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后,再无风流

更新时间:2023-07-25 14: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的一点读后感,抛砖引玉,万望雅正。

魏晋之后,再无风流

——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临川王刘义庆主持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精准地截取了汉末、三国以及两晋士族阶层的生活片段,表现了其时的政治环境、士族心态和生活面貌。小说按照表现内容的差异,原分为八卷(刘孝标注本为十卷,均已不可见),现所传都为三卷,三十六门。故事情节简单片段,大量故事兼具深刻性和趣味性,语言简练生动,措辞精准隽永,对人物语言的再现精当准确,许多故事在高潮处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首先,《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结构并不十分连贯,人物关系、时代、情节也较为破碎,然而,这并不影响其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每个小故事都篇幅短小,长的百余字,例如《惑溺第三十五》5中,贾充把女儿嫁给韩寿的故事长一百九十八字;短的十几个字,例如《德行第一》16中,“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仅十八个字。但是,这样短小的篇幅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已经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了。贾充把女儿嫁给韩寿的故事里,把韩寿外形的美好,贾小姐暗室偷窥后的芳心暗许,丫鬟的往还撮合、韩寿与贾小姐越墙相会、因为异香导致的东窗事发、以及贾充息事宁人的补救办法,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浓缩在短短一百九十八个字中。不能不说是编者巧妙

对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的一点读后感,抛砖引玉,万望雅正。

技艺的结果,乃至将皇帝赐香作为转折线索的巧妙安排都体现了作者成熟的小说叙事技巧。而王戎评论嵇康的故事,仅仅通过十八个字,就表述了三个内容:1、王戎善于品评人物,2、王戎与嵇康关系交好,3、嵇康的性格深沉内敛。文字简约,清楚明白。

其次、人物语言生动传神,无怪乎《世说新语》中能衍生出许多后代典故和成语。例如:《言语第二》3,孔文举“小时了了”的故事。先是诉说孔氏与李家的师生之谊,已经让读者刮目相看;紧接着又是孔融对“小时了了”的化用——“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啻于近代的优秀短篇小说。孔融的灵活机变、才思敏捷顿时跃然纸上。还有《品藻第九》68中庾道季的评论“廉颇、蔺相如虽千载死人,凛凛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在,厌厌如九泉下人”把人物褒贬说得神灵毕现,敏锐地指出逝者的虽死犹生和生者的生不如死,将抽象的,魏晋士人推崇的精神面貌“气”,通过例举而表现得清清楚楚。令读者不由得拍案叫绝。

再次,小说重在故事描写,对人物不进行直接的褒贬,对内涵不予以主观评价,对结局不附加多余陈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地,使人掩卷神思,回味悠长。《文学第四》66,曹丕胁迫曹植作七步诗的故事里,只以一句“帝深有愧色”做结,没有对曹丕的行为进行批判,但是否定的

对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的一点读后感,抛砖引玉,万望雅正。

色彩早已通过故事描写表露无遗了。在《简傲第二十四》3中,说了钟会去拜访嵇康,却不被理睬。结尾处,钟会、嵇康的对话意味深长——“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方面表现了魏晋时人充满了思辨色彩的语言对话,另一方面,将此后钟会谗杀嵇康是实事暗含在钟会的回答之中。让钟会看似轻描淡写的“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读来竟是阴冷恐怖,毛骨悚然。这样的结尾在《世说新语》里还有很多,往往让读者获得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欣赏体验。

第四,对魏晋风流的传神写真,让现在的读者抑制不住心驰神往。这一点有别于前面提到的一系列关于小说表现技巧的内容,它对我们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和物质膨胀下的精神救赎都有着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在我看来,这是《世说新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无关乎人生观、价值观、专业性和功利意义,而是只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必要用来不断鼓励自己、鞭策自己、修正自己人生方向的,做一个真正的人所需要的精神力量。《雅量第六》19,郗太尉求婿的故事,王羲之遇到高门太尉选婿的机会,也能够依然“坦腹东床”,这样的自在放达,是我们现代束缚在种种外在教条规则之下的人们所渴望而又无法实现的。这里并不是称颂那种邋遢放诞的生活,而是要我们懂得辨识那种虚伪的、实现欲望为目的的规整和光鲜。衣冠楚楚不是不好,只是它必须切合于我

对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的一点读后感,抛砖引玉,万望雅正。

们内心的愿望。无疑,真诚的袒露比虚假的整饬更高贵。《方正第五》16,向雄受命拜访刘淮,却不肯屈志修好的故事里,朝臣向雄虽然被武帝要求前往拜访刘淮,却敢于不放弃原则向刘准求和,哪怕身上还顶着皇帝的压力。这种在强势面前坚持自身原则的骨气,对于我们已经习惯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妥协生活,是显得有自尊多了。不管我们能不能够做到不放弃原则,不折损骨气,至少我们要懂得这种不畏外在压力,尊重个人内心的自尊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品藻第九》15,王敦在和庾亮品评人物时,面对谁是五人魁首的疑问,王敦的回答“噫!其自有公论。”充满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迥异于其他时代乃至当今的惺惺作态,表现出一种令人敬仰的坦率和自信,者正是我们当下畸形的思想观念中所缺少的。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古代小说之中的先行者和高峰。对于我们平时的案头阅读,也大有裨益。更为可贵的是那种忠于人生、忠于理想、忠于自我的文化心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魏晋风流。 所谓魏晋之后,再无风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oq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