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与磁习题mei

更新时间:2023-06-02 09:4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初二物理

初中物理电与磁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C.小磁针的南极在某点所受磁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磁感线的方向相同

D.磁感线只分布在磁体外,不分布在磁体内

2.先在桌面上放一圈小磁针,再把一个条形磁铁放在这圈的中间,观察到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变化,这个事实说明( ).

A.磁体可以使其他物体发生磁化现象 B.磁体本身存在着方向

C.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3.图中箭头表示磁感线的方向,则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应().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4.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所以磁体内部不存在磁场,也画不出磁感线

B.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到,在磁体周围确实存在着磁场;而磁感线是一种假想曲线,是不存在的

C.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当其中没放入磁体时,则既无力的作用也不存在磁场

D.在磁场中画出磁感线处存在磁场,在磁感线间的空白处不存在磁场

5.如图,AB、CD是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金属棒,用AB的一端靠近CD的中间部分时,CD被吸起;用CD的一端靠近AB的中间部分时,没有吸引,由此可以判断( ).

A.AB是磁体,CD不是磁体 B.CD是磁体,AB不是磁体

C.AB、CD都是磁体 D.不能判定哪一根是磁体

6.对于信鸽靠什么来辨别方向,人们有很多猜想.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

人教版初二物理

缚铜块的信鸽飞回到鸽舍,而缚着磁铁的信鸽却全部飞散了.请问:科学家们的实验支持下列哪种猜想( ).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7.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并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针指向跟地理的正南方向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偏角,世界上最早准确地记述这一事实的学者是( ).

A.丹麦的奥斯特 B.德国的欧姆 C.英国的法拉第

8.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强螺线管磁性的是( ).

A.增加螺线管的匝数 B.在通电螺线管内插入铁棒

C.增大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 D.增大螺线管本身的直径

9.关于电磁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有关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无关 D.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有关

10.在下面四个图中,正确地表示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是( )

11.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中的电磁铁( )

A.A端是N极,磁性增强 B.B端是N极,磁性减弱

C.A端是S极,磁性增强 D.B端是S极,磁性减弱

12.如图所示,甲乙两线圈套在光滑的玻璃棒上,当S闭合时,两线圈将( )

A.互相吸引靠近 B.互相排斥远离

C.先吸引靠近,后排斥远离 D.中国的沈括

D.既不排斥,又不吸引

13.如图所示四种表示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关系的图中,正确的是( ).

14.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工作电路的情况是( )

人教版初二物理

A.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响

B.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不响

C.灯不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

D.灯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

15.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请你想一想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通电螺线管保持静止不动 B.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

C.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端指向南,B端指向北

D.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B端指向南,A端指向北

二、填空题

16.磁体上磁性________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个磁体都有________个磁极,能够指南的一端叫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能够指北的一端叫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17.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

19.磁场方向的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________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0.物理学家用________来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的情况;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着磁场叫做________.

21.地球是个大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的_________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______附近,我国宋代科学家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科学家,

2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_用实验证实,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_________,指出了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

2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确定: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_________极.

24.如果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就能吸起更多曲别针,这表明铁芯能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_________.通电螺线管和它里面的铁芯就构成了一个_________.这个_________磁性的有无,可以用_________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以靠_________来控制.

人教版初二物理

25.继电器是利用_______电压、_______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______电压、______电流电路的装置.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_________.

26.扬声器是把_________信号转换成_________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当扬声器通电时,线圈受磁体的_________带动锥形纸盆向里(或向外)运动并发出声响;改变电流方向,线圈的运动方向_________;当通过扬声器的电流方向和大小_________,线圈就带动纸盆来回振动,扬声器就能发出_________.

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

27. 在图上标出通过静止小磁针的磁感线,标明小磁针的N、S极.

28.标出图中的磁体的N、S极.

29. 如图所示,两通电螺线管在靠近时相互排斥,请在B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及电源的正负极.

30.如图所示,在通电螺线管磁场中的A点位置放一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N极水平向右,请画出螺线管导线的绕法。

31.小张同学在做“制作、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应该与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线圈的匝数有关.为此他用铁钉和漆包线绕制成匝数不同的甲、乙两个电磁铁,并找来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请你将图中器材连成一个电路,使该电路既能用来做探究磁性强弱与匝数多少有关,又能用来探究与电流大小有关的实验.

(1)研究磁性强弱跟线圈的匝数关系时,闭合开关S后,通过观察比较 得出结论;

(2)在(1)的基础上,再研究磁性强弱跟线圈中的电流关系时,只需移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通过观察比较 得出结论;

(3)实验中小张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人教版初二物理

32.磁悬浮列车是由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组成的新型交通工具,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项目于2006年4月26日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正线全长约30km,设计最高运行时速430km/h,单向运行时间7min20s.

(1)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结构如图甲所示.要使列车悬浮起来,车身线圈的上端是_________极.若列车总质量是20t,磁悬浮列车行驶时,强大的磁力使列车上升10mm,那么上升过程中磁力对列车做功_________J.(g取10N/kg)

(2)如果列车在单向运行过程中,只停靠一站,那么,停靠时间约为_________s(设磁悬浮列车全程均以360km/h的速度行驶).

(3)图乙是另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原理图,A是磁性稳定的电磁铁,安装在铁轨上,B是安装在车身上(紧靠铁轨上方)的电阻非常小的螺线管.B中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螺线管B与电磁铁A之间相互_________ (选填“排斥”或“吸引”),从而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方.

33.我市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为利用雨水,宋浩同学在自家房顶上安放了一个大水箱。为了知道箱内的水位,他设计了一个如图7所示的测量仪,根据弹簧秤的读数可以知道水位的高低。图中R是弧状变阻器,D为电磁铁,E为悬挂在弹簧秤下的小铁球。

⑴当水位升高时,浮子A向上推动杠杆BC绕轴O转动,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 ,电流变 ,电磁铁的磁性变 ,弹簧秤的读数变 。 ⑵电磁铁D的F端的极性为极。

34.图为奥斯特实验示意

图。比较甲与乙可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甲与丙可得出的结论是: 。

35.如图为蔬菜大棚使用的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若水银温度计里封入一段金属丝,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的温度时,电铃就响起来,发出报警信号,请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oz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