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整理

更新时间:2024-05-13 12: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填空题

1、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3、 行政法律关系变更包括:主体的变更、客体的变更、内容的变更 4、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5、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6、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理 7、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8、 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乡镇人民政府

9、 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以及适用力的不同,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10、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11、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12、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1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14、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15、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16、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17、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18、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19、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20、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21、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22、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23、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分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24、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 25、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征求意见。

26、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27、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 28、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29、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30、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30、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

3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向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

33、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方式

34、行政合同的缔结主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 35、行政合同缔结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原则 36、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37、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38、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39、行政命令式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

1

40、行政职务产生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和聘任。

41、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

42、以行政知道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43、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是警告和通报批评

44、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45、人身罚主要有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

46、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 47、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

48、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49、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

5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自知道该具体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复议。

51、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52、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 53、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54、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后补”式的追偿:一种是“先陪后追”的方式

55、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5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理

57、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 58、特殊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专属管辖和共同管辖 59、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60、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61、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62、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

6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集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使用调解。

64、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方式

65、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提起。提起的方式有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 66、可定案证据的特征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 67、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68、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记性审查的专门活动 69、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

70、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的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

71、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

72、执行根据是指法院据以采取执行措施的生效法律文书 73、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有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

74、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

75、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划分的依据是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做为标准。 76、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

2

77、被委托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78、行政处罚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

79、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80、我国《宪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81、在我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82、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中的创新包括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或者联合办理。

8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84、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8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和自身特殊性的特点。 86、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乡四级。

87、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特殊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

88、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89、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90、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

91、 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92、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93、 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94、 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95、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

96、 以行政强制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和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对人身、财产和行为的强制。

97、 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 98、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

99、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

产采取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暂扣和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的行为罚。

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行政相对方申请行政许可,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委任是由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中,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审计《国家赔偿法》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

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

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3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关。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定。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我国赔偿诉讼的举证制度依《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由被告(赔偿义务机关也可)负免责、《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包括当事人、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七种形式的判决,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依据行政相对方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可以将行政相对方分为个人相对方和组织相对方。 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行政权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选任是由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生行政职务。 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赔偿案件的管辖同于行政诉讼案件。

《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概括规定,列举规定和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行政许可权是行政许可行为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减责的举证责任。

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和确认判决。

进行规范和控制的精神实质。

依申请行政行为。

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折衷规定。

二、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2.资格许可 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许可,如生产、经营许可。

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和制定程序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国际条约等。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4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1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16.首长制:凡将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17.委员会制:将该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制。

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以外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23.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针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24.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2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2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7.行政行为的内容:就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 28.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活动。

29.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执行或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活动。

30.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裁决行政争议的行为,行政司法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

31.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

32.不要式行政行为: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 33.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5.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

36.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发现其违法或不当,由有权国家机关予以撤销,使其失去法律效力。

37.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某种法定情形而依法宣布失去法律效力。 38.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39.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以及对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凡是不属于法律

5

规定为国家机密的情况,公民均有权向行政机关了解。

40.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

41.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 42.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43.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颂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44.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的强制执行措施。

45.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46.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这是一个上位概念,它包含行政强制执行和即时强制;其中行政强制执行又包括直接强制执行和间接强制执行。)

47.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48.间接强制执行:指行政主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

49.直接强制执行:是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通过强制手段达到与义务人履行义务相册状态的一种强制招待措施。 50.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51.行政合同 :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52.行政合同的变更:是指现存合同基于行政主体的权力如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行使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或其他法律事实,在不改变现存合同性质的基础上,对涉及合同主体、客体或内容的条款作相应的修改、补充或限制。

53.行政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面履行时,当事人提前结束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54.行政指导:就是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55.行政处罚:是行政区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6.申诫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谴责和警戒。

57.人身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58.行为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 59.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

60.一般行政监督: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

61.行政监察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督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62.行政监督:分为一般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前者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后者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实施的法律

6

监督。

63.审计监督:指专门的经济监督活动。

64.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65.行政不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66.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67.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68.行政机关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权的国家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主要的途径就是行政复议。

69.司法机关救济:是指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接受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诉讼请求,依照法定的审判职权和诉讼程序,通过处理和裁决行政争议,纠正行政违法,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

70.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或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71.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72.复议被申请人:是指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的行政机关。 73.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74.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行为。 75.行政复议管辖:是指不同行政复议机关之间受理复议案件的权限和分工。 76.行政复议机构:是指行政机关内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

77.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78.危险责任原则:又称为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侵犯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国家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79.行政先行原则: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80.行政赔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81.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82.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5.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

83.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用以指导整个行政诉讼活动或者行政诉讼主要阶段的活动的基本准则。

84.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86.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

87.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的权限。

7

88.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 89.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90.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91.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

92.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93.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法律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94.行政诉讼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95.行政诉讼被告:是指作出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96.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97.诉讼阻却:是指点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 98.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提起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

99.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

100.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根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行政裁定、行政赔偿判决和行政赔偿调解以及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 101.执行阻却: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导致执行程序暂时不能进行或者根本不能进行的特殊情况。 102.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103.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必须就应由自己举证的事实加以证明,否则便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诉讼后果的诉讼法律责任。

104.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105.撤诉:是指原告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放弃起诉权的诉讼行为。 106.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人民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

108.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审理终结的行政诉讼争议,作出褓裁判。

107.诉讼终结: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因出现使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且不能恢复或者诉讼继续进行已没有实际意义的情况,人民法院裁定结束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

109.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 110.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

111.维持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112.撤销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查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 113.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

114.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 二、单项选择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划分为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8

3、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4、下列可以设立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是B县级人民政府 5、行政授权的依据是C法律法规

6、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D公安局法制科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D 行政审判权 8、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叫做D委任 9、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B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此规定属A立法授权

11、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行政性、执行性、强制性

12、甲乙二人的违法事实和情节相同,但公安机关对甲裁决拘留,而对乙只罚款50元,这显然是不公正的。这种行为属于B同等情况,不同处罚 13、行政监督的主体是A行政机关 14、审计的本质是D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15、行政复议机关在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B、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行政复议申请决不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16、对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C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17、在我国,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限于A就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 18、李某是县办公室的安全保卫干部,被借调到县公安局,在借调的一次执行任务中,违法剥夺了某人的人身自由。在这里,B县公安局是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19、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公民赵某录像机的决定,赵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在本例中,赵某C没有向国家主张行政赔偿的权利

20、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应按下述哪一种方法计算?D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数

21、张某重伤他人被刑事拘留。一个月后,公安机关查明张某尚未满14岁,遂依照《刑法》第14条释放张某。张某的父亲提出赔偿要求,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安局如何处理?B不予赔偿

22、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驶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周某抓获了有行窃嫌疑的盖某,因盖某拒不说自己的真实姓名,周某用木棍将盖某殴打致伤。盖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国家赔偿法》规定,应由谁承担国家赔偿义务?B区公安分局

23、1995年1月5日,钱某因盗窃嫌疑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1995年6月1日,法院以盗窃罪终审判处钱某有期图形3年。1997年1月经复查发现钱某犯罪使尚不满16周岁,法院根据刑法规定改判无罪,予以释放。钱某被释放后请求国家赔偿,请问应当如何处理?C应当给与赔偿,损害应从1995年6月1日算至997年1月。 24、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的C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25、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买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D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2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认为地方人民政府规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应如何处理D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

27、被征地单位农民李某与征地单位发生纠纷,县人民政府依职权作出了强制性的补偿决定。李某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D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28、吴某之子在部队演习中死亡,部队将《烈士证书》发给吴某。此后,吴某一直凭《烈士证书》领取抚恤金。1994年,民政局换发《烈士证书》时,未将《烈士证书》换发给吴某。吴某遂想法院提起诉讼。人

9

民法院应当如何受理?A予以受理

29、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D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30、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是基于亲权或者监护权而产生的,因而其在诉讼中居于B与原告相类似的诉讼地位

31、某派出所民警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扣押了李某拖拉机。李某不服,以派出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诉讼过程中,法院认为被告应当是县公安局,要求变更被告,李某剧不同意。法院应当如何处理?C裁定驳回起诉

32、某事西城区建委根据市政府总体规划,对某大姐实施改造,刘某房屋位于改造区。某日,西城区建委改造建设指挥部下达住房安置通知,刘某未搬迁。数日后,区建委工作人员带领50余人强行拆除了刘某房屋,刘某起诉。下列哪个选项是本案被告?C西城区建委

33、执行程序结束后,因发生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再次执行的,称为C再执行 34、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C某县民政局越权处罚违法的建筑公司的行为 35、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依据C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的初次审理

36、李某和张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应由谁赔C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37、胡某未经批准在门前耕地建起一栋小楼,并将该房卖给张某。县土地管理局以胡某非法买卖土地为由,对其作出没收地上建筑及罚款的处罚决定。胡某不服,起诉至法院。诉讼期间,县土地管理局将原来的处罚变更为没收地上艰巨,取消了罚款处罚,并动员胡某撤诉。胡某拒不撤诉,法院应当如何处理?A审理原处罚决定

38、刘立因殴打白飞手到公安处罚,公安局鉴定白飞为轻微伤。白飞认为自己是重伤,以公安局对刘立处罚轻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诉讼期间对白飞的伤势重新鉴定,结论为轻伤。法院应当如何处理?B直接变更公安局对刘立的处罚决定

39、人民法院对下列哪种案件,根据当事人申请,可以收回裁定先予执行?C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

40、1994年6月,赵某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以贪污罪哦安有期徒刑3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4年。赵某服刑后不断申诉。1998年2月,法院经审判监督程序对该案再审。再审判决维持了原审法院对赵某受贿最的判决部分,撤消了对赵某贪污罪的判决部分,随即释放。赵某提起国家赔偿请求,对其请求应如何处理?A决定不予赔偿

41、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42、《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发现的,不再追究。”1995年2月1日,高某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同年10月,公安机关根据举报得知高某大人的事实,对高某作出行政处罚。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属于下列哪种违法行为?A超越职权

43、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外行政案件时,应严格遵守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除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以外,行政诉讼法与国际条约相抵触C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44、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A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决定一律不准上诉

45、赵某向工商局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工商局以材料不全为由一直未予办理。赵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为赵某符合法定条件,工商局应予办理,判决工商局在一个月内为其办理营业执照。该项判决属于什么类型的判决?B履行判决

46、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B行政法律关系

47、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48、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B撒诉 49、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B复议机关是被告

10

50、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属B授权立法

52、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A无效的行政行为。 53、有权制定政府行政规章的是D杭州市人民政府 54、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不包括C受委托的组织

55、行政合同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较,有下列特征B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 56、下列组织或人员中D行政相对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不构成行政违法。

57、以下形式中,不是行政主体与其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共有的方式是B行政处分 58、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59、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A行政合法性原则 60、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D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工商所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属于A法律

62、王某到山林中捉野猪,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林业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B县林业局的名义作出。 63、以下行政行为属于双方行政行为的是D行政合同 64、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B征求意见 65、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有B人民政府 66、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A法律设定。 67、行政监督属于B行政行为

68、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69、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

70、以下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A行政调解

71、以下主体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B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72、以下不属于行政相对方义务的是C参与听证

73、以下监督检查,不属于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的是D自检制度 74、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应用最普遍的国家是B日本 75、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内容的是B对象法定 76、区公所的设立,要经A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77、关于公务员个人身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所属公务机关对其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 78、下列组织中,可以进行行政委托的有A上海市教育局

79、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对行政主体监督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是A国家权力机关 80、下列属于对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是C遣送出境 81、根据《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当场处罚程序中,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的数额为C20元以下 8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为人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B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83、 行政法监督的不同主体中A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监督是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 84、 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应C即时生效 85、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D抽象行政行为。

86、 下列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是C遗送出境

87、 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北京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88、 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C一般行政监督

11

89、 吴某之子在部队演习中死亡,部队将《烈士证书》发给吴某。此后,吴某一直凭,烈士证书。领取抚

恤金。1994年,民政局换发,《烈士证书》时,未将《烈士证书》换发给吴某。吴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争议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D民政局 90、 行政监督的主体是A国家行政机关

91、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D行政法律事实 92、 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D某市某区某镇工商所 93、 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D杭州市人民政府

9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法官是公务员 95、 行政诉讼制度是由D国家司法机关追究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 96、 部门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C一定数额的罚款

97、 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符合的条件,不包括A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的罚款 98、 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不包括C行政拘留

99、 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点说法正确的是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区公所的设立,要经C省级人民政府 公务员职务关系因D辞退而消灭。

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C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C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内容的是B对象法定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下包括D行政程序 以下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A行政法律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行政许可权 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A行政司法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A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主要审查对象是C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D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情况下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B抽象行政行为 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行政权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C财物和人身自由

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D村委会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告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国家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B辞职

根据我国宪法,D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A县林业局的名义作出。 公定力 罚决定。

民法院提出申诉D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人各为一方。

可以暂停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进行规范和控制的B精神实质

12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以行下机关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依照C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的初次审理。 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D行政法治的原则 A人身罚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以A该行政机关为行政诉讼被告。

三、多项选择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主体变更、B客体变更、D内容变更 2、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B经济特区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3、行政诉讼撤销判决有A判决全部撤销B判决部分撤销D判决撤销并责成被靠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等几种形式。

4、下列四个选项中,其效力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A法律C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D规章 5、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行政案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作出C维持原判、D依法改判 6、行政诉讼证据来源于A原告举证、B被告举证、C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和保全证据

7、书证是指记载或表达人的思想或行为,并以其内容或含义证明案件事实的文字、符号、图画等材料。其形成方式常有A书写、B印刷、C绘画、D刻制

8、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有A训诫、B责令具结悔过、C罚款D拘留

9、行政诉讼中,哪些权利是被告和第三人均可享有的?A查阅、补正庭审笔录的权利;B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C对第一审法院判决上诉的权利;D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的权利 10、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A原告、B被告、D第三人 11、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B诉讼参加人C诉讼参与人

12、陈某系美国驻北京一公司职员,常住北京海淀区。某日,陈某从美国经深圳口岸回国,被深圳罗湖海关以走私嫌疑扣留。陈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有权管辖此案的人民法院是?B深圳是中级人民法院、D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1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A被告所在地、B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B劳动鉴定委员会实施的劳动能力鉴定行为、C大学根据《学位条例》拒绝发放学位证书的行为、D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证照不予年检的行为

15、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哪种情形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应当为受害人消除影响、回复名誉、赔礼道歉?B违法拘留、C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D非法拘禁

16、周某被公安局收容审查10天后获释,但公安局未给周某任何书面决定。周某遂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审查起诉时提出的正确要求是什么?C周某必须指出明确的被告、D周某必须提出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17、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共同适用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有哪些?A不适用调节的规定、B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规定

18、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于妨碍诉讼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中,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的有哪些?B1000元一下罚款、C拘留

19、王某是有权要求国家赔偿的受害人,在请求国家赔偿期间内王某突然死亡。下列关于王某请求权利,正确的?C转移给他的继承人、D转移给与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

20、甲殴打乙致轻微上,公安局对甲作出拘留15日的处罚裁决。甲不服,经复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乙

13

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关于本案处理,正确的做法有哪些?A乙有权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D人民法院有权变更公安局对甲的处罚

21、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B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D精神病人在并发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22、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因是A适应需要原则、B精简原则、C高效率原则、D依法设置的原则 23、垂直领导是由于业务关系极为密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采取直接组织与指挥权力高度集中如A民航、B铁路

24、金钱制裁的形式有A支付违约金、C赔偿损失 25、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B单方解除、C协议解除

26、行政行为撤销的后果是A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C行政行为因行政主体或行政相对方的不同过错归属二有不同的责任结果、D给相对方带来损失时,行政主体予以适当补偿

27、执行立法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一般称为B实施条例、C实施细则、D实施办法 28、资格许可是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A律师证、B会计师执照

29、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种类主要有B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只能的组织、C被委托的行政机关、D法定的行政机关

30、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主要有A收容审查、B强制传唤C强制戒毒D强制扣留

31、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主体B客体D内容 32、以下属于行政法律事件的是A人的自然出生、死亡D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33、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B强制性C不可处分性D职权与职责统一性

34、关于作为公民的公务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B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35、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A行政监察机关B国家审计机关C上级行政机关 36、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C暂扣营业执照D罚款

37、行政责任承担的主体包括A行政机关B公务员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8、行政机关调查终结,负责人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决定A确定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C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D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39、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双方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D行政主体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40、关于行政法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表现形式多样B规范数量多,内容广泛

41、关于行政主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大于行政主体D非行政机关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2、关于对国家行政机关概念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B权力依据是宪法和有关法律C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D是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

43、以下主体可以接受行政授权成为被授权的组织的是B山东省滕州市公安局官桥派出所C山西省吕梁市律师协会

44、行政许可合法性原则在设定行政许可时,体现为A设定行政许可时权限应合法B设定行政许可时应按照法定条件设定C设定行政许可时应按照法定范围设定D设定行政许可时应按照法定程序设定

45、依据《行政处罚》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3%的罚款属于B行政强制执行C间接强制D执行罚

46、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A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B行政处罚的理由C行政处罚的依据D依法享有的权利

47、公民甲因驾驶机动车闯红灯将一位老人撞成轻微伤,被某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处以拘留的处罚,本案例

14

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公民甲D某区公安分局

48、关于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行政管理活动通过公务员公务行为得以实现B公务员公务行为是以国家机关名义实施C公务员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国家行政机关承担D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是职务上的委托关系

49、行政行为合法要件之中的内容合法的要求是A行为由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充分的事实依据B行为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适用法律规范正确C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与精神

50、行政许可公开原则在实施行政许可时,体现为A实施上体要公开B实施条件公开C实施期限公开D实施结果公开

51、张某出售假药,购买其假药的李某服用后中毒,如果张某的这一行为尚未构成犯罪,那么张某应当A受到行政处罚B依法承担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52、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C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D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53、行政优先权有A先行处置权B获得社会协助权D推定有效权

54、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基本级别包括A省(自治区、直辖市)B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C县D乡(民族乡、镇)

55、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警告B记过D降级、撤职 56、关于行政相对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可以分为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D相对方有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57、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A行政立法行为C行政执法行为 58、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主要体现在A情报公开制度B咨询制度D听证制度

59、以下法律规范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A地方性法规B行政法规与规章C宪法和法律D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60、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D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61、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目的是制裁违法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D是具体行政行为

62、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哪些特点?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C其个人行为代表个人D其个人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6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A行政合法B行政合理

64、 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C前者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D前都有不产生任何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65、 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文件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66、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A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B行政法律关系当

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67、 下列属于行政法特点的是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C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D行政

法规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

68、 下列哪些是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A适应需要原则B精简原则C高效率原则D依法设置原则 69、 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体现在B性质不同C产生的依据不同D行为的后果不同

70、 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B了解情况的权利C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D提出

申请的权利

71、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A主体合法C内容合法D程序合法 72、 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A责令停产停业B暂扣许可证C吊销营业执照

15

73、 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A时效制度B代理制度加以实现的。 74、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D天气预报

75、 在我国,国务院是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B中央人民政府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76、 下列中的B国务院D北京市人民政府是行政立法主体。

77、 以下主体,属于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是A法定的行政机关B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C被委托的行政机关

78、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行政主体C行政相对方D行政法律监督主体

79、 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B监督的对象相同C监督的内容相同D监督的目的相同 80、 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B吊销营业执照C罚款D没收非

法所得

81、 行政诉讼确立受案范围的原则是A尽可能扩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B妥善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

系C人民法院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D既借鉴他国经验,又考虑自身实际 82、 行政赔偿的方式有B返还财产C恢复原状D支付赔偿金 83、 下列哪些原则与规定是行政诉讼所特有的A不适用调解制度C被告负举证责任

84、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A周某对海

关的扣留决定不服C某村民对县土地局强行拆除其房屋的决定不服D张某对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不服

85、 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B单方解除C协议解除

86、 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C要式行政行为D不要式行政行

87、 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A过错责任原则B危险责任原则C违法责任原则

88、 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D遵循法定程序要求

的义务。

89、 根据我国法律,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

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

90、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下列B涉及个人隐私的C涉及国家秘密的D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除

外。

91、 根据《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包括如下内容A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D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92、 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

包合同

93、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A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B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件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94、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理依据有B法律C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D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95、 资格许可是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A律师证B会计师执照

96、 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00-21:00,非机动车辆不得上桥”,

落款为该市公安局C某劳动局规定,本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报经本局鉴证 97、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物B行为D精神财富 98、 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B行政机关救济D司法机关救济 四、简答

1、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答: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16

2、简述行政法的法源。

答: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简述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

答:1、制裁的性质不同2、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3、惩罚的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4、制裁的机关不同5、做出处罚的形式不同。

4、简述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答:1、性质不同2、目的不同、3、原则不同 5、 简述行政法的作用。

答:(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 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7、 行政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答: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2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3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8、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9、 答: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 10、 行政职权的特征是什么?

答:强制性;不可处分性;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11、 国家行政机关有哪些特征?

答: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 12、 简述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答:法律依据;隶属关系;职责权限;任职期限;机构设置;

人员编制。

13、 行政职务关系变更的情况有哪些?答:罢免、撤职、辞去领导职务、免职、降职、转职、调职、升职。 14、 行政职务关系产生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选任、委任、调任、聘任。

15、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是什么?答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诉

讼法也规定,被授权组织所为行政行为被提起诉讼时由被授权的组织作被告应诉。 16、 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答:1。不同; 2。生的依据不同; 3。为的后果不同 17、 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是什么?

答:提成申请的权利; 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听政的权利;了解情况的权利: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权利 18、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答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19、行政法制监督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答: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县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20、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答: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方式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监督;国家司机关的监督,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右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的监督,公民、组织作为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必须和国家机关的行政法制监督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法律效力。

17

21、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

答: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通常具有普遍性。

22、简述行政行为的内容。答: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确认法律事实和法律地位。 23、确立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原则的意义何在?

答:能使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真正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这种程序上的民主原则,能够有效地约束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

24.简述行政立法的程序。答:起草; 征求意见; 审查; 通过;签署; 发布与备案。

25、行政许可的特征是什么?答: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3行政许可时行政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5行政许可时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26、行政许可有哪些作用?答:A行政许可是国家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B行政许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及民众的权益;C行政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D行政许可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E行政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27、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合法性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监督原则。

28、行政强制预防、行政强制制止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是什么?答:实施的条件不同; 实施的时间和目的不同;实施的机关不同; 实施的程序不同

29、什么是即时强制?答: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30、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是什么?

答:实际履行原则; 自己履行原则;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31、变更和解除行政合同的法律后果会怎样?

答:原合同不再履行,双方当事人按变更后的权利义务关系履行;因行政主体单方面原因变更和解除合同的,应对相对方进行补偿。

32、行政指导的特征是什么?答:是非权力行政活动;是一种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是一种适用较大幅度的弹性的管理领域;适用法律优先原则;是一种外部行为。 33、行政指导与行政领导的区别是什么?

答:主体不同; 客体不同; 内容不同; 效力不同。

34、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是什么?答:性质不同;处罚依据不同:适用主体不同; 适用的对象不同 35、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有哪些内容?答: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则;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相分离原则。

36、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相同点是什么?答:监督的对象相同; 监督的目的相同;监督的内容相同。

37、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答:1报告工作; 2 执法监督检查; 3 审查批准;4备案; 5行政复议; 6 惩戒。

38、行政违法有什么特征?答: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人员的违法;必须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在主观上有过错。

39、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承担行政责任必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40、什么是行政救济?答: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

18

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41、行政救济的特征是什么?答: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以行政争议为基础;最终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42、哪些情况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答: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

43、行政复议的原则是什么?答:合法原则; 公正原则; 公开原则; 及时原则; 便民原则 44、行政赔偿的特征是什么答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行为;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权损害为限;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

45、国家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答: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46、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答: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

47、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什么?答:选择复议原则; 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 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48、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有哪些?

答: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49、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案件有哪?答: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强制措施案件;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案件;行政许可案件;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抚恤金案件;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案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行政案件。 50、行政诉讼法对管辖权的规定,考虑了哪些因素?

答:法院内部的合理分工;便于法院及时便利地办公案件;有利于法院公正地审理案件;根据不同情况,便于原告或者被告参加诉讼,一般情况下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作了便于原告参加诉讼的规定。

51、管辖权的转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必须是人民法院已受理的案件;移交的人民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移交的人民法院与接受移交的人民法院是具有直接关系的上下级关系。

52、行政诉讼的被告有哪些特征?答:被告只能是行使管理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原告指控侵害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应诉,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

53、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是什么?答: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相对于原告、被告而言,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诉讼期间参加诉讼;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54、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是什么?

答:提起的主体不同;提起的条件不同;有无期限限制不同;审理的主体不同;审理的对象不同;程序的性质不同;审理的对象不同。

55、开庭审理行政案件应当分为几个阶段?答:开庭前准备阶段;出庭情况审查阶段: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评议宣判阶段。

56、行政诉讼证据有哪些种类?答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与现场笔录

19

57、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履行举证责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答:对行政诉讼原告起诉是否超过起诉期限有争议的,如果被告举不出证据,应当以原告提供的证据为根据;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能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58、法院不能采用的证据有哪些?

答: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的证据;被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其他证据;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变更一审裁判的依据。

59、行政诉讼法律冲突适用的规则有哪些内容?答:特别冲突适用规则;不同等级冲突的适用规则;同级冲突适用规则;新旧法冲突适用规则;人际冲突适用规则;区际冲突适用规则。

60、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所作出的判决有哪些种类?答: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五种类型的判决,即维持原判; 撤销判决; 限期履行判决; 变更判决;确认判决

61、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适用行政诉讼法原则; 同等原则;对等原则; 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原则;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

62、简述划分个人行为与机关行为的标准?

答:1。公务员的行为以所属机关名义作出的,属机关行为,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则属个人行为;2。公务员的行为是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作出的,属于机关行为,如果超越职责范围,必须结合第一标准和第三标准综合认定;3。公务员的行为是执行机关的命令或委托,不管机关命令或委托是否超越权限,概属机关行为。 63、简述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答1。必须是行政管理相对一方的行政相对人。2。必须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64、简述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答:(1)二者不能简单等同(2)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3)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4)行政机关也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65、简述可以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的种类。答:可以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1)国务院(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4)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7)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66、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答:(1)任何行政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够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与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67、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答:(1)双方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由法律

规范预先规定(3)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主体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5)引起争议的解决,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68、 简述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答:(1)公定力(2)确定力(3)拘束力(4)执行力 69、 简述行政立法的主体类型。

答:(1)国务院(2)国务院各部门(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70、 简述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答:(1)性质不同(2)目的不同(3)原则不同

71、 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答:(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

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与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肯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20

72、 简述公务员职务关系消灭的情形。

答:(1)死亡(2)丧失国籍(3)辞退(4)开除公职(5)被判刑罚(6)离休和退休 73、 简述执行罚的特点。

74、 答:(1)执行罚一般用于不作为义务和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2)执行罚主要通过滞纳金表现出来,

其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3)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人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计算,可反复适用。

75、 简述行政复议的排除情况

答:(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3)此外,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也不能申请复议。 76、 简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77、 答:(1)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生活(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基础性(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能反映出行政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本质特征。 78、 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1)主体合法规(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 79、 简述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

80、 答:(1)立法的主体不同(2)立法的来源不同(3)立法的内容不同(4)所立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

(5)立法的程序不同(6)立法的形式不同(7)立法效果不同。

81、 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答:(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2)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

对象的行为(3)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 82、 简述我国行政处罚的分类 答: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申诫罚 五、论述题(每题12分)

1、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涵义:两原则概念及基本要求)答: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在行使其行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救这种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2、论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与差异。

答:二者都是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点主要表现为:一,客体相同;二,提起主体相同;三,适用的实体法相同。差异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性质不同;二,主持机关不同;三,受案范围不同;四、适用程序不同。

3、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具体要求。

答: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二,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

三,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三方面:(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3)任何行政职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21

四,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违法责任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尤其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更应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4.试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重要活动之一,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法性原则,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均要合法(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5.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一旦成立即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枸束力、和执行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具有了实质上的合法性。只有当行政行为具备合法要件后,才能是合法的,从而获得肯定性评价。一般来说,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要包括:

一是主体合法。所谓主体合法是指作为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名义作出

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由于行政行为通常是由行政主体的具体工作人员实施的,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应具备法定条件,才能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另外,主体合法除了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以外,还要求其行为必须在权限范围内。若行政主体的行为超出其权限范围,则其行为不合法。

二是内容合法。内容合法要求:(1)行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充分的事实依据。(2)行为有明确

的依据,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3)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三是程序合法。程序是实施行政行为所经过的步骤、时限方式 等。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影响着行政行为实体的合法性。程序合法要求:(1)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行政行为公开、公正、效率等原则以及为确保上述原则的实施而确立的情报公开制度、调查制度、职能分离制度、回避制度、辩论制度、听证制度、案卷制度、时效制度等。(2)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的步骤和顺序。如行政处罚的先调查后取证裁决的顺序不得颠倒,否则即构成违法。 10.试论行政复议的原则

答:行政复议的原则是指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对行政复议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具体包括: 1. 合法原则。在行政复议活动中遵循合法原由,就是要求参加行政复议的主体双方合法、复议机关合法,复议程序合法。复议机关处理复议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顾问为准绳。

2. 公正原则。复议机关解决行政争议,应当将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与作为申请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3. 公开原则。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公开原则不仅体现为行政复议决定公开,还要求行政复议的过程公开,允许当事人参与。

4. 及时原则。要设计行政复议程序时不仅要考虑行政效率,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出要考虑行政效率,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5便民原则。行政复议是公民权利的一项救济措施,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是否便民,是否能够节省时间、精力和费用。

6.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答: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责任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2)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3)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承担方式必须依法确定。(4)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作为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之一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通报批评、即由有权机

关在一定范围采取的一种书面形式的批评措施。(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本身向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悔过措施。(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或其他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4)返还权益,恢复原状。针对违法

22

和不当的剥夺权益、侵害财产的行为采取的恢复措施。(5)停止违法行为。(6)撤销违法决定。(7)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8)履行职务。即针对行政主体不作为行为而采取的继续履行职责一种方式。(9)纠正不当。对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纠正。(10)行政赔偿。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给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要给予经济上的赔偿。

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1)通报批评(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3)退赔,恢复原状(4)停止违法行为(5)采取经济制裁措施(6)赔偿损失(7)行政处分(8)罢免

7、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和构成要素。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一,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二、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不能自由选择,也不能随意放弃。三、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或变更行政法律关系。四、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五、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实行行政主体先行裁决制度;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8、试论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一)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在造型立法程序中起作用的最重要的体现是公民的参与制度。其基本内容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立法时,应尽可能地听取和尊重行政相对方的意见。主要通过下列制度实现: 1。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以及对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凡是不属于法律规定为国家机密的情况,公民均有权向行政机关了解2.咨询制度。它是指公民就有关自己权益的问题请求行政机关给予说明和答复的制度。 3.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立法时听取公众意见的制度。 (二)效率原则 。在行政立法过程中,在保障行政相对人基本人权和公平行政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规范。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学习如下 制度加以实现的。 1.时效制度。这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期限内不作为,等法定期限届满后即产生相应的不利的法律后果;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届满后就丧失权利或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代理制度。这是指在听证、协商等程序中,行政机关或行政相对人不能履行义务、行使权利时,依法由他人代替的制度。 民主原则和效率原则是 立法程序中所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首先,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民主机制的作用。现代程序的基本特征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个人参加决定过程,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 9、试论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

答: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的比较严厉的行政措施,关系到行政相对方切身的权利义务,因此,必须遵循特别的原则才能进行。 (一)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制执行和说服教育,都是实现和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贯彻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行政权的实现,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二)依法强制执行的原则。 依法强制执行原则是行政强制执行中贯彻始终的最基本的原则。 1。行政强制执行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而且必须要由有权机关予以执行。 2.行政强制执行的措施必须合法,即有执行权的机关只能采取法律明确规定的具体的执行措施。 3。行政强制执行必须依据法定的程序。 4. 行政强制执行必须有事后的补救措施,对违法的强制执行应有救济手段。 (三)强制执行适当的原则。这项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强制执行措施时应该做到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1.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要合理。 2.行政强制执行的手段要得当,其程度应从轻到重。 (四)目的实现原则。 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明确的一旦目的达到,即相对方抗旱地完全地履行了义务,强制措施即应停止。 11、 论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一处罚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指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内容三方面: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 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在行政处罚中,公平原则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做到同样的违法行为受到同样的处罚,不同的违法行为,不应受到同等的处罚。

三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太社会适程度相适应。

23

四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的适用过程中,对违法者要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达到特殊预防和教育的目的,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五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六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行政赔偿要求。

12、论述追偿制度与赔偿制度的关系

答: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追偿制度与国家赔偿制度是直接有关的,追偿制度本身并不是与国家赔偿制度同时发展的,而是国家赔偿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体现。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试述行政合理性原则 答: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任何法律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规范行政活动的法律。主要表现在⑴ 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⑵ 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范明示或默示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治的原则。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合法性原则适用于一切领域,而合理性原则主要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⑴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⑵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⑶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14、公务员的双重身份。 答: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任何一个公务员,不论其职位高低、职务大小,首先是一个公民。公民是每个公务员的基本身分。因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前提。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点:⑴ 他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各种义务;⑵ 他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但不能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否则就是另外一种身分了;⑶ 他的个人行为只代表他个人,不具有强制性,而且行为效果归属于他自己。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因为他担任了行政公职,进入公务员的行列。当处于公务员法律地位时,显示几个特点⑴ 公务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公务机关的名义从事公务行为⑵ 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享有行政优益权,同是需要承担行政职责⑶ 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具有强制性,公务行为所引起的效果,由所属公务机关承受⑷ 所属公务机关对公务员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

15、2009年1月,Y省人民政府颁布的《Y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不得公开他人信息资料,不得攻击他人系统,网吧实行实名登记??”并且详细规定了有关罚则。有人认为该条例有关内容违法。 问题:该条例属于何种类别的行政行为?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如何实现对其监督?

答:该条例属于抽象行政行为里的行政立法。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2)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监督(3)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16、试述对行政处罚设定权限划分的界定。

答:(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公制定的法律可以设定任何种类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2)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已经设定行政处罚的,行政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来规定行政处罚(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

24

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来规定行政处罚(4)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的行政处罚(5)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额的罚款的行政处罚(6)除上述规定外,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任何形式的行政处罚。

17、 试述行政法的特点。答:(1)没有完整、统一法典(2)表现形式多样(3)行政法规数量多、内容广

泛(4)行政法规具有明显易变性(5)程序性规范与实体性规范共存。 18、 试述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

答:(1)行政指导是单方行为,行政合同是双方行为(2)行政指导是事实行为,行政合同是法律行为(3)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强制力,行政合同具有法律强制力。

19、 试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答:(1)合法性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

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20、 论述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答:(1)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仅仅是行政机关,

主体单一;而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生活(2)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监督的监督对象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且还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序不同,前者是立案、调查、结论、处分等,后者则是听取汇报、评议、视察、质询、批评、审判等(4)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力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后者则是立法权、监督权、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5)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别。 21、 试论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依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4)行政行为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22、 论述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答:(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的,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也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故也不能成为被告。(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的。 23、 论述行政诉讼法的作用。

答:(1)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正确审理行政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正确地适用法律,作出正确裁判。及时审理行政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理行政案件。(2)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用专章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行政侵权赔偿责任;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诉讼中的权利。(3)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首先是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其次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24、 论述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答: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个部分构成(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

25

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和被授权的组织中的行使行政职权的工作人员。(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25、 论述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答:(1)选择复议原则。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

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简言之,在我国,复议不是进行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是否经过复议,由相对方自己选择。(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都有可能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构成侵害,但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能在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是认为抽象行政行为的规定影响、妨碍或者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则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此与民事诉讼完全不同。其根据是,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的,一旦作出即应推定其为合法,亦即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先定力。(4)不适用调解原则。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行政诉讼中不适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其行使法定职权的表现,而对于这种法定职权,行政机关不得放弃或者让步,否则即构成失职。因此,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是合法,或者是违法,没有第三种可能。(5)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司法变更权涉及到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问题。因此,各国在规定法院所享有的变更权时都极为慎重。

26、 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动机正当要求行政机关不能以执行法律的名义,将自己的偏见、歧视、恶意等强加于公民和社会组织(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如果在具体处理案件时,重者轻处,轻者重处,显然违反常规和处罚要求,不符合行政合理性的要求。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卞某生于1993年5月,自幼父母离异,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其父忙于工作,放松了对他的管都和关心。2008年7月,卞某离家出走,流浪街头,结识刑满释放人员马某?????.问题:讨论本案中卞某有哪些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体现了行政处罚的什么原则?

分析:1、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本案当事人卞某具有下列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1)卞某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卞某出生于1993年5月,至行政机关对他处以行政处罚的2008年10月时,卞某才15周岁,符合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规定。(2)卞某是受他人胁迫才有违法行为的,因此也应从轻或减轻对他的行政处罚(3)卞某有立功表现,卞某协助公安机关将违法人员马某抓获,配合了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的活动,也是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况之一。

2、考虑违法行为人违法不同情节给予具体裁量,进行从轻或减轻处罚,体现了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

案例二:2008年9月,B省罗河市燕城区裴庄要求收割玉米的农户先办理“砍伐证”、“准运证”。裴政(2008)37号文《裴庄镇关于加强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严禁焚烧秸秆,实施秸秆还田。???.

农民李某因未经批准砍伐玉米秸秆回家喂猪被镇政府罚款三百元。

问题:1、《裴庄镇关于加强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紧张通知》属于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2、《裴庄镇关于加强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紧张通知》是否合法?为什么?

26

3、镇政府对李某的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

4、李某不服镇政府处罚决定,如何寻求行政法上的救济?

答:1、属于抽象行政行为。2、不合法,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3、不合法,处罚依据违法4、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申请行政诉讼。

案例三:1998年2月,李某当选某县某镇闵楼村民委员会主任。3个月后,李某被镇党委、镇政府免去职务。李某不服,诉至法院。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问题:1.本案中,引发争议的行政行为是C越权

2.本案中,引发争议的行政行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镇政府C李某 3.本案中,闵楼村村委会是不是行政主体?B不是 4.本案中,镇政府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为什么?

答:镇政府行为是不合法的,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的规定,镇政府并不当然享有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权力,只是对村委会成员的选举活动具有指导、支持与帮助作用。本案中镇政府直接免去李某村委会主任的职务。超越了法律赋予自己的行政职权,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因而是违法的,行政合法性原则认为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镇政府行为因为超权而归于无效。

案例四:2007年3月,深圳市民樵某向深圳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驾驶执照被拒。被拒因是樵某没有提交驾校培训记录,车辆管理所的依据是??

问题: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B深圳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C深圳市民樵某

2.本案中,深圳市车辆管理所行使行政职权性质属于C行政许可 3.粤公、通字[2006]376号性质属于A抽象行政行为D其他规范性文件 4.根据学习过的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谈谈你对本案的看法。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条明确规定了驾驶执照申领的条件是由国务院公安

部门规定的,广东省公安厅、交通厅联合下发文件对颁发驾驶执照的行政许可增设了条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因而是违法的。

深圳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拒绝给樵某申领驾驶执照行为,依据为违法的地方其他规范性文件,因而

是违法的,适用法律错误、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案例五:关某系运煤司机,一日运煤经过309国道某省某地区路段设立的交通检查站时,交通站执勤人员宋某向关某走过来,递给了关某一张处罚决定书……….

问题:本案中,宋某的行政处罚行为哪些地方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答:(1)宋某没有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者身份(2)宋某没有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3)实施处罚时没有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4)实施处罚没有告知当事人申请复议和诉讼的权利(5)没有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6)实施“态度罚”、滥用自由裁量权(7)收取罚款却没有向当事人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

案例六: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长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李某不服,欲申请行政复议。 问题: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是B县林业局

a) b) c)

本案中的行政相对方是D李某

本案中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B县林业局D李某 本案中护林防火检查站属于派出机关吗?它行使的行政职权的性质是什么?

答:护林防火检查站不属于派出机关,它行使的行政职权的性质是行政处罚权。

案例七:某电子公司违法经营,某市某区工商分局决定由工作人员王某、钱某负责调查处理。……. 问题:试分析从程序上看,工商局的行为有哪些违法之处?

27

答:(1)没有当事人的请求,不能主动举行听证会(2)因涉及商业秘密,当事人又提出申请,听证会不应当公开举行(3)主持人王某是本案的调查人员,应当回避(4)听证会上主持人不能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应在会后由行政机关根据听证会的具体情况作出(5)听证不能向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

五、论述题

1、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在行使其行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

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救这种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2、论述公务员的概念和双重身份

答: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任何一个公务员,不论其职位高低、职务大小,首先是一个公民。公民是每个公务员的基本身分。因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前提。

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点:⑴他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各种义务;⑵他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但不能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否则就是另外一种身分了;⑶他的个人行为只代表他个人,不具有强制性,而且行为效果归属于他自己。 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因为他担任了行政公职,进入公务员的行列。当处于公务员法律地位时,显示几个特点:⑴公务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公务机关的名义从事公务行为⑵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享有行政优益权,同是需要承担行政职责⑶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具有强制性,公务行为所引起的效果,由所属公务机关承受⑷所属公务机关对公务员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 3、论述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答: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有权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所行使的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状况进行监督的组织和个人。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内涵:

第一,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范围极其广泛,它包括有权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进行监督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具体包括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和大众媒体等。相对于其他行政法主体来说,它的范围要宽得多。

第二,不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其对行政主体所实施的监督效力不一样。一般来说在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行政主体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可以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如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追究违法、违纪公务员的相关责任等。而国家机关系统以外的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如公民和大众传媒对监督对象的监督,往往不产生直接法律效力。

第三,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监督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和组织,它所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和国家公务员,监督的内容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和国家公务员遵纪守法的状况。而行政监督主体则正是行

28

政法制监督的对象——行政主体,它所监督的对象则是行政相对人,监督的内容主要是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和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具体情况等。 4、论述行政行为的分类

答: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1、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二、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1、羁束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严格法律规范实施的行政行为; 2、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法自由裁量实施的行政行为。 三、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政行为:

1、依职权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直接依法定职权实施的行政行为; 2、应请求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相对人提出申请后依法实施的行为。 四、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

1、附款行政行为指主体实施的附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行政行为; 2、无附款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不附条件的行政行为。 五、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特定形式 六、授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 5、论述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主要区别

答:1、立法主体不同,行政立法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而权力机关立法的立法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特定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立法的调整对象不同,行政立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较为具体的行政事务,而权力机关立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事项。 3、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较低。 6、论述行政许可的作用 答:1.行政许可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

2.行政许可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 3.行政许可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4.行政许可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

5.行政许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7、论述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区别

答:行政处罚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给予的制裁。行政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据行政管理法规、规章、纪律等对其所属人员违规、违纪行为所作的处罚。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针对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分是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的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处分则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

第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行政处罚的决定者和实施者是具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特定的行政机关,它与受处罚人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而只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普通行政关系;行政处分的决定者和实施者并不一定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它与被处分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行政组织关系所产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三,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处罚依据国家有关行政管理的普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处分则依据行政组织法。

29

第四,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形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劳动教养等,始终与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等基本权利相关;行政处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大多与被处分人职务上的权利有关。 第五,两者所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由此产生争议后的救济手段也不一致。对行政处罚不服,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对行政处分不服,相对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8、论述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关系

答: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是由行政机关自身系统的监督(即行政监督)和外系统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即监督行政行为)两者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行政监督机制的整体。 在理解两者的概念时,我们应注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首先,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存在相同点:(1)监督的对象相同;(2)监督的内容相同;(3)监督的目的相同。其次,我们应注意把两者的概念区别开来:(1)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仅仅是行政机关,主体单一;而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2)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监督的监督对象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且还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主管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行政监督中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都是这样;(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度不同。前者是立案、调查(或查账)、结论、处分等,后者则是听取回报、评议、视察、质询、批评、审判等;(4)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利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后者则是立法权、监督权、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5)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别。 9、论述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反映行政诉讼的基本特点,对行政诉讼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体现并反映着行政诉讼的客观规律和法律的精神实质的基本规则。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一般性原则和特有原则。 (1)一般性原则

一般性原则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开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都必须遵守的共同性行为准则。

①审判独立原则;

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③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④辩护原则;

⑤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 ⑥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特有原则

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特有的不同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 ①行政诉讼客体限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则;

②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一般不审查其合理性的原则; 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原则; ③诉讼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

④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 ⑤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10、论述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P320

答: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审理前的准备

30

审理前的准备是合议庭开庭审理行政案件之前必须经过的诉讼阶段。审理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各项内容: 1.应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审查决定是否需要并案审理或者分案审理; 3.初步审查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

4.决定是否裁定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5.准备并研究审理本案所需要依据的法律文件。 (二)庭审程序

1.开庭前准备阶段。2.出庭情况审查阶段。3.法庭调查阶段。4.法庭辩论阶段。5.合议庭评议阶段。 6.公开宣判阶段。7.闭庭。由审判长宣布闭庭。 (三)妨碍行政诉讼行为的排除 妨碍行政诉讼的行为:

1.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托、拒绝或妨碍执行的; 2.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3.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4.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经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5.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6.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排除妨碍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

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1000元以下)、司法拘留(15天以下)。罚款、司法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四)案件的移送和司法建议 1.案件的移送;2.司法建议。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B )。 A.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2.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 A )。 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法关系 C. 行政关系 D.行政法律行为

3.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D )。 A.行政法律规范 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 D.行政法律事实

4.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 )。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5.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31

6.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A )。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灵活原则 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7.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的是( C )。 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案件时不能偏听偏信 C.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合理

D.决定对当事人不利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8. 下列关于行政法的特点,错误的是( C )。 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行政法规范不易变化

D.行政程序性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9.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 B )产生。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自由裁量权 C.依法行政 D.法律的灵活性

10. 甲、乙两家是邻居,他们由于宅基地的使用权到土地管理部门要求确权,这个时候土地管理部门指派了一个行政人员张某来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假如在这个时候,被指派的这个行政人员张某恰好是乙的亲戚。( C ) A.张某可以履行职责 B.张某应该回避

C.张某应该公平公正的处理这项事务

D.张某应该邀请其他人一起参与处理,广泛接受监督

一、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10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50分)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 ABD )。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C.形式变更 D.内容变更

2.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 C.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D.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3.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32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由当事人预先约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4.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ABCD)。

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B.了解情况的权利 C.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 D.提出申请的权利

5.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 A.普遍性 B.基础性 C.自身特殊性 D.主观能动性

6. 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C )。

A. 公民甲 B. 某派出所 C. 某区公安分局 D. 某市公安局

7.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ABC )。 A.任何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B.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

C.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 D.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8.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体现在( BCD )。 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B.行政行为的动因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C.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 D.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9. 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ABCD)。

A.宪法和法律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0.行政职权包含的内容是(ABCD)。 A.行政立法权 B.行政处罚权 C.行政许可权 D.行政检查权

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1. 我国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一部法典。( 错 )

33

2.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对 )

3. 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对 )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同时有相应的行政法律事实发生,两者缺一不可。( 对 )

5.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对 )

6.行政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对 )

7.宪法是行政法的根本的法源。( 对 )

8.由于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行政法与刑法的界限并不明确。( 错 )

9.行政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对 )

10.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错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行政主体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B. 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 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D.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行政机关并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B.行政机关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C.行政机关在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 D.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相同

3.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 C )。 A.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 B.依据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 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D.依据行政行为作出是否必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

4.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将行政机关分为( B )。 A.上级行政机关和下级行政机关 B.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C.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D.部级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5.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C )。 A.越秀区公安分局

34

B.苏州市人民政府 C.青岛市消费者协会 D.沈阳市工商局

6.以下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 )。 A.行政诉讼 B.行政立法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7.行政职责的核心是( C )。 A.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B.强制性 C.依法行政 D.程序正当性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我国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所辖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

B. 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不是一级人民政府 C. 乡(镇)人民政府内部只设办事机构,不设职能部门 D. 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

9. 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 A )。 A.首长负责制 B.委员会制 C.合议制 D.层级制

10.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C ) A.三个月 B.六个月 C. 一年 D.二年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10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5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 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B. 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 C. 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 D. 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2. 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 ABCD )。 A.适应需要原则 B.精简原则 C.高效率原则 D.依法设置的原则

35

3. 国家行政机关有如下特征( BCD )。 A.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 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C. 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D. 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4.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 ABC )。 A.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C.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D.全国人大常委会

5. 被授权组织的类型包括( ABC )。

A.特定的事业单位 B.特定的企业单位 C.特定的社会团体 D.特定个人

6. 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BD )。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参加听证的义务 D.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7. 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在于( ABCD )。 A.性质不同 B.产生依据不同 C.行为后果不同 D.法律地位不同

8. 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 ABCD )。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 D.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9. 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有( ABCD )。 A.罚金 B. 警告 C.行政拘留 D. 罚款

10.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具有国家强制性 B.具有较强的执行性 C.从事国家行政管理职能 D.按照一定层次和结构组织

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 )

2.行政职权依其来源可以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 对 )

36

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义务。( 对 )

4.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和乡四级。( 对 )

5.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乡(镇)人民政府。( 对 )

6.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 错 )

7.国务院依据宪法法律,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错 )

8.公务员具有双重身份,即公务身份和公民身份。( 对 )

9.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都是基于法律的授权产生权利和义务。( 错 )

10.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 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 C )。 A.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 B.依据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 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D.依据行政行为作出是否必须由行政相对方申请

2. 关于行政立法监督,认识错误的是( C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B.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C. 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

D.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其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3.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D )。

A.依申请的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4.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B )。 A.法律 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5.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

6.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体现了行政行为的( B )。 A.公定力 B.确定力 C.执行力 D.拘束力

7. 有权制定政府行政规章的是( D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 D.杭州市人民政府

37

)。 C

8.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符合条件的某公司颁发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 A )。 A.行政许可 B.行政确认 C.行政裁决 D.行政指导

9. 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 C )。 A.直接强制 B.即时强制 C.代执行 D.执行罚

10.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 A )设定。 A.法律 B.法律和行政法规

C. 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D.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10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50分)

1.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D )。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 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D.天气预报

2. 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ABCD)。

A.科以义务 B. 变更法律地位 C. 剥夺权益 D. 赋予权益

3.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ABCD)。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

4.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主要表现在( ABC )。 A.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B.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C.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D.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5. 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BCD )。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

C.前者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双方必须遵守 D.前者不产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6. 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D.是具体行政行为

7. 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 BCD )。 A.行政拘留 B.吊销营业执照

38

C.罚款 D.没收非法所得

8.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有( ABD )。 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B.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C.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D.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有违法行为的

9.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有(ABCD)。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B.不予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C.在边远地区实施处罚, 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 D.在水上实施处罚, 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

10. 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B )。 A.行政违法 B.行政不当 C.灵活行政 D.自由裁量权

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1.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并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 对 )

2. 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相对人享有行政优益权。( 错 )

3. 《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对 )

4.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 错 )

5. 行政检查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错 )

6.学理上,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 对 )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对 )

8. 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 错 )

9.除当场决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错 )

10.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 对 ) 案例一:

39

案情介绍:原告:刘某、王某、张某、马某。被告:某市煤矿技工学校。刘某、王某、张某和马某是某市煤矿技工学校的学生,王某和张某在2006年4月30日的数学考试中有抄纸条作弊的行为,刘某和马某在5月2日的电子技术和机械基础科目考试中有抄纸条作弊的行为。2006年5月3日,某市煤矿技工学校根据劳动部颁发的《技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对该四名同学作出了责令退学、注销学籍的处理。刘某等四人不服,依法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被告的处分决定,恢复四人的学籍。在法庭审理中,刘某等四原告诉称:学校作出的开除学籍的处分过重,侵犯了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合法权益,且处理决定程序违法,故请求法院撤销被告的处分决定,恢复四人的学籍。被告某市煤矿技工学校辩称:学校对刘某等人作出的决定属于学校的内部管理行为,技工学校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原告无权提起行政诉讼,故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四原告的起诉。

《技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对于违反纪律和犯错误的学生,学校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可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责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等纪律处分。第二十八条:处分学生必须经过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执行,其中责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处分,需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劳动部门备案。 问题:

1. 什么是行政主体? (5分)

2. 结合本案分析被告某市煤矿技工学校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7分) 3. 分析本案,你认为本案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能否支持?(8分)

案例一:

1、什么是行政主体?

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结合本案分析被告某市煤矿技工学校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答: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因为某市煤矿技工学校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决定,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3、分析本案,你认为本案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能否支持?

答:本案原告的诉讼请求可能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因为依据《技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本案原告的违纪情节并未达到严重或屡教不改,学校对其开除学籍的处分过重,再者,考虑本案原告是未成年人,应该给其一次改过的机会,不应轻易剥夺其受教育权。 案例二:

案情介绍:在2003年10月15日,A县政府根据《发展A县经济的实施规划》,以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作出了一项《关于对A县几家工业企业进行调整的措施》的决定,其中决定将属于集体所有制的A县机床附件厂与属于国有企业的A县机械厂合并为A县机械总厂。A县机床附件厂不服县政府的这一决定,认为合并决定事先未征得他们的同意,侵犯了企业的自营自主权,遂向A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县政府有关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告诉县法院,这一合并决定是为了改革和发展A县经济、解决县机械厂的经济困难作出的,县机床附件厂应当顾全大局,服从县政府的决定,同时,县政府要求县法院应与县政府态度一致,维持县政府的改革措施,对县机床附件厂的起诉不予以受理。 问题:

1.分析A县政府发布的《关于对A县几家工业企业进行调整的措施》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7分) 2.你认为A县法院是否有权受理此案? (8分) 3.你认为A县法院是否必须服从县政府的意见?(5分)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oy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