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方法
更新时间:2024-06-14 0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英语学习方法 “A word is dead When it is said, Some say. I say it just Begins to live That day.” —Emily Dickinson
1. 十九世纪中叶,五口通商的结果使广州成为中国人从实用角度开始学习英语的最早地方。当时在广州出现了一本英语教科书,叫做《鬼话》(Devil's Talk)。其实,这部旨在教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课本不过是一种粗浅的、用汉语注音的英语词汇入门书。例如:把today 注为“土地”,把man注为“曼”。1884年上海的点石斋石印了一本可以被称之为最早的英语900句的会话书,书名叫《无师自通英语录》。这部书突破了《鬼话》只以单词为核心的编排方式,而代之以译成汉语的英文句子为核心。当然,它仍采用汉语的字词来标注英文的读音。例如:How many chapters are there in this book? 这句英文被注成了“好美呢却迫忒儿司阿儿则儿意因祭司不克”。另外,英文在上海更发展成了以通俗的、类似打油诗一样压韵的竹枝词为载体的不乏趣味的“洋泾浜”英语,这就是所谓的“别琴”竹枝词。“别琴”这两个字原本是英文business(生意)的近似汉语读音,后来英国人恶意地取笑这种不准确的读音,于是就用pidgin这个发音相近的英文词来表示胡编乱造的、不规范、不准确的英文。Pidgin English便成了“洋泾浜英语”的代称。举个例子博大家一笑:“清晨相见好猫迎(早上见面说good morning),好度油图嘘阔情(相互问候说how do you do);若不从中市归市(squeeze,意思是敲诈),如何觅市叫先生(先生为Mr.)。”
2. 从英语习得史的角度看,在这一英语学习的“启蒙期”,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特点是:(1)完全以字为中心,简略之极;(2)完全以汉文化的生存实境来强迫英文就范。换句话说就是:“字本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制夷”。只是,依照这样的方法学出来的英文真难为了洋鬼子。
3. 1898年,一个名叫马建忠的人出版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马氏文通》。这是国人写的第一部汉语语法书,以欧洲语言的所谓“葛郎玛”(grammar)来系统地解释古汉语的文言文。“葛郎玛”这样一种总结语言规律的方法被马建忠拿来“以夷制中”,使国人茅塞顿开地感受到汉语文言文亦有语言“规律”可循。从英语习得史的角度看,进入这一以“句本位”为特征的英语学习的“理解期”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一变而为强调“语法”,即注意力转向到英文词与词之间的“构成关系”上,重视完整的句子,旨在理解英文的“意义结构”。对于“启蒙期”而言,无疑这是一次英语学习方法上的革命。 免费英语水平测试:http://www.e-say.com.cn/favour/86774618
4.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此以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就再也没能跳出这一“如来佛的掌心”:要么强调“词本位”,变着花样背单词,以为背下一部词典也就等于掌握了英文;要么强调“句本位”,东拼西凑些连编者自己都未必能解释清楚为什么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所谓“精品句子”,以为把这些“精品句子”倒背如流,就可以去疯狂地征服世界。结果,中国人的英语学习热从未减退过,而真正的英语交流能力却似乎没有发生革命性的“进化”。 5. 怎样才能告别“哑巴英语”,而让自己的英语达到能够进行“交流”的水平呢?首先,让我们廓清一个重要的观念。很多人都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表示不满,原因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培养出的是一种“哑巴”英语。我曾对学生说,中国人要是真能发明出一种“哑巴英语教学法”,即学完英语后什么都不会说了,那就太厉害了,因为学了半天最后什么都不会说,那简直就是一种奇迹。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学到的并非是一种“哑巴英语”。不错,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学了若干年后,等到真正要开口说话时却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达意的话来。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国人把对英语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放在了同一高度上,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知识掌握,而不是当成技能培训。这让我想起庄子说的那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才会派上用场。所以说,中国人学英语必须把语言和交流分开思考。换句话说,学习全部语言不是目的。语言浩瀚无际,花一辈子时间也是学不完的。但人在日常交流中所能使用到的那部分语言,不过是语言中的沧海一粟。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只花在语言学习上,试图去征服语言的海洋,那我们就把大量的精力浪费了。而学到的东西大多是在交流中用不到的,或者说需要用的还没有学到手。所以要学会从语言的汪洋里舀起一瓢能解渴的水,而且要学会舀起哪一瓢,这两点至关重要。如果从你舀的那瓢水中能看到交流的大海,那就对了。连钱钟书这样的大学问家都宣称他的大作《管锥编》,也就是这个道理。他通过“管”、“锥”看到了整个世界。
6. 语言和交流是两个层次的问题。语言为表达意义提供了基本的“板块”,但它并不等于交流本身。学语言不是终极目的,因为语言并不是确定“意义”的惟一场所。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以为:我知道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在交流中就能运用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语言层面上,我们只是对词义进行了大范围内的界定,但意义的真正理解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我说,所谓的“哑巴英语”其实是指学生学了很多的英语知识,认为每一个词或短语对应着惟一一个意思,而忽略了在实际交流中意义是变化无穷的,它会涉及到感情、涉及到情景等多种因素。当需要用同一个词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时,就不会表达了,因此当然也就说不出来了,这就是所谓“哑巴英语”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这就像一部交响曲写出来,不同的指挥家指挥定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和效果。因为音乐在某种程度上说和语言是一样的,它是一种在时间中实现的东西,它是流动的,飘忽不定的。语言就是乐谱,而交流是指挥下的现场演奏,关键是看现场指挥怎样去阐释乐谱。7. 为什么说只有熟悉并掌握了“英语思维方式”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呢?具体来说,交流的全过程由说者(speaker)和听者(listener)这两个因素决定。彼此要想准确无误
免费英语水平测试:http://www.e-say.com.cn/favour/86774618
地理解对方,其中关键是两个人在使用语言刹那间的思维过程或逻辑思维结构是否接近。举个通讯的例子:大家使用的符码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很难截获敌方的电报?因为敌方把电报符码重新定义了。同样的符码对我方来说是一个意思,对敌方来说却是另外一个意思。如果不能接近敌方的思维方式,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敌方符码真正的意思,所以说我们要去破解它。但我们破解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破解符号后面的“思维方式”,即依某种方式确定的“意义”。
8. 究竟“说什么”(what to say),“怎么说”(how to say it)能使我们同native English speakers之间的交流明白晓畅,这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而不是我们中国人之间怎样用英语交流能懂,因为我们只要学会了英、美人之间交流的思维方式,我们肯定能把英语口语练好,和他们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所以说,我们要想“掌握”英语,别无选择,那就是一定要学会去read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ind。只要我们掌握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肯定也就真正掌握了英语。 ——如何用英文定义事物
1. 所谓定义,就是在交流中清晰表述某一事物的外观形状,本质特性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字典中对书面词语的定义。由于口语交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在短时间内用简洁的英文依照英美人的思维方式用口头给出准确的定义在口语交流中显得尤为重要。
2. 汉语中我们定义事物有一个思维定式,即“由表及里”地层层拆解。我们经常先从最外在特征开始,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最后到达事物的本质。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在定义时的表现是“由里及表”,即首先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事物在世界上所属的类别,然后再依照重要性递减式地一层层展示特征。用汉语语法的术语来说,汉语思维方式的定义呈现的是“偏+正”的结构;我们只要先划分出汉语定义中的“偏的成分”和“正的成分”,然后进行“拔乱反正”,即让“偏”、“正”调换位置,就会逐渐养成英美人定义事物的思维逻辑习惯。当然,若描述特征的形容词十分简单(比如一两个字的情况下)仍可象汉语那样放置在主词的前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请仔细比较英汉两种思维定式的差别。
示范1:A synonym is one of two or more words || of the same language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essential meaning.
中文中我们说:“同义词指的是某种语言中基本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更多的词语。” 示范2:To jump is to spring || free from the ground by the muscular action of the feet and legs or, as in some animals, the tail.
中文中我们说:“跳是借助脚和腿--某些动物也用它们的尾巴--的肌肉运动来跃离地面。”
示范3:Breathing is the process || of taking oxygen into an organism or body and giving off carbon dioxide.
中文中我们说:“呼吸是有机体或生物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3. 定义时应按照所定义的对象的词性来组织口头语言:定义名词用另一名词或名词短语;定义动词用另一动词并且两者都以不定式(to)开头;定义形容词用另一形容词或短语;定义副词用另一副词或短语。例如:(名词)A physician is a person who is skilled in the art of healing. (动词)To demonstrate is to show by reasoning or proof. (形容词)Healthy means being in a state of health or enjoying health. (副词)Cowardly means in the manner of a coward.
4. 定义应当完整、简明、易懂。
定义时应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以免造成同义反复。 例如:(错) To approve is the act of approving something. (对) To approve is to confirm formally.
定义时避免用when, where, what等引导的短语。 例如:(错) Illness is when you are sick. (对) Illness is a state of disordered health. (错) A bed is where you sleep.
(对) A bed is a piece of furniture to sleep or take rest in or on.
(本文选自辽宁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1月出版的《王强口语》系列丛书第一册。) ——如何用英文清晰准确地进行描述
1. 我这里所说的“描述”是广义的:既涉及到“描”(describe)也涉及到“述”(narrate),同时也涉及到描述的目的--传达意义(meaning),也就是所谓的阐释(illustrate)。
2. “描”(description)是向人静态地展现外界留给你的印象;“述”(narration)是向人动态地展现事情的发展及过程;“阐释”(illustration)则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揭示事物或抽象观念的意义(meaning)。
3. 英语学习者在用英文进行上述意义的“描述”时,常常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难以有效地组织描述,或者描述出来之后令英美人不得要领。问题出在汉语思维方式倾向于强调免费英语水平测试:http://www.e-say.com.cn/favour/86774618
普遍的东西而英语思维方式则倾向于具体的东西;汉语思维方式倾向于不分重点地罗列而英语思维方式则倾向于依照意义的重要性来进行人为地组织或加工。
4. “细节性思维”+“清晰的逻辑结构”是掌握英语描述的关键。所谓“细节性思维”指的是每当你要表达的时候,要求自己引用具体的东西来支撑你的表达或使你的表达具体化、清晰化,这也就是英文中总强调的突出“要点”(point)的意思。泛泛而谈而没有具体细节支撑,对方则看不到(see)你的要点(point),自然也就不会明白你的意思。所谓“清晰的逻辑结构”指的是英美人所习惯的组织他们描述的框架,这一框架基本上由三个部分构成: A 导引(the lead)
B 事件的流程(the flow of events) C 收尾(the end)。
5. “导引”是描述的第一步。在导引里,你可以展示一个问题(set out a problem)、引入一个新的情况(introduce a novel situation)、提出某种挑战(pose a challenge)、抛出一个令人吃惊的东西(pop a surprise)、问一个问题(ask a question)或者提及你的最初印象(initial impression)。导引只是提供必要的而不是全部的背景,不可铺垫过长,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时刻切入;“事件的流程”在描述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为所有相关的事件都在这一步按照一定的方式被组织成有意义的、有序的主干(logical sgroupsof events);“收尾\是完成描述的最后一步,收尾的时候一定要回应“导引”,解决了这个问题(resolve the problem)、展示了新情况要么向好要么向坏的变化(show the change of situation for better or worse)、成功或失败地回应了挑战(succeed or fail in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解释了令人吃惊的东西(make the surprise understood)、回答了问题(answer the question)、进一步印证或推翻了你的最初印象(prove or fail to prove your initial impression)。
6. 在用英文进行描述时,初学者应牢记两点:A 汉语思维中描述一系列事件习惯采取的方式就是按照这些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展现。这样一种方式对英美人来说十分枯燥无趣。英语思维方式往往打破这样一种所谓的“自然时间序列”(natural sequencesgroupsin time),按照讲述者的主观时间序列来一一展现。这一主观序列的本质在于,他们总是先把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说第二重要的、第三重要的??把最不重要的留在后面说。例如:描述你第一次去上海的经历。汉语思维往往是这样的--先介绍上海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抵达上海,上海现代化的市容吸引了你,你见到了上海的熟人,熟人要你一定去看看外滩的夜景,你看到了外滩的美丽,最后你依依不舍地告别上海返回家乡。英语思维多半会这样组织--期刊里上海现代化的市容吸引了你,你抵达上海,你见到了上海的熟人,熟人要你一定去看看外滩的夜景,你研究并熟悉了外滩的历史,你依依惜别地离开了上海,最令你难以忘怀的是你看到的外滩的美丽。B 讲述时中国同学往往不知道说完一句该怎样接着说下一句,以至生拼硬凑,想说什么说什么,让自己跟着感觉走。其实英语思维中连接两个句子
的模式不外乎这样几种:a)句子A直接导向句子B(A leads to B.);b)句子B和句子A正好相反(B is the opposite of A.);c)句子A和句子B同属一个相关的事件群(A and B both belong to the samesgroupsof related events.);d)事件A发生在事件B身上(A happens to B.);e)事件A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事件B(A happens because of B.)。
7. 千万不要在一个描述中试图说太多的事情,学会只选择一件事情来说(talk about only one thing)。另外,要保证你描述中的每一句话紧紧扣住主题(stick to your subject),不要涉及毫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focus on the one thing)。收尾要出人意料、引人入胜(make the end interesting)。
8. 下面我们仔细比较几个具体例子来消化以上的论述。
例一:Can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ever replace teachers? (the lead) ——同意或反对意见
——举出事实和数据{logical flow} ——相互争论观点
\his classroom, \I'd take a good teacher without computers over a poor one with computers, every time.\例二:(1) 对一只宠物狗的两种描述 Version A
We have a dog. Her name is Beauty. She is a bulldog (一种脖子粗,性凶猛的狗). She has a pretty face. She likes to catch rats.
评点:这一描述中出现的事件太多,不集中。Too many things about a pet dog! Version B
One night when I was about to go to bed, my dog Bud gotsintosthe kitchen. He saw a box of cornstarch (淀粉) on the shelf. He jumped up and knocked it all over himself. In the morning when I saw Bud, he was as white as a ghost.评点:只围绕一件事描述。Focus on one event. Stick to the subject.
免费英语水平测试:http://www.e-say.com.cn/favour/86774618 (2) 描述一个星期六
Version A
Saturday I helped my mother clean house. Then I ran on some errands(跑腿办事). When father came home at noon, he gave me ten bucks(美元).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to a movie. The movie was terrible. I didn't enjoy it so much as the one I saw last Saturday. Next Saturday I am going again.
评点:描述乏味,事件太多,多数句子没能紧扣主题,结尾无趣。Subject is not interesting. Not all the sentences stick to the subject. Too many things. The ending is boring. Version B
Saturday my brother Tom said he would teach me to skate. So he let me take hold of a stick. Then he would pull me along. Once he let go of me. He thought it was fun to see me fall, but I didn't see the joke.
评点:题材有趣,所有的句子围绕滑冰一件事来说,结尾出人意料。Interesting subject. Every sentence is talking about skating. The ending gives surprise. (3) 描述放学回家的过程 Version A
Yesterday I went home from school. I saw many cars. I also saw some large trucks. I went home with my brother. We were very late when we made it home.评点:事与事之间无联系,没有统一的主题。 Version B
Yesterday noon I saw a girl who had trouble with her car. She stopped at a street crossing (路口). When the traffic cop signaled(给信号) to go, she couldn't start(起动). There was a long line of cars behind her. After a while she finally started her car. I think she was frightened to death.
评点:主题突出,句子紧凑,只围绕一件事说,结尾有总结性观点。 9. 中国同学训练自己的英文描述能力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 想清楚要表达的主题。
B 用逻辑流程图展示描述的结构,并且检验这一结构是否有效地组织了事件。 C 用有意思的细节扩展完成这一流程图。
——英、汉转换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英、汉双语之间的转换发生在三个层面,即:声音层面(sound)、句子结构层面(grammar)和意义层面(meaning)。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它们之间的转换(或更高标准:口译)时,学习者应把握两种语言的重要思维差异。 2. 句子是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都可以静态地这样来看待:每个句子至少包含一个子句(clause);每个子句至少是由一个短语(phrase)构成;每个短语至少含有一个词(word);每个词至少由一个词素(morpheme,例如:threatening可拆解成threat+en+ing;railway可拆解成rail+way)组成。
3. 英、汉两种语言中句子的主要成分都是“主语”+“谓语”,例如:(汉)我‖看过这部电影。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看过”是谓语;(English)I saw the movie.这个句子中“I”是主语,“saw”是谓语。从大的方面来说,英、汉两种语言是相似的,即通常都是先说主语后说谓语。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则发生在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语)和附加成分(定语和状语)上。例如:“你在学什么?”“我在学英语。“这里,“什么”和“英语”都是宾语。比较英语中的说法:What are you studying? I am studying English. “你在哪儿学?”“我在学校学。”这里的“在哪儿”和“在学校”都是补足谓语动词意思的“补语”。比较英语中的说法:Where do you study? I study in school.简单的定语和状语使用的习惯,两种语言无大差别,如:好小伙子/a nice fellow;很幸福/very happy。区别出现在定语和状语变得复杂的时候,如:He had four sons that became lawyers. 比较:他有四个当律师的儿子。He's coming downstairs with two sleeping bags over the top of his head.比较:他头上顶着两个睡袋走下楼梯。
4. 从前引例句中我们稍做总结:主语+谓语是两种语言共享的结构,因此双语之间转换时主语+谓语这一基本顺序(倒装只是特例)便是两种语言表达时的重心。当涉及到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时要注意两种语言在表达层面上的差异,成分简单,两种语言表达时区别不大;成分复杂,两种语言表达时区别较大,应引起充分的注意。
5. 汉语大致来说呈现出一种信息平面逐一堆砌的语言特点,并且这一“堆砌”是按照从外在特征出发最后到达事物本质的顺序进行的。例如:(汉)“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的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这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是个私生子。”而英文则更加强调信息的立体层次感,即一定要把信息依照重要性分层揭示出来,重要性呈递减的方式而不是像汉语呈递增的方式,如:(English) Adolf Hitler was the third son (第三 个孩子)of the third marriage (第三次婚姻)of a minor Austrian customs official(海关职员)who(这个小职员) had been born an illegitimate child. 用图表可以清晰地表现这一信息层次:
(English)Adolf Hitler was -->the third son -->of the third marriage -->of a minor Austrian customs official-->who had been born an illegitimate -->child.
(汉语)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的(这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是个私生子)-->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
6. 从上可以看出,汉语转换成英语时,突出重要信息的深层次结构是十分关键的;而英语转换成汉语时往往需要颠倒这一深层次结构,即用一种相反的顺序传达出来。
7. 从句法层次看,汉语即使是复合句也比英文的句子结构层次简单(浅)。有人曾经开玩笑说,德国哲学家康德著作的英译本难读是因为一个句子中包含了太多的子句(clause),当你看到第一层次的子句时用一个指头按住,看到第二层次的子句时再用一个指头按住,等你用完了全部十个指头,一环套一环的子句还没有标注完,就像魔术师手中神奇的套盒从大到小像是永远没有穷尽。写《威克菲尔牧师》(The Vicar of Wakefield)的十八世纪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小说家Oliver Goldsmith (1728-1774)用相反的、子句前叠加子句的方法写出了一篇有趣的儿童韵文故事名篇,故事是这样递进的: ①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②This is the Malt(麦芽),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③This is the Rat(大老鼠),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④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⑤This is the Dog, that worried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
(最后一句滚雪球似地演变成了):This is the Farmer who sowed (播种,种)the corn, that fed the Cock(公鸡) that crowed (打鸣,叫)in the morn(早晨), that waked the Priest (神父)all shaven(刮过脸的) and shorn(剪过发的), that married (为??主持婚礼)the Man all tattered(衣着破烂的) and torn, that kissed the Maiden all forlorn(孤独无助的), that milked(挤奶) the Cow with the crumpled (弯扭的)horn, that tossed(将??挑起来,高抛) the Dog, that worried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免费英语水平测试:http://www.e-say.com.cn/favour/86774618
如果你能迅速用口语体把这一故事转换成通顺的汉语,就会马上领悟两种语言的差异。
8. 最后再提示大家两点:英文的书面语和口语从句法结构层次讲也有差别。书面语多用层次较深的复合句,就像上面我们举过的例子;而口语表达为了让听者在没有文本参照的情况下清晰地捕捉住信息,通常会采用以“and”一词将若干个简单句连接成的并列句这一扁平形式:
例如:[1] So I signed the contract and the phone rang and the guy was from a Chicago paper and said, “Tell me, is it Miss or Ms.?”
[2] I had come to a model agency one cold day, and an agent came out and said, “I want you to enter a beauty contest.”
口语表达中复合句通常也只使用含有一层子句的形式: 例如:[1] I never sign anything that I don't read.
[2] You prepare that one brief and file that one complaint and go before the jury and get twenty-five bucks for a kid that's had his skull split open by five police officers.
正在阅读:
英语学习方法06-14
政协联工委主任述职报告09-26
七年级上册数学找规律专题练习04-07
决战中考2005-2012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 - 图文03-25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教案05-27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节能及质量控制04-08
马丽华:渴望苦难12-15
35KV变电站毕业设计05-08
投资银行业务财务报表分析12-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英语
- 学习方法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 - 图文
- 章丘明清举人名录
- 李济深轶事
- 考研英语基础语法知识必备(选)
- 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书
- 脱硝安装工程招标文件
- 甘肃省2016年会计继续教育-《合并报表编制技巧》答案3
- 初二物理《磁现象 磁场》
- 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对企业财务效果对比的衡量的分析
- 蒙牛导购专业培训知识
- 风筝制作论文:浅析风筝制作教学的美育功能
- 国画教学大纲
- 2003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试题及答案
- 最新税务政策及解读
- 拔掉心灵的杂草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练习试卷及
- 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
- 谈判与推销技巧3
- “庆国庆”“迎中秋”活动主持人串词
-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