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突然高调纪念华国锋

更新时间:2023-03-13 11: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何要突然高调纪念华国锋?

蔡慎坤

《人民日报》2月19日5版发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的长篇文章,高调“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但隔日便是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忌日,官方媒体却悄无声息。有学者认为,面对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国会否在政治上全面回归毛泽东路线,并以毛泽东思想及意识形态来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有待进一步观察。

2008年奥运会开得如火如荼之际,华国锋病逝。当时新华社很吝啬地发了一条简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华国锋曾经是毛泽东去世之后中国的英明领袖,同时身兼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在与邓小平等元老的角力中,憨厚的华国锋很快就退出了中国的政治大舞台。之后漫长的岁月,他虽然保留了中央委员的身份,但他完全退出了公众的视野,他的出行也受到很多的限制。

使华国锋陷入被动的是“两个凡是”,华国锋当年为了稳定形势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默认了“两个凡是”的政治主张。 “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泽东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必须坚

1

决执行。

“两个凡是”最早在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中提出。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复职务的邓小平就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意见。1977年4月10日,他致信党中央,郑重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邓小平文选》第2卷,39页。)5月24日,他在同中央两位同志的谈话中进一步提出,“‘两个凡是’不行。”“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实事求是“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39页。)

1977年3月,胡耀邦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77年底,在中央党校学习和工作的1000多名高中级干部为研究“文革”以来的党史问题时,提出了不少现实中和理论中的难题。胡耀邦听取汇报后,让大家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大胆研究。他提出两条原则:“一个是完整、准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一个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1977年10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给《光明日报》寄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稿件。报社理论部对文章作了多次修改,准备在理论版哲学专栏发表。1978年4月上旬,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光明日报》新任总编辑杨西光看到清样,说:“这是

2

一篇重要文章,放在哲学版,可惜了。”他提议作者进一步修改,加强现实针对性,并约请正在写同一主题文章的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孙长江,共同研讨修改。文章经过反复修改,由孙长江定稿,定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杨西光与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吴江商定,为扩大文章影响,先在《理论动态》上发表,第二天再由《光明日报》公开见报。吴江就此请示胡耀邦,得到胡耀邦的批准。胡耀邦亲自审定了全文,于5月10日刊登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此文。 文章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我们要完成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是错误的。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要研究现实的确切的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逐步前进。

文章发表的当天下午,新华社立即向全国转发。第二天,全国的主要报纸纷纷转载。尽管文章所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批判的锋芒直指“两个凡是”的始作蛹者华国锋。

3

《人民日报》在赞扬华国锋的长文中,只字未提“两个凡是”,这从某种程度上,似乎是默认了华国锋当年提出的“两个凡是”,对于未来中国的政治走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华国锋是个陌生的名字,他在中国历史中扮演过什么角色?至少快三十年没有官方媒体提及。

然而在毛泽东去世后的中国,没有人能象华国锋那样独揽党政军大权。华国锋是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他手上拿着毛泽东亲笔手书的“你办事,我放心”六个字。毛泽东在神志尚清的时候发动了批邓运动,并且严厉指斥邓的错误是“性质变了”,宣布将邓“赶出去”。 华国锋的威望在逮捕“四人帮”之后达到了顶点。1976年10月21日,京城150万人上街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以及庆祝华国锋成为中共中央主席,这在当日叫做“双庆”。第二天,又有180万人参加游行。第三天,250万人。

第四天,也即24日,人数稍微少了些,100万人。但这100万人却是在同一时间云集在同一个地点---天安门广场。“双庆”大会在这里举行。天安门城楼上下,也可以说是整个北京城,全都一片欢腾。欢呼、口号、锣鼓,伴随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回荡在京城上空。

华国锋在下午3点登上天安门城楼。这是华国锋第一次以党中央主席的身份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一个领袖在这样的时刻往往会向城楼下的芸芸众生挥手致意,或者是高瞻远瞩,含笑鼓掌,就像毛泽东常做的那样。然而对于华国锋来说,眼前的风光来得太突然了,他还

4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此盛大的场面全是为了他一个人而来,令他猝不及防。

他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英明领袖”的风范,只是颔首抱拳,对着广场上的人群连连作揖。这叫在场的新华社记者杜修贤格外着急。“我真心真意想为他留下一张传世之作”,杜修贤在20年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还能历历在目,他说华国锋那个动作“虽然符合中国民风也有传统之美,但毕竟不能登大雅之堂”。他等待着英明领袖摆出伟人风范,但却好像永远等不来。长期积累的摄影意识,又不能允许他把领袖照成一个打躬作揖的乡绅模样。他只好跑到华的面前,俯身轻声道:“华主席,您挥挥手。”华听懂了他的意思,立即将手高高扬起,脸上微笑着。杜修贤抓住了这个瞬间。

这张照片在日后成为英明领袖的精典形象流传全国。诗人贺敬之充满激情地写道:“看天安门上,华主席在向我们招手,听《国际歌》声,在全球响彻??”

然而对普通百姓来说,政治家的蛊惑比诗人的语言总会发生更大的影响。也是在这一天,吴德向天安门广场上百万人宣布:毛主席给华国锋同志亲笔写了“你办事,我放心”,“毛主席生前的决策是何等英明。毛主席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党又有了自己的领袖华国锋主席”。就从这一天起,“你办事,我放心”这六个字便排满在大大小小的报纸上面,一律以黑体印刷,以示这是毛泽东的最高指示。一幅最新的宣传画铺天盖地遍及城乡。画上画着英明领袖华主席,还有毛泽东的题字 “你办事,我放心”。

5

当时的喉舌制造了华主席这个英明领袖,1976年10月8日,也即粉碎“四人帮”的第三天,报纸第一次出现“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0日,“两报一刊”社论出现“最紧密地团结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又过了几天,就变成“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了。到了这个月的下旬,来自四面八方的致敬电一律在抬头写着“华主席、党中央”的时候,华国锋就已经像毛泽东在世一样,位居党中央之前了。这个月快要结束的时候,舆论就更加如火如荼。《解放军报》社论说:华国锋同志是我们党当之无愧的领袖。“爱不爱我们的党,爱不爱我们的国家,爱不爱我们的军队,爱不爱我们的人民,集中地表现在爱不爱我们的领袖。”“谁胆敢反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我们就坚决同他斗争到底。”也是这个社论,说华国锋“不愧为把毛主席的事业推向前进的掌舵人。不愧为毛主席缔造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

根据作家叶永烈的考证,这就是“英明领袖”之说的“最权威的起源”。自此以后,“英明领袖”这几个字就为华国锋专用,并且传遍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于是人们开始把这位“英明领袖”和那位“伟大领袖”相提并论。“遵义会议确立了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而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张平化说,“今天,我们又有了毛主席最好的接班人华国锋主席。”另一位政治局委员陈永贵说:“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再次有自己的英明领袖而感到无限自豪。”当时所有的官民都在肉麻地歌颂华国锋,就

6

连“四人帮”在上海信任的马天水、徐景贤和王秀珍,也向北京发来贺电,连声说: “华主席,真英明,除四害,为人民。”但是华国锋在收到上海的贺电之后第三天,就把海军司令员苏振华派到上海去接管政权。马天水、徐景贤和王秀珍从此再也不见踪影。

华国锋在“英明领袖”的位置上,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在紧接着的一系列政治角力中,华国锋很快就成了孤家寡人,那些追随他歌颂他的人,要么一个个被剥夺了权力,要么一个个弃他而去。此后,中国政坛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和强人,在没有权威和强人的时代,中国政治开明、社会和谐、言论自由,经济繁荣,那是一段令全世界瞩目的美好岁月。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ofx.html

Top