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201410

更新时间:2024-05-24 18: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目 录

1.领导作用 .................................................................................................................. 1 1.1举办方责任 ....................................................................................................... 1 1.2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 4 1.3办学目标和定位 ................................................................................................ 8 1.4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 ....................................................................................... 10 1.5校风与校园稳定 .............................................................................................. 15 2.师资队伍 ................................................................................................................ 17 2.1专任教师 ......................................................................................................... 18 2.2兼职教师 ......................................................................................................... 25 2.3主讲教师 ......................................................................................................... 27 3.专业建设 ................................................................................................................ 29 3.1专业设置与建设 .............................................................................................. 29 3.2特色专业 ......................................................................................................... 34 4.课程建设 ................................................................................................................ 38 4.1课程内容 ......................................................................................................... 38 4.2教学方法手段 .................................................................................................. 41 4.3教学资料 ......................................................................................................... 45 5.实践教学 ................................................................................................................ 47 5.1顶岗实习 ......................................................................................................... 47 5.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 49 5.3实践教学条件 .................................................................................................. 51 5.4双证书获取 ..................................................................................................... 53 6.教学管理 ................................................................................................................ 55 6.1教学管理体系 .................................................................................................. 55 6.2质量监控 ......................................................................................................... 59 7.素质教育 ................................................................................................................ 63 7.1学生管理 ......................................................................................................... 64 7.2职业素质教育 .................................................................................................. 68 8.社会评价 ................................................................................................................ 72 8.1生源 ................................................................................................................ 73 8.2就业 ................................................................................................................ 77 8.3社会服务 ......................................................................................................... 80 8.4社会声誉 ......................................................................................................... 85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结果汇总表

主要评估指标 关键评估要素 1.1 举办方责任 1.2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1.领导作用 1.3 办学目标与定位 1.4 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1.5 校风与校园稳定 2.1 专任教师 2.师资队伍 2.2 兼职教师 2.3 主讲教师 3.专业建设 3.1 专业设置与建设 3.2 特色专业 4.1 课程内容 4.课程建设 4.2 教学方法手段 4.3 教学资料 5.1 顶岗实习 5.实践教学 5.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5.3 实践教学条件 5.4双证书获取 6.教学管理 7.素质教育 6.1 教学管理体系 6.2 质量监控 7.1 学生管理 7.2 职业素质教育 8.1 生源 8.社会评价 8.2 就业 8.3 社会服务 8.4 社会声誉 自评结果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自评结果:根据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要求,25项关键评估要素中被评定为“不合格”的≤5项,学校评估结论定位“通过”,我院符合要求,故自评为“通过”。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1.领导作用 评估指标 1.领导作用 关键要素 1.1举办方责任 重点考察内容 ①班子建设; ②经费保障。 自评情况 合格 一、自评说明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前身是重庆第一财贸学校和重庆交电职工大学,2009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改制设置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学院由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主管,教育教学管理接受市教委指导。学院始建于1962年,2009年9月招收首届高职学生,2010年1月筹备迁址大学城办学,2013年6月新校区一期建设项目开工,2014年6月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办学。5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我院为重庆乃至西部的商贸、财经、餐饮等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自2009年以来,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建设什么样的大学”这两个重要课题,狠抓内涵建设。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确保了学院的平稳过渡,走上“二次创业”的健康发展道路。 二、自评依据 (一)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民主团结 1.管理体制完备 学院健全了领导任免考核办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有机融合,全力推动领导班子建设上台阶。一是加强班子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郑重院长退休后,在市委和市商委的关心下,冉光学同志担任学院院长,班子成员到位后调整了分工,不断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修订《改进文风会风办法》等61项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学院规章制度(第三版)》。三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探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领 1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导班子议事规则和程序,出台《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中共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坚持“三重一大 ”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注重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四是抓经费切块管理,让基层部门有责有权。五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纪委“八严禁”和“十二不准”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廉政教育,制定《新校区廉政建设制度》等相关规定,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招生、基建等人财物管理使用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六是严格干部考核任免办法,对干部选拔,坚持民主集中制,着重考核领导干部以德、能、勤、绩、廉为内容,以考核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业绩为主。学院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勤政廉洁,艰苦创业,学院心齐气顺,风正劲足。 2.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符合高等职业院校任职条件,其中高级职称4人,学历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及职称结构合理。领导班子中,既有长期从事管理的领导,又有经验丰富的职教专家。学院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先进集体”和领导班子考核一等奖;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我院2010、2012、2013年度“先进领导集体”称号,2011年度领导班子考核鼓励奖。 如党委书记谭勇曾先后在大足县石马镇人民政府、重庆市纪委、重庆市监察局、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任职;院长冉光学曾先后在重庆商业职工大学、重庆第二财贸学校任职;副院长丁谦为重庆工商大学学术骨干,重庆市商业委员会特邀学术顾问。 2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表1 学院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序号 1 2 3 4 5 姓名 谭 勇 冉光学 吴照毅 丁 谦 杨守康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职务 党委书记 职称 学历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院长、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副院长 副院长 纪委书记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二)办学经费投入稳定 学院在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仍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推动大学城新校区建设;另一方面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始终把教学基本建设放在首位,确保每年拿出超过学费收入的40%以上用于日常教学、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其他专项经费开支。学院的各项设备购置,也优先安排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有力的经费投入,为保障 学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佐证材料目录 1.学院领导考核任免办法;市委组织部任免学院院级领导的批文;学院中层干部任免相关文件 2.学院党政班子、中层干部一览表 3.2012-2014年学院院级领导的年度考核材料(包括述职报告) 4.学院2012-2014年办学经费收入和支出情况 3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评估指标 1.领导作用 关键要素 1.2学院事业发展 规划 重点考察内容 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自评情况 合格 一、自评说明 学院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参照《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按照重庆市战略目标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服务重庆地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要求,从学院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出发,科学制定了具有我院特色的《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对“十二五”期间的办学规模、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研与科研、校园基本建设、学生管理等工作做出目标明确的发展规划。学院的事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较好地适应了地方发展的需求,规划落实到位。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规模与内涵并举,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秉承“扬儒商文化,育商务精英”的办学理念,为西部地区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建成西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商务类高职学院。 二、自评依据 一是在人才建设中,以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4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强干部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以充实师资数量为基础,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根本,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优化激励,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实现教师资源的多层次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以德为先、民主公平公正、择优选拔的原则,做到干部职数与学院处室、(院)系规模发展变化相适应,干部结构与学科专业结构、与学院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监督激励机制。 二是在专业建设中,贯彻“面向市场、服从需求、突出特色”的方针,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原则,结合产业和社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学院规划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围绕重庆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轻纺食品类、市场营销类、会计类专业群,实现餐饮类、印刷包装类特色专业的“三结合”——地域需要和行业需要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结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相结合。开设涵盖了财经、旅游、电子信息、公共事业、艺术设计、轻纺食品等6个专业大类21个专业,重点培养引进商贸、物流、会展、电子商务、营销、会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紧缺型人才。做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院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在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建设中,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立与专业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监督体系及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 四是在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5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网络舆情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机制,立足学院、(院)系、班级、学生社团等平台,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素质教育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素质教育校园文化体系。 五是在教研科研建设中,以“上水平、促发展、创效益”为科研理念,将科研与专业建设、素质教育、教师团队建设三结合。 以《学报》、《院报》为基点,做好学院科研文化基本建设;以教改为起点,做好教研团队、科研团队建设。启动“五个一”教改科研工程:每个系一个教改项目、一个院级特色科研项目、一个市级科研项目、一个特色教研团队、一门精品课程,形成年龄呈梯度、专业成互补、兴趣有发展、研究有专攻的稳定有活力的院级科研团队。逐步增加科研投入,拓展科研范围,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教学科研相长、科研目标与学校发展和谐。 六是信息化建设以实现“网络覆盖无盲点、管理覆盖无盲区、公共服务一站式、生活消费一卡通、教学空间人人有”五个服务目标为建设任务,坚持实用够用、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分三步实施。由对老校区校园网络进行简单改造升级逐渐过渡到搬迁入驻大学城新校区后以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硬件、全院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多媒体教学设施、专业实训设备建设为中心工作,建设统一数据平台、建成部份应用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初步实现空间教学。 七是在招生就业工作上,完善机制,注重纵深延展,工作时序贯穿从招生宣传到毕业跟踪的全过程;工作机制上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工作拓展贯彻“向两头延伸”的工作思路,即招生工作要延伸至中学,就业工作要延伸至社会。实现全员覆盖,组建职6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网络。拓展渠道,完善学生就业保障工程。 八是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结合学院实际,把握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方向,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积极为产学研服务,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构建与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藏书结构合理,藏书重点突出,体现学院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三、佐证材料目录 1.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3.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6.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 7.学院“十二五”师资建设规划 8.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7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重点考察内容 自评情况 合格 ①学院办学理念、目标及定1.3办学目标和 1.领导作用 位; 定位 ②在册各类学生的结构。 一、自评说明 学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结合重庆市商委五大功能区服务业发展分类指导意见和重庆市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意见为契机,围绕“怎样办好高职教育”、“怎样培养高技能人才”、“怎样突出学院商务特色”等问题,在全院师生中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 二、自评依据 (一)办学定位明确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规模与内涵并举,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秉承“扬儒商文化,育商务精英”的办学理念,为西部地区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定位: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有一技之长的商务类专门人才;以高职教育为主,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和应用技术服务,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成为校园文化主旋律;力争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6000人,2020年达到10000人,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建成西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商务类高职学院。 (二)生源结构合理,生源人数逐年增加 2012年学院在校学生3392人,其中,统招生2915人,成教生477人,新生报到为1165人,入学报到率75.31%; 2013年在校学生38458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人,其中,统招生3620人,成教生225人,新生报到1393人,入学报到率75.91%;2014年在校生4960人,招生录取2150人,新生报到2032人,入学报到率83.07%。通过以上数据表明学院在校人数逐年增加,第一志愿上线率、报到率逐年增加,在“三校生”、成人高职学历教育规模上逐渐减少,生源结构得到改善,生源质量显著提高。我院新校区全面建成后,办学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学院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短期培训种类、规模 全面开展社会培训,为50多家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服务共计8000余人次。商贸管理系开展“家政培训”工作,培训社会人员1000余人次,与企业合作开展营销类培训;会计学院开展“会计核算”培训1300余人;出版传媒系开展平板印刷工培训60余人;餐饮旅游学院开展“企业职工技术培训”3500人次,利用渝菜研究所平台,探索“校中企、教外培”的新模式。针对学生职业资格证考试,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统计资格证考试培训,计算机培训,英语、普通话等专业培训,学院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学院商务品牌初显,社会声誉得到了提高。 三、佐证材料目录 1.2012-2014各学年,学院招生计划及招生简章等 2.2012-2014年学院各类生源分系别统计表及各类生源增加减少曲线图生源分配统计表 3.全校分专业、年级、班级、带学号的学生名册 4.2012-2014各学年对社会开展的各种短期培训计划、总结、效果 5.2012-2014各学年对社会开展短期培训的项目、培训人员统计表 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重点考察内容 自评情况 9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①人才培养政策保障情况 ②学院领导关注教学及学生情况 1.4对人才培养重③教学经费保障 1.领导作用 视程度 ④教师培训进修 ⑤校企合作育人 ⑥奖学金 合格 一、自评说明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奖学金制度,对人才培养的制度、条件、经费给予充分保障。 二、自评依据 (一)重视教学,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领导重视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始终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一是多次召开党委中心组专题讨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党政联席会专题讨论教学情况。分管院长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院)系负责人会议,院领导每月至少联系一次(院)系。二是全面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绩效工资后,在奖励、评优、考核和提职等方面努力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广大教师倾斜。三是建立院领导联系(院)系制度、听课制度,学院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深入考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与(院)系、教务处、学生处等处室同志座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学院领导关心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学院积极为教学一线教职工成才提供政策保障,营造个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建立教师送学培养、提升培训政策,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选送教师参加培训提升,制定了教师攻读博士奖励办法;二是实现了绩效工资向教学和管理一线倾斜,2014年教职工收入同比增长17%;三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落实名师、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校内待遇;四是为了方便教师上课备课,10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学院为每位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五是建立并实施教职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对新校区教师住房选址调规并优化户型,为教职工购买了互助保险,帮助解决教师子女就读大学城中小学的难题。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激励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全院教职工特别是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成效明显提高。 学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牵头,涵盖校内外专家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研究和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教材开发等课题。各(院)系按专业群组建了包括企业行业专家在内的专业建设小组,指导并参与专业建设工作。学院教学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合理,运行机制符合实际。除5个教学(院)系外,还设置有思政教学部等机构。为商贸管理系购买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国际贸易等三套综合实训软件,为会计学院采购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竞赛平台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竞赛平台。健全的教学组织机构,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和立校之本,教师教学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和关键。学院以修订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吸收其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全面解放思想,构建课程体系,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逐年加大 学院逐年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以搬迁新校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实验实训、图书资料、多媒体和校园网建设的投入,加大支持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投入。逐步11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建立教学活动和学术成果奖励专项经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逐年加大,保证了教学经费的优先地位,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强力保障。学院学费收入中用于教学经费的支出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以服务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和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技术人才为宗旨。 (三)重视教师引进与培养工作 深入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制定《新入职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聘请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选派21名专任教师参加国家级项目培训,选送教师参加第八、九期副教授能力培训,公开招聘13名专任教师。学院公招工作呈现五个创新:一是严格严控制岗位和条件,坚持按需引进;二是改革命题评判方式,保障公平公正;三是构建考官团队,规范考官结构;四是严格政审考察,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五是组织有条不乱,程序规范严谨。 (四)重视与企业行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一是加强重庆商贸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重庆商投集团签订深度校企合作协议,与中建华会计师事务所、永辉超市等5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组织76名学生参加对岗项目实习和全国经济普查;开展家政服务、营销等培训,开展大学生百人创业扶持计划培训。二是加强餐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利用渝菜烹饪研究院平台,将比赛评估体系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中餐宴席设计大赛,荣获重庆市二等奖、全国三等奖;与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举办餐饮美食周,培养技能过硬的餐饮业人才。三是加强印刷包装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 “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用好180万元市级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与伟新图文设计制作有限公司、富士施乐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增强教师市场实战能力。学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重庆分行进行全面合作,解决了学院二、三期建设贷款问题;同时与学院开展深度银12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校合作,支持学院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抓好三大基地建设,搭建有效的产学结合平台,对接行业、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基本形成。 (五)建立奖学金等学生学习保障措施 学院积极努力做到将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教育惠民政策资金落实、使用、管理到位。及时布置并认真落实各项奖助学金政策,进一步完善奖助学金工作管理制度,强化政策宣传和信息填报工作。学院高度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学生处长、财务处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个辅导员作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2-2014年,学院累计发放院级奖学金625人次,共计32.97万元;累计发放国家奖学金5人次,共计4万元;累计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175人次,累计87.5万元;累计发放国家助学金1596人次,共计463万元。勤工助学岗位校内累计39人次,校外163人次。奖助学金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我院还制定了关于资助工作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规范程序、健全档案;为使各项奖助学金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院在具体实施工作中明确规定了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各种奖助学金政策,保证资金到位,做到资金发放及时到位,使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 三、佐证材料目录 1.2012-2014年学院年度工作要点 2.学院制定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规定 3.学院领导重视教学、深入教学第一线材料 4.学院领导改善师生办公、学习和生活的举措 5.学院年度教学经费预算、决算 6.与企业、行业开展校企合作资料 7.学生获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名单统计及发放明细表 13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重点考察内容 自评情况 14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1.领导作用 1.5校风与校园 稳定 ①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②学院安全稳定工作 合格 一、自评说明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建设中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创新载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氛围浓郁、井然有序、文明和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满足了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学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学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规范了学生管理,学生文明守纪,校园和谐,平安校园氛围已经形成。 二、自评依据 (一)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创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是形成了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办学传统,凝聚成“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和“扬儒商文化,育商务精英”的办学理念。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精心设计教育环境及主题,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对校园广播、橱窗、LED屏、学生活动中心等校园文化设施进行了建设和打造,确保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举办了“读书文化节”、“魅力女生文化节”,“会计文化节”、“美食文化周”等系列活动,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报告会、讲座、文艺汇演等多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用青春和智慧托起中国梦”、“八爱教育”、“与信仰对话”、“青春学雷锋”等10余个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商苑文化大论坛”系列讲座60余场次,在元旦、“五?四”、“七?一”、“国庆”“11、27”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和纪念活动。三是学生社会活动丰富多彩,有学生社团29个,专兼职指导教师30名,学生社团成员每届均达到600人以上,学生社团参与率高。15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举办“社团文化节”,各协会或单独、或联合开展超过15场次的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和文化活动,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是育人效果明显。三年来,我院共发展了201名中共党员(含预备),有276人次、10个集体获市级及以上奖励,涌现出了如李鸿同学捐献血小板,为周欢、张秋建同学捐款等先进事迹和模范代表。 (二) “三风” 建设 学院致力于打造“三优”高校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对学生言传身教;通过开展“六查”、“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整顿、“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以制度落实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培育良好校风;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和军训,举行“国旗下讲话”,建立“学生出勤预警机制”,开展考前诚信教育,严格处理学生违纪事件,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保证校风、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加强班风建设,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专题讨论班风建设。加强纪律管理,强化课堂秩序,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开展教学质量论坛,说课比赛,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企业挂职锻炼。 (三)坚持预防为主,构建平安校园 我院党政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一是全院参与创建平安校园。一把手与二级部门负责人签订消防安全、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年实施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人人抓落实”的管理机制,为校园稳定工作提供了管理保障。二是加强正面引导,强化舆情监督,实行民主管理,落实院务公开,建立申诉机制,建立情报信息预警,及时化解和疏导矛盾,依法治校能力不断提高;定期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分析研究不稳定因素,查漏补缺。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三是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制定和完善了多项消防、治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事故;加大校园安全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强隐患排16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查与整改;开展多项安全技能培训和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救险能力;严格政务值班制度和内保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建立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四是加强保安队伍管理,完善岗位职责。三年来,我院无一例不稳定事件发生,无一例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无一例火灾发生,无一例学生非正常死亡。我院被沙坪坝消防安全委员会评为2011年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单位,2012年被市教委、市综治办、市公安局授予“平安校园”称号,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办授予“全国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特色示范校”,校园稳定和谐,文明有序,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佐证材料目录 1.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及佐证材料 2.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实施情况及佐证材料 3.学生社团一览表及各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计划、总结、简报等 4.关于“好人好事”活动中的典型材料 5.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相关文件、计划和总结 6.平安校园建设资料(文件、会议记录、简报、获奖统计、消防演练等各类活动资料)

2.师资队伍 评估指标 关键要素 重点考察内容 自评情况 17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2.师资队伍 2.1专任教师 ①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②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合格 一、自评说明 学院坚持走“人才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重点,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公开选拔“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充实队伍;通过实施 “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教学名师、专业带着人、骨干教师及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实施 “双师素质”工程,切实增强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深化人事改革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激励导向机制。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品质优良、业务过硬、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基本建成,完全能满足学院教育教学需要。 二、自评依据 (一)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学院成立初期,仅有会计、烹饪工艺与营养等四个招生专业和44名专任教师,在校生规模为400人,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结构很难适应发展需求。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有21个专业在全国范围招生,专业涵盖会计、统计、审计、营销、物流、电商、旅游、烹饪、印刷、包装、图文等多个领域,专任教师人数增加到128名,在校生规模达到3408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学历、学位、职称及年龄结构情况如下: 表2 专任教师学历及学位结构情况表 专任学 历 学 位 18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教师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人比例人大学 比例专科 人比例(%) 硕士 及以上 人比例人学士 比例其它 人比例数 (%) 数 128 57 44.53 70 (%) 数 54.69 数 (%) 数 (%) 数 (%) 13 10.7 1 0.78 91 71.09 24 18.75 附注: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不在统计范围。 表3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情况表 专任教师职称 专任 教师 人数 副高及以上 人数 比例 23.44% 中级 人数 比例 42.19% 人数 32 初级 比例 其它(试用人员) 人数 比例 128 30 54 25% 12 9.38% 表4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情况表 年 龄 专任教 师人数 46-60岁 人数 128 比例 36-45岁 人数 比例 27.34% 小于35岁 人数 88 比例 68.75% 人数 男 性 别 女 比例 人数 比例 5 3.91% 35 43 34% 85 66% 附注: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专任教师中无60岁以上在编在岗专任教师。 除上述专任教师外,学院还有兼课教师59名(折算后为2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及研究生29名,有正高职称兼课教师2名、副高职称兼课教师20名,具备“双师素质”兼课教师10名,兼课教师的19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整体学历、职称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双肩挑”人员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引领作用。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学院现有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等较为合理,学历水平较高,年龄优势明显,并呈良好发展趋势。 (二)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为满足学院事业快速发展需要,积极申请增加156个事业编制,制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人事人才管理办法》等文件,按国家招聘政策相关规定,严格教师准入条件,招聘信息公开透明,人才引进成果丰硕,得到市委组织部、市商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学院通过公招引进62名硕士研究生(含5名海外留学人员)教师、从示范高职、本科院校选调11名优秀教师,从行业、企业选拔13名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高级烹饪师等技能型人才,引进省级教学名师1名,解决了教学师资基本需求,有效改善了教师的专业及学缘结构,教师数量稳步增加,师资质量明显提高,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提升基础课教学水平 为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学院成立了公共管理系,现有专任教师33名,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专业背景深厚,理论知识扎实。近年来,学院通过开展相互听课、说课评课、教法研讨、诊断帮扶活等活动,培养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通过举办教学论坛、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构建领导评价、同行测评、学生评教的多维评价体系,增强了教师岗位责任;通过举办公开课、示范课,评选教学优秀奖、优秀课件奖、优秀教案奖等活动,增强了课堂教学质量意识,切实提升了基础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师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情况如下: 20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表5 基础课专任教师学历及职称情况 学历情况 基础课教师人数 人比例人比例人数 (%) 数 (%) 数 研究生或硕士学位 本科 专科 比例(%) 0 副高及以上 职称情况 中级 比例(%) 33.33 初级及 未定级 人数 比例(%) 人比例人数 数 (%) 33 28 84.85 5 15.15 0 10 30.31 11 12 36.4 (四)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为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制定了《教师挂职锻炼管理试行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引导教师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上岗,要求教师要时刻保持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的技术跟踪能力,激发中青年教师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把打造教师的“双师素质”作为师资培育重点,多种措施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接受挂职实践;二是利用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三是面向社会选拔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四是支持教师在企业长期兼职和自主创业;五是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进行岗位练兵。通过近五年的建设和培养,“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正在形成,学院128名专任教师中,有86名教师通过“双师素质”认定,“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7%,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6%,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教师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何种职业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阶段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情况如下: 21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表6 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情况表 行业高技能人教学部门 人数 人数 会计学院 商贸管理系 餐饮旅游学院 出版传媒系 合 计 31 23 13 28 95 4 5 3 4 16 才 比例 13% 23% 23% 14% 16.84% 参加企业实践经历 人数 29 21 11 25 86 比例 94% 91% 85% 89% 90.52% 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 人数 20 15 12 10 57 比例 65% 68% 92% 36% 60% (五)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院制定了《专业带头人评选管理办法》、《教学名师奖评定与奖励实施办法》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大力推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培育院级教学名师1名,专业带头人及专业负责人33名,骨干教师55名。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注重能力实绩,评选注重师德师风、业务水平、科研成果和工作实绩,对申报对象进行综合评议。二是保障职责待遇。学院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和义务,保障待遇和优先培训进修,不仅在教科研方面重点扶持,还纳入晋级评优和绩效考核。三是加强聘期管理。学院对专业带着人、骨干教师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各教学(院)系、教务处和人事处共同负责进行培养、管理与考核,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逐渐成熟,执教能力不断增强,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日益彰显。 (六)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组建了一支由教授、副教授、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教学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提22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建设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构建专业教学团队。学院建设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二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院组建了会计等5个教学团队,为每个教学团队提供1-4万元的团队建设经费,并按“项目管理、规划审核、分项拨付、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管理,努力打造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三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为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制定了教学团队考核评价制度,紧紧围绕教学团队的目标任务、教育教学能力、教研教改水平及团队建设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有效发挥了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中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的热情。 (七)狠抓能力提升培训 为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规范教职工学习培训管理,制定了《新教师培养管理办法》、《教师学习培养管理办法》等文件,按相关规定提取培训经费并纳入财务预算,确保所有教师3年内至少实现一个轮次业务培训。近年来,通过实施岗前培训、学历提升、国培项目、学术研讨、骨干培训、网络培训、访问学者、副教授能力提升等培训项目,共选派教师58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先后有65名教师实现在职学历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显著提升,学历、专业学缘及职称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教师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高,获得重庆市师资培训“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先进集体”等的荣誉称号。此外,学院秉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大力倡导科研为教学服务,积极引导研究成果向教学内涵转化,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67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专著80余部,主持项目课题及专利技术共90余项,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八)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23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为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了《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在培训进修、绩效分配、考核评价等方面,紧紧围绕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现注重实绩,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切实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真正做到考核有依据,量化有指标,充分发挥收入分配、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佐证材料目录 1.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学院关于教师培训进修系列制度(学历提升、培训培养等) 3.校内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兼课教师和专任教师名册表 4.校内专任教师其他情况(培训进修、青年教师培养、挂职锻炼、社会兼职、获奖项目、主持在研课题、著作与论文等)及证明材料 5.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分院系统计双师素质教师名册及证明复印件 6.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有关文件(计划、政策),2012-2014年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情况一览表及支撑材料 7.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申报、选拔和培养的有关文件、一览表、执行情况及相关佐证材料 24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评估指标 2.师资队伍 关键要素 2.2兼职教师 重点考察内容 ①兼职教师比例; 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况。 自评情况 合格 一、自评说明 学校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行业办学优势,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结合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需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任务,基本建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学团队,形成专业实践课由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内“双师素质”教师共同承担的教学组织格局。 二、自评依据 (一)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确定了“按需聘用,聘约管理,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原则,制定了《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试行)》,面向行业企业选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根据实践教学需要,2013年聘请兼职教师63名,其中具有中高级执业资格23名,取得中高级职称27名;2014年聘请兼职教师77名,其中具有中高级执业资格14名,取得中高级职称26名,形成了实践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完成,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的比例逐步提高。 (二)培养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为切实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制定了《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聘任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对兼职教师的聘请、教学及日常管理,各教学(院)系把兼职教师参加教25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研、教改、科研活动纳入常态工作,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相互学习、有效互动的良好局面。2012—2014年累计有30名兼职教师参与了制定人培方案、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等合作项目。 此外,学院还高度重视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鼓励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说课比赛,优质教案评选,优质公开课,示范课评选等活动,各教研室不定期开展兼职教师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重视行企经验,提高聘用比例 为保证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学院依靠校企合作,吸引技术、业务能力强的一线技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到院任教,逐年扩大外聘教师的规模,充分发挥外聘兼职教师的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2014年学院除聘任77名兼职教师外,还聘请13名在本行业有较高知名度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充分发掘兼职教师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顶岗实习平台和就业机会,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兼职教师把行业、企业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带进课堂、融入实习实训、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实训活动内容,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在注重兼职教师数量增长的同时,也注重质量提高,兼职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重逐年提高,截止2014年,本科以上学历兼职教师占比已达77.9%。对提高我院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佐证材料目录 1.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花名册、兼职教师聘任协议 2.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情况汇总表 3.兼职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统计表及佐证材料 4.对兼职教师开展教学检查、评教统计及相关原始记录 26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评估指标 2.师资队伍 关键要素 2.3主讲教师 重点考察内容 ①授课教师情况; ②学生满意度。 自评情况 合格 一、自评说明 学院紧紧围绕课程建设需要,结合教师专业和发展愿景,对教师按专业归口进行调整,并据不同类型课程特点和建设要求,选择和配置课程主讲教师,逐步形成了基础性课程由具有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主讲;专业核心课程由具有企业经历或专业实践经验、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主讲;实践性课程主要由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校内具备“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共同承担的教学格局,基本形成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主讲教学团队。 二、自评依据 (一)授课教师情况 学院担任基础性课程的主讲教师共有3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28名,具有副教授职称教师10名,基础性课程教师均具有相应专业背景,学历和职称优于教师平均水平;专业核心课主讲教师共有111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105名,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89名,专业核心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教学能力突出,是学院师资队伍的核心力量;实践性课程主讲教师共有163名,其中校内“双师素质”教师86名,校外兼课教师77名,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力提升,还能推动深度校企合作。目前,我院主讲教师职责明确,数量充足,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完全能满足学院教学需要。 (二)教学成效显著,学生满意度高 通过开展主讲教师业务培训,提高主讲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发挥教学团队优势,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引导主讲教师积极开展教27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改研究项目,鼓励主讲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在集体备课、说课比赛、指导竞赛、学生评教、教学督导、领导听课等活动中,主讲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在指导新教师教学,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服务社会等方面,主讲教师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经过近年的努力,学院一大批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欢迎主讲教师团队日益成熟,必能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主讲教师应有的贡献。 三、佐证材料目录 1.授课教师教学任务安排表 2.学院主讲教师人员花名册及相关证书复印件 3.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相关企业背景经历及佐证材料 4.担任专业实践课程的主讲教师在企业、行业技术骨干的证明材料 5.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委员会、行业协会信息一览表及聘书复印件 6.近三年教师科研、教研、论文一览表 28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3.专业建设 评估指标 3.专业建设 关键要素 3.1专业设置与建设 重点考察内容 ①专业设置与建设; 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自评情况 合格 一、自评说明 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专业建设规划;构建了重点专业建设体系,建立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专业群结构合理;各专业有明显的行业服务方向,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自评依据 (一)适应行业和产业需求,设置调整专业 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和重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过积极调研和论证,结合学院办学基础,制定《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和调整学院专业布局。借助行业办学的优势,学院加强了与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紧密对接的专业建设,逐步加大了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比重。2013-2014学年我院21个高职专业,2014年新增4 个专业,目前学院开设专业已有25个,其中财经类专业12个,旅游类4个,轻纺食品类4个,电子信息类3个,其他类2个,初步形成了以财经类专业为主,兼以发展旅游类、轻纺食品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体系,对应财务会计、经济贸易、物流商贸、电子信息、餐饮旅游等行业(或职业),形成了与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为宗旨的专业格局。 (二)完善专业建设机制体制,实施专业群战略 学院从2010年启动专业建设工程,制定出台了《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29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等制度,形成了推进专业建设的有效机制,规范了专业设置、重点、特色专业遴选、专业群建设等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建设,在纵向上,学院形成了院、系、专业教研室的三级专业管理机构,管理规范,职责明确。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从宏观上对整个专业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与决策。系、专业教研室负责从微观上对专业建设提出合理性建议与完善措施。在横向上,学院还建立了专业双带头人制度,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专业建设,使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对接。 在专业结构和布局上,学院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产业需求,实施专业群战略,逐步建立起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以专业群为共享平台的专业建设体系,引领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2011年以来,学院确定会计、市场开发与营销、商务管理、印刷技术等重点专业,遴选出会计与统计核算、连锁经营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等4个特色专业,围绕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初步形成了五大专业群:一是根据重庆市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网络零售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突出面向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营销、管理、物流等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了以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为龙头,电子商务、商务经纪代理等专业为支撑的市场营销类专业群和以商务管理专业为龙头,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为支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群;二是学院围绕重庆印刷包装业发展战略和“将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重要印刷包装基地”的要求,培养包装、印刷、出版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和重庆印刷包装行业协会合作,构建了以印刷技术专业为龙头、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包装技术与设计为支撑的包装印刷类专业群;三是服务重庆“三都”建设,培养素质优良、技能突出的烹饪技术和餐饮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重庆烹饪协会合作,构建了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龙头,旅游服务与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为支撑的餐饮旅游类专业群;四是根据成30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和重庆打造内陆地区金融中心战略,立足长江上游地区,重点面向中小微企业,培养 “管理型”的会计、税务、金融等人才,构建了会计为龙头,会计与统计专业、审计实务等专业为支撑的财务会计类专业群。 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学院鼓励改革和创新,并在经费、人员、政策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及时总结经验成果,专业群共享。通过实施专业群战略,学院各专业的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十分重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极推进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工学交替”、“订单式”合作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责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取得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 1.工学结合,推行“332”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专业中推行“332”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改传统的3学年6学期为3学年8学期,其中第一、二学年均为3学期即第一、二学年各有1个实习学期和两个学习学期,第三学年有1个学习学期和1个顶岗实习学期。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等推行了“332”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重庆商业联合会、重庆商投集团、重庆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施“33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2.产教融合,推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 通过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产教融合。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与服务、印刷技术等专业与重庆万豪酒店、重庆融汇丽笙酒店、重庆顶正包材有限公司、重庆金雅迪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签订协议,建立了定向班,推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按企业“订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还探索了“现31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代学徒制”培养模式,09级晏静、潘宗财等同学拜重庆市烹饪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沈明辉老师为师。通过“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深化了校企合作,部分学生快速进入了公司核心技术和管理岗位,冯勇、王鹏等专业老师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参与企业的菜品开发与研究,近年来已创造了20余种菜品用于市场,深受市场欢迎。 3.课证融合,推行“双证书”制度 在课程结构上,打破学科体系,依据职业岗位(群)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或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各课程建立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类型灵活多变,从单一的知识评价改革为重过程评价和能力、素质评价。对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依托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教学中嵌入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内容,开设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并纳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学习到的企业工作岗位中的最新工艺和技术,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会计专业本着“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原则,确定了“课证融合,财税并驾,技能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通过积极开展专业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了内涵建设,整体提升了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增强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优良率达到85%。 32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三、佐证材料目录 1.专业设置一览表及批复文件 2.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3.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教务处)。 4.各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近三年) 5.专业剖析报告选编 6.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说明、重点专业建设相关材料 7.校企合作协议 8.专业调研报告选编 9.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成果统计表(论文、课题、科研项目等)

33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评估指标 3.专业建设 关键要素 3.2特色专业 重点考察内容 ①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②特色专业建设成效。 自评情况 合格 一、自评说明 学院制订并实施了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凸显学院办学特色;以特色专业为示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特色专业的课程标准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教学保障体系、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自评依据 (一)科学规划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凸显学院办学特色 学院始终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坚持“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发展道路,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努力形成专业数量与学院规模相适应,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示范性强的格局;按照“抓特色、树品牌”的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学院将特色专业建设作为我院改革发展的重点工程, 2010年制定了《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启动特色专业建设工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特色专业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现已遴选出会计与统计核算、连锁经营管理、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4个专业为特色专业立项建设项目,通过34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四个特色专业的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及专业群,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办学的整体水平,凸显了学院在商贸流通行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 (二)以特色专业为示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全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 各特色专业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先导,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支撑,构建了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同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同步、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的专业建设模式,形成了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有机融合的专业建设机制。 各特色专业结合行业和专业实际,依据职业岗位(群)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或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并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建立了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改革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改革教学模式。各专业经过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设计了“2321”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多证书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校企合作重实践、能力本位多证书”的办学特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推行“332”工学交替弹性学期制,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互动、能力递升”的办学特色;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深化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政校共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德技双修”的办学特色;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新菜品的研究和餐饮行业创业新模式的研究,形成了“校企合作、实境教学”的办学特色。通过35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四个特色专业的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学院为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流通行业培养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开始显现。 (三)特色专业建设初见成效 1.制定了立足企业岗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岗位任职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双证书”制度为核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于一体,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制定和完善了课程标准和实践教学大纲。 2.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近三年来,学院建成市级精品课程1门,12项教研教改成果立项为市级课题,30项教研教改成果立项为院级课题,教师编写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54本,其中主编教材21本,副主编教材33本,自编校企合作实训校本教材、讲义36本,与重庆中建华会计师事务所等54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和内容,汇编完成了各专业的课程标准近200种,合作开发了《企业财务管理实务》、《汤锅制作技术》等43门专业课程,编写了紧密结合岗位实际的实训指导书等30种课程实训资料;其中《面点制作技术》、《汤锅制作技术》是独具重庆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和管理、聘任办法,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打造了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4.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取得突破,各专业的硬件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等设施基本完善,较好满足了教学、实训的需求。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近三年来,学院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建设了会计手工实训36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室、数码打样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中餐实训室等21个专业实训室,其中出版传媒系的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实训室建设获得了国家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立项。校外实训基地建议方面,在市商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协会、市餐饮协会、市印刷协会等行业的引领下,与45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半年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5.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体制机制日臻完善,教学效果逐步彰显,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屡有获奖。如商贸管理系同学参加重庆市第三届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三等奖,参加社科奖第6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获全国三等奖;会计学院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重庆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出版传媒系同学参加Adobe创意大学应用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三等奖;餐饮旅游学院同学参加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获得重庆市二等奖,全国三等奖等等。 6.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院充分利用我院隶属重庆市商委的行业优势,成立了“商贸人才培训基地”、“餐饮人才培训基地”, “印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以三大基地为平台,深入社区、街道、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社会。2011-2013年完成1000名重庆市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工作,获得财政支持100万;2013-2014年完成了双福国际农贸城新员工培训工作;2013年完成了江北区、渝北区和武隆县三个区县的社区商圈规划,其中渝北区社区商圈规划在市商委的评比中获一等奖。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服务项目,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也日渐增强。 三、佐证材料目录 1.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2.近三年教研项目一览表 3.学院关于重点、特色专业遴选与管理的相关制度 4.院级重点特色专业一览表、立项文件及申报评审材料 5.特色专业年度建设报告 37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6.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7.特色专业建设成果一览表及相关佐证材料

4.课程建设 评估指标 4.课程建设 关键要素 4.1课程内容 重点考察内容 ①课程教学目标; 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自评情况 合格 一、自评说明 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学院落实教高[2006]16文的精神促进内涵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以就业为导向,按行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指导,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探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以“提升综合素质、强化职业道德、突出职业能力”的原则强化课程建设。近三年,课程建设有较大突破。 二、自评依据 (一)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体系 近年来,学院密切与商委、中小企业局、统计局、新闻出版总署等行业联系,组织各专业团队深入到各专业的职业领域,先后多次到重庆商投集团、康华会计师事务所、重庆阿兴记餐饮有限公司、重庆远大印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商务管理类、财务类、餐饮旅游类、出版传媒类专业调研,了解行业岗位需求,把握市场动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重视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按职业能力的递进培养过程,建设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培养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o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