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试验规程新增加部分内容
更新时间:2023-04-13 19: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E20-2O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试验规程
Standard Test Methods of Bitumenand Bituminous Mixtures for
HighwayEngineering
2011-09-13发布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告
2011年第54 号
关于公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
混合料试验规程的公告
现公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一2011 ),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同时废止。
该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主题词:公路试验规程公告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1 午9 月 14 日印发
2
前言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科试验规程》(JTJ 052—2000)(以下简称原规程)自发布实施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加强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生产与管理、质量检验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外许多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评价水平,原规程需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非常有必要补充一些新的试验方法。为此,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在《2007 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下达了原规程的修订任务,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工作。
修订单位在认真总结多年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资料,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完成了修订工作。
本次对原规程共修订 43项,增补13项,删除2项。主要修订内容有:
(1)修改完善了部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等。
(2)在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中,取消了真空度标准,统一采用负压标准,同时对试验步骤中的细节进行了
3
修订。
(3)对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的测定方法、体积参数计算方法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对沥青混合料试件的保存条件提出了要求。
(4)增补了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弯曲梁流变仪法)。
(5)增补了沥青流变性质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法)。
(6)增补了沥青断裂性能试验(直接拉伸法)。
(7)增补了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
(8)增补了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
(9)增补了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燃烧炉法)。
(10)增补了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 (SGC方法)。
(11)增补了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和剪切性能试验(GTM方法)。
(12)增补了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
(13)增补了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
(14)增补了稀浆混合料车辙变形试验。
(15)增补了稀浆混合料拌和试验。
(16)增补了稀浆混合料配伍性等级试验。
4
(17)删除了T 0723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回流式抽提仪法)、T 0724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脂肪抽提器法)。
本规程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日常解释,希望各单位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函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E-mail:fp.li@2a88244afe4733687e21aa98),以便修订时研用。
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福普严二虎黄颂昌秦永春王志军李健
5
6 T0627-2011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弯曲梁流变仪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和m 值。测量的弯曲蠕变劲度范围为20~1 000MPa 。
1.2 本方法适用于原样沥青、压力老化后的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后的老化沥青。
1.3 根据本方法进行试验时,若试件的形变大于4mm 或小于0.08mm 时,试验结果无效。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 弯曲梁流变仪试验系统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1 带有试件支架的加载框。
2.1.2 将试件保持在试验温度下并提供浮力以抵消试件重力的恒温浴。
2.1.3 计算机控制和数搪自动采集系统元件。
2.1.4 试样梁模具。
2.1.5 检量和校正系统的梁。
2.2 试验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
2.2.1 加载框:由一套试件支架、加载轴、荷载传感器、荷载凋零装置、加载装置及位移测量传感器等组成。示意图如图T 0627-1所示。
1-温度传感器;2-沥青试件;3-控制与数据采集;4-位移传感器;5-加载轴;6-空气轴承;7-荷载传感器;8-水槽;9-试件支架
2.2.2 加载系统:能向试件施加35mN ±5mN 的接触荷载,试验过程中将试验荷载保持在980mN±50mN
以内。技术要求如下:
7 1)加载系统要求:试验荷载的升压时间应不少于 5s 。开始试验时系统在0.5 ~ 5s 内将接触荷载从35mN±5mN 增加到初始试验荷载980mN±50mN ,此时试验荷载应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50mN 之内,之后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 ±10mN 。
2)加载轴:带有半径为 6.3mm ±1.3mm 球形接触点。
3)荷载传感器:用来测量初始接触荷载和试验荷载。最小量程应不小于2.00N ,分辨率不小于2.5mN 。
4)线性差动式位移传感器(LVDT):量程不小于6㎜. 分辨率不小于 2.5μm 。
5)试件支架:接触半径为 3.0㎜ ± 0.3㎜ 由不锈钢或其他防腐蚀金属制成的支架。
2.2.3 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 - 36℃,精确至 ± 0.1℃。
2.2.4 恒温浴:在- 36 ~0℃范围能将浴内各点温度保持在试验温度 ± 0.1℃。
2.2.5 数据采集系统分辨率:最小荷载2.5mN ,最小形变为 2.5μm 和最小恒温浴内温度变化为 ± 0.1℃。当接触荷载转换到试验荷载信号被激活时,数据采集系统将及时感受该点。数据采集系统将记录在8.0s 、15.0s 、30.0s 、60.0s 、120.0s 和240.0s 的荷载和形变。
2.2.6 试件模具:材料为铝板或不锈钢(也可用硅橡胶)。 模具内部尺寸为:长127㎜ ± 2.0㎜、厚6.35㎜ ± 0.05㎜、宽12.70㎜±0.05㎜。图T 0627 -2为试件成型示意图。
2.2.7 不锈钢(厚)梁:长 l27㎜± 2. 0㎜、宽 12.7㎜±0.l ㎜、厚 6.4㎜±0.1㎜;不锈钢(薄)梁:长 l27㎜± 0.5㎜、宽12.7㎜±0.1㎜、厚1.0 ~l.6㎜。
2.2.8 标准砝码:通常需要4 个,每个质量100.0g ±0.2g ,用于BBR
荷载传
感器的标定。
2.2.9 标准温度计:分度值0.1℃的浸入式玻璃液体温度计,用于检查温度传
感器的温度。
2.2.10 塑料片:厚度为0.08 ~ 0.15㎜的干净塑料片. 塑料片不会因热沥青的作用而变形。
2.2.11 丙三醇一滑石粉混合物:用作金属模具内端面上的隔离剂。可用20%的丙三醇和80%的滑石粉。
2.2.12 恒温浴液体:不被沥青吸附及不影响沥青性质的溶液。液体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应不超过 1.05,合适的液体包括乙醇、甲醇、稳定的异丙醇、丙三酵一甲醇-水的混合液(例如:60%的丙三醇,15%的甲醇,25%的水),也可使用其他试剂,但不得使用硅酮或含有硅酮类的混合物。
3 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3.1.1 按操作说明书打开软件、加载和数据采集系统。
3.1.2 选择试验温度并将浴液的温度调节到所选温度。试验前将温度恒温到试验温度± 0.1℃。
3.1.3 打开空气轴承,用荷载调节器调节加载铀,使它在垂直路径约中间点处自由漂浮。
3.1.4 调节负载设置:将厚6.4㎜的不锈钢梁放在支架上,调节相关按钮,使接触荷载达到35mN±10mN,相应的初始试验荷载应为980mN±50mN。
3. 1.5系统检查:在每次进行试验前,将厚度为1.0 ~ 1.6㎜的不锈钢(薄)梁放在样品支架上,按程序要求操作测定薄梁模量,模量值应在薄梁模量的标准值范围内。
3.1.6 温度传感器的检查:当试验温度改变时. 用标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与数据采集系统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数据采集系统显示的湿度与标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差应该在±0. 1℃内。
3.2 试件制备
3.2.1 金属模具的准备
将模具清理干净,在模具的3个长金属部分的内表面涂一层石油基润滑脂,用润滑脂将塑料片平粘到金属上。
1)将塑料片放在金属表面,用手指挤压塑料片,靠摩擦力将塑料片压在金属表
面上。
8
2)在两个端件的内表面涂一层丙三醇和滑石粉的混合物,以防止沥青粘到金属端件上。
3)按图T 0627-2安装模具。用O形橡胶环将模件紧紧捆在一起。检查模具,用力将塑料片向金属表面压,以挤出气泡。
4)安装结束后,将模具放在室温下等待浇注沥青。
3.2.2 试件的制备
1)桉本规程T 0602 的方法准备试样。将沥青在烘箱中加热,直到沥青充分流动,成为容易浇注的状态。
2)浇注试件(金属模):模具放在室温下,将沥青从模具的一端向另一端来问浇注,使沥青略高出模具。倾倒时使盛样容器距模具顶端20 ~ 30mm,以单一路径向另一端浇注沥青,将倒满沥青的模具在室温下冷却45 ~ 60min ,冷却到室温后,用热刀切掉并切平冷却后高出模具顶端的沥青样品。
3.2.3 试件的存放和脱模
1)试验前将模具中的试件置于室温下,试件浇注完后应在4h内完成试验。
2)在脱模前,将含试件的金属模放在冷却室或水浴中冷却,保证试件在脱模时不变形。冷却温度宜采用-5℃±5℃,冷却时间为5 ~ l0min。
3)当模具内试件已达到脱模条件时,宜立即拆掉金属模具将试件移出。为了避免试件变形,应将塑料片和侧模从试件上滑动脱模。
注:在脱模过程中,小心拿好试件不要使试件变形。变形的试件将会影响测得的劲度和m值。
3.3 试验步骤
3.3.1 试件脱模后,立即将试件放入达到试验温度的恒温浴巾,恒温保持60min ±5min后,将试件安放在支架上,保持恒温浴温度在试验温度±0.1℃内。
3.3.2 将试件资料、试验荷载、试验温度等有关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3.3.3 向试件手动施加一个35mN ±l0mN 的接触荷载,施加荷载时间不能大于l0s,且保证试件和荷载头之间的接触;。
3.3.4 激活自动试验系统,加载过程为:
1)在1s ± 0. 1s 内施加980mN± 50mN的初始荷载。
2)将荷载减少到35mN ± l0mN. 维持20s ± 1s。
3)施加试验荷载980mN ±50mN,维持时间为240s。计算机将从0.5s起,以0.5s
9
时间间隔自动记录并计算荷载及形变值。
4)卸去试验荷载并返回到35mN ±l0mN的接触荷载。
5)从支架上移走试件进行下一个试验。
4 报告
4.1 接试验要求,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试件编号、项目编号。
2)试验日期。
3)试件宽度、厚度,准确至0.0l㎜
4)试验温度,准确至0.1℃。
5)施加试验荷载的时间(h,min)。
6)试验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准确至0.1℃。
7)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最大荷载、最小荷载,准确至lmN。
4.2 对8.0s、1
5.0s、30.0s、60.0s、120.0s 和240.0s时间报告下列试验结果:
1)施加荷载的时间. 准确至0.1s.
2)试验荷载,准确至lmN:
3)试件的形变量,用mm表示,准确至1 μm。
4)测量得到的劲度模量,用MPa表示,取3 位有效数字。
5)m值. 准确至0.001。
5 允许误差
5.1 重复性试验两个结果的差值(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表T 0627-l的重复性允许误差值。
5.2 再现性试验两个结果的差值(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表T 0627-1的再现性允许误差值。
表T 0627-1 重复性和再现性允许误差值
条件两个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
重复性蠕变劲度(MPa)7.2 m值 2.9
再现性蠕变劲度(MPa)17.8 m值 6.8
条文说明
本试验方法参考ASTM D 6648-0l 及AASHTO T 313-09 方法,结合国内多年来的使用情况编写。操作者在使用弯曲梁流变仪前需仔细阅读厂家所提供的仪器设备
10
说明书,详细的操作步骤可按仪器说明书进行。
T 0628—2011 沥青流变性质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 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的动态剪切模量和相位角。沥青动态剪切模量测量值的范围为0.1 ~ l0MPa,相应的温度范围为5 ~ 85℃。
1.2 本方法适用于原样沥青、压力老化后的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后的老化沥青。如用于含有颗粒的沥青,本标准试验方法只适用于颗粒尺寸小于250μm的沥青。
1.3 通过本方法测得的复合剪切模量和相位角经计算可以确定沥青性能(PG)分级等级。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 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系统由平行金属板、环境室、加载设备、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其基本原理如图T 0628-1所示。
2.2 试验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
2.2.1 试验板:两种规格的表面光滑的金属板。一块直径为8.00mm±0.05mm;另一块直径为25mm ±0. 05mm
2.2.2 环境室:用来控制试验时试件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维持一个恒定的试件环境。环境室中加热或冷却试件的介质成为不影响沥青性质的液体或气体。
2.2.3 温度控制器:在 5 ~ 85℃温度范围内可将试件温度控制在试验温度±0.1℃内。
2.2.4 加载设备:可以向试件施加l0rad/s ± 0. lrad/s 频率的正弦振荡荷载。加
载方式可采用应力控制荷载或应变控制荷载。
11
2.2.5 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可记录温度、频率、偏转角和扭矩。应满足表T 0628-1中规定的精度要求。
表T 0628-1 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精度要求
测定值精度测定值精度
温度0.1℃扭矩10mN2m
频率1% 偏转角度100μrad
2.2.6 温度传感器:精确至±0.1℃。
2.3 试件修整器:刮刀或刀片,用于修整试件。
3 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3.1.1 按本规程T 0602 的方法准备试样。加热沥青至足够流动状态,用来浇注试件,原样沥青加热的温度不宜高于135℃,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超过163℃。在加热过程中给样品加盖,并适当进行搅拌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赶走气泡。
3.1.2 将选择的试验板固定于试验机上,在试验温度下,建立试验板零间隙水平。向上移动顶板,使板间隙为lmm±0.05mm(直径25mm,用于原样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后的沥青)或2㎜±0.05mm(直径8mm,用于压力老化后的沥青)。
3.1.3 仔细清洁试验板表面,使沥青均匀牢固地粘到试验板上。当采用8mm 试件时,将环境室温度升到约45℃;当采用25mm试件时,将环境室升到试验温度或试验温度范围的初始温度。
3.1.4 取出试验板,将沥青浇注在试验板的中心处,使得沥青基本覆盖整个板(除周边留有2㎜宽外)。待沥青变硬后将试验板装回流变仪。
3.1.5 移动试验板挤压两个试验板间的试件,加热试件修整器,修整周边多余的沥青。
3.1.6 试件修整后,调整间隙到试验间隙。
3.2 试验步骤
3.2 .1 调整好试验板间隙后,将试件温度升到试验湿度±0.1℃。
1)当对沥青进行确认试验时,从沥青性能分级要求(PG)中选择合适的试验温度。
12
2)将温度控制器设定到所需要的试验温度± 0. 1℃,对试件恒温至少l0min. 然后开始试验。
3.2.2 在应力或应变控制方式下进行试验。
1)当采用应力控制方式时. 从表T 0628-2 中选择合适的应力值进行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能自动控制应力,不需操作者调整。
2)当采用应变控制方式时,从表T 0628-3中选择合适的应变值进行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能自动控制应变,不需操作者调整。
表T 0628-2 目标应力值
材料临界值(kPa)
应力(kPa)
目标水平范围
原样沥青G*/sinδ≥1.00.12 0.09~0.15 TFOT/RTFOT残留物G*/sinδ≥2.20.22 0.18~0.26 PA V残留物G*sinδ≤5 00050.0 40.0~60.0
注:G*为复合剪切模量。
表T 0628-3 目标应变值
材料临界值(kPa)
应力(kPa)
目标水平范围
原样沥青G*/sinδ≥1.012 9~15
TFOT/RTFOT残留物G*/sinδ≥2.210 8~12 PA V残留物G*sinδ≤5 000 1 0.8~1.2
3.2.3 当温度达到平衡时,设备将自动以l0rad/s 的频率和选择的应力(或应变)目标值进行试验,第一次10个循环,不记录数据,第二次10个循环,记录数据,用于计算复合剪切模量和相位角。记录和计算均由数据采集系统完成。
3.2.4 试件制备和修整结束后. 应立即进行试验。在多个温度下进行试验时,从试件加热到整个试验结束应在4h 内。
4 报告
4.1 每个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试验板直径,准确至0.lmm;试验间隙,准确至lμm。
2)试验温度,准确至0.1℃。
3)试验频率,准确至0. lrad/s。
4)应力或应变大小,准确至0.01%。
5)复合模量G*,单位kPa,取3位有效数字。
13
6)相位角δ,准确至0.1°。
4.2 报告所用试验材料名称、规格、来源及试验仪器的型号。
5 允许误差
5.1 重复性试验两个结果的差值(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表T 0628-4 的重复性允许误差。
5.2 再现性试验两个结果的差值(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表T 0628-4 的再现性允许误差值。
表T 0628-4 重复性和再现性允许误差值
试验参数重得性(%)再现性(%)原样沥青G*/sinδ 6.4 17.0
TFOT/RTFOT残留物G*/sinδ9.0 22.2 PA V残留物G*sinδ13.8 40.2
T 0629一2011 沥青断裂性能试验(直接拉伸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 1 本方法规定了用直接拉伸试验测定沥青破坏应变和破坏应力的方法. 适用于原样沥青、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后(RTFOT)和沥青压力老化容器老化(PA V)后的沥青材料。试验温度范围:0~ - 36℃。
1.2 本试验方法只适用于颗粒尺寸小于250μm的沥青。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 直接拉伸试验仪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1 以闭路耦合反馈控制的位移与加载系统。
2.1.2 试件夹持系统。
2.1.3 低温液体冷浴槽。
2.1.4 荷载测量和伸长测量记录仪。
2.1.5 温度检测和记录设备仪。
2.1.6 数据自动采集和显示系统。
2.1.7 信号控制器:控制力、位移及应变,并与计算机连接。
2.2 直接拉伸试验仪的技术要求和参数:
14
2.2.1 具有温控系统的加载设备:加载能力不小于500N。加载系统可安装于桌面。夹持系统应浸没在冷却液中。夹具应在液体表面下至少25mm,通过直接拉伸试件完成加载。图T 0629-1 为直接拉伸试件示意图。
2.2.2 试件夹持系统:具有轴向拉力和自动对中能力。保证塑料端模能挂上去。
2.2.3 冷冻机和冷浴槽:冷冻机通过管道与冷却槽相连接。冷浴槽应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试件和夹持系统。温度控制范围为试验温度±0. 1℃。
2.2.4 荷载测量和记录系统:荷载最小量程为500N,用灵敏度为0.1N 的荷载传感器测量,用数据采集系统分析数据,荷载和垃力显示精度为0.1N。
2.2.5伸长测量和记录系统:精确至lμm。
2.2.6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应具备自动显示荷载、伸长量、温度和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功能。
2.3 冷却液:宜采用醋酸钾溶液,也可用质量比42%的乙酸钾粉末和58%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混合液。
2.4 试模:由铝合金制成。
2.5 标准温度计:分度值0. 1℃。
2.6 烘箱:温度为160℃±5℃的强制对流式烘箱。
2.7 隔离剂:质量比1:1 的甘油和滑石粉调成的混合物。
2.8 溶剂:用于清洁试模、端模和板,可用石油醚、庚烷等无溶解性和无腐蚀性的溶剂
3 方法与步骤
15
3.1 准备工作
3.1.1 按本规程T 0602 的方法准备试样。将冷浴槽设定在要求的试验温度并稳定于±0.1℃范围内。将沥青样品加热,直至呈容易浇注状态,但加热温度不宜超过135℃;对于改性沥青或者老化后的沥青,应保证浇注时的流动度,且加热温度不宜超过165℃。加热时间应尽量短,为保证均匀性可以稍加搅拌,搅拌时应小心不要让气泡裹进沥青中。
3.1.2 用隔离剂涂满试模的两个内侧模板,便其金属表面均匀分布一薄层隔离剂,金属表面无暴露部分。将一张预先裁好的隔离纸放在试模的托板上,将侧模板放在隔离纸上,将端模放在试模的两端,将另一侧模放在底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试模组件。把试模组件放在一个平整的瓷砖上,并放人163℃烘箱中保温30min。
3.1.3 从烘箱中取出瓷砖和试模,置于平坦的台面上,然后一次性浇注成型。热沥青的液面稍稍高出试模表面,便于冷却后修整。
3.1.4 将试模在室温下自然冷却约60min,然后用热刮刀刮平顶部多余沥青。注意修整后的沥青试件表面应是平整的。
3.1.5 将带模试件放人0℃冰箱或冷浴中冷却5min左右,待试件变硬后小心脱模。注意,在脱模过程中应避免扭曲或弯曲试件,否则影响试验结果。
3.2 试验步骤
3.2.1 按3. 1 所述准备6个试件。
3.2.2 设定冷浴温度至试验温度,稳定至± 0.2℃;然后按程序将力值凋零。
3.2.3 将试件放人恒温的冷浴中养护60min ±5min;然后用专用夹子夹住试件,将式件安装在销子上。注意,试模的孔与样品架的上下轴相吻合:
3.2.4 试件就位后,检查试件是否安放平稳。注意,此时计算机上显示的力值数值应小于0.1N,否则需检查原因。
3.2.5 设定拉伸速率为lmm/min。将位移及应变复零,开始试验。
3.2.6 当试件拉断或应变超过10%时停止试验,并移走试件和沥青碎片。
3.2.7 当荷载达到峰值时试件突然断裂,记为脆性破坏,此时为最大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变;如果试件达到最大应力时未断裂而继续变形. 则破坏应变记录为相应于最大应力时的应变;当应变超过10%时,不必继续试验,记录破坏应变为“大于10%”,该沥青满足有关规范试验温度下的要求。
3.2.8 记录破坏荷载和试件的破坏形状,如果试件在颈部破坏,则记录破坏数
16
17 据并注明在颈部;如属于超过 10%末断裂,则记录 10%伸长时的荷载并注明试件没有断裂。
3.2.9 重复3.2.2 ~ 3.2.7 步骤,直至6个试件测试完毕。
3.2.10 塑料端模可重复使用. 试验完成后应认真清洗。将塑料端模浸在溶剂中,然后用柔软的布擦干净,再用干净的肥皂液或洗涤剂去除黏结面上溶剂留下的油膜。
4 计算
4.1 按照式(T 0629-1)计算每个试件的破坏应力。
A P f f /=σ ( T 0629-1 )
式中:f σ——破坏应力 (MPa);
f P ——破坏荷载(N);
A ——试件的初始横断面积(mm2)。
4.2 按照式(T 0629-2)计算每个试件的破坏应变
L f f /δε= ( T 0629-2)
式中;f ε——破坏应变(mm/mm);
f δ ——破坏时伸长值(mm);
L ——试件有效拉伸长度(mm)。
5 报告
同一试验结果中去掉两个破坏应力最低试件,如两个或多个试件破坏应力相同,但应变不同,则去掉两个破坏应变值较低的试件,用剩余 4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计算破坏应力和破坏应变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T 0630一2011 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 1 本方法采用高温和压缩空气在压力容器中对沥青进行加速老化,目的是模拟沥青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老化,用来评价不同沥青在试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抗氧化老化能力,但不能说明混合料因素的影响或沥青实际使用条件下对老化的影响。
1.2 本方法使用的样品为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方法得到的残留物。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压力老化试验仪(PA V)
如图T0630-1所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图T 0630-1 压力老化试验仪(PA V)示意图
1、压缩空气瓶;
2、压力调节器;
3、针阀;
4、压力计;
5、安全膜;
6、压力缓释阀;
7、减压阀;
8、针阀;
9、铂电阻;10、压力容器;11、温度控制
2.1.1 1个压力容器。
2.1.2 压力控制设备。
2.1.3 温度控制设备。
2.1.4 压力和温度测量设备。
2.1.5 标准的薄膜烘箱盛样盘等。
2.2 直接拉伸试验仪的技术要求和参数
2.2.1 压力容器:压力在2.lMPa ±0.lMPa。压力容器包括一个盘架,盘架可以水平放置10个薄膜烘箱盛样盘。图T 0630-2为压力容器(PA V)内部结构示意图。
2.2.2 压力控制设备:
1)减压阀:防止容器中的压力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在老化过程中容器中压力应不超过2.5MPa。
2)压力调节器:将容器中的压力控制到±0.02MPa。并且在老化过程中,使容器的压力控制在2.lMPa ±0.lMPa(表压)。
3)压力缓释阀:完成试验后,在8 ~ l5min 内将容器中2.lMPa的压力慢速地减至大气压力。
18
19
阿 T 0630-2 压力容器(PA V)内部结构示意图
1 )组件支撑点;2)与传感器表面至少有5mm 净距;3)壁净距≥l0mm ;4)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线:5)距离沥青胶结料预部≥l 0mm ;6)盛样盘和支撑组件;7)10个老化盛样盘放在支座架上,整个组件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移动a)组件支撑点到各层支座架顶面距离;组件支撑点不少于3个,测量3 个组件支撑点到各层支座架顶面距离,3 个值之间的差值控制在 ±0. 05mm ;控制差值主要是保证盛样盘的水平性;b)距离压力容器内部顶面距离≥l 0mm ;c)≥12mm 。
2.2.3 温度控制设备:在90 ~ 110℃温度范围. 能够将压力容器内部温度控制在老化温度的± 0.5℃。
2.2.4 温度记录设备:在整个老化过程中记录温度并准确至0.1℃。
2.2.5 压力表;在老化过程中,将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准确测量至± 0.02MPa 之内。
2.2.6 盛样盘:10个满足薄膜加热试验标准的不锈钢盘。
2.2.7 天平:感量不大于0. lgo
2.2.8 压缩空气瓶。
3. 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3.1.1 按本规程T 0602 的方法准备试样。沥青进行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将老化试验后的残留物倒入一个容器中。
3.1.2 将已知质量的标准薄膜烘箱试验盛样盘放在天平上,向盘中加人50g ±0. 5g 的沥青,使沥青薄膜厚度约3.2rnm 。如果残留物已冷却,可将其加热至流动状态再灌样。
3.2 试验步骤
3.2.1 将盘架枚在压力容器内部,按相关要求选择压力老化容器温度, 开启加热器,将压力容器预热到选定的老化温度。当温度达到老化温度后,
迅速将压力
容器打开. 将准备好的盛样盘放入压力容器中的试样架上,然后关闭压力容器。
3.2.2 当压力容器内部的温度达到低于规定温度2℃时(要求在2h 内达到),供给2.1MPa±0.lMPa 的空气压力,并开始计时。保持压力容器内的温度和空气压力20h ± l0min。
3.2.3 到规定的20h老化时间后,开启减压阀使压力老化容器(PA V)内的压力在8 ~ l5min减小到与外部压力相同。
3.2.4 在20h 的老化阶段,如果温度记录设备显示的温度高于或低于目标老化温度±0.5℃的总时间超过60min,则老化过程无效. 废弃试验样品;同样,如果压力超出规定范围,亦废弃试验样品。
3.2.5 打开压力容器,拿出试验架和盛样盘,将盘中热的残留物倒入一个容器中,加热并搅拌除去气泡后,可立刻进行压力老化(PA V)残留物的性能测定。如果不立即对残留物进行试验,应盖好在室温下存放,留待以后试验。
4 报告
试验结束后报告包括:样品编号、老化温度,准确至0. 5℃;记录最高和最低老化温度,准确至0. 1℃;总老化时间准确至lmin
T 0665—2011 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中裂和慢裂乳化沥青. 不适用于快裂的乳化沥青。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 滤筛:筛孔为1.l8mm。
2.2 量筒:200mL. 最小分度lmL。
2.3 烧杯:400mL。
2.4 秒表。
2.5 天平:感量不大于0.lg。
2.6 水:蒸馏水或纯净水。
2.7 其他:玻璃棒等。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3.1.1 将烧杯、玻璃棒及1.l8mm滤筛用溶剂及蒸馏水(或纯净水)擦洗清洁,
20
烘干后备用。
3.1.2 将乳化沥青过1.l8mm滤筛备用。
3.2试验步骤
3.2.1 取一个400mL 的玻璃烧杯倒入50mL乳液,然后边不断搅拌边逐渐加入150mL蒸馏水(或纯净水)。
3.2. 2在25℃±2℃条件下,让混合物静放2h,然后观测是否有明显的沥青聚结。
3.2. 3无明显聚结时,记录为“通过”;否则,记录为“不通过”。
4报告
每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以是否“通过”来评价。
条文说明
对于有些乳化沥青,尤其是喷洒类乳化沥青,为了保证顺利、均匀地洒布,需要在施工前对较高残留物含量的乳化沥青用水进行稀释。这时,如果不事先予以检验就有可能在用水稀释时导致乳化沥青破乳。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有必要对乳化沥青的水稀释稳定性进行评定。本试验方法参照ASTM244—00编制。
T 0735—2011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燃烧炉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 1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燃烧炉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也适用于对燃烧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筛分分析。
1.2 本方法适用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以及从路面取样的沥青混合料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 燃烧炉:由燃烧室、称量装置、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控制装置、空气循环装置、试样篮及其附件组成。
2.1.1 燃烧室的尺寸应能容纳3 500g以上的沥青混合料试样,并有警示钟和指示灯,当试样质量的变化在连续3min 内不超过试样质量的0. 01%时. 可以发出提示声音。燃烧室的门在试验过程中应锁死。
2.1.2 称量装置:该标准方法的称量装置为内置天平,感量0. lg,能够称量至少3 500g的试样(不包括试样篮的质量)。
2.1.3 燃烧炉:具有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测并且显
21
正在阅读:
A-77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测细则10-13
刹那间的感动作文600字06-16
联欢晚会主持词04-19
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与宪法权威60分06-06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语法05-21
CAXA工艺图表2007使用手册04-19
北京交通大学电动车拆装实习报告201206-21
电子指南针开题报告04-26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沥青
- 公路工程
- 规程
- 试验
- 增加
- 部分
- 内容
- 2011
- 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试卷(共75套)
-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同步练习4《昆虫备忘录》(有答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昆虫备忘录》同
- Unit 4 Step for creating a new company or adding an online p
- 人教部编版2022-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昆虫备忘
- (完整版)用VBA实现批量修改多个Word文档内容
- 针织婴幼儿儿童服装质量控制分析-纺织技术论文-轻手工业论文
-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股票挂钩票据及其在融券券源管理中的应用
- 建筑施工现场风险点控制管理标准(最新版)
- 线上营销活动方案范本(完整版)
- 2006101801250769101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参考样本设董
- 卧室衣柜装修效果图 卧室衣柜设计效果图
- 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及应用
- 重庆市城市公园数量、面积以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年数据分析报告2
- 电视机实训指导书(修改版)
- 易从网解读:卧室挂什么画好
- 各地“全面两孩”政策落地情况追踪 生育意愿有多高?.doc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土木工程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