — 4mm 120km/h +3mm -2mm — 4mm 备注 设置轨道控制网CPⅢ时采用 设置轨道控制网CPⅢ时采用 不包含超高值 包含超高顺坡 1 轨 距 2 轨 向 基线长48a(m) 3mm/8a(m) 基线长480a(m) 10mm/240a(m) 弦长10m 2mm — — 4mm 4mm 3 高 低 基线长48a(m) 3mm/8a(m) 基线长480a(m) 10mm/240a(m) 4 5 水 平 扭曲(基长3m) 2mm 2mm — — 4mm 3mm 4mm 3mm 注:轨向、高低栏中的a为无砟轨道扣件节点间距。

表10.2.1-3 正线道岔(直向)静态铺设精度标准(mm)

轨 向高 低 扭曲 设计速度 (弦长水 平 轨 距 (弦长10m) (基长3m) 10m) 200km/h 160km/h 120km/h 3 4 4 3 4(2) 4(2) 3 4 4 2 3 3 ±2 +3 -2 +3 -2 注: 1 括弧内为矢距偏差,即铺设矢距与设计矢距之差;

2 设计时速200km/h线路正线道岔轨距变化率容许偏差为1/1500。

①城际铁路精测网布设方案和精度的建议 (1)平面控制网精度

各级平面控制网主要用于线下工程施工、轨道工程施工平面放样及轨道精调,其精度应满足线下工程施工和轨道工程施工精调的要求,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精度指标应根据轨道施工、精调的精度要求制定。由于不同速度目标值无砟轨道的平顺度标准不同,因此应按照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测量等级标准。建议城际铁路各级平面控制

网按下列要求测量。

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线路设计速度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点间距 备注 200km/h CP0 GPS 50km 专门设计 ≤160 km/h 200 km/h 二等 CPⅠ GPS ≤4km一对点 ≤160 km/h 三等 GPS 三等 200 km/h 导线 三等 CPⅡ 400~800m GPS 四等 ≤160 km/h 导线 四等 200 km/h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 CPⅢ 50~70m一对点 ≤160 km/h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 ( 注:由于160km/h和120km/h轨道铁路静态平顺度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在表中,把高程测量精度指标按200km/h和160km/h两个级别划分)。 (2)高程控制网精度

高程控制网测量精度应根据新建无砟轨道铁路速度目标值和轨道静态平顺度标准确定。建议各级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下表执行。 各级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线路设计 测量 等级 测量方法 点间距 速度 等级 200km/h 水准测量 二等 线路水2km 准基点 ≤160km/h 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 三等 200km/h 水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三角高程 精密水准 50~70m CPⅢ ≤160km/h 水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三角高程 三等 ( 注:由于160km/h和120km/h轨道铁路静态平顺度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在表中,把高程测量精度指标按200km/h和160km/h两个级别划分)。 ② CPIII布设方案及精度建议

CPIII测量布点方案、测量方法及精度指标直接关系到轨道施工及精调的精度,即直接影响轨道的平顺性。 (1)CPIII布设方案: CPⅢ控制点沿线路走向一般按50m~70m间隔成点对布设。每对CPⅢ控制点分布于线路两侧,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测量。 CPⅢ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测量是一种先进的、可靠的测量方法,特别适合带状控制网测量,其观测网形如下图所示。 60m120mCPIII控制点自由测站点观测方向 CPⅢ平面网观测网形示意图 与常规导线网测量比较,CPⅢ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测量具有以下优点: 1.点位分布均匀,有利于轨道施工精调和运营养护维修作业精度的控制; 2.网形均匀对称,图形强度高,每个CPⅢ控制点有三个方向交会,多余观测量多,可靠性强、测量精度高; 3.相邻点间相对精度高,兼容性好,能有效控制轨道的平顺性; 4.控制点采用强制对中标志,自由测站没有对中误差,消除了点位对中误差对控制网精度的影响。

5.有利于使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进行无砟轨道施工和精调。轨道轨道精调测量时,相邻测站间有两对CPⅢ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测量点共用,能有效减少相邻测站间的搭接误差,提高轨道测量的平顺性。

综上所述,建议城际铁路CPⅢ平面网测量应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测量。 (2)CPIII测量精度

由于城际铁路轨道平顺性是按速度目标值来确定的,因此CPIII测量精度应根据速度目标值二采用不同的测量精度。

1.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点的 方向观测 距离观测 控制网 线路设计速度 测量方法 点间距 相对点位 中误差 中误差 中误差 200km/h 1.8″ 1.0mm 1.0mm 自由测站边50 m~70m一CPⅢ 对点 ≤160 km/h 角交会 2.5″ 1.5mm 1.5mm 注: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为平面x、y坐标分量中误差。 2.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线路设计速度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 200km/h 水准测量/自由测站三角高程 精密水准 ≤±0.5mm ≤160 km/h 水准测量/自由测站三角高程 三等水准 ≤±1.0mm ③ 关于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CPIII布设方案的说明 (1)无砟轨道CPIII布设方案 目前,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无砟轨道,其轨道板施工和轨道精调的施工方法和工艺都是在轨道控制网CPIII的基础上,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对轨道板和轨检小车进行三维定位测量和精调。因此,对于城际无砟轨道铁路,都应采用自由测站方法测设CPIII轨道控制网。 (2)有砟轨道CPIII布设方案 在过去有砟轨道施工中,由于CPIII自由测站方法和轨检小车还不普及,轨道铺设精调主要采用常规的全站仪及水准仪进行测量,而且按60m点对测设CPIII的测量费用较高,为了节省测量费用,故采用了导线形式布设CPIII。但是,随着轨检小车和大型养护机械在时速有砟轨道铁路轨道精调和养护中的普及使用,按150m~200m间距导线形式布设CPIII已不适应城际有砟轨道铁路轨道精调和养护的要求。首先大机捣固精调作业需要轨检小车提供轨道整正数据,

从已开通的线路维护实践来看,采用导线形式布设CPIII控制网,存在CPIII测点间距大,全站仪架设困难,测量效率低下,不利于使用轨检小车测量轨道平顺性,长波轨向、高低无法精确测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轨检小车与大机捣固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为了使用“人机网合一”的大机作业模式,目前各铁路局已在运行动车的部分线路上增设点对形式的轨道控制网。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城际铁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提升运营期轨道大机精调捣固的质量和效率,建议在160km/h及以下的城际有砟轨道铁路也应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建立精测网并按点对形式采用自由测站方法测设CPIII轨道控制网,对《城际铁路设计规范》(送审稿)第3.4.2 条 “设计速度200km/h的城际铁路可建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密测量控制网”。进行修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q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