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更新时间:2024-06-09 0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体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人体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演示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人体经络

经络是人体结构的一部分。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便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一方面来源于古代的人体解剖知识,但更多方面则来自古人长期的医疗实践。最初,人们只是在生产活动中因偶然机会,身体某一部位受到撞击或损伤的刺激后,局部或另一部分病痛得到解除,渐渐地认识到到刺激点(输穴)的治疗作用。以后经过长期体验,刺激点的发现越来越多,进而认识到这些刺激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当刺激某一点时,可以产生酸、胀、重、麻等感应,而且感应有时还会向一定方向扩散转导。许多点不但能治疗某些体表的病,还能治疗某些内脏疾。这样,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最后把点与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在体表有一定的循行线路,并与内在脏腑密切联系,纵横交错,沟通上下内外的网络系统__经络系统。所以,经络学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归纳,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对于临床各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并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调节部分的功能,从而将人体

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包括经脉和络脉两个部分。经,有路径的意思,所以经脉主要指大的纵行的干线,属于经络的主体,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络,有网络的意思,络脉为经脉的小分支,纵横联络,好象罗网一样遍布全身,其部位分布较浅。经和络横错杂,交会衔接,紧密联系,组合成一个较为复杂而又精细的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经脉又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十二条,称为十二经脉;奇经八条,称为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都与十二经脉有关,络脉之中较大浮络;别络的细小分支称为孙络。 (一)十二经脉 1.命名及“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般来说体现了经脉的循行部位、阴阳属性和所联系的内脏器官。如手太阴肺经,则表示该条经脉循行至手部,隶属于肺,归于阴经;足阳明胃经,则表示该经循行至足,隶属于胃,归于阳经。其余经脉可依此类推。 十二经脉和内在脏腑均有特定联系,它以“络、属”来表示。“络”有联络意思,“属”则有隶属的意思。每一条经脉直接;联系的脏或腑称为“属”,而同时与之相合的脏或腑的联系称为“络”。这种两经之间的相互联络,是与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相一致的。如手太阴经属肺而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而络肺等。关于十二经脉的具体络属关系见下表。 2.循行分布概况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沿着一定的方向循行。 其总的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这样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循行径路。其在体表各部的大体分布如下: 在头部是六条阳经分布,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其中,手、足阳明经在面部,手、足少阳经在颞部,手太阳经在颊部,足太阳经在额、顶和枕项部。 在四肢部是阳经行于四肢外侧(上肢为伸侧),阴经行于四肢内侧(上肢为屈侧)。 在躯干部,胸腹部分有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分布;胁助部分有足少阳经、足厥阴经和足太阴经分布;腰背部分有足太阳经分布;肩背部分又有手三阳经分布。至于在体内深部, 十二经脉和各有关脏腑都有密切联系。 (二)奇经八脉 奇,异、不同的意思。十二经脉称为“正经”。奇经是说有别于正经的一类经脉,共有八条,所以叫做“奇经八脉”。奇经与正经的区别,主要在于正经和脏腑均有直接联系,而奇经和脏腑不发生直接联系,同时也没有表里络属关系。 奇经的循行路线大致如下: 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前进入阴毛部, 沿着腹、胸、颈部的正中线上行,到下唇中央分为两支, 环绕口唇,经过面部到眼眶下部。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进入阴毛部,沿着腹、胸、颈

部的正中线上行,至项部后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内系带处。 冲脉起于小腹之内,下出于会阴部,在腹股沟处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沿腹部两侧上行,散布于胸中,再上行达咽喉,环绕口唇。从小腹分出的一支向上行,与督脉相通,行于脊柱内。 带脉行于季胁部下面,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至于阳跷、阴跷、阳维、阴维所脉,在临床不常应用,所以对其循行路线,此处从略。 上述各类经脉不仅各自有一定的循行径路,而且经与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经络的功能活动, 即“经气”作用的体现, 特别是十二经脉,经气的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转至足厥阴肝经,再转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气血运行其间,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奇经八脉错综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构成了经脉之间的多种联系。另外,十二经脉在体表循行线上都有若干输穴,但奇经八脉中只有任、督两脉有自己的专门穴位,其余六脉的穴位则包含在十二经脉的输穴之中。在针灸等临床上,主要应用这十四条经脉的输穴, 所以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 (关于十四经的具体输穴等,详见后“针灸”章)。 二.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有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运行气血,转导感应,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这些作用是“经气”活动的体现。在人体全身,经络密如蛛网地遍布,通上贯下,入里出表,从而使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

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所以《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发挥,还有赖于气血的滋养,机体正是以经络为途径,通过经气的转注,把气血输送到全身各部分,以供给营养;而且通过经气转导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刺激,来调整脏腑、躯体器官组织之间的功能活动,取得阴阳平衡协调,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奇经八脉的功能,除以上总的功能外,还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因奇经八脉交叉贯串于十二经脉之间,故当十二经脉的气血满盈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不足时,奇经八脉又可给予补充,起着联系,调节的作用。其中,督脉能够总督一身之阳经,十二经脉中的手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所以称为“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因十二经脉中的足三阴经及冲脉等均会于任脉,所以称为“阴脉之海”,并与女子妊娠有关, 主养胞胎。 冲脉又称“血海”,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同妇女的月经有密切关系。带脉围腰一周,犹如束纵行诸经。 三.经络学说的应用 经络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以说明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说明病理变化 在生理情况下,经络发挥运行气血,感应转导的作用。而在病理情况下,经络又可成为转递病邪(致病因素)的途径,外邪可通过经络自外向内,从皮毛腠理内转五脏六腑。 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转变途径, 而且也是脏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o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