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调研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0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茶楼调研报告

城规10151

调研成员:赵钏丞、华新强、杨阳、黄佳晨、卢鹏飞 调研时间:2011.10.22

调研地点:贵阳达德小学旧址、甲秀楼 调研目的:通过对茶楼的调研,对茶楼实地

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关于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此后的茶楼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1.设计前言 2.茶楼的历史

3.实地调研

一、 设计前言:

茶室建筑它是一个一单元空间为主体的中小型设计,对基地和环境的,特别是空间层次、借景与渗透方面有特殊要求。

茶室是以品茶为主,兼供简单的食品、点心,是客人交友、品茶、休憩、观景的场所,茶室的茶文化是提高茶品的捷径,更能修生养性。

茶室设计主要就以安静、闲逸为特征,综合周边环境,营造一种古典木屋茶楼的氛围,在繁华的市区种下安宁的结界。

要谈茶室设计就不得不谈茶

文化,而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二、 茶楼的历史

茶楼在唐代是茶馆,宋代繁荣起来,唐代是过

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宋代就成了娱乐的地方,明代品茶方式有了变化:从点茶到出泡,茶馆也繁荣起来,清末后茶馆业有所衰落,建国后一段时间,除了老年茶馆,旅游点茶馆外,都有衰落.90年代后复苏,90年代后期发展很快,现代茶馆与历史上.传统上一脉相承,但经营方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过去可以几代传承一个茶馆,现在就一定要有变化和创新,不然就不能生存。拿杭州来说,茶馆经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现在茶馆业的潜力很大,旅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间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茶馆经营有了很大创新,特别是在文化服务方面。茶楼里也有不少文人学者的行踪 。

茶楼有一个旧称,叫“二厘馆”。原来,茶楼的前身,有如江南地区的茶肆,设备简陋,只摆几张桌子、条凳,供人们歇脚之用,供应的食物粗糙只有芋头糕一类的小吃,泡茶的茶壶是石湾产的大耳粗嘴园壶,形状似鹌鹑故以名鹌鹑壶,上茶楼饮茶戏称为去“揸鹌鹑”。茶资只收二厘钱,故又称之为“二厘馆”后来,经济发展了,饮食行业兴旺起来,以经营茶点为主的茶楼才逐渐出现。

三、 调研内容

茶楼是一个供游人饮食、品茶、社交、娱乐的地方,此次调研选取了贵阳两个茶楼,达德学旧址和甲秀楼。

通过对两茶楼的实地观察,收集和分析资料,茶楼

具有如下特点。

1.正门立面大气,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游玩,进入大庭院,一股安详沉静之感随之而来,三段楼梯的引导使人倍感和谐庄重,雕有扶风的石墙把后面的道路一分为二,既避免直接看到主室,体现了一种含蓄美。

2.均采用院落式的布局,传统自然,与茶文化融合的更和谐。

茶室内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内敛,适应人们放松休憩,楼梯设置巧妙得当,制造了多个空间格局,让人步行其间不会感到乏味,乐趣盎然。设置竹木花草小品,更增添趣味,茶室中借景的运用,使人在品茶的同时观赏外面的动景与静景,多了一种感官体验。 3.趣味小品的存在,给茶馆增添不少生气

4.雅座室内的布置明显高档次于室外,具有浓郁中国风格,布慢,珠帘等物件可以缓冲通道与视线,满足雅座客人不想被打扰的心理。

5.桌椅和房屋均采用木制,茶文化的相关点缀布置,充分渲染了饮茶氛围,也增添了文化气息。

6.房屋的均为1-2层建筑,更显平静与安逸。

7.绿化布局的合理与充分,使其更具休闲性。

8.灯笼装饰的应用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算得上是建筑的一个小品范畴,只是灯笼款式根据自身设计再来确定配合。

9.两茶楼出口处均布置有出售茶叶商店,方便游人的选购。

10.雅间座位数/总座位数在1/4左右,且室内室外座位兼存。

11.除饮茶外,饮食、娱乐方式也占相当比例,满足多类人群需要。

12.饮茶人群多为中年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p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