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3-09-27 13: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

(2012-01-19 13:16:54)

转载标签: 北京 产业机构 财经

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资源短缺、竞争加剧等新情况的出现,又对首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的新形势和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首都经济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着眼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进产业深度调整升级”和“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显著增强首都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总体安排,为我市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为了解和把握北京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切实做好首都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工作,我们对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研,通过研究、论证和座谈,对我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现状及特点 “十一五”以来,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都经济逐步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与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市产业结构和布局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点。 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市加快地区重点产业建设,全市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从全市经济总量的绝对量方面来看,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23.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如图1),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4%、9.5%和12.3%,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达到第13位,人均GDP达到11307.2美元,全国排名第2位,仅次于上海市(表1)。 表1:部分省和直辖市2010年经济发展情况 GDP 人均GDP 数值(亿元) 全国排名 数值(美元) 全国排名 北京 13778 13 11307.2 2 广东 45473 1 6941.5 7 江苏 40903 2 7697.2 3 浙江 27227 4 7690.2 4 上海 16872 9 11868.7 1 天津 9109 20 10595.0 3 重庆 7894 23 4049.1 13 2.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几年,北京市经济发展一直立足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不断巩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9.1:69.6变化为2010年的0.9:24.1:75。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创意、旅游、金融等高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发展呈现高端化趋势。 3.第三产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率先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随着首都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纷纷落户,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大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年均保持在12%以上。 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率先超过70%,2009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达75.8%。期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在80%左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已经成为驱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4.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聚集程度得到加强

初步形成了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街、CBD(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布局(图2),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凸显。在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中,集聚了全市90%的高技术产业、80%的现代制造业、55%的生产性服务业和52%的文化创意产业。2011年上半年,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7%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增加值,实现了全市48%的利润,创造了全市42%的纳税额,支撑了全市36%的GDP。

图2: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布局

二、北京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实体经济支撑不足——二产不强

近几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突出做大三产和发展服务经济的理念,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转变,第二产业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至2010年第二产业所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7%、27.5%、25.7%、23.2%、24.1%,和2005年的29.1%相比,平均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各行业“十一五”期间实现增加

值分别为1849亿元、2053亿元2198亿元、2191亿元和2702亿元,年均增长9.1%,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作为第二产业的支柱行业,工业的增长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产业的增长。从各年变化趋势来看,由于工业增加值的持续低迷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递减,增幅波动不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说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很小。 表2:2010年北京市与上海、广东等地在二产、工业发展上的差别 单位:亿元 GDP 其中二产与北京的差额总量 其中工业总量 总量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 与北京的差额 与北京的差额 45473409031687213778 316952712530940229182175471403323195951843138170213752122464572701186741852337560 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角度看,并非第三产业占地区GDP的百分比越高,就能代表产业结构越高级、越优化。第三产业说到底是服务业,既服务于生活,也服务于生产(即生产性服务业),如果没有强大的二产作为支撑,城市的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必然有限。目前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已经高达75%以上, 根据国际大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小,未来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效益和附加值来发展壮大和升级。另一方面,需要适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市与上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p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