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想象力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3-03-13 06: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高年级学生想象力缺失探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笔者结合长期扎根一线教学的工作实践描述了高年级小学生想象力缺乏的现状:1、思维方式程式化2、写作手法成人化3、语言特点网络化。分析了小学生想象力缺失的原因:1、缺乏经验背景做支撑2、缺乏必要的想象策略作指导3、缺乏必要的阅读做积淀。探讨了教师拯救缺失想象力的草根策略:1、向生活寻求经验背景做支撑,丰富想象的表象。2、借课堂实施必要的技术策略,拓展想象的空间。3、借阅读实现知识的积累,增加想象的厚度。谨借此文与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商讨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有效之举。

[关键词]: 小学 高年级 学生 想象力 缺失 最近看过数则与学生想象力有关的报道:

报道一: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

看了这则报道,作为教师的同仁是不是会汗颜呢?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的!请看:

报道二: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我们的孩子们已经不再需要想象了吗?这是不是值得教育者深思呢?

1

报道三:在题为“你认为最善于幻想的是以下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46.6%的被调查者选择“小学生”为最善于幻想的人。这一数字远远高出幼儿园、初中生、高中生。

笔者以为,相对其他学段来讲,小学生求知欲更旺盛,好奇心更强,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因此小学阶段理应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

那么,当下,小学生的想象力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以自己连续三年(3——5年级)对学生进行的语文课堂观察为依托拟就高年级小学生想象力缺失成因及对策的话题略陈管见: 一、想象力缺失现状描述:

在儿童语言发展阶段上,小学生由中年级的片段性、模糊性逐渐过渡到高年级的整体性、清晰性。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语言想象力应具有的主动性、生动性、丰富性、新颖性、现实性等特质却日益低下,甚至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 1、思维方式程式化:思维缺乏创新,视角不够独特,习惯“按套路出牌”,归纳段意习惯援引原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常常使用诸如“本文通过记叙……的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千人一面的句式;写起比喻来“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太阳像个大火球”等乏善可陈的句子比比皆是;写作文则惯于使用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结构完整等循规蹈矩的章法。

2、写作手法成人化:成人化在小学生作文竞赛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有的作文题材惊人的雷同,手法惊人的巧合;有的作文

2

中流露出的情感单调失真,如想到祖国就想到伟大的母亲,提到老师就想起“蜡烛”、“春蚕”;有的作文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比如,在一朵平常的花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从一块普通的石头上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甚至,从一件家长里短的事情上,剖析出一个重要的社会哲理等等。有的作文善“飙”文采,名人名言见缝插针,排比、比喻俯首可拾。

3、语言特点网络化:网络化语言受到学生的追捧,在平日的作文练习中,文中充斥着诸如“杯具” “神马”“我晕”“ 7456” “:)”等网络流行语。有的作文一旦词不达意便搬出“……”。批改这样的作文,常常令教师不知所云,哭笑不得。

二、想象力缺失成因浅析

什么是想象力?《现代汉语词典》注这样解释:想象力即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想象力的发生需以下条件支撑: 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 其次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

再次,应善于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

如果将此推论联系到当前小学生的想象力现状时,笔者以为下述三个发现有可能成为学生想象力缺失的归因:

3

发现一:学生缺乏经验背景做支撑:想象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将现在的事物与过去的观察获得的经验(表象)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因此,想象是思维的产物。高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由“三点一线”——学校,家庭,辅导班串联成的“教育共同体”主宰,学生终日在“书山题海”中艰难跋涉,在“琴棋书画”的技能训练中疲于奔命,学生的课余时间“分分钟”被“教育共同体”挤占,没有时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没有机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离开经验的源头,部分学生的想象就变成了一潭死水。

发现二:学生缺乏必要的想象策略作指导:虽然《新课程标准》中提及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施中,多数教师的常态教学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况,较少或没有进行想象力训练,这使得部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

发现三: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做积淀:奥地利学者复特〃巴姆尔格说:“阅读首先是一种感觉活动,人们通过视觉器官熟悉了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反映到大脑中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又组合成较大的单位,成为完整的思想,然后成为更复杂的思维活动:联想、评价、想象等。” 大量的阅读不仅能丰富作文的材料,提高熟悉水平,而且观察机制得到提升,想象力得到培养,其和世界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密切。然而,在这个“读图时代”,“网络时代”能够“悦读”的学生却是少之又少,能够在阅读中

4

“沉醉不知归路”者更是凤毛麟角。没有的阅读的积淀,想象难免肤浅,流于世俗。

三、拯救缺失想象力的草根策略:

1、向生活寻求经验背景做支撑,丰富想象的表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想象力的源头活水,生活内容越丰富,想象力则越睿智,越灵动。下雪时带领学生赏雪、玩雪;下雨时带领学生听雨、趟水;放学后带领学生草丛里捉蚱蜢,逮蟋蟀,作文课上室外写生,用文字勾勒校园全景图。这些活动都在观察与体验中,“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丰富学生的想象表象。

2、借课堂实施必要的技术策略,拓展想象的空间。 课堂是实施想象能力训练的主渠道,借课堂指导学生必要的想象策略操作性较强。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过较为可行的策略:

(1)对比想象:语文课本中精选多篇名家经典作为范文,在教学中笔者利用课文作者对炼字炼句要求极高的特点,经常以“篡改词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想象平台催化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对不同字词的对比感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如教学三

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笔者将原文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

5

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中的“拎”先后替换为“提、拿”让学用品读的方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想象到村

民们滥砍滥伐的随意性,环保意识淡薄的普遍性。

(2)图文链接:语文课本中有一类体例是“看图学文”,这类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将语言文字符号与图画自由转换的能力,

如学习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时,文中有一幅长城城墙近景图,笔者这样设计:“站在巍峨的长城上,手扶着城墙,脚踩着城砖,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似乎看到长城上硝烟弥漫,有的说联想到《孟姜女哭长城》,有的学生联想到秦始皇,有的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在学生的想象之旅开启后,再到文中读原文“站在巍峨的长城上,手扶着城墙,脚踩着城砖,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学生在文图转接中发展了想象,还能带着

批判地眼光审视课文。

(3)借符号联想:有的标点符号是文章表情达意的催化剂,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想象。如学习《生命 生命》一课时,

课尾,我问学生,“如果让你给课题加上标点的话,你会加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加感叹号,因为生命力是强大的。”有的说:“我会加问号,因为我想知道生命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在执教双优课《我的小山村》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设计:“春天里,那

6

漫山遍野的野花哟,就竞相开放起来。洁白、粉红、淡黄、鹅黄、金黄、淡紫……一开就是一大片,远远望去,真是一张美丽的锦缎呢!那花,不是花园里的花,几天就凋谢了;那花,从春天走进夏天、秋天、直至初冬……”两处省略号省略了两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到村庄的野花色彩丰富和常开不败,还掌握了根据文字与符号想象画面的方法。

(4)补充想象:在描写和叙述中,作者往往为了表达的需要,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想象。这些语言没有直接的可感性,读者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教学中,借此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其想象能力。如日本童话《去年的树》一课

的结尾这样写道“鸟对着灯火看了看,唱起了去年的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经历了苦苦寻觅的鸟儿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并未介绍,我便引导学生想象“鸟儿”两次“看”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把自己的联想写在插图旁边。有的学生写,“好朋友,我真不敢相信,这一息灯火就是你。”“ 好朋友啊,你还记得咱们的约定吗?为什么你不等等我啊?”这处联想既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

理解,也将学生的学习的情感推向高潮。

(5)听音联想:想象力的发生还可以由声音引起。在课堂情境中适当的听音联想应与及时地捕捉意象紧密联系效果更佳。

7

如学习《观潮》一课,我就只播放了钱塘江涨潮时浩大的水声,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用文字展开对大潮的水势与声音的描述。学生们写道“潮来了,像是钱塘江发怒了,要把海塘大堤冲个粉碎。”“潮水像是刚刚睡醒的雄狮,它揉揉眼睛,大堤就剧烈地颤抖起来;它伸伸懒腰,钱塘江就被震得天翻地覆。太可怕了!还是让他继续睡着吧!”

3、借阅读实现知识的积累,增加想象的厚度。

阅读与想象相互勾连,互相影响,此处不再赘述,我所指的阅读是课外时间自由自在地“悦”读。具体做法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自然链接,此举无意叫板“读图时代”,意在争取想象力培植的时间与空间。如学了《窃读记》就读一读《城南

旧事》;学了《蟋蟀的住宅》就读一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想象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我们大力提倡“创新、创造”的今天,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再停留在该不该做,而上升到该怎样做实,怎样做好的阶段。想象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出现在书本上,口号里,而应落实到教育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我愿意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共同探讨,拯救小学生缺失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8

1.《写作心理学》刘雨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1月P155

2.《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第五版

3.《普通心理学》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4.《奥地利阅读教育新途径》原载《北京教育》1980年第11期

5.《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6.《创造的儿童教育》陶行知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pc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